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禪修法門文章(第7頁)

禪修不能被「纏」住

現在社會上一窩蜂地禪禪禪,我倒有個隱憂,擔心大家被纏住了。 我是在推廣禪修,可...

百年後到地獄去

有幾個世俗人到寺院裡參訪,他們不信佛,態度傲慢,東遊西闖,胡言亂語。其中一個人...

宋代高僧圓通居訥禪師

廬山圓通寺居訥禪師,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讀書...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圓寂前,對弟子說:我心中有一物,許久來一直使我不舒服,誰能為我除掉它?...

禪宗裡的無念是怎樣一種境界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是六祖慧能大師《壇經》的主要宗旨。《六祖壇經》是...

如何參「念佛是誰」

有道友問:如何參念佛是誰? 這是話頭!你問念佛是誰?參啊!到底是誰?誰在念?嘴...

禪門的修道,並沒有特別奇特之處

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是宋代著名高僧,字無門,杭州人。幼年出家,廣識...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出禪宗的宗旨:惟論見性。不論...

一絲星火,終成燎原之勢

唐代靈佑禪師,福州長溪人,十五歲出家,十八歲時前往浙江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後著...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略舉安心,不可具盡,其中善巧...

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生

慧能俗姓盧,原籍河北范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對人生的問題要有一個基本的理...

明海法師憶淨慧長老:活在當下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師父(淨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從書桌上抬起頭...

電腦程序員的十條禪法

程序員是一份特別辛苦的職業,也是一個承受各種壓力的群體。每週6天工作,無休止的...

道濟禪師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敗己德, 夭壽折福殃兒孫,皆有顯明來報應。 勸人竭力保...

不可將心待悟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功的時候不能停留在某個境界,...

禪門的十六字心要

達磨大師《悟性論》: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

將憤怒的垃圾轉化成慈悲的花朵

懂得使用有機肥料的園丁一定不會丟掉垃圾,因為她需要它。她可以將它轉化成堆肥,堆...

通過茶去領悟禪的義理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與禪相結合,所謂禪茶一味,就...

十首著名悟道禪詩

一、唐寒山《寒山詩》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無一事,水清眾獸現。 心若...

達摩大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菩提達摩大師是中國禪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

把「牛」釋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現

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師答: 可能你們很多人沒聽過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我們修行的理路,這一點要切...

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

念佛是誰?高旻寺這個禪堂,作為禪宗道場,從上以來都是專門的禪宗道場,除了參禪打...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黃龍慧開禪師有一首詩偈,廣為流傳。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

悟而未證,絕不能了生脫死

原文: 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臟發病的原因共有四種:第一、心態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三、飲...

禪宗與牛的因緣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勝鬘經》中讚歎佛的偉大,就比喻...

參禪、悟道、了生脫死

住宗門下的人,要行宗門下的事。你們要曉得:宗門下行的是甚麼事?若不明瞭,縱許你...

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卻無渣

無門慧開禪師的偈子云門糊餅趙州茶,信手拈來奉作家。細嚼清風還有味,飽餐明月卻無...

達摩大師無心論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而見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

虛雲老和尚參禪偈十二首

一、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雲天外天。 二、參禪非學問,學問增視...

一念的差遲,變成失明的乞丐

簡單地說,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後得智三種。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資...

大安法師《徹悟禪師語錄》

第1講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是《徹悟禪師語錄》,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梵室偶談 七則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然則參禪、念佛、止觀、皆方便也。既謂之...

《宗教不宜混濫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如來說經,諸祖造論,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

用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

禪堂的禪字,又名靜慮,又名思維修,總的一句話,就是要找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大家在...

莫被邪見和狂慧所誤

有一種人,雖然他有一點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從書本上了解了一些東西,或...

禪觀了解過去,淨土規劃未來

當我們談現在,其實是離不開過去,也離不開未來;如果你把過去跟未來都拿掉,現在就...

人和人相處,需要多一點幽默

人和人相處,需要多一點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默是風趣、機智。其實,古來的...

禪門耆宿德林長老圓寂 山河失怙四眾哀思

2015年6月22日夏至日十九時許,揚州高旻寺德林長老圓寂,享年101歲。長老...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

有僧人問夾山善會禪師: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為什麼說沒有這些東西?夾山說:...

子真牧牛

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在廚房工作,馬祖問:你在做什麼?石鞏答...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願禪師辭世前,門下問:和尚去世之後將往何處?南泉答:山下做一頭水牯牛去。...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住此山?」龍山說:「我見兩個...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父扛著香板走來走去。各自閉目...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問: 禪宗在佛教歷史上,有其激進的一面,不喜歡一級級階梯,而追求頓悟成佛,是否就能擺脫戒律的束縛?像濟公一...

四祖道信禪師的念佛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直接了當,完全把中介物都排...

遠離塵勞定心禪修

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色,屬於物質,包括...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師、唐代的圓澤禪師,還有真如喆這些大修行人,有禪定,能開...

始信參禪輸懶惰

溈仰宗的創始人靈祐禪師在沒有成為一代宗師之前,跟隨百丈禪師修道。在百丈禪師門下...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在生活中實現禪的超越】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

去除比較計較,回歸平等自性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參禪學道的同參...

淨業若成 禪宗自得

淨土宗的祖師裡面,在開悟之後的一個特點置彼而取此。這句話很重要。那為什麼要置彼...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

何謂「禪門破三關」

江蘇揚州高旻堂上來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長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苦乘大...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過去,有一個人專門雕刻夜叉羅剎,他天天要構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不知不...

念佛禪與佛七的不同

念佛禪與佛七最大的不同,在於無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應、要迴向願生西方淨土,...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覓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諸位要參禪嗎?那你必須提起話頭,放下萬緣。唯有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同時也唯有放...

參禪悟道要真見自性

你們到禪堂裡來是幹什麼的呢?為了開悟的嘛,為了找本來面目的嘛!所以你打死我我都...

虛雲老和尚除夕普茶開示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常住沒有好供養,請諸位多吃杯...

慧能大師與法達

一天,從江西南昌來了一位手持錫杖的僧人,名叫法達。他七歲出家,常常誦念《法華經...

訓練自己傾聽的工夫

溝通是一種修行,必須有很好的禪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溝通,光有誠意是不夠的,你必須學...

觀身五境,禪修淨心

觀身如身,就是四念處觀的第一個觀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從頭到腳,...

脫離了生活,佛法一點用處也沒有

太虛大師曾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而禪的特質又是什麼呢?中國禪宗特別是四祖開創的...

以「空」為樂的生活

人生活著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樂,而快樂的來源有很多種,有人以感官的享受來娛樂自己...

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當我們讀到了四祖道信對牛頭法融說:快樂無憂,故名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動,對於...

覺悟和慈悲永遠是形影不離的

當我們觀看孩子們玩耍時,我們大多數時候會想到他們的未來。我們知道,生活充滿了憂...

再也不會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關宗園,是當代著名的禪師,也是有名的演說家。 由於自己的...

經行有六點好處

經行和靜坐是禪修過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這在經律論三藏中處處可以見到,而經行一...

山高那礙白雲飛

唐天復年間(901-904),善靜禪師南遊參學,禮謁元安寺洛浦禪師。洛浦禪師雖...

永明禪師勸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 猶如春燕壘巢窠 波波役役營家計 不如隨分念彌陀 文章俊辯應高科...

平常心是道

從心禪師在年輕時曾經到河南參見南泉禪師。當時南泉禪師正在躺著休息,就沒有起身,...

妙高禪師與韋陀菩薩

在雪竇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據說當初妙高禪師,就在那裡修行,精進用功,晝夜不息。因...

打坐的姿勢與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為七支坐法。所謂七支是指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 1、雙足跏趺: 先...

打禪七要過這樣的七天

【一】 這次過來,正好是研究所的禪修周,機會難得。我平時四處弘法,真正和大家在...

只有打破一切成見 才有可能見性成佛

禪修,重在這個修字。修有兩個方面,一是行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修改行...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已經給我們...

一則禪宗公案的啟示

兒子大學畢業,在一家台資公司找到了工作。當他第一次將試用期工資1300元交到我...

若於轉處不留情

在《壇經機緣品第七》中,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

無相、無住、無念

無相、無住、無念是般若法門的三大要領。在性空、無所得理念的指導下,契入諸法實相...

參禪會出現的三種習氣障礙

你在參的時候,過去的種種習氣煩惱,就會在身心中翻出來。翻習氣分三個部分。 一、...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問: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這首偈子如何解釋?其主要意涵為何?出處為何?謝謝法師...

禪宗歷代祖師傳法偈

釋迦牟尼涅槃說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至尊釋迦牟尼...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簡單,高旻寺是一個禪宗道場,禪宗道場是講用功的。禪宗道場講的是行門而不是...

什麼是你的心

寶通禪師初參石頭希遷禪師時,石頭禪師問道: 哪裡個是你的心? 寶通回答道:見語...

無處青山不道場

趙州禪師(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號從諗。他幼年出家,後得法於南泉普願...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會無限敞亮、無限豐足。靜心的...

人的生死問題

人的生死問題 人的生死問題,就是人的生命從何處來,向何處去。佛教不講終極問題,...

如何看待「叢林以無事為興盛」

記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懷海禪師所譔的《叢林要則》中叢林以無事為興盛這句話? 傳印長老: 祖師要求高啊,百丈...

打坐時怎樣克服障礙

問: 在打坐時,感覺總有許多障礙。怎樣才能克服這些障礙? 濟群法師答: 佛法告訴我們,修行如一人與萬人敵,...

古代禪師們奇特的圓寂方式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陰霾,穿越時空的限...

契悟當下這一念心

現代人總覺得生命很短暫,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成為吃喝玩樂的...

初學坐禪調五事

經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中來講的。在與很多親朋好友的聯...

禪淨二宗的區別

我佛說法,契理契機,因群機不等,故施設有殊,雖方便多門,實歸元無二也。 禪淨二...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知解泯,能所亡,自有通透...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當正念存在的時候,四聖諦和八正道的其它七個...

路邊的「阿彌陀佛」

在台灣參學其間,我發現一個現象,在台灣的道邊路旁,不時能看到寫有南無阿彌陀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