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大別當

乃日本佛寺內之職位名稱。據山門堂記、睿岳要記卷上、九院佛閣抄等所載,於弘仁九年(918),在最澄、義真連署...

大劫五喻

佛典中經常用以比喻劫期長遠、不可勝計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將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斬為籌,每隔百年取...

大宋僧史略

凡三卷。又稱僧史略。宋代讚寧(930~1001)撰。今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四冊。繫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奉詔撰述...

大志

隋代僧。會稽山陰人,俗姓顧。為天台智者大師之弟子。開皇年間,住廬山修頭陀法。大業初年,敕令嚴禁遊方隱逸,師...

大我

梵語 parmātman,或 mahātman。即遠離我執、我見,而達自由自在境界之最高我;含有常一主宰之...

大沙門

梵語 mahā-?ramana,巴利語 mahā-samana。為對佛陀之尊稱。佛陀系沙門中之最偉大者,故...

大谷石佛

日本大谷寺之磨崖佛像群。位於御止山西南側自然窟之西面內壁。石佛群自右至左,依序為千手觀世音、釋迦三尊、藥師...

大足石窟

位於四川大足縣境。唐代開始鑿造,歷五代及宋代,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佈於該縣西南、西北與東北之山區,大小...

大事

梵名 Mahāvastu,乃 Mahāvastu-avadāna 之略。凡三篇。系以梵文寫就,記述佛陀生平...

大依

(1617~1683)明末曹洞宗僧。福建莆田人,俗姓吳。號南庵。世稱南庵大依禪師。年十二出家,首參謁竹林豫...

大和尚山

位於遼東半島金州平野之東側。舊稱大黑山。隋煬帝於大業十年(614)第三次遠征高句麗,在沙卑城(又稱卑沙城)...

大週刊定眾經目錄

凡十五卷。唐代明佺等撰。又作武週刊定眾經目錄、大周錄、武周錄。為東漢至武周有關翻譯經論之目錄。共收經典三六...

大姊

乃對婦女之稱呼。於經典中記載系對比丘尼,或出家人對在家女子之尊稱。又在日本,使用為女子戒名之稱號。相對於男...

大宗地玄文本論

凡二十卷。馬鳴菩薩造,南朝陳代真諦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本書闡釋金剛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抉擇分。其中...

大門

又作總門。日本寺院最外圍之正門,若以東西南北之方位分,則有東大門、南大門、西大門、北大門之別。 p802...

大定智悲

指佛之三德,即大定、大智、大悲。佛心澄明,是為大定;以澄明之故,遍照一切法界,是為大智;以遍照法界之故,遂...

大念佛寺

為日本融通念佛宗之總本山。位於大阪市。為融通念佛宗之開祖良忍所開創。數遭大火肆虐。至江戶時代,由於幕府之外...

大明三藏法數

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編纂。略稱大明法數、三藏法數。本書系輯自大藏經典中諸法數之名詞,依增數法類編譔而成。...

大明三藏聖教目錄

凡四卷。略稱北藏目錄。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下詔南京與北京分別寫錄、翻刻大藏經,是為南藏、北藏...

大明白身菩薩

大明白身,梵名 Gaurī mahāvidya,音譯毫利摩訶微地也。為密教安於現圖胎藏曼荼羅觀音院內第五位...

大明寺

(一)即古之棲靈寺,位於江蘇江都縣西北約二千八百公尺。又稱西寺。為我國揚州名剎。別稱平山堂。唐朝鑒真法師曾...

大明度無極經

凡六卷。又稱大明經、大明度經。吳.支謙譯。收於大正藏第八冊。內分三十品,有:行品、天帝釋問品、清淨品、不可...

大明高僧傳

凡八卷。明代如惺撰。略稱明高僧傳。今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系集錄南宋初至明神宗萬曆年中約五百年間高僧之事蹟。...

大明寶

(1114~1173)宋代曹洞宗僧。磁州(河北)人,俗姓武。幼習儒典,八歲出家,十九歲從寂照庵之祖榮學禪,...

大林寺

位於江西廬山大林峰下。傳為東晉廬山慧遠之徒孫曇詵(361~440)所創建。寺名大林,係因曇詵於講經台東南廣...

大林精舍

大林,梵名 Mahā-vana,巴利名同。(一)位於中印度毘舍離城附近,又稱鳩咜伽羅沙羅(梵 Kūtāgā...

大法鼓

指佛陀所宣說之大法。蓋大法之聲,猶如鼓音,能警醒人,令離生死之長夜,故稱大法鼓。法華經序品(大九.三下):...

大法鼓經

梵名 Mahā-bherī-hāraka-parivarta。凡二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九冊...

大法螺

指佛陀所宣說之大法。蓋大法之聲,猶如螺貝,能警醒人,故稱大法螺。法華經卷一序品(大九.三下):「今佛世尊,...

大眾

梵語 mahā-sajgha,sabhā 或 mahā-sabhā,巴利語同。意譯多數之眾。一般指比丘等多...

大空三昧

(一)為重空三昧之異稱。有空空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等。(參閱「重空三昧」3983) (二)又...

大空行三昧

乃密教大金剛無勝三昧之異名,為金剛手菩薩所入之三昧。與 (hūj,吽)字相應。大日經疏卷十(大三九·六八二...

大空位

即密教大空不生之法身大覺位。法身具有無礙、包含、常恆等三德,如同世間之虛空具有無礙、包含、常恆等三德,故稱...

大空曼荼羅

謂曼荼羅之體無相寂滅,而能成一切事,喻如虛空之無相寂滅,而能現一切相,故稱大空曼荼羅。 p802...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經、大金色孔雀咒經、孔雀王咒經。東晉帛屍黎蜜多羅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為原始密教...

大塔

(一)建於釋尊成道聖地佛陀伽耶(梵 Buddha-gayā)之高塔形精舍,為煉瓦所造。約建於阿育王時代,...

大阿彌陀經

(一)梵名 Aparimitāyuh-sūtra。音譯阿缽囉彌怛阿喻失蘇怛囉。凡二卷。吳.支謙譯。收於大正...

大勇猛菩薩

大勇猛,梵名 Mahā-vīra,音譯摩訶尾囉。為密教安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遍知院中央一切如來遍知印南方第...

大品般若經

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四十卷)...

大品經義疏

凡十卷。隋代吉藏撰。今收於卍續藏第三十八冊。本書記述鳩摩羅什所譯大品般若經之綱要,並解釋其文義。內容分為十...

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梵名 Yamāntaka,音譯閻曼德迦。又作降閻摩尊、六足尊。乃五大明王之一,鎮守西方。其異像極多...

大昭寺

大昭,西藏名 Jo-khav。位於西藏拉薩市中心。又作大召寺、珠甘寺、[老/木]郎。唐代文成公主設計,而...

大昭慶律寺志

凡十卷。清代吳樹虛撰。今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大昭慶律寺位於杭州西湖北岸,與南岸之淨慈寺對峙。舊名菩...

大染法

指理智冥合之至極,形於男女兩性之染愛,乃密教愛染明王之悉地。瑜祇經卷上(大一八·二五六下):「次左金剛弓,...

大界

於僧眾之團體生活中,依作法規定某一特定區域為界,在此區域內之僧眾,共同舉行布薩、說戒等事。依戒場之大小而有...

大相國寺

位於河南開封市中心。本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始建立,時稱建國寺,至唐睿宗改為相國寺。宋至道二年(996...

大紅蓮地獄

大紅蓮,梵名 Mahā padma,音譯摩訶缽特摩、摩訶般特摩。八寒地獄之一。墮此地獄,則身體皮肉因嚴寒逼...

大衍歷

我國曆法之一。為唐代僧一行所作。唐開元九年(721),帝詔令一行制新曆,此乃因李淳風所作之麟德歷漸為人所忽...

大音

(1593~1642)明代曹洞宗僧。世稱久默大音禪師。浙西石門人,俗姓姚。家貧,以操舟為業,每於僧舍聞佛聲...

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議撰。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略稱供養次第法疏、不思議疏。隨文解釋大日經疏卷七供養念誦三...

大乘

梵語 mahā-yāna。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又作上衍、上乘、勝乘、第一乘。為小乘(梵 hīnayāna...

大乘七善

據法華文句卷三上載,七善指圓頓大乘所具足之七善。即:(一)時節善,謂法華經具足序、正宗、流通三分,即初善、...

大乘七種大義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載,大乘之「大」有七種意義,即:(一)緣大,謂菩薩修行大乘之法,以無量修多羅之廣大法義...

大乘九部

十二部經中除去因緣、論議、譬喻等三部,其餘九部稱為大乘九部。即:(一)修多羅,意為契經。即經中長行之文,直...

大乘二種成佛

大乘佛教主張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然又分為二種,即:(一)生得成佛,謂眾生之心性原本清淨,自可成佛。(二)修得...

大乘十喻

諸大乘經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虛空、響、犍闥婆城、夢、影、鏡中像、化等十種譬喻,襯托出「空」之道理,以助學...

大乘三藏

依大智度論之說,三藏為小乘之特稱,大乘經典僅為一修多羅藏;若據攝大乘論之說,則大乘亦有三藏,即:(一)大乘...

大乘三寶

佛、法、僧可尊可貴,稱為三寶。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二並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卷上所載,大乘三寶,即:(一)...

大乘中觀釋論

梵名 Mūla-madhyamaka-sandhi-nirmocana-vyākhyā。凡九卷。安慧菩薩造...

大乘五蘊論

全一卷。又作粗釋體義論、五蘊論。印度世親造,唐代玄奘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小乘佛教以蘊、處、界等三科...

大乘止觀法門

凡四卷。略稱大乘止觀。南朝陳代慧思講述。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本書系闡述大乘止觀之法。以如來藏緣起思想為...

大乘北宗論

全一卷。略稱北宗論。為唐代流行之北宗禪籍。作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另有大英博物館所藏敦煌本(史坦因...

大乘四果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載,通教菩薩歷十地修行證果,有淺深始終之不同,借聲聞四果之位以區別之,大明三藏法數卷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凡八卷。唐代般若譯。略稱本生心地觀經、心地觀經。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冊。乃釋迦如來於耆闍崛山,為文殊師利、彌勒...

大乘玄論

凡五卷。隋代嘉祥大師吉藏(544~623)撰。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全書以三論宗空觀中道之基本思想論證大...

大乘同性經

梵名 Mahāyānābhisamaya-sūtra。凡二卷。北周闍那耶舍譯。又稱同性經、佛十地經、一切佛...

大乘成業論

梵名 Karmasiddhi-prakarana。世親著,唐代玄奘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異譯本有毗目...

大乘百法明門論

梵名 Mahāyāna-?atadharma-prakā?amukha-?āstra。全一卷。屬印度大乘宗...

大乘佛教

大乘,梵語 mahā-yā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個人之覺悟(如小乘行者)為滿足,而以救度眾生為目的,...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全一卷。又稱法界無差別論。印度堅慧菩薩造,唐代提雲般若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內容闡明菩提心之義,並論...

大乘法相研神章

凡五卷。日僧護命撰。今收於大正藏第七十一冊。略稱法相研神章、研神章。敘述世界建立之相,並闡明「三界唯識」等...

大乘法苑義林章

凡七卷(或作十四卷)。略稱法苑義林章、義林章、法苑,別稱七卷章。唐代窺基著。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書中對...

大乘法苑義林章補闕

原為十卷,今僅存三卷。又作大乘義林章補闕、補闕義林章、大乘法苑林章補闕、大乘法苑林章補闕章。唐代僧慧沼(6...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全一卷。略稱髻珠經。唐代菩提流志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冊。本經乃就菩薩修行悟入所得之三摩地來說明其修行次第...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凡七卷。無著菩薩造,唐玄奘譯。略稱集論。乃集...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梵名 Mahāyānābhidharma-samuccaya-vyākhyā。凡十六卷。安慧菩薩雜糅,唐玄...

大乘律

又作大乘毗尼、菩薩毗尼、菩薩律藏、菩薩調伏藏。指大乘菩薩受持之戒律。為「小乘律」之對稱。梵網經卷下(大二四...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

凡三卷。唐代智嚴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略稱菩薩行門諸經要集。系纂集諸經中,有關大乘菩薩行之要文而成,計...

大乘涅槃經

闡述法身常住,眾生悉有佛性、闡提成佛等論題之大乘經典。據諸經錄所載,歷來漢譯涅槃經有如下十五種:(一)胡般...

大乘起信論

全一卷。又稱起信論。相傳為印度馬鳴(梵 A?vaghosa)菩薩所造,南朝梁代真諦(499~569)譯。收...

大乘起信論別記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系就真諦所譯之大乘起信論中選擇要目解釋而成。計分三十五章。另據...

大乘起信論疏

(一)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稱起信論註疏。乃宗密摘錄法藏之大乘起信論義記,兼加部分己說而成。全書分...

大乘起信論筆削記

凡二十卷。宋代子璇撰。又稱起信論筆削記。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本書為圭峰宗密起信論註疏之註疏本。所釋詳細,...

大乘起信論裂網疏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稱起信論裂網疏。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本書系新譯(實叉難陀譯)起信論之註疏。其名裂...

大乘起信論義記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稱大乘起信論疏、起信論義記、藏疏、賢首疏。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四冊。為大乘起信論三大疏...

大乘起信論義疏

(一)凡二卷。又稱起信論義疏。隋代曇延撰。收於卍續藏第七十一冊。為大乘起信論之註疏,現今之流傳本僅餘卷上,...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凡十卷。唐代般若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八冊。略稱六波羅蜜經、六度經。內容講述護持國界及菩薩所修六波羅蜜之法。計...

大乘莊嚴經論

梵名 Mahāyāna-sūtrālajkāra。凡十三卷。無著造,唐代波羅頗蜜多羅譯。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

大乘莊嚴寶王經

梵名 Avalokite?vara-guna-kāranda-vyūha,西藏名 Za-ma-tog-bk...

大乘造像功德經

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sthānu?ajsā。凡二卷。唐代提雲般若譯。...

大乘無生方便門

全一卷。譔者不詳。今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內容系從我國北宗禪之立場論述入道之五門。開頭所標示之五門為本書之...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

梵名 Aparimitāyur(-jāna)-nāma dhāranī。全一卷。譯者佚名。又作大乘無量壽經...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凡三卷(或二卷)。北宋法賢譯。又作大乘無量壽莊嚴王經。略稱無量壽莊嚴經、莊嚴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內容敘...

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

全一卷。略稱頓悟真宗論。唐代慧光集釋。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內容以問答體論述真性之開顯及生死透脫之道,為唐...

大乘集菩薩學論

梵名 ?iksāsamuccaya。凡二十五卷。法稱菩薩著,宋代法護、日稱等共譯。又稱學處要集。今收於大正...

大乘會

又稱法勝寺大乘會。乃日本天台三會之一。從大乘經中,選出五部大乘經典,即華嚴、大集、大品般若、法華、涅槃等,...

大乘經典

大乘經,梵語 mahāyāna-sūtra。指大乘佛教徒所信奉之經典。又作大乘修多羅、菩薩契經、方等經、大...

大乘義章

(一)凡三卷。東晉廬山慧遠(334~416)問,鳩摩羅什(344~413)答。又稱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

大乘賊

又稱大乘匪。乃北魏末年,以法慶為首之流賊。北魏末年,冀州(今河北、山西二省及河南黃河以北)一帶,戰亂凶年相...

大乘對俱舍抄

凡十四卷。日僧源信撰。簡稱對俱舍抄。今收於大日本佛教全書第八十五冊惠心僧都全集內。乃針對俱舍論六百頌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