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八段

比丘、比丘尼具足戒之分科。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大別為波羅夷、僧殘、不定、舍墮、單提、提舍尼、眾學、滅諍等八...

八相

即八種儀相。又作釋迦八相、八相成道、如來八相、八相示現、八相作佛。乃佛陀一生之化儀,總為八種相。自古有此說...

八苦

(一)乃眾生輪回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即:(一)生苦,有五種,即:(1)受胎,謂識托...

八音

又作八種清淨音、八種梵音聲、八梵。謂如來所出音聲,言辭清雅,具有八種殊勝功德,令諸眾生聞即解悟。即:(一)...

八風

又作八法、八世風。謂此八法,為世間所愛所憎,能煽動人心,故以風為喻,稱為八風。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為愛...

八師

指殺、盜、邪淫、妄語、飲酒、老、病、死等八者。佛師此八法而修道,故稱八師。[八師經] p293...

八時

乃印度畫分時刻之俗法。以日夜分為八時,晝四夜四,於一一時中又各有四分。然聖教所說,則以六時為法。[大唐西域...

八祖相承

(一)日本淨土宗所立,見聖冏之淨土真宗付法傳,以馬鳴、龍樹、天親、菩提流支、曇鸞、道綽、善導、源空之經卷相...

八能立

因明用語。古因明立論之八種要素,又作八成立因。有二說,瑜伽師地論卷十五及顯揚聖教論卷十一中謂之宗、因、喻、...

八迷

乃三論宗總括眾生一切之封執計著,又稱八計、八謬、八事。此八者乃違背正理之虛妄見解,故又作八迷戲論。即執諸法...

八教攝不

乃天台宗論法華是否攝入八教之名目。八教者,指頓、漸、秘密、不定之化儀四教及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關於法...

八斛食

乃八斛四斗之略稱。佛臨涅槃時,陶器師純陀最後以摩竭陀國之粳米八斛四斗供養佛陀,佛即以神力普施於一切會眾,使...

八棄

謂比丘尼之八波羅夷罪。又作尼八棄戒、八棄戒。即:非梵行、不與取、殺、上人法、摩觸、八事成重、覆比丘尼重罪、...

八眾

謂人天之八種有情。即: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天王眾、忉利天眾、魔眾、梵天眾等。[長阿含經卷三...

八部般若

佛於第四時中,所說之經甚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據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一載,八部般若即:(一)大品般若,...

八部鬼眾

(一)謂四天王所領之八類鬼神。即:(一)乾闥婆(梵 gandharva),譯為香陰,乃不食酒肉,唯以香資陰...

八部眾

乃指守護佛法之諸神。又作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八者即:天(梵 deva)、龍(梵 nāga)、夜叉(梵...

八備十條

唐朝彥琮所立。彥琮著辯正論,就經典翻譯立八備十條。八備者,即:(一)誠心受法,志在益人。(二)將踐勝場,先...

八勝處

梵語 astāvabhibhv-āyatanāni,巴利語 attha abhibhāyatanāni。又...

八喻

(一)乃佛典中使用之八種譬喻法則。即:(一)順喻,謂佛說法隨順世諦次第,由小向大而為喻,即順事物生起之次第...

八寒地獄

八種寒冷冰凍之地獄。諸經論所舉之名稱與解釋各有異說:(一)據俱舍論卷十一、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瑜伽師地論卷四...

八無礙

指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識與六根中之意根、六境中之法界等。其中,前七者稱為七心界。以上八法皆為...

八圓

天台宗謂圓教之法有教、理、智、斷、行、位、因、果等八種圓融。即:(一)教圓,教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說...

八敬戒

巴利語 attha garu-dhammā。又作八敬法、八重法、八尊重法、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違法...

八敬得

又作受重法得、八法得、師法得、敬重得、敬得、八不可越得。乃比丘尼得具足戒十緣之一。尼眾依八敬法(尼百歲禮初...

八業

謂於善惡之異熟業,依時之定、不定及果之定、不定所分別之八種業。即於順現業有時果俱定與時定果不定,於順生業、...

八萬十二

指八萬四千法藏及十二部經。前者表示佛所說之全部教法;十二部經,指佛所說法,依其敘述形式及內容分成十二類。[...

八萬四千

乃數量極多之形容詞。又作八萬。煩惱種類極多,喻稱八萬四千煩惱、八萬四千塵勞。佛所說之教法及其意義至為繁複,...

八萬四千法藏

指佛所說之全部教法。又作八萬四千度門、八萬四千法聚、八萬四千法蘊。舉其大數,又稱八萬法藏、八萬藏。藏者,包...

八萬四千相好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按劣應身(即化身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勝應身有八萬四千...

八萬四千病

即八萬四千煩惱。以病譬喻煩惱;凡夫煩惱無窮,難以計量,故稱之。佛所說法乃為對治眾生之諸病,故有八萬四千法門...

八萬四千塔

謂多數之寺塔。據善見律毗婆沙卷一謂佛滅後,阿育王作八萬四千寶塔,安奉佛舍利。又法顯傳及大唐西域記均載此說。...

八萬四千塵勞

謂眾生之八萬四千煩惱。塵勞,煩惱之異名。摩訶止觀卷一(大四六·九上):「一一塵有八萬四千塵勞門。」以煩惱能...

八萬地獄

即阿鼻地獄之異稱。觀佛三昧海經卷五(大一五·六六八下):「阿鼻地獄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層鐵網。下...

八萬劫小乘

指四果之第一預流果。若證得此果,經八萬劫即發心趨入大乘,故稱為八萬劫小乘。(參閱「須陀洹」5360) p3...

八萬細行

乃將有關比丘在行為上應注意之規矩,配列成八萬四千之數。即行、住、坐、臥之四威儀各有二百五十戒,計為一千;若...

八義

因明用語。乃研究因明之八項目,又稱八門。即:(一)能立,(二)能破,(三)似能立,(四)似能破,(五)現量...

八義證有本識

本識,指第八識,謂第八識為出生一切善惡諸法之根本。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以八義證第八識之相,即:(一)依止執受...

八聖

(一)指聲聞乘之四向四果。又作八輩。即須陀洹向(梵 srotāpatti-pratipannaka)、須陀...

八聖言

(一)八種正直之言,言不見為不見、言不聞為不聞、言不覺為不覺、言不知為不知,或言所見為實見、言所聞為實聞、...

八葉

葉為時、世之意。八葉即八世、八代,或為八世法孫之意。敕修百丈清規卷八天下師表閣記(大四八·一一五七中):「...

八葉印

手印之一種。二手虛心合掌,拇指與拇指,小指與小指相接,成八葉蓮華開敷之印相,為阿彌陀佛之印。又為十八道契印...

八葉肉團心

凡夫之心臟,其形體如合蓮花,若修瑜伽觀而三密相印,則開敷為八葉蓮花之像,現證中台八葉九尊,故稱八葉肉團心。...

八葉蓮華

指八瓣蓮花。胎藏界曼荼羅中央區之畫,稱為中台八葉院。以大日如來為中心,在其周圍四方、八方之蓮瓣,各置四佛四...

八葉蓮華觀

密宗行者於吾人之肉團心(心臟)觀想八葉之蓮花,示現胎藏界九尊之觀法。蓋以密教之教義而言,心乃一切眾生成就蓮...

八葉蓮台

乃指胎藏界曼荼羅之第一院中台,因以八瓣蓮華描繪,故有此名。又作八叶中台。大日如來坐於其中,稱八葉之中尊,四...

八解脫

梵語 astau vimoksāh,巴利語 attha vimokkhā。謂依八種定力而舍卻對色與無色之貪...

八犍度

犍度,梵語 khandha,意為蘊、聚、分段,即迦旃延以諸法門各從其類,分為八聚,稱為八犍度論。八犍度指「...

八犍度論

凡三十卷。阿毗曇八犍度論之略稱。又稱迦旃延阿毗曇。迦多衍尼子作,苻秦建元十九年(383)僧伽提婆與竺佛念合...

八旗僧綱

乃滿族八旗中之僧官。清會典事例盛京禮部祀典:「道光三年(1823)議准,盛京設僧錄一缺,八旗設僧綱各一缺,...

八漸偈

唐朝白居易曾就觀、覺、定、慧、明、通、濟、舍等八言各頌一偈,以此八言為入道之漸門,故稱八漸偈。八偈分別為:...

八福生處

謂修五戒十善,兼行佈施福業,優劣不等,故感報所生之處,亦高下不同,稱八福生處。(一)人中富貴,謂天地所生,...

八福田

(一)謂佛、聖人、僧三種為敬田;和尚、阿闍黎、父、母等四種為恩田;救濟病人為病田,又稱悲田。此八種,皆堪種...

八種功德

聞經之八種功德。據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載,即:(一)端正好色,指色身端正,無丑惡之相。(二)力勢強盛,指福力...

八種因果

菩薩之八種報因,及因此而得之八種果。據菩薩地持經卷一載,菩薩學有七處,其中自利他利略說十種,十種中之果攝自...

八種別解脫戒

謂八眾之八種戒律。即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學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優婆塞戒、優婆夷戒與近住戒等。 p307...

八種別解脫律儀無表色

依順受戒作法,發動善性身口而生之別解脫律儀無表色,有八種之別,即:(一)苾芻律儀無表色,乃依比丘受具足戒而...

八種更藥

謂八種漿藥。即:(一)招者漿(梵 coca),味酸如梅,狀似皂筴。(二)毛者漿(梵 moca),即熟芭蕉之...

八種言

言,指言音。據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載,法師處眾宣說,應具八種言,即:(一)可喜樂言,指法師說法,須有經文證據...

八種法

指三三昧、四禪定、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舍、八勝處、九次第定、十一切處等八種法,合為五十。其中,四禪、四...

八種施

即八種佈施。八者即:(一)隨至施,隨近自己者而施與之。(二)怖畏施,畏懼災厄,欲其靜息而行惠施。又見此財壞...

八種授記

授記者,佛對發心之眾生,授與將來必當作佛之記別。依覺知與否,分為八種,即:(一)己知他不知,發心而自發誓願...

八種旋轉釋

謂密教用以解釋經文之八法。即:一字釋多、多字釋一、一字成多、多字成一、一字破多、多字破一、順旋轉與逆旋轉等...

八種異熟因果

謂現生所作之因,而於異世成熟其果。蓋業通三世,如前世所作之因皆善,則現世受其福報;所作之因不善,則現世受其...

八種勝法

乃指受持八齋戒者所得之八種殊勝功德,八者即:(一)不墮地獄。(二)不墮餓鬼。(三)不墮阿修羅。(四)不墮畜...

八種粥

佛於迦屍國竹園中,與諸比丘一處安居時。時有諸居士作種種粥持詣竹園,供養佛及比丘僧,故有八種之名。即:(一)...

八種塔

又作八種人起塔。謂如來、菩薩、緣覺、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轉輪王等八種人滅後,必當為之立塔供養,...

八種聲

(一)指俱舍論卷一所說有情非有情之八種聲音。聲發自有情之四大種者,稱為有執受大種為因(如人口舌所發之聲);...

八種謬

乃攝取諸結煩惱,能令諸眾生回轉三有之八種謬。八者即:(一)性謬,若色作色想乃至重作重想,稱為性謬。(二)分...

八熱地獄

為受熱氣苦之地獄的總稱。又作八大地獄、八大捺落迦。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載,南贍部洲下,過五百由旬處有地獄。此...

八論

(一)指外道十八大論中之八論,即:(一)肩亡婆論,(或謂系眉亡娑論)簡擇諸法之是非。(二)那邪毗薩多論(梵...

八憍

憍,矜之意,謂人矜誇自己,有勝於他,如有鳥凌高下視之過,故法華文句卷六引文殊問經,以八憍配於八種鳥。即:(...

八諦

指八種聖諦。又作八聖諦。(一)有作之四諦與無作之四諦的合稱。據吉藏之勝鬘寶窟卷下本所述,有作之四諦為小乘之...

八還辯見

又作八還辨見。還者,復之義。世間諸變化相,各還其本所因處,凡有八種,稱為八還。辯,為分別之義;見,即能見之...

八穢

謂比丘八種不合戒律之行為。即:(一)置買田宅,比丘當依眾居止,勤修出世清淨無為之道,若私置田宅,以圖自足,...

八藏

(一)佛所說之聖教分為八種,即:(一)胎化藏,乃說佛在胎中化現之經。(二)中陰藏,乃說從逝世至次生間中有(...

八轉聲

梵語 asta vibhaktayah,巴利語 attha vibhattī。乃指梵語中名詞、代名詞與形容...

八識

梵語 astau vijānāni。瑜伽行派與法相宗五位法中之心法。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

八識五重

法相宗所立,就八識而有五重唯識觀之法。即觀萬法唯識之理,由淺至深之五重觀想。(參閱「五重唯識」1123) ...

八識心王

眼等八識各有心王與心所,識之本體為心王,與之相應而起之作意、觸、受等別作用為心所有法,略稱心所。 p316...

八識規矩補註

凡二卷。明代普泰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文略義深,堪稱唯識學之精髓。世親菩薩攝取瑜伽百卷之要,精粹成三十...

八識規矩頌

凡四章十二頌四十八句。唐代玄奘著。概述唯識學說,著重於講說唯識學說中心之心識問題。前三頌說前五識,四至六頌...

八識緣境廣狹

為唯識宗所立之八識,其緣境有廣、狹之別。即:(一)眼識緣唯實唯量境,謂眼見色時,即有識生,能緣青、黃、赤、...

八關齋戒

梵語 astāvga-samanvāgatopavāsa,巴利語 atthavga-samannāgata...

八關齋經

全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與失譯之優婆夷墮舍迦經(收於大正藏第一冊)為同本異譯。二經記...

八難

(一)梵語 astāv aksanāh,巴利語 atthakkhanā。指不得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障難。又...

八顛倒

指凡夫、二乘所迷執之八種顛倒。略稱八倒。即凡夫執有為生滅之法為常、樂、我、淨,二乘行者執無為涅槃之法為非常...

八覺

又作八種惡覺、八不善覺。謂眾生所生之八種惡念,即欲、瞋、害、親里、國土、不死、族姓、輕侮。覺者,新譯作「尋...

八觸

謂將得初禪定時,身中所生之八種感觸。即:(一)動觸,坐禪時,俄而身起動亂之象。(二)癢觸,俄而身癢,如無置...

八纏

即八種根本煩惱。纏者,煩惱之異稱,以煩惱纏縛有情而置生死之牢獄,故稱纏。八者即:(一)無慚,於所造之罪,自...

八辯

謂菩薩之八種辯才。即:(一)不嘶喝辯才,遠離大眾威德之畏故不嘶喝。(二)不迷亂辯才,堅住明瞭而不怯弱。(三...

刀途

又作刀塗。三途之一,為餓鬼道之異名。途有二義,一為殘害、塗毒之意,一為道途、歸趨之意。據大明三藏法數卷十二...

刀輪地獄

以刀山、刀輪懲治罪人之地獄。為樂見他人苦惱,殺害眾生者所生之處。此獄四面皆山,山間積刀如磚,虛空中有八百萬...

梵語 bala,音譯波羅;或 balāna,音譯末麗囊。機能、能力之意。(一)指十波羅蜜中之第九,即稱力波...

力士

(一)大力之男子。(二) 大力之一族,即末羅族,住拘尸那揭羅城。即佛世時印度十六大國之末羅國,佛涅槃時,...

力士生地

指拘尸那揭羅城,此地為力士一族之所生處,故稱力士生地。據大般涅槃經疏卷一之解說,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敵...

力波羅蜜菩薩

密教十波羅蜜菩薩之一。力波羅蜜,即力到彼岸之意。密號勇力金剛。位於胎藏曼荼羅虛空藏院。全身肉色,穿羯磨衣,...

力者

指附屬寺院之扛輿僧。又作力者法師。乃因昔釋尊入滅時,拘尸那城諸力士舁佛棺,故諸山之輿夫稱為力者。在日本,出...

力金

(1327~1373)元末明初僧。吳郡人,俗姓姚。字西白。號白庵。少小入道,十一歲受具足戒,博通經論,特善...

力無所畏

指如來之十種智力及四種無所畏。法華經方便品(大九·五下):「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