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禪修法門文章(第6頁)
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的忙碌,簡...
古人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這個就是無常嘛。一天...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擾著。特別是病,不分男女...
所謂禪病,是指由禪修方法不當直接引發的身心疾病或顯著障礙。禪病主要表現在身心兩...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牛頭山法融禪師,潤州延陵人也。姓韋氏。年十九,學通經史。尋...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禪觀。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
生活中要有一點禪意,才會幽默,才會開朗。禪,不是佛教所專有,禪,是我們人人本具...
過祖師關 參禪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關,力小透兩關,力再小,透個祖師關...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氣息調柔是用功入門的關...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則對所有的見聞覺知,都...
黃龍慧南禪師說世間有五種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變生為熟者不易。四端坐...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傳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
三十年前,我還是慈孝寺的沙彌,那時,洗碗可不是件愜意的工作。在結夏安居時,所有...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同 ,他悟道的因緣很奇特:一...
我們禪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為禪就在我們平凡的日用生活之中。千...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無法,心亦無心,心法兩空,...
參禪的目的就為著開智慧,求解脫。要專心致志來參念佛是誰?參到極點,就把一切妄想...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淨?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連結,兩...
為什麼念佛要兼修禪觀?就是為了改變你的心態!因為你用攀緣心念阿彌陀佛,所有的佛...
凡聖之判,如隔雲霄,其間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佛法微妙難思,片言隻字中,每每暗藏...
麻谷寶徹隨侍馬祖道一,問說:如何是大涅槃?馬祖答:急。麻谷問:急個什麼?馬祖說...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缽之後,一路南下被惡人追尋,他的師父把他送到九江驛,過...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像有四類: 第一類現像是痛、麻、酸、癢, 其中除了心痛和...
趙州從諗禪師所著《十二時歌》情真意切,頗顯禪僧家本色。從諗為南泉普願法嗣,早年...
禪對於我們的生活、生存、生命極為重要。佛經上講,眾生有分段生死,每個人終其一生...
第一步:姿勢的放鬆 首先,放鬆是第一步功夫。如果連放鬆都做不好,我們就很難持久...問: 大家都覺得六祖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高妙,為什麼我就覺得夠不...
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聞皆曉悟;志存摩訶衍...
禪修所做的,就是幫助我們培養正念,把心帶回到當下。這樣,我們才能從情緒和妄想的...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們該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佛祖一心,教禪一致,宗門教外別傳,非離心外,別有一法可傳。只是要人離卻語言文字...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象,使禪宗法脈傳承至今仍歷久...
宋州(今湖北襄樊)廣德周禪師,承繼青原行思法系,是廣德延禪師的法嗣弟子。 一天...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漚。 因眾生不...
佛經中說,人死之時,四大分離,如生龜脫殼,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對死亡時,大多是各...
一、叢林之興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為生,那裡化緣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邊,老的...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吃飯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與...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聽聞《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
頓教的修行是從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迷惑系統...
根據佛教所說,人是由五蘊構成的:色、受、想、行、識。 每天我們會有很多感受。有...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題。六祖大師正是圍繞這一問題...
有一年寒冬將至,藥山惟儼禪師依照常住往例,請寺裡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儲備寺裡的...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全...
百丈懷海禪師(720814)是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清規之製定者。福州長樂...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學徒掌握佛門禮儀的理論指南,...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靜 灑...
放下,就會自在 若悲心莊嚴,則為人中天,若人無悲心,是則常貧窮,若人柔軟心,調...
芙蓉道楷禪師是山東沂水人,參投子義青禪師得悟心法後,遊歷國內名寺,極力弘揚曹洞...
《六祖壇經行由品》中,講述了六祖大師得法的過程,靠打柴為生的盧行者,初次和五祖...
生命馳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無法負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無端浪費! 禪門話頭...
一、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請法云:...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師傅和各位法師慈悲: 本來我是到這裡來參訪、掛...
參禪人,守住無慧,不忍受苦無福,無福不能成佛,無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應當修福...
所以我們要成道,就須去除這世智辨聰,時時心空如洗,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牽,精勤...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殊菩薩走來一看,這個女子怎麼...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還冷。古人說:不到開悟不住山...
黃檗希運禪師有一個學生,這個人就是在唐宣宗時做過宰相的裴休。 裴相國鎮宛陵,建...
昔日六祖遇臥輪禪師,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講出來的都不是禪。禪...
佛教的四禪八定是色界四禪和無色界四定的合稱,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
本典故系根據帶古月禪師去出家的同參達本法師親自宣說的。由達本法師付與中天寺開山...
參禪人,學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發寬大願。幸我今日,得入學佛到場,已遲三十年...
我現在今年103歲,出家81年。我本來出家的時候呢,是為了了生脫死,所以出了家...
來果老和尚,是中國近代禪宗大德,生有異慧,乘願再來,與虛雲老和尚同為佛門龍象,...
今天簡單地和大家講一講生活禪和禪生活。這是個老題目,也是個新題目,要講好這個題...
雪岩祖欽問弟子高峰原妙:日間浩浩時你做得了自己主人嗎?高峰答:做得主。雪岩又問...問: 做夢會被夢境所轉,這種情況怎樣克服?就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句話,還想請師父開示一下? 仁清法師答...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於鼓山湧泉寺拜增西和尚為師...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為是,無處問津,每日只做苦工...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選一靜室,室內空氣要流通,冷...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禪,穿衣吃飯也是禪。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禪意,就要靠一...
須知律為教禪密淨之基址,若不嚴持禁戒,則教禪密淨之真益莫得,如修萬丈高樓,地基...
學道(唐龍牙居遁禪師) 夫人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問: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 大安法師答: 在這個時代,了生脫死的捷徑、圓頓之法是念...
五停心觀中的因緣觀,即觀察一切法皆因緣生、因緣滅。 觀察萬事萬物的前因後果,要...
參禪,究竟是坐呢?還是臥呢?還是站呢?六祖大師說,禪非坐臥;坐、臥、立都不是禪...
達摩西來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未閱有參話頭之說。蓋禪乃涅槃妙心,正法眼...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四大是地水火風,在這裡,代表我們的身體。莫把...問: 請問師父,怎麼樣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頭起處。 達照法師答: 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見你...
趙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菩提、涅 、真如、...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祖師所作,收在大正藏裡面87...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作為觀心的方法,人人...
有的人打坐清靜自在,有的人打呼嚕睡覺。北方人有一句口頭禪:好吃的是餃子,享福的...
清淨三業,一心五體投地,皈依南無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我聞菩薩,從聞...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禪堂打坐,默然不語,對發生在身邊的...
禪宗歷代祖師都主張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皆是修行,而並非只有坐禪一途。唐代慈受禪師...
摩訶迦葉為了要續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缽以直指單傳的形式,再傳給...
過去有一個高僧證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門,在禪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 一個農夫在耕地...
五祖弘忍大師,俗姓周,蘄州黃梅人。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他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是怎麼用功的,他答道:饑來吃飯困來眠。對方說:大家都是這樣的...
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請各位原諒,我不是躲懶偷安,因為身體不好,又沒有行到究竟...
大約十五年前,當我在美國時,有位美國佛教學者來訪。她對我說:親愛的上師!你寫的...
現代人物質生活非常進步,但心靈依然空虛煩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心不定、心不知足...
修禪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對禪理一知半解,只憑嘴上空說,沒有任何意義。對於禪機的參...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五念。一故起。...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要說動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適合修行的話,佛陀就不會叫我們出家了。我們的身和心就好像一群小...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詳審...

打坐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如何防治禪病

常見的禪病及其調治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學會用這五種心讓生活充滿禪意

參禪破宗門三關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世間有五種不易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正念讓我們真正地活著

盤山寶積禪師的悟道因緣

隨順世緣遠離得失

心法兩空是真實相

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乾淨

云何心能得明淨

身心一如相互連結

念佛為什麼要兼修禪觀

一切苦因緣,全由妄動取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打坐時可能產生的反應現象

趙州禪師的「十二時歌」

禪對生命的重要性

坐禪的三個階段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更適合個人修行對嗎

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

內心被套牢了,要設法解套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若不以教印心,終落邪魔外道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禪門公案:誰是知音

頓超三界樂悠悠

禪師們面對死亡時,是如何的呢

叢林及禪法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踏破鐵鞋不如回到當下反觀自照

快樂與否取決於覺照

《壇經》中的頓與漸

居士無病,您的妙藥還您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哪裡有迷妄哪裡便有平靜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流水下山非有意

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多次拒絕皇帝封賞而被流放的禪師

你就是佛啊!

逃離複雜,奔向簡單的人生

如何才是開悟

參禪的下手方法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誤誤人

動靜一如才是真定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不被一切現象所約束

禪不在文字上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什麼是四禪八定

一代高僧古月禪師成就記

不發急三字,能辦成佛之大事

本煥老和尚:這個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中國近代禪宗大德--來果老和尚

生活禪與禪生活

主人在何處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何含義

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龍褲國師的故事

打坐的基本方法

禪是離不開生活的

淨土宗為律教禪密之歸宿

夫人學道莫貪求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習禪宗求得明心見性嗎

從凡夫轉變為聖人

參禪,究竟是坐還是臥

傳佛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寂滅性中隨飲啄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頭起處

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禪宗的觀心方法

睡覺時仍要保持正念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心安處便是吾鄉

香積廚中出高僧

為何達摩說梁武帝沒有功德

在禪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五祖弘忍大師的轉世輪迴

禪師是如何用功的

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如果我不種菜,就寫不出那樣的詩了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禪機的參悟需要一顆玲瓏的禪心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