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空(三)

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曰空。又謂理體之空寂。維摩經弟子品曰: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

觀因緣門

初是因緣門,所謂:     眾緣所生法  是即無自性  若無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眾緣所生法有二種:一...

觀有果無果門

復次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則不生  先無亦不生  有無亦不生  誰當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則不應...

觀緣門

復次諸法緣不成,何以故?   廣略眾緣法  是中無有果  緣中若無果  云何從緣生   瓶等果一一緣中無,...

觀相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為及無為  二法俱無相  以無有相故  二法則皆空   有為法不以相成。問曰...

觀有相無相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無相亦不相  離彼相不相  相為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

觀一異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與可相  一異不可得  若無有一異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

觀有無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無一時不可得,非一時亦不可得。如說:   有無一時無  離無有亦無  不離無有有 ...

觀性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無性故,如說:   見有變異相  諸法無有性  無性法亦無  諸法皆空故   諸...

觀因果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自無性,亦不從餘處來。如說:   果於眾緣中  畢竟不可得  亦不餘處來  雲...

觀作者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不可得故。如說:   自作及他作  共作無因作  如是不可得  ...

觀三時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與有因法,前時後時一時生,不可得故。如說:   若法先後共  是皆不成者  是法從...

觀生門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生不生生時不可得故。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時亦不生。如說:   生果則不生  不...

旨趣

問曰:一切盡破,旨趣安歸?答曰:破一切法,無我我所,於諸法不受不著,是名解脫。蓋若見墮遍邪,失於正理。既失...

緣起(二)

一切諸法,唯是真如隨緣而起,是為緣起之義也。   一切諸法,依緣而起,緣起諸法,唯是真如。以是真如隨緣,是...

一心(二)

摩訶衍有法與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何以故?   一、是...

三大(二)

摩訶衍有法與義,所言義者,則有三種:   一者、體大 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   二者、相大 謂如來...

二門

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真如門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

空不空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

生滅門

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

覺不覺

阿黎耶識有二種義,能攝一切法,生一切法: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

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一、依此法身,說名本...

本覺隨染二相

復次本覺隨染分別,生二種相,與彼本覺,不相舍離:一者智淨相,二者不思議業相。   一、智淨相者 謂依法力熏...

覺體四相

復次,覺體相者,有四種大義,與虛空等,猶如淨鏡。   一者、如實空鏡 遠離一切心境界相,無法可現,非覺照義...

不覺

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念無自相,不離本覺,猶如迷人。依方故迷,若離於方,則...

不覺三相

復次,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   一者、無明業相 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

不覺六相

不覺以有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云何為六。   一者、智相 依於境界,心起分別,愛與不愛故。   二者、相續...

覺不覺二相

復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一者同相,二者異相。   一、同相者 譬如種種瓦器,皆同微塵性相,如是無漏無明種種...

意五種

復次,生滅因緣者,所謂眾生依心意意識轉故。此義云何?以依阿梨耶識,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

染心六種

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

生滅二相

復次,分別生滅相者,有二種:   一者、粗 與心相應故。   二者、細 與心不相應故。   又粗中之粗,凡...

依因依緣

此二種生滅,依於無明熏習而有,所謂依因依緣。   依因者、 不覺義故。   依緣者、 妄作境界義故。   ...

熏習四義

復次有四種法熏習義故,染法淨起不斷絕。云何為四?   一者、淨法 名為真如。   二者、一切染因 名為無明...

熏染不斷

云何熏習起染法不斷?所謂以依真如法故,有於無明。以有無明染法因故,即熏習真如。以熏習故,則有妄心。以有妄心...

二妄境熏

此妄境界熏習義,則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增長念熏習。   二者、增長取熏習。...

二妄心熏

妄心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業識根本熏習,能受阿羅漢辟支佛一切菩薩生滅苦故。   二者、增長分...

二無明熏

無明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根本熏習,以能成就業識義故。   二者、所起見愛熏習,以能成就分別...

熏淨不斷

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以熏習因緣力故,則令妄心厭生死苦。樂求涅槃。以此妄心,有...

二妄心熏(二)

妄心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分別事識熏習 依諸凡夫二乘人等,厭生死苦,隨力所能,以漸趣向無上道...

二真如熏

真如熏習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自體相熏習,二者、用熏習。   一、自體相熏習者 從無始世來,具無漏法,...

相應未相應

此體用熏習,分別復有二種,云何為二?   一者、未相應 謂凡夫二乘初發意菩薩等,以意意識熏習,依信力故,而...

契悟

復次,真如自體相者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已來,自性滿足一...

趣入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所謂推求五陰,色之與心,六塵境界,畢竟無念。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如...

寂滅(二)

真如自性,唯是寂滅,不可言說,是為寂滅之義也。   一切皆妄,唯真如性,是故應了真如性法也。...

顯示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須知真性,毀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無佛無不佛,無生無不生,...

契悟(二)

相盡離念,平等平等,不可說有功德差別,亦不可說常與無常,如是契悟,即是正悟。...

趣入

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一切煩惱,本來自離,如是趣入,是即趣入。...

一心圓融

謂萬有之實體真如,唯是一心,止觀曰:一心具十法界。   一切諸法,皆於一心中而圓具之,是故應了一心圓具之法...

顯示(二)

一念三千一念之心,具三千諸法,是為一念三千。...

百界

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十界,界各互具十界,則相乘而為百界。...

千如

十法界一一各具十如是法,謂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

三千世間

千如各有眾生國土五陰三世間之別。   一、五陰世間 又名五眾世間,十界五陰,各各差別,名為五陰世間。   ...

一念

一念者,陰妄剎那之心,名為一念。本覺靈知自性,亦即一念。夫一心具三千,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則已,介爾有心,...

契悟(三)

實相實者非虛妄之義,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曰法性,曰真如,曰實相,其體同一也。就其為萬法體性之義...

三諦(二)

三諦者:   一、真諦 泯一切法,所謂空也。   二、俗諦 立一切法,所謂假也。   三、中諦 統一切法,...

三德(二)

三德者:   一、法身德 為佛之本體,以常住不滅之法性為身者。   二、般若德 般若譯曰智慧,法相如實覺了...

三智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總相者,總相即空相也。   二、道種智 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

三觀

三觀者:   一、空觀 觀諸法之空諦也。一切法依因緣生,即自性空。以諸法若有自性,不待依因緣而生,而可自有...

破三惑

三惑者,見思、塵沙、無明也。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用空觀破見思,用假觀破塵沙,用中觀破...

始終心要

荊溪大師始終心要曰: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

法界圓融

圓滿具足,融會無間,一即一切,一切一即,性相交參,主伴無盡,是為圓融無礙。   一切諸法,即是法界,是故應...

法界

法界即名達磨馱都,此雲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實相。法界之義有多種,以二義釋之,一就事,二約理。就事而言,法者...

四法界

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法規則也,界有性分二義。若約事說界,即是分義,謂隨事分別故也。若約理說界,即...

三法界

三法界者,一事、二理、三無礙。華嚴疏云:統唯一真法界,謂寂寥虛曠,沖深包博,總該萬有,即是一心。體絕有無,...

五法界

五法界:   一、有為法界 是即事法界也。   二、無為法界 是即理法界也。   三、亦有為亦無為法界 是...

六相

六相者:一總相,二別相,三同相,四異相,五成相,六壞相也。就凡夫所見之事相上言之,事相各各隔礙,不具六相。...

契悟(四)

一真法界心此一真法界,心在纏時,名性淨法界。為所信境,出纏時,名最淨法界。為所證境,體即現前知見,雖非心非...

趣入(二)

云何證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無障礙心為智,照此真境,體亦現前知見。不離知見,起觀智故。蓋現前一念知見心中,即...

法界三觀

法界三觀者,法界所觀之境,三觀能觀之心也。   一、真空觀 窮盡法界之事相,無一有自爾之別性,皆歸於平等之...

三觀三十門

三觀三十門者:   第一、真空絕相觀 於中自有四句十門:    第一句、會色歸空觀 又開四門:     一...

十玄門

古德准此十義,重開為十玄門。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以是總故冠於九門之初。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別中...

四相(二)

識境四相金剛經論云:識境四相,謂眾生於此四法,不了虛假,而於心識之境,妄生邪見,執著取相也。   一、我相...

真如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體非偽妄曰真,性無改異曰如,即一實相之體也。...

如來藏

二如來藏大乘止觀法門雲二如來藏:如來者,即理性如來也。藏以含攝為義,謂一切眾生煩惱心中,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

一性涅槃經云一性: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謂一切眾生,皆具此性,但背覺合塵,常為煩惱之所覆障。若順性而修,則...

法性

二種法性地持經云二種法性:法即軌則之義,性即不改之義,謂一切法性無改易,皆可軌則而修,故名法性。   一、...

佛性(二)

佛性佛者覺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覺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義也,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雲性。   二佛性  ...

種性

二種性楞伽經云二種性:種即能生之種,性即數習之性,非理性之性也。   一、聖種性 謂聲聞觀五陰苦空,厭惡生...

義諦略集

一理法華經玄義雲一理:一理者,諸法之本體也。理性容攝,其大無外。諸法雖殊,理元是一。理雖是一,而能統貫諸法...

二般若

大智度論雲二種般若: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佛於般若會上,說通別圓三教之法,故有共不共之名也。   一、共般...

二般若(二)

地藏十輪經明般若二種相:   一、世間般若 謂諸菩薩,唯依讀誦書寫,為他演說。三乘道教,勸正修行,滅除煩惱...

二般若(三)

華嚴經疏雲二般若:   一、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者,謂本覺之理,非寂非照,離虛妄相,名為實相,即一切種智也。...

三般若

般若者,圓常之大覺也。一覺有三德:   一、實相般若 為般若之理體,眾生本來具,離一切虛妄之相,為般若之實...

三般若(二)

一、實相般若。   二、觀照般若。   三、文字般若 詮上二般若之言教,如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之般若經是也。...

五般若

金剛經纂要疏刊定記雲五般若:   一、實相般若 實相即般若體也。謂明瞭一切諸法皆空,離一切虛妄之相,故名實...

六慧

若薩瓔絡本業經云六慧:   一、聞慧 謂別教菩薩,於十住位中,因謂中道之理,知一切法,離二邊相,故名聞慧。...

六現觀

六現觀:   一、思現觀 為思觀察諸法,別生現觀之智,而使力強,故與其現觀之名。   二、信現觀 於三寶以...

七知

涅槃經云七知:七知者,謂佛於涅槃會上,告諸菩薩,住於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   一、知法 知法者...

八覺

佛遺教經論八大人覺:覺即覺悟,謂此八法,乃是菩薩緣覺聲聞大力量人之所覺悟,故名八大人覺。   一、少欲覺 ...

二智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二智:   一、觀察智 謂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顯真如之理,了知能證所證,二俱不可得,是...

二智(二)

二智者:   一、實智 達菩提實理之智也。   二、權智 又謂之方便智,通佛菩薩權方便之智也。...

二智(三)

二智者:   一、如理智 為佛菩薩真諦之理之智也,或名根本智、無分別智、正體智、真智、實智。   二、如量...

二智(四)

華嚴經隨疏演義鈔雲二智:   一、如理智 謂諸佛菩薩以如實之智,徹見實際之理,妙極寂靜,無增無減,是名如理...

二智(五)

攝大乘論雲二智:   一、根本智 根本智亦名無分別智,謂此智不依於心,不緣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無...

三智(二)

觀音玄義雲三智:   一、一切智 謂於一切內法內明,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

三智(三)

楞伽經云三智:   一、世間智 謂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於一切法,種種分別,執著有無,而不能出離世間...

四智(二)

法界次第雲四無礙智: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瞭,通達無滯,故名四無礙智。以其辯說融通,亦名四無礙辯。   一...

五後得智

攝大乘論釋雲五後得智:後得智者,菩薩行滿化他之智也。謂菩薩起行度生,分別顯示,而能覺了通達諸法,憶持不失,...

十一智

大般若經云十一智:   一、世俗智 謂世間有漏之智,不能出離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謂但有其名而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