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大安法師文章(第12頁)

《阿彌陀經》的三部重要註疏

古往今來《佛說阿彌陀經》有諸多的註疏,這些註解裡面有三部我們要加以注意。第一是...

《無量壽經》之衣食自然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

不該你得的財,拿了就是災禍

諦閑老法師講過一個公案,在上海有個所謂的大善人死了,有個法國人會叫魂,他的家屬...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間再回到床鋪上閉目睡覺,你一...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當念這句南無...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此雲黑光,其形粗黑故。《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是介紹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

【推薦】《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重要錯誤

某人曾經說過:「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

淨土法門的特點從法藏菩薩的時候就開始了

《無量壽經》裡法藏菩薩忽然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路,法藏菩薩說:斯義弘深,非我境...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會隱瞞病情。醫德的隱患更讓...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普賢行願品》...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倒單,日中一食,每天七萬聲佛...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業心。其間不容絲發。若汝...

【推薦】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有問: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菩薩曰:汝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

祖師在生死關頭,尚且要示現懇切念佛

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饒益眾生,在給眾生的種種利益當中,一個核心的大...

聞信彌陀名號的人,當下就得十方諸佛護念

得到佛的護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護念的水平很高,一定要破無明才能得...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原文: 又以願門廣大,貴在知先;觀法深玄,尤應守約。知先則務生彼國,守約則惟事...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使我們到六道輪迴的要素。...

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清,那這個轉換就來自於這一聲...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就是得一切種智者。我們也具有...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號,是我由心造作的佛號,是以...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但多生多劫為什麼沒有解脫,...

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就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猛利的出離心啊!歸去來,魔鄉...

釋迦古佛示現的啟示

釋迦牟尼佛是古佛再來,在娑婆世界這一期的示現中,他是個歷史人物,不是一個神話人...

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

問: 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那麼淨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鈍,惟誦半偈,證羅漢果。《彌...

錢伊庵居士的深憾事與護法心

印祖曾經高度讚歎徹悟大師法語: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

拯救刀兵劫的萬德洪名

一個個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報應,不信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這一輩子,我只...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定。今生安養,無論高下,皆不...

關於吃素的兩個認知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達就是不殺生,我們住在沿海地區的眾生常常殺業很重,喜歡吃海鮮。...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佛的層面是他無相,當然沒有名...

淨土宗簡易而圓頓,如暗夜璀璨瑩徹的明珠

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安心立命尋覓最切的世紀。...

龍褲國師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國師,名號為龍褲(法名已經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從...

夜夜伴佛眠,朝朝還共起

阿彌陀佛之身,是與諸佛同一法身;阿彌陀佛無心,是以苦難眾生的心為心。我們每個念...

閑曠俗心,寂定煉金

真正要把這個暇滿的人生,閑曠的心胸,去修行一個生命真實的目標,那麼休閑就會變成...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勝的德用

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四種念佛當中,前三種都有它的困難:觀像念...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離婆多,在佛弟子...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

【推薦】彌陀經中「一心不亂」與「繫念不亂」

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時候問他修行的品位,他說自己...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一僧曰,汝學佛法,獨不聞未成...

彌陀即是毗盧師,極樂即是華藏界

同一法身 《華嚴經》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教主,這兩土教主的法...

三輩往生與九品往生有對應關係嗎

問: 《佛說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往生有怎樣的對應關...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至,飲食房屋、臥具也是應念即...

文殊菩薩之微妙三德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菩薩。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也要注意...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於汝。應當愛樂修習,乃至經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繫念必得往生願

第二十 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

臨終這一念,不是僥倖就能達到的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蛇。一婦人渡河失手,其子墮水...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

這些病都來自於身見

[壞諸欲塹],這也是一個比喻。塹就是護城河啊,它很深也很廣。這就表明我們眾生的...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簡析

普賢大士之德集中就體現在他的十大願王。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先是讚歎如...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

一念至誠,必有所感

一念而飛一光,這是善導大師他所示現的,無論是中土還是這個天竺都認為善導大師是阿...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你這個信願持名一念契入到彌...

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佛開示救度,從龍趣裡面出來之...

念佛號時很快就打瞌睡,這是業障嗎

問: 師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間,念佛號時如果心裡不起念頭,很快就打瞌睡,腳都...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不動,然而他的應化身可以週遍...

眾經之王--華嚴經的不思議功德

如果我們跟全圓的華嚴經比較就會發現無量壽經也全體具足著華嚴的境界,華嚴在事法界...

苦難眾生最後的機會

這部《無量壽經》是由諸佛如來所特別加持護念的。首先說,說出這部無量壽經的時候,...

不求生西方淨土,將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當代表現得尤為顯著。現代人造惡的動機與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

念佛一法,頓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一份惑,證一份真,它有修行的很明晰的階...

攝受二乘人回歸淨土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說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

如是持念,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眾生念佛大多以生滅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從阿彌陀佛的清淨平等心流現出來的。這清...

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佛進一步開示,地藏菩薩因地久遠劫來的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就能夠利益眾生。如果未來...

【推薦】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

不學佛之前,都是散亂、黑暗、狂躁的心,在裡面加入佛號,就有轉化的功能。一句佛號...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每個眾生都有他不同內涵的恐懼的理解與表達。對於一個乞丐來說,他可能有吃了上頓沒...

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是無常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麼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剛強啊,如生牛皮,憍慢,剛...

為什麼淨土法門要不斷地講世間的苦

苦以折伏,樂以攝受。折則激其頑迷,而令起厭離。攝則揚其懈怠,而俾生欣樂。然後久...

在家居士定課,單一點為好

問: 《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問這些人數是當時已往生的人...

慧遠大師定中三次見佛,歸命安養

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讚頌 以特別法,永為世范。意旨暗合於行願,中外流通遍。普...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觀,是修大乘摩訶衍的止觀啊!一般我們從當...

往生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一般我們念完阿彌陀經都會念三遍往生...

四依法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法四依的最後一依是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卷都是聖言量,但...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識」

現在來看第三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是說我們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識的妄...

四依法之「依義不依語」

前面講過第一依法不依人,現在來看看第二依義不依語。 佛的經典,是語言文字來表達...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來東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是來求佛法的。 傳印長老...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們來看信...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

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土。對這個淨土的類別的這種判別呀,也是自古以來淨土理論家所討...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我們來舉一個,宋代有位比丘叫...

極樂的五塵境界,都由彌陀願心所現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極為殊勝...

眾生惡業感召地獄境界

燒炙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何故名為燒炙大地獄,爾時獄卒將諸罪人置鐵城中,...

百煉成鋼我往西方

宋朝時,有一位姓黃的鐵匠,大家都叫他黃打鐵。他通過打鐵感覺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的果地覺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

【推薦】如何看待夏蓮居的《無量壽經》會集本

問: 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讚夏會本是善本,請問法師怎...

念阿彌陀佛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比如橫超三界,不需要斷煩惱就能去,再...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自古以來是非常興旺發達的,很...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宗通教的,對儒家學說很懂的,...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備歷輪迴...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起貪計身見願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皆得神足飛行願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

相信了彌陀的功德,才能把名號執持住

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執受;持就是不讓它失去,就是...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國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