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口業功德

指阿彌陀佛口業之功德。為極樂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中,佛八種功德之一。佛莊嚴口業等三業,係為對治眾生虛誑之三業,...

口業供養

指口讚諸佛菩薩之功德,乃三業供養之一。[法華文句卷二之下](參閱「口業」745) p746...

口稱三昧

指口稱佛名,不雜餘念,依此而聲聲相續,一心不亂,發得三昧。 p746...

口輪

三輪之一。又稱教誡輪、正教輪、說法輪。佛所說之法,能摧破眾生之煩惱,令眾生反邪歸正,依教修行,故稱口輪。[...

口頭禪

謂不明禪理,僅襲取禪家之常用語以資談助者。又作口頭三昧。意指行者但襲取文字語言,說禪說道,而不真實下工夫修...

土地公

為專司土地之神。正稱為福德正神,為道教及民俗所奉之神祇。於古代神話中,稱為社神,為管理一小地面之神。後轉變...

土砂加持

又作土沙加持、加持土沙。為密教修法之一。以光明真言加持土砂一百零八遍,再將土砂給予病者,即可除去苦惱;若撒...

土體五重

華嚴經探玄記卷三載,土體有五重,即:(一)真如,真如乃真實無妄之理,即法性土之體,此為清淨法身所依之土,以...

土觀呼圖克圖

(Thuhu-bkwan Khotokto, 1680~1736)十七八世紀蒙古高僧。青海人。本名阿旺卻嘉...

士用果

梵語 purusakāra-phala。又作士夫果、功用果。系五果之一。謂由士夫之作用所得之果。「士」謂「...

士圭

(1083~1146)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四川成都人,俗姓史。字竹庵,號老禪。年少出家,勤學經教,專治楞嚴...

夕照寺

北平名剎。與拈花寺相近。乃北平東南城諸寺中之最整潔者。殿壁上之松畫,係出自名家陳壽山之手筆。寺後舊有南台寺...

大佛

一丈六尺以上之巨大佛像。又作大像。材料多為岩石、金屬,或木石塑漆等。依高僧法顯傳所載,北天竺陀歷國有高達八...

大人八念

中阿含卷十八「八念經」載,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諸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從無慾,非有欲得,乃至道從智慧,非...

大力住地

又作大力住持、大力無明。即根本無明。根本無明具有大力,能生起一切枝末之染法,而為大地萬物之所依住,故稱大力...

大力金剛菩薩

大力,梵名 Mahā-bala,音譯摩訶嚩攞。位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第一列金剛薩埵菩薩左方之侍者...

大千世界

梵語 mahāsāhasra-lokadhātu,巴利語 mahāsahassa-lokadhātu。略稱...

大士

(一)梵語 mahāpurusa,巴利語 mahāpurisa。對佛之尊稱之一。與「無上士」同義,意即最勝...

大小二化身

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載,化身有大小二種:(一)大化身,佛被大乘菩薩之機,或現八萬四千相好之身,或現微塵數...

大小品對比要抄序

全一卷。東晉僧支道林(314~366)撰。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五冊。原書已佚,僅餘序文,收於出三藏記集卷八。旨...

大己

僧眾對比自己多五年(五夏)以上戒臘者之尊稱。唐代道宣所述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一書列舉二十二條對大己比丘應注...

大不善地法

梵語 a-ku?ala-mahā-bhū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與一切不善心相應而現起之...

大中祥符法寶錄

凡二十二卷。又稱皇宋大中祥符法寶錄、祥符錄、祥符法寶錄。乃北宋楊億等奉敕編。系錄出北宋初至大中祥符四年(1...

大元帥明王

梵名 ātavaka。音譯阿吒婆拘、阿吒薄俱。十六藥叉大將之一。又作太元帥明王、鬼神大將、曠野神。為消除惡...

大天

梵名 Mahādeva。(一)大眾部之始祖。音譯作摩訶提婆。生於佛滅後百餘年,乃中印度秣菟羅國(梵 Mat...

大天五事

又作五事非法、五事妄語。印度部派佛教大眾部之祖大天(梵 Mahādeva,年代約於佛入滅後百年)嘗編作一偈...

大天壽和尚

唐代僧。又稱安壽大和尚。據藏文史籍載,師曾為吐蕃讚普松贊干布(即棄宗弄讚王)迎請赴藏,與藏族譯師吞米桑布札...

大幻師

為佛之德名。佛說幻化之事,能為幻化之事,故稱幻師。大集經卷十九(大一三·一三一上):「說一切法如水月,我今...

大心

(一)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廣大願心。大智度論卷四(大二五·八六上):「菩提名諸佛道,薩埵(有情)名或眾...

大手印

梵語 mahāmudrā。西藏佛教迦爾居派教法之一。又作摩訶穆德囉、嘛哈穆德囉、馬哈母咱、大象徵等。mah...

大文殊寺

又作文殊真容院、菩薩頂真容院。位於五台山靈鷲峰。唐代法雲創建,延請名匠安生塑造大聖文殊尊像,塑像之初,二人...

大方等日藏經

凡十卷。隋代那連提耶舍譯。為大方等大集經日密分之同本異譯。內分十三品,敘述佛陀在王舍城宣說不淨之因緣與舍摩...

大方等陀羅尼經

凡四卷。北涼法眾譯。又作方等檀持陀羅尼經、檀持陀羅尼。今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佛應文殊師利之請問,...

大方等無想經

梵名 Mahāmegha-sūtra。凡六卷(或五卷、四卷)。北涼曇無讖譯。又作大方等無相大雲經、方等無相...

大方廣

梵語 mahā-vaipulya。為九部經之一,十二部經之一。又作無比、廣破、大方等。無外曰大,正理曰方,...

大方廣十輪經

梵名 Da?a-cakra-ksiti-garbha。凡八卷。譯於北涼,譯者佚名。又作方廣十輪經、十輪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系佛為金剛慧菩薩等,以密房、稻麥、貧人等種種譬喻講說一切有情所...

大方廣佛

指華嚴經之本尊。即證得大方廣理之佛。大,包含之義;方,軌範之義;廣,謂體極用周;佛,謂果圓覺滿。[華嚴經探...

大方廣佛華嚴經

梵名 Buddhāvatajsaka-mahāvaipulya-sūtra。又稱華嚴經、雜華經。乃大乘佛教...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全一卷。又稱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續入法界品、華嚴經入法界品。唐代地婆訶羅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冊。依華...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

凡六十卷。唐代澄觀撰。又稱華嚴經疏、新華嚴經疏、清涼疏、華嚴大疏、大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五冊。本疏敘述新譯...

大方廣曼殊室利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稱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觀自在菩薩授記經、多羅菩薩儀軌經。收於大...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全一卷。略稱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經。唐代佛陀多羅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凡十二章,係佛為文殊師利等十二菩...

大方廣圓覺經大疏

凡三卷(或十二卷)。略稱圓覺經大疏。唐代宗密述。今收於卍續藏第十四冊。隨文解釋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卷初...

大日本佛教會

為聯絡協調日本佛教各宗派,以審議處辦共通事項為目的,而成立於一九三八年之財團法人佛教聯合會,二年後改為今名...

大日如來

梵名 Mahāvairocana。為密教供奉之本尊與最上根本佛。音譯作摩訶毗盧遮那。又作毗盧遮那佛、最高顯...

大日經

梵名 Mahā-vairocanābhisajbodhi-vikurvitādhisthāna-vaipu...

大日經略攝念誦隨行法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略稱大日經略念誦法、五支念誦要行法、五支念誦法。闡說三昧耶、不動...

大日經疏

凡二十卷。善無畏(637~735)講解,一行(683~727)筆錄。又稱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大疏。收於大正...

大日經義釋

凡十四卷。又作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義釋、義釋。唐代僧一行(683~727)記。收於卍續藏第三十六冊。系大日...

大日經義釋演密鈔

凡十卷。略稱演密鈔。遼·覺苑撰。今收於卍續藏第三十七冊。為大日經義釋之注書,乃歷代密教行者重要參考書之一,...

大比丘三千威儀

凡二卷。後漢安世高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又作大比丘三千威儀經、大比丘威儀經、大僧威儀經、僧威儀經或三...

大仙

梵語 maharsi。又作大仙。即佛之敬稱。行道求長生之人,稱為仙;聲聞、辟支佛、菩薩等亦稱為仙。佛為仙中...

大叫喚地獄

大叫喚,梵名 Mahā-raurava,巴利名 Dhūma-roruva。又作大號叫地獄、大叫地獄、大喚地...

大史

巴利名 Mahāvajsa。相傳為五世紀末大名(巴 Mahānāma)所編纂。又作大王統史。有三種編訂本:...

大四相

大乘起信論疏卷中載,吾人從生至死之一期生命中,受報之相有四,稱大四相。即:(一)生相,指一念托胎,十月滿足...

大本

指無量壽經。天台宗將淨土三經中之無量壽經稱為大本,而將阿彌陀經稱為小本。(參閱「無量壽經」5119) p7...

大正大學

位於日本東京之佛教大學。於大正十五年(1926),由佛教各宗大學聯合創設。內設佛教學部(學院)與文學部,並...

大正覺寺

座落於北平西直門外。原稱真覺寺,俗稱五塔寺。明永樂間(1403~1424),班迪達(梵 Pandita)來...

大生主

梵名 Mahāprajāpatī。音譯摩訶波闍波提。又作大愛道、愛道、大世主。指佛陀之姨母。佛母摩訶摩耶謝...

大白牛車

指一佛乘。即法華經譬喻品所說四車之一。天台、賢首諸師以羊車比喻聲聞乘,以鹿車比喻緣覺乘,以牛車比喻菩薩乘,...

大石寺

日本日蓮正宗本山。位於靜岡縣富士宮寺。南條時光所創,日蓮之弟子日興為開山住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蓮正宗...

大休正念

(1215~1289)南宋臨濟宗僧。溫州(浙江永嘉)人。石溪心月之法嗣。咸淳五年(1269),隨蘭溪道隆至...

大休歇底

禪林用語。指大休大歇之境地。謂心意識之作用,拂除一切思慮分別,脫卻迷妄,住於大安樂之境界。修心訣(大四八·...

大光作舞

禪宗公案名。又作大光這野狐精。乃唐代禪僧大光居誨與一僧之問答。碧岩錄第九十三則(大四八·二一七上):「僧問...

大光明王

大光明,梵名 Mahā-prabhāsa,音譯摩訶波羅婆修。釋尊於因位修菩薩行時之王名。據賢愚經卷三大光明...

大光明藏

凡三卷。全稱傳燈大光明藏。南宋寶曇輯。收於卍續藏第一三七冊。本書系自景德傳燈錄等書中,抄錄傳燈諸祖悟法之機...

大吉祥大明菩薩

大吉祥大明,梵名 Mahā?rī-mahāvidya,音譯摩訶室利摩訶微地也。大吉祥表示不染生死、清淨無...

大吉祥明菩薩

大吉祥明,梵名 ?rīmahāvidya,音譯室利摩訶微地也。為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中列上方第六位之...

大吉祥變菩薩

大吉祥變,梵名 Laksma-mahāvidya,音譯攞乞叉摩摩訶微地也。又稱大吉變菩薩。為密教現圖胎藏界...

大吉隆寺

西藏名 Stag-luv。位於西藏拉薩(藏 Lha-sa)北七十二公里之山嶽中,原系迦爾居派(藏 Bka...

大吉隆壇

(1142~1210)西藏名 Stag-luv-dam-pa。西藏佛教迦爾居派分支大隆迦爾居之創始人。為潑...

大同

(一)(819~914)唐代禪僧。安徽懷寧人,俗姓劉。幼年出家,初閱華嚴經,頗有啟發。其後參謁翠微,大悟玄...

大地四輪

據俱舍論分別世品載,器世間(物質世間)之形成,係以四輪所構成,即:(一)風輪,由有情之業力,先於最下依止虛...

大地沒人縫

禪林用語。謂大地無論如何破裂,人類皆無可奈何;引申為人類對於真如實際之實態,亦無可奈何,此即指超越知覺分別...

大地法

梵語 mahā-bhūmika。遍大地法之略稱。指與一切心相應俱起之十種心理作用。即:(一)受(梵 ved...

大安寺

(一)位於洪州(江西南昌),為安世高於後漢靈帝建寧三年(170)所建。唐宣宗時,黃檗希運入此寺舉揚禪風,四...

大安般守意經

凡二卷。又稱安般經、安般守意經、大安般經。後漢安世高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安般(梵 ānāpāna),...

大安慰

(一)又稱善安慰。為佛、菩薩、陀羅尼等之異稱。佛、菩薩、陀羅尼等皆可利益眾生,除卻眾生之怖畏,故有此異名。...

大安樂不空菩薩

梵名 Vajrāmogha-samaya-sattva。音譯嚩日羅母伽三昧耶薩怛嚩。又作大安樂不空金剛三昧...

大定

(一)巴利語 mahaggata-samādhi。對於欲界之小定而言,色界、無色界之有漏善根本定稱為大定。...

大寺派

巴利名 Mahāvihāra-nikāya。又作摩訶毗訶羅住部。早期錫蘭上座部佛教之正統派。相傳西元前三世...

大收教

指法華經。與涅槃經之「捃拾教」相對。天台宗謂,佛宣說法華經,如春耕、夏刈、秋收循序漸進,一時大收;即由初頓...

大有

梵語 sāmānya-padārtha。又作總相諦、總諦、大有性、同句義、有句義。音譯作三摩若。為勝論學派...

大死一番

禪林用語。與「大死大活」、「絕後再蘇」等語同義。佛教真理並非肉體之死所能得,乃是舍棄身心之一切執著(大死)...

大死底人

禪林用語。即指無念無作之人。此等之人,遠離一切見聞覺知、情識分別,不為世與出世、順與逆等之相對性見解所局囿...

大死翁

指宋代曹洞宗僧智通景深。景深參訪寶峰惟照時,惟照囑以「全身放下,方有自由之分。」景深於當下體得大死一番之道...

大汕

清代畫僧。江蘇吳縣人。字石蓮、石濂、石湖,號廠翁。住廣東長壽寺。康熙年間,越南國王阮福周迎往說法,頗受信重...

大自在天

梵名 Mahe?vara,巴利名 Mahissara。音譯作摩醯首羅、莫醯伊濕伐羅。又作自在天、自在天王...

大自在天外道

印度古代十六種外道之一。以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羅)為世界之創造神,奉祀大自在天,期得解脫之外道。又稱自在天外...

大行

(一)行業廣大之意,指菩薩之修行。菩薩為求佛果菩提,乃發大誓願,歷經三祇百劫,修波羅蜜等諸善萬行,積大功德...

大空

「空」為佛教重要思想之一;「空」與「有」相對,遮有為空,其空亦空,即說有空亦空之,是為究竟之大空。對於小乘...

大佛寺

(一)原名慶豐寺。位於陝西邠縣城西十二公里。依山鑿窟造像。大部分為北朝之作品,但有唐貞觀二年(628)之題...

大佛頂法

又作攝一切佛頂輪王法。密教以大佛頂為本尊,為調伏天變或兵亂所修之法。分成金剛部大日金輪與胎藏部釋迦金輪二者...

大佛頂陀羅尼

梵語 mahāpratyavgirā-dhāranī。全稱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無有能及甚能調伏總持。又作大佛...

大佛頂首楞嚴經

凡十卷。又作大佛頂經、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朝般剌蜜帝譯。收於大正藏第十...

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

凡二十卷。元代惟則撰。今收於卍續藏第十九冊。又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會解、首楞嚴經會解...

大佛頂曼荼羅

又作攝一切佛頂曼荼羅。即密教以大佛頂為中尊而建立之曼荼羅。覺禪鈔根據大妙金剛經所標之圖為:八葉蓮華之間以獨...

大佛灣石窟

位於四川大足縣寶頂山。大足縣縣城四週岡巒起伏,山嶺重疊。自唐至清,境內十餘處石崖雕刻數以萬計之佛像,其中以...

大佑

(1334~1407)明代天台宗僧。姑蘇吳縣(江蘇)人。字啟宗。號蘧庵。十二歲出家,通內外經典,從古庭善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