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禪修法門文章(第2頁)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
安住當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當下之時,為了使我們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
問: 我學坐禪的時候,我用的是數息法,但是我沒有按照那個規矩來 淨慧法師答: ...
下面我就說說解悟與證悟和了生死的關係。解悟不能了生死,證悟要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
這個打警策是考驗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過了,你們要警惕、要抓緊了。 這...
作為我們用功夫的人,在這種環境中,應該怎麼樣來對治修行過程中的昏散兩種障礙呢?...
禪自拈花來,達摩葦上飄...
摘來一滴雲端露,龍華三會獻佛前...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於輕昏覺照不明,出現種種虛幻現象,只要當下一照,幻境即消。...
起疑情是一門很深的功夫,初學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那麼,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別...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別特別重要,一定要把住話頭行。如果你行的時候,甚至...
古時有一禪師修行有了心得,因為禪宗修學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禪的學者要請善知識...
問:諸佛出現於世間,原是為了度化眾生。學佛的人只擔憂未能開悟明心見性,既已開悟...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個切字。《高峰禪要》裡也常強調要生死心切,就是針對我們這種已...
禪宗牧牛圖,又名普明禪師牧牛圖、禪宗十牛圖。是祖師大德以畫喻參禪開悟的過程和境...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個特殊的宗派。又...
今天,我們能在這個道場用功辦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師,他當年到這裡來修行,歷經十...
佛法傳到中國來,唐、宋大興的時期,多少文人、偉人在宗門下這個法門上得到了大的利...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修法會,我獲得了很多的體驗...
我們在四祖寺舉辦禪七,四祖寺就是四祖開闢的道場,四祖留下來的開示,就是《入道安...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禪師,住在金陵,有一天他離開寺院下山遊方去,當他走到一個...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們參禪念佛也是很不容...
經典上講: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
用功辦道這件事,不論是幾個七,天天如是、時時如是、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吶。 今天...
各位同學在學佛過程中,切莫蹉跎歲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時時刻刻把握時間,鍛煉我們的...
一般我們只能看到經書上所記述的,五陰淨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實際上到了真淨現前時...
我佛慈悲大願王。勸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內輪迴苦。極樂國中壽命長。七日持名心不亂...
諦老在的時候,觀宗寺冬參夏學,宗教兼修。因為諦老最初講經的時候,外人都說他學來...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面介紹的:一般情況下,我...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些人來禪堂裡,叫我們道念...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要檢視實踐的成效,這與所...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就是要把這一念擺在念佛是誰...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開示。他說:什麼開示不開示,...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們要明白,參念佛是誰是參...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
2004年11月18日,雲門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課後,告訴他身邊的弟...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喫茶去的公案,而且從文獻中看...
六祖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受五祖傳衣,三十九歲落髮受戒,說法利生共有三十七...
明末清初,處於衰落期的禪宗呈現出一派復興的跡象,僧尼人數繼續增加,士大夫也紛紛...
參禪人,無長遠心。這一句話,粗不盡會。細向自己胸中,深審一刻,一頭貢出一個上海...
初發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說你們這一種人,不能用功,了生死沒有...
高庵善悟禪師住持雲居山時,曾譔寫了一篇勸說各大叢林要安養老、病比丘的文章,流傳...
今天已經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過四支香的問話,了解到這個七打的還是比較精進的。為...
第二個七明天過一天,後天晚上就圓滿了。因為七打得順利,光陰就過得特別快。可以說...
參禪人,守住一門做工夫。何以專辦此事,盡此一生,尚不容易辦好,何能這一頭、那一...
我看打七呀,四個七都快打下來了。還有些師父,總是話頭不得力,功夫沒有入手處。為...
禪宗的洞山禪師,在禪宗裡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禪師,像雪峰禪師,都是了不起的禪師。結...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在有那個堅韌不拔的志向。 大...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修行當中,主要是兩個大流派...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學習佛是如何覺悟的。佛就是覺,《六祖壇經》上講,迷即眾生,覺...
我們禪七打到這個時候,應該功夫有個受用,能提得起。本來呀,在行香的時候,一定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講) 我們有這個殊勝...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往生,...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創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一次的主題...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我們在座...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佛,以法傳法不說餘法。法即不...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諸佛現...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復由有心,用到無心。無心,無...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在這個道場開悟、了生死,...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參禪人,在散亂心中參禪,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想叉。何以故?正要用工,...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道一、石頭希遷座下習禪,與丹...
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來說,也不過是拾佛祖幾...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知分曉,則不必疑,此是先...
念佛也要明瞭自心,這些都是作為上品往生的開示,這種要求是比較高的。覺明妙行菩薩...
氣概沖天,心虛沒量。攬曹溪水,興波作浪。睡著馬駒,一磚打起。蹴踏橫行,觸者皆死...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不為一身,獨求解脫。 放...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得有聖境...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師大德為用功辦道者立下的...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往生的時候表現得很不錯,有些...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楞嚴經上講:不作聖心。名善...
這修行都得有一個外緣幫助,有房子住,有飯吃,這就是因緣成就,叢林就有這個好處。...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難處時說,有覺有照,不免...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出家後,於天台德韶國師座下...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參禪人行履。無始劫來,攀...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思和他講。古人是以心印心...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林禪寺。唐朝末年,有一位...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又如何了脫呢...
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時,聽到馬祖說即心是佛,就領會這一道理,知道原來自己的心就是...
人天眼滅,法海舟沉!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時示寂。世壽85載...
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
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而另去除貪等習。真道心人,身...
有人說: 念佛比參禪較為穩當。其實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
洪州黃檗希運禪師。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作為定慧兼弘,發心修行之綱...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著佛源老和尚。對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中國佛...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能夠相信,修持這一法真是火中...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守一不移的功夫

一坐坐定,不執著一切境界

證悟到什麼程度才能了生死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過去了

對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亂

【佛學漫畫】達摩大師

【佛學漫畫】虛雲禪師

【佛學漫畫】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怎樣保持覺照

慧靜老和尚晝夜如一的參禪功夫

讓心保持在沒有名言的境界

開悟之後為何還要求生淨土

所有的煩惱都是由這三毒所發出來的

禪宗牧牛圖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功夫用到純熟程度,那種境界是不思議的享受

在這個禪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從隨緣中得到無量法喜

志公禪師為什麼不禁笑了起來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這一切的障礙都不存在了

用功辦道這件事,應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專心一致,才能統攝你的心

虛雲老和尚睡覺打呼嚕,但外邊的境界都瞞不過他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如來禪與祖師禪

禪詩三百首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雲門寺明醒首座:沒有修行好苦哦

禪堂中的茶道

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

學道者應具備這三種心

參禪人,無長遠心

離了妄想,你在什麼地方

雲居善悟禪師《勸安老病僧文》

念佛是誰,重點是在「誰」字上面

這一念清淨心是何等的寶貴,何等的重要

凡所有心皆稱迷心,心本無生始稱悟心

功夫上去了,氣脈就通了

萬里無寸草處去

馬祖道一勘驗大梅法常禪師的故事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緣作基礎

哪還有什麼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世間的第一大事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幹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到此放開手來用工,處處是得力處

來去自在的龐居士一家

什麼是參話頭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想要明心,這句名號就是佛心

南嶽懷讓禪師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不明路頭不宜住山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梅子熟了!——法常禪師的故事

訃告|禪門巨匠紹雲長老莊嚴示寂

不可忘失自己清淨之心,這就是道

今既披緇,豈敢再隨身轉

念佛好還是參禪好,在於個人是否相應

即心是佛,云何識自心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