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大安法師文章(第18頁)
《大智度論》裡面有個偈子:鳥來入瓶中,以縠掩瓶口,縠穿鳥飛去,識神隨業走。這個...
《要解》: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什麼叫無上菩提心?你能...
淨宗經典反覆申言:淨土往生法門是極難信之法。因淨土法門全體是佛的果覺境界故。比...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信息,透過名號的通道能夠通到我們這邊來。那麼所有的感應景...
蓮池大師在他的《竹窗隨筆》裡面寫了一個他同時代的故事,叫今日方閑。說杭州有一個...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去勉強的隨順,完全就耽誤了自...
印祖教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方法,就是一門深入。 有很多人,特別是有文化知識的...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師非常獨到的見地,就是站在我們凡夫眾生的層面來解釋這個經文。我...
在《往生論註》中,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是講阿彌陀佛眷屬功德成就的不可思議。...
眾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樂,趨樂避苦是一切眾生的生命本能。 在無明顛倒當中,我...問: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這個觀點是否是由佛陀親口說出來記載在《大藏經》裡的?或者這只是祖師們的建議,這是否...問: 寺廟裡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還壽生、打吉祥還債等是否如法?我們是否可以做? 大安法師答: 什麼叫佛事...問: 我侄子今年十七歲,父母已離異,學習、生活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學習成績還可以,但卻內向寡言,不善交流,...問: 按照農村習俗,婚葬要置辦酒席,會殺害許多生命。那學佛人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是有這個習俗,不僅是...
古聖先賢無一不在逆境苦難中,成就人格與大業。佛教四聖諦擺在第一,又稱以八苦為師...
今時淨業學人,終日念佛懺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
大凡修淨土法門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我們在《無量壽經》知道,三輩往生共有的條件...
用世間狹劣的眼光去看,就把善這一個字看得太輕緩,認為行善得不到什麼好處。世間的...
你想憑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這樣可就不空費了你一生修行之大事嗎?也就是說...
修行人發的願要廣,不僅僅是度自己,不僅僅是度自己的家人,不僅僅是度自己有緣分的...問: 弟子常常念阿彌陀佛名號,祈求解決疾病、考試不順等問題,但好像都沒什麼作用。有人說是因為我祈禱和稱念時...
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訥堂道人,也表明了徹悟...
原文: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問: 弟子讀《長阿含經》前三分皆歡喜生信,嘆未曾有,只是第四分講須彌山及四週龍王、金翅鳥、日月宮殿等事,與...
三車已息馳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三車,是出在《法華經》...
有人問: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不說念釋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或...
蓮池大師曾經有個比喻。如果有一個人,一天講一萬聲語言,誹謗一萬尊佛,這樣誹謗的...
阿彌陀佛所發的第十八願就是十念皆生我國願。有時候會把十念解釋為十聲,但這裡也得...問: 一位師兄看到《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道? 有一次佛問比丘:怎麼才...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點走。比如宋代的瑩珂法師。他開始不守戒律,喝酒吃肉什麼...
有一位研究力學的教授常常跟學生講述一個道理高空物體高速下落時,什麼力量都難以抵...問: 弟子生來就膽小,經常想些事情給自己害怕,請問這是業障嗎,還是習氣使然呢?可以通過念佛徹底放下並改變嗎...問: 我們通過什麼樣的現象,以什麼方式去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大安法師答: 這個事情是一個...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豳風》有七篇,這是其中的一篇...問: 助念的時候,助念人員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可以嗎?這樣助念會影響亡者嗎?助念開始之前,需要灑淨嗎?比...問: 我是一名120的護士,經常面對各種突發災難事件而死亡的人,感覺自己太弱小,因職業關係,大部分時候沒有...
淨宗十三祖的淨土思想,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點綴在我國淨土宗發展史上,構成中國...問: 雖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覺照?如何覺照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大安法師答:...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是欲速則不達,開始很猛的人,...
公據何人問大蘇,大蘇就是指蘇東坡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對佛理也非常了...
淨土法門,不但是三惡道的眾生難信三惡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癡暗冥,沒有善根智慧相信...問: 我們大學生學佛,總會被別人看成另類,法師您對大學生學佛有什麼忠告或建議?大學生學佛,有什麼時代意義?...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一切處,阿彌陀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跟這束光感應道交的唯一方法...問: 作為一個年輕的佛弟子,如何權衡好念佛、學業、工作的關係?請問是否應該在沒有往生前成就一番世間的事業,...
我們怎麼面對時間和精神?世間最可珍重的莫過於精神,就是我們做什麼事一定要有精神...
修行要遠離粗言,粗言就是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惡口、兩舌四種口業。要遠離...
如果今生錯過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無量劫都難以再逢到。因為一失人身,就萬劫難復。...
作為修行人應當知道十二因緣法緣起法的真理。我們生命的輪迴,流轉門是什麼現象?煩...
通過十二因緣流轉門,我們了解了生命輪迴的真相。那要截斷十二因緣這樣環環相扣的循...問: 我是一名大學生,9歲就皈依佛門,現在念英語本科。我想問一下,為什麼還會在學習中有很多雜念與煩惱呢?學...問: 聽有些法師說,善導大師是開宗立教的祖師,是祖師中的祖師,要超越其他祖師,這種說法對嗎? 大安法師答:...
發了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之心,怎樣去圓滿,去落實? 蓮池大師在西方發願文中已...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有區別嗎? 大安法師答: 《梵網經》菩薩戒是十重四十...
你能求戒,得戒體,就能有相當的把握讓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這個戒,沒有通過羯...問: 請問在西安目前賣得很火的泰國佛牌,古曼童等說是很有靈驗,且說是南傳小乘的正規佛牌,到底是怎麼回事,能...問: 想在家持八關齋戒,但因小孩子每天都要看電視聽歌,我自己不看,可耳朵難免聽得到,這是否犯不觀看歌舞伎樂...
《佛說無量壽經》傳入中國,曾被翻譯過多次。現存五個原譯本的文句、義理互有詳略,...問: 末學剛接觸佛法,還在上學,沒有智慧擇法。聞台灣平實導師著有《無相念佛》,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憶...
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發之心,發成佛度眾生的心。上求佛...問: 本人念佛時經常忍不住愛幻想,幻想淨土的情景。請問我能因此修觀想念佛嗎? 大安法師答: 這是你打妄想,...
觀機逗教,真實不虛。淨土一法是何種根機的眾生得以信受?從反面來回答,不屬於淨土...
娑婆世界的眾生造作殺、盜、淫、妄、酒等五惡之因,就會獲得相應惡的果報。 惡報的...
佛經所詮釋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準的,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變化。過去如是,現在如是...問: 一個人的生辰八字給兩個會算命的居士算,卻算出了兩個不同的命運。請問您怎麼看待算命一說?命運是注定的,...
至心精進乃世間事業與出世間道業成辦的不二法門。《觀經》圓發三心首提即是至心,亦...
佛言:世間第一惡行是以殺生為主,兼攝餘惡。一切眾生,皆以命為本,是故一切眾罪中...
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問: 《楞嚴經》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又聽師父說要修到阿羅漢的果位,淫慾的念頭方可斷盡,如此看來我等凡夫...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就是信、願、行。 首先,這個願就含攝著信和行。在《阿彌陀經》中...
眾生在學佛的過程當中,他面臨很多行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在面對這樣多的法門的情...問: 弟子是淘寶開小店的,時常遇到碰瓷的、敲詐的買家,要錢要物之類的。是心平氣和的拒絕這種敲詐行為呢,還是...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若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蓮池大師 蓮...問: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師兄眼裡,好像對一句佛號念到底的修法都不大看好,都覺得現在念佛人是萬修一二去。如果哪個...
大家只要看看《楞嚴經》中講的修禪定,色受想行識五陰魔,就知道修行的道路是險象環...問: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大安法師答: 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進道很難。然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問: 淨土法門的修行強調斷惡修善,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
當我們業障很重的時候,我們念這句名號,會感覺到懺悔慚愧心油然而生,就會消除我們...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拜了一個老師。老師先給他一個...
現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子女作為自我的一種延伸,對子女很是溺愛。不...
很多信眾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聽說西方極樂世界這麼莊嚴,也確實有信心,也想去。但...
一向專志是有成就的菩薩之修行秘訣。大乘經典講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他有個特點就是...
淨土祖師講願立則道業可成發願為先。那我們該發什麼樣的願? 有人學佛後發願:我要...
天親菩薩在作《往生論》的時候,談到一切十方的眾生,包括菩薩,如果滿足往生西方淨...
《印祖文鈔》提到過一個公案:有一位夢庵居士,談當地發生的一樁車禍。一個司機夜間...問: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大安法師答: 一般我們講阿彌陀佛在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但無量壽...
眾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則當中輪迴,是業力所感,是不需要願就可以去了的。比如修五...問: 什麼是懺悔?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大安法師答: 懺悔兩個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組合:懺是懺摩,就是陳述發露自...問: 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現在挺願意馬上能去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地方,但有諸樂無有...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發一種心,今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走上了一條解脫道路,就...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要知道在臨命終時,願力牽引令我們往生的重要性。 我們生活...
菩薩道裡面,特別強調忍的力量超過持戒、精進、禪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第1講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還有觀想念佛...
我們是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雜念堆裡面過日子,這是我們一個眾生相的...問: 弟子是一名公務員。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在家念佛、讀經、抄經。弟子一心皈依佛陀,雖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願往...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是談你無禪,你宗門下沒有開...

善導大師談到,一個淨業行人,要有五種專修。專修裡面有五種,依《往生論》來修行的...

識神隨業走

淨土法門切忌唯功夫論

淨土法門為何易行難信

平生所務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推薦】今日方閑,成辦大事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有文化知識的人特別要做鈍功夫

聞信彌陀名號即得不退轉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麼

同一念佛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兄弟

這種快樂,才是能夠長久保持的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還壽生、打吉祥還債等是否如法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懂事孝順
婚葬酒席會殺害許多生命該怎麼辦

【推薦】以逆境苦難為師

愛樁不拔難生淨土

淨土行人如何分辨雜修夾雜

不善之家,正殃在身餘殃在孫

雖然身體還沒往生,但心早已過去

行山願海,以行填願
如何祈求阿彌陀佛解決世間的困難

訥堂道人尺香齋的啟示

以雜毒之善求生淨土,是不可能實現的
佛經中有些與世間常識相違,該如何斷疑生信

露地安然坐白牛

釋迦牟尼佛為何要教我們念阿彌陀佛呢

千萬不要犯下誹謗淨土的罪業

「十念皆生我國願」該如何理解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嗎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發願生西方,永脫生死輪轉之劇苦

瑩珂法師與自覺法師往生的故事

父母之恩,昊天罔極
膽小的人如何通過念佛來改變
如何判斷念佛人在平時或臨終是否具備信願

風雨飄搖的人生
助念可以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嗎
經常面對災難事件而又沒辦法幫助他們,該怎麼辦

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
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覺照

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念佛人不要反被聰明所誤

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大學生學佛,總被別人看成另類

如何得到阿彌陀佛無量光的護佑
年輕人如何權衡好念佛與學業、工作的關係

【推薦】光陰不虛度、精神不浪用

修行要「遠離粗言,修習善語」

三界如糞坑 應早求出離

十二因緣法

【推薦】一切輪迴的根本就是我們的業力
為何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
善導大師超越其他祖師,這種說法對嗎

怎樣去圓滿落實菩提心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受菩薩戒的好處
泰國佛牌與古曼童是否可信
每天會看到電視能否受八關齋戒

如何看待《無量壽經》會集本
如何看待無相念佛

深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
愛幻想,能修觀想念佛嗎

有四種人不屬於淨土所攝之機

所有的殃災禍福都不是無因的

佛教經典不能隨便增減
如何看待算命一說

至心精進乃道業成辦的不二法門

一切眾罪中,殺生最重;諸善行中,護生第一

神通的本質和類別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帶業往生」矛盾嗎

具足信願一定往生

今生得遇念佛法門是最大的幸運
開店遇到敲詐該怎麼辦

不要攀緣,要遠離名利,老實念佛
地藏菩薩亦弘揚念佛法門

修行還是以念佛為穩當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於煩惱中證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念佛把惡業的種子給它激活了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站在佛法的角度,要讓小孩能夠吃虧

業力凡夫如何保證往生到西方

修行之秘訣--一向專志

末法時期還能發輪迴度眾生的願嗎

只要往生極樂,所有的願都能實現

人有福德,鬼神護佑
如何理解阿彌陀佛大願不同的願目數字

沒有「願」來作導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捨不得愛情就等於捨不得三界六道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我們要堅固往生的願力

魔軍的這十支隊伍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妄念是病,佛號是藥
為何欣願往生還會對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