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67頁)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好地活。因為知道會死,所以我...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本能的自性發揮作用。學習佛法...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為利...
時下,微信在大眾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強大的朋友圈交友聊天功能讓我們享受到了科...
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挫折、...
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執著它的方位,因為這要針對不同的...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
如何淨心寡慾?多念聖號。剛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如何達到至心呢?我們由不至...
學佛以後,反增煩惱?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反對?問題不在學佛,問題在於方式。 有一位...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個等級,但有一種眾生不在這四種等級之內,就是屠夫。屠夫是專...
什麼是禪?禪是一種良好的狀態,禪翻譯成中文為正思維,也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 有...
佛弟子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總還是更為善良一些的,更具有慈悲心和同情心,我想這一...
唐朝是中華文化最為鼎盛的時期,然而生於大唐盛世的六祖大師,從小接受的卻是這樣的...
佛陀很少給人析夢。析夢就是解夢,對所夢之境的分析。夢有沒有根據,對現實有沒有某...
世間事,有可以理論者,有宜以情論者。汝所說某人之事,固當以情論,不可固執常理而...
扶乩,乃靈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薩,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爾應機,恐千百...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為護身...
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母前換班念佛。何以故。以彼等...
智者大師,名智顗,字德安,姓陳,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的煙縈繞懷抱。師誕...
一個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裡面,有願力在裡面。如果一點信心、一點願力...
無明所引。棄覺逐塵。違遠真體。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復使歸還。斯之謂向。即指背娑...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響他對死亡的看法。 前些年我...
每一個人有各自的因緣不同,有福報跟沒福報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腦子不好用,也不是他...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或可轉彼邪執。第一須要敦倫盡...
接下來我們講上廣下欽老和尚的故事,好讓大家仔細體會。當年土城承天禪寺在興建的時...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 首先,就是許多大師都提倡大家要修地藏經與地藏法門。像淨土宗...
昔日六祖遇臥輪禪師,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比方說,有一些人喜歡吃很油膩的食物,久而久之,血管裡面就堆積了很多的垃圾,脂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則固非不盡人事也。 吾...問: 父母不在本地,誦哪部經迴向給他們最好? 仁清法師答: 父母在不在本地,沒有任何關係。如果父母和我們在...
宋代有個荊王夫人也是站著走的,有人神遊極樂世界,還看到極樂世界有她一朵很大的蓮...問: 在家學佛逆緣多,怎麼對待和處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許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經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在...
我們要知道貪瞋癡它生起的這個次第。好像醫生去幫人治病一樣,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麼...
印光大師說一切從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報和智慧。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這...
有鋼骨可不能有傲氣,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規範就有了威儀,威是威德,儀是儀容,讓人一...
我們再往下看什麼是生滅的相狀,什麼是不生滅的本體。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乃至五...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念的相狀,不是說你眼睛不要看...
靈岩山能夠像今天這樣道風很好,主要是根據印光法師定的五條寺規進行的。民國15年...
現在有些凡夫說釋迦牟尼佛講淨土法門、極樂世界,大概是一個方便之喻、一個化城,甚...
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膿血道裡,一時倒...
然而,我們也必須明白,世間的成就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比如一個人的成長,從呱呱墜地...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講出來的都不是禪。禪...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要將心境靜下來。安定心念必須...
【原文】 竊怪今時造業者多,信道者寡。菩薩既度生無已,何不分身示現,化誘群迷。...
學佛,末法時期很亂,大家要用心簡別邪正。學佛是為了了生死。有人說,我學佛不為了...
律航大師,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論行住坐臥,佛號不離口,念珠不離手。 大師念佛是用...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國內瑜遮那...
又是一年春好處,待到回望弱冠時。轉眼間,我離畢業又近了一步。站在這臨末的一刻,...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如何面對、看待和處理自己與俗...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無一人不當修,亦無一人不能修。持齋念佛者多,推其效...
般若經典,總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師父慈悲,請問念佛行人如果在毫無準備的條件下,遇到突發事件命終,事發時他剛好正在念佛,他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問: 有一位居士,還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經典、依法奉行,他算是佛弟子嗎?能修成正果嗎? 大安法師...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志於往生的人,你必須要把握一...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兒女等雖是親人,亦是利益的結合。為了各自的利益,...
出家師父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在當今社會,這個問題可能會引起熱議。其實在佛陀...
妄想是個假的,可是因為一個假的生出來了,很多假的跟著也就有了,所以自諸妄想展轉...
沒有正知正見,你會去求神、擲杯筊、燒香,燒很多的冥紙給鬼神;會去拜三太子、玉皇...
生活中我們誰都會遭遇逆境和挫折,經歷各種不順和困苦,我們除了焦慮憂愁、消極對抗...
夢,本來是一種虛妄的,妄想所現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夢有很多種夢,有的是虛妄...
譬如說我們持不殺生戒,有時候一些小動物我們看到了實在不喜歡,甚至覺得很煩,很不...
我們往往搞錯了,以為所謂修行就是說我每天抽一個小時來做早課,或者做晚課就行了,...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無論你學佛不學佛,踏入社會都要面對的謀生之道。我們在從事...
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是肅殺的意思。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當然,從稱理和表法...
淨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體是佛的果覺境界。也正因為這樣,它遠遠超出凡夫乃至於...
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言自利真實者,復有二種:一者,真...問: 專修淨土信願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陰、四大分解的過程嗎? 大安法師答: 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四大分...
本文是萬如法師出家前的親身經歷,選自福建莆田廣化寺印行的《入佛因緣》一書。萬如...
人人都想擁有福報,但是福報是求不來、算計不來的,獲得福報需要智慧、需要修行。中...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
汝既發心皈依,今為汝取法名為德熙。謂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
(1)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
如何面對傳統 作為今天的出家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首先,我們需要面對佛教兩千多年...
惹禍只因閑口舌,世人為什麼惹禍?喜歡說人閑話,舌頭滿天飛,說來說去,就有後遺症...
說到修行,實在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去體會。我剛出家的時候,總希望天天都不要離開老...
我們不要得少為足。有的人得了一點點修行的好處,就以為自己沒有問題了。不但是得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佛經裡也有不說他人過,亦不稱已德。而十善...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身心安住的人,總能夠在大智慧的背後,蘊含著無盡的方便法門,常人雖然難以把握,凡...
業當然它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它只是在醞釀當中,它還沒有成熟,那這就是你的機會;...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這樣。你一旦...
本玄法師,號妙圓,俗名李善忠,甘肅省武山縣楊河鄉西山村人,生於公元一九一七年 ...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執最深重的地方,這是你修行不可以逃避,不可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我們不要以為這些飛禽走獸、海里生物、家養牲畜就理所當然地應該被人類吃,不是這樣...
放生,在美國人看見,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為什麼要放生呢?我告訴你們,放生,就令...
生苦我們都忘記了。雖然我們在娘胎裡那個苦啊,我們每個人都體驗過了,是非常苦的,...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稱為掛單。這也是從行腳僧到寺院投宿掛單引申而來。在漢...
有很多人會這樣說:哎呀,我挨著誰啊,誰的業障太重了,我很難受,他的業障跑到我的...
《地藏經》講: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如果不覺醒、不懺悔、不改變的話...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損人利己等惡念,不...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雖已成等正覺,而復示作菩薩。雖則示作菩薩,而復...
人在天地之間,藐乎小爾,何以與天地併稱,謂之為三才。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皆...問: 念佛號和誦經前是否上香?如果時間緊先不上香,念佛號誦經咒行嗎? 仁清法師答: 上香、禮拜、穿上海青去...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我們應該培養廣行布施的好品德...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常認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
古德法華偈頌云: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意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的成分提升,請你把業力的部分...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講心態,他是先為實施權,然後...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怎麼去實踐?面對不同的對境時,這兩者的運用是不是應該有所...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不把佛法作人情

把用在「低頭」中的時間找回來

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

如何理解極樂世界的方位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

當你念久了,散亂心自然就沒有了

【推薦】為過去而誦經,為未來而念佛,你為現在做了什麼

佛教徒應擇正業而活命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善良被人利用,該怎麼辦

【推薦】擁有自己,才能擁有全世界

夢境對現實有沒有某種隱喻的意義

如何對待父母的出軌

以扶乩提倡佛法,雖有小益根本已錯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破壞親人往生正念,其罪過極大無比

智者大師與淨土法門

信願持名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背娑婆而向極樂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為什麼有的人輕輕鬆鬆就能賺錢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難道臨命終還讓你選時間嗎

修學地藏經跟地藏法門的原因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從果找到因才能治好病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對不盡人事者而言也
誦哪部經迴向給父母最好

為臨終的病人指一條路
在家學佛逆緣多,該如何對待和處理

一天之中如何對治貪瞋癡

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

人應有鋼骨但不可有傲氣

安住在無所得的心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明學長老:恪守印祖規約,道風遠播中外

千萬不要犯誹謗淨土法門的罪業

無常大鬼常隨身間

轉化金錢為善財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米老大的故事

佛菩薩為何不示現來化度眾生

學佛不為了生死,那是糊塗蛋

律航法師的念佛妙法及往生示現

法相宗的概況

將惡習變成自己的助力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

眾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阿彌陀佛給我們作了決定的承諾
沒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嗎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家庭不光是親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結合

出家人能接受信眾的紅包供養嗎

切記別在死物上用功夫

煩惱不懂得擺平,有誰能保佑你呢

逆境中的從容

在你沒有開悟之前,都是在做夢

以對待小昆蟲的心態檢討自己的慈悲心

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佛法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往生西方是誕生,不是死亡

對佛所說的淨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他的身業全都倒向了世間的事情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陰四大的分解過程嗎

持誦觀音兩度復明,感念佛恩遁入空門

誰說富不過三代,做好了福報也可以代代相傳

汝年已衰老,當斷愛慾了生脫死

學佛人須以躬行實踐為事

【推薦】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到底要靠什麼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檢驗

沒有定的不淨觀是沒有力的

想要「口吐蓮花」,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遠擁有的

何時才能回歸久別的故鄉

只要這個業還沒有成熟,你就有機會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本玄法師傳奇:五個女人都想誘他失身但都失敗

不食人間煙火的風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吃素的原因來自兩個最起碼的認知

放生也就是放自己

前世一念之迷與淨土失之交臂

居士在寺院掛單應注意的事項

不是他的業障跑到你的身上

十八界空,才能了生脫死跳出三界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發隱

天下不治,匹夫有責
念佛和誦經前是否應先上香

為什麼不把貧窮賣掉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推薦】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