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看破放下文章(第2頁)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的貪慾、追求,都會當下瓦...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心輕安性生起之力,為所...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個什麼都是妄...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山,他想到南京毗盧寺掛單去,...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樂世界!也不要說我來生怎麼怎...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見了專程前來迎接的摩揭...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

《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啊?教我們不要執著。 但是我們...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萬緣。無量劫以來,種種...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好鳥來青嶂。閑雲掛碧巔。 ...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淨土部的師父天天念佛,天天...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言有有具者,上...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佛號,發清淨願往生西方極...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為名為利忙...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

只有一切頓捨,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對這個世間的捨,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捨得掉,真的觀照這個世間苦空無常,都在做...

隨緣度日和事業追求是不是矛盾

問: 有一事疑惑,請求法師開示。之前聽您說過隨緣度日。我不明白,在世間生活中隨...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請法師慈悲開示,如何防治...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所面對的,有許多問題,許...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 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但同時也很想往生極樂世...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要對自己太有把握。你說:...

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中說有六種無為法。 《大乘...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聽說留戀娑婆世界的一根稻...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無有休息,故藉彌陀勝願為增...

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萬緣放下」

問: 事與理的統一怎麼那麼難?在家居士的萬緣放下真的不容易,有個故事說一個婆婆...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著最省力

知老居士,為己躬下一著,決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當急時也。但參究工夫,一向都說...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放下了,為了擔當學佛和弘法的...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妄冀長壽;若老年人,則定...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生觀。現在一般人最大的毛...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界盡管很污濁,很苦難,但我們...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終必別離,不足悲苦。可悲可苦...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無礙神通、成就十種難行的...

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

佛的真實的智慧是可以解脫生死的,而現在外道呢?著於言語,言語它是三苦的根本,意...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這裡一個關鍵點,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簡單,你有沒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個功夫...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把它當回事,那就是積陰德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就講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順便講講,因為明天就一個晚上...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夫有妄想,諸位!妄想就是...

你執著什麼,就對治什麼

咱們經常講無我。無我它有兩種,一種是人無我,一種是法無我。我、法本來不存在的,...

放下的感覺真好

有一個師父跟一個徒弟,在路上走,剛好有一棵大樹倒下來,橫放在路中間,人車很難通...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嗏)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

除貪離厄的鴿王

從前,佛有一世為鴿王,領眾五百,常飛到國王的宮苑裡翱翔取食。國王看到了,命令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應作何理解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無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

順境逆境都不能忘記求生西方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 那麼從這篇...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寫律航遺囑。我嚇了一跳說:師...

夢裡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

問: 如果夢中出現烏雲、狂風,從前方衝擊過來,從上空而過,眾人驚慌,而心中知道...

恨了鄰居十年,我收穫了什麼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有幸今得人身,已忘了過去曾受的地...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為其...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題都要處理,無一遺漏。你...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罣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兩手拿著鮮花來見佛,...

順情而化,導入彌陀的大悲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彌陀要解裡...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 就是把...

能把自身看輕事情看開,辦道就容易了

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古人真實用心,一點不為難,因...

就是為了這最有意義的一喊

淨土緣起的第六大緣起,就是染土本空。為什麼要說淨土真實呢,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本...

臨終時所有貪戀通通現前,這樣如何生西方

再接下來一段兒是《臨終勸誡》,《臨終勸誡》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怎麼去勸告家人,怎...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邊,決不可留此種令...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

「厭離」為我們的心加了保護層

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對現在的生存狀況更要有種敏銳的覺知。無論是像今年的雪災呀、...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人臨命終的時候,所應該面...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說嗎?...

塵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平日為人愚昧遲鈍。 別人罵他,也不瞋怒;人家...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擔,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大家都是因為父、...

為什麼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無罣礙,就是得到的。罣礙就是苦果,假如有罣礙了就要受苦。掛的意思,就像我們用...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嗎?看看...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很痛苦,我改變一個環境。其實...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聲聲佛號,簡單的重複,從...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法師答: 我們到了一個臨命...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何正確地看待我們今生的生...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發。老人自南嶽來休夏金竹...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當我們了解到佛法以...

分手後仍放不下他,該怎麼辦

問: 我和對像分手才二十天,這幾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聯繫他,總想著再...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界法師答: 我告訴大家一...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變對今生的愛取。這種人福報大...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 不可能說...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不正的話,你的發心不是為...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就是不斷地在心裡提起:有僧問...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因緣的組合很正常,比如離...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

我覺得,一個人到了五十五歲,你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戰場,知道吧?最晚到六十歲。你每...

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病中且勿提及,但勸至心念佛,即得蒙...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氣的後果嗎

誰是你最大的敵人?如何解脫? 無事煩惱是你最大的敵人,你若同敵人生煩惱,當然沒...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但是,有的人...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樣俱全,在佛法沒有成就之前...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去經營一個不可改變的因...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不是不斷地提起。當然徹底...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沒有學好的佛教徒也怕死,所...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為其...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到底佛教講的業障是什麼?...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佛為什麼要和我們說這些,就是...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就把腿子盤起來,晚上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