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51頁)
怎麼樣才能給父母親帶來光榮呢?印光祖師說,我們應該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祖禰求超升,均無不可。 然...
不淨觀是佛教的一種修持觀想行法。眾生因為貪愛,於我、我所有上面,產生執著愛染,...
打坐經常要注意的兩個問題,就是昏沉和妄想。整個修行過程當中,反覆要去對治的,就...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去經營一個不可改變的因...
問: 師父!親人平時也念佛,但臨終時由於病痛完全不願念佛求往生,該怎麼辦呢? ...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
第三課 瞻視病人甲三、說法斂念 說法斂念 是關於如何為病人說法,使他能夠收攝...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大和尚答: 害人的不能求,...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進心,(...
問: 關於掛牌位子,在開法會的時候掛往生牌位是不是真的能超度自己的歷代宗親、冤...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舍利的說法,但也聽有人說佛捨...
我們的生命是沒有開始的,要是說生命有開始,那生命就沒辦法結束,有真實的因,你就...
我想我們淨土宗的目標在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就是有些東西在臨終的時...
恥,德之基也。恥是恥的俗字,這是一個會意字,左邊一個耳字,右邊一個心字,就是你...
諸位,大家吉祥。我們都聽過佛門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說的是在隋唐時...
丑三、治失壞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隨釋此因 寅一、明立定慧 為欲對治...
真心跟妄心,我們凡夫是永遠混在一起的。我們現在修行人的問題在哪裡?有時候我們安...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禪有悟,正知正見。自古以來有...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沒,猶可追報也。試思此身從何而...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蟻子就是螞蟻。這是一個典故,在建祇桓精舍時,眾人正在挖牆角...
吃素的真義何在? 就佛法而言,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菩薩、成佛。基於這個...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不正確,則會與道相違,導致...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問題以詢問戒子,此一系列問...
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
民國十二年陰曆五月廿八日,大師收到會稽道尹黃涵之居士來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師回...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
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了解因果嗎?懂因果嗎?很多居士肯定在心裡面說我懂啊,我當然...
衣服及飲食,常以奉供養;作如是心施,是等悉成佛。──《月燈三昧經》 佛教十分重...
一、鑒真大師的一世佛緣 讚寧《宋高僧傳》曾記載(鑒真大師)隨父入大雲寺,見佛像...
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使我們的修行停滯不前。以佛法...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餘在虞東明因寺。捧讀曉柔法師淨土詩八首。曰欣。曰厭。曰...
這句六字大經王具足圓融、圓滿、頓捷。所以大家遇到這樣的一個持名一法,一定要生稀...
佛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但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最方便的法門,就是念這個名號...
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極樂就是超越了現象界,苦樂對...
我們知道,在六道輪迴中,地獄道眾生在最底層。此道眾生因往昔造作極重的十惡業,導...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在道場裡面來行走之際呢,一定會看到一個最多的牌匾,上...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國人都知道兩句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個說...
我們每次過堂都做一點學習,今天學習關於女眾入寺的內容。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要...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 每日...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善生經》記錄說:居士子!...
夢參老和尚(1915.7.13 - 2017.11.27),世壽103歲,僧臘...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不是不斷地提起。當然徹底...
(第一講) 各位法師慈悲,各位有緣們吉祥,諸位下午好。 今天菩薩加被。感謝咱們...
那麼這裡我們來看看一心不亂這四個字,這個眾多的解釋非常多,一心不亂,怎麼談?一...
這個比喻要注意聽,開悟的關鍵、常跟無常這個觀念,這個就是關鍵。我用一個比喻:譬...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沒有學好的佛教徒也怕死,所...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生不出佛經,係後人偽造。寄庫是...
《禪林寶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衲子守心城,奉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思無越行...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返妄歸真當然你要先了解什麼是真妄。首先我們看...
分別真妄、返妄歸真、修學位次,講到這個地方,其實首楞嚴王三昧全部講完了,《楞嚴...
眾生的懷疑非常深,這種懷疑來自於我們思惟方式先天的局限性。本來我們的心性可以是...
在家學佛男眾的模範人物 佛法住世,全靠出家僧眾的主持和在家信眾的護持。佛陀得道...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學貫東西,才華橫溢,堪稱中國現代...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時候,禪師常常以不著邊際的禪...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為其...
《南山律在家備覽》中,有一條深刻地分析了當前一些居士、社會人士滿口都是現在的佛...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淨慧法師答: 這個問題是由於沒有弄清楚數息和...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弟子, 而不知孝親相夫教...
進廁所後,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迴避,這樣就不會觸怒它們,彼此都不騷擾...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或合掌者、讚...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到底佛教講的業障是什麼?...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了普陀山比較特別的一個地方。那我們都知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
壹: 老和尚弘法路經香港,入住賓館即問:此房一夜何價?居士答:您老但住,無需問...
在佛教裡,什麼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礙、惱害的意思。一件事情...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的人,你要去伺候他,還要盡...
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他來到這個世間,...
有這樣一個師父,他剛出生時,人們就叫他大和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
《大佛頂首楞嚴經》這樣說,念六十二億菩薩的聖號,乃至於供養六十二億的菩薩,衣、...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不如緣想多佛之功德大。須知...
禮,德之范也。即禮是指規範,尊卑有序。《曲禮》曰:毋不敬。禮要表達恭敬,要如孔...
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聞而及塔寺。今當鬥爭堅固之時...
原文: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滅,廓徹靈通,圓融活潑,而為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之...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內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最容易,除了人以外,其他畜...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廟,如履冰臨深,睹形像經教...
大概禪在當下,大體上是要回答這樣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什麼叫禪,一個是什麼叫當下...
關於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非常清楚,他說:所謂不立文字...
原文: 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分。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為,絕不與彼相爭相詰。以明...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麼法門,...
【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瞋癡等皆猛利故,造作殺生,或不與取,或欲邪行,或虛誑...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性虛假無主宰。──《父子合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
大師從弘始三年入關到弘始十一年圓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時間。但這八年的時間卻成果豐碩...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普陀的又一處聖景。上面的一個小寺院呢,叫...
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
原文: 汝言隨時隨地,得死便死之話。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問: 請問師父,弟子下班很晚,沒有時間做晚課,把早晚課誦的內容合在一起,全部放在早晨這個時間可以嗎? 寬見...
原文: 若不注重躬行,只期多知多見,必至矜己傲物,排因撥果。如是之人,其天姿實...
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淨土法門是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
【糞掃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撿破爛的布料,然後呢拼湊而成糞掃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
在《悲華經》裡,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時發願修行過,當時大家都...
阿難祈教《楞嚴經》的緣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東西,二是被摩登伽女攝在淫席,就由...
《阿彌陀經》講三種莊嚴:池水、宮殿、蓮華,它的重點在蓮華莊嚴。因為你到極樂世界...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語言。有了這樣的語言,...

慈悲偉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經》說了一則一夜賢者經,可作為我們的指導。不要追悔過...

父母都應該教育孩子記住這四句話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以不淨觀善攝其心,去除貪愛染著

怎樣對治昏沉和妄想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臨終由於病痛不願念佛求往生,該怎麼辦呢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如何勸導病人臨終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法會上寫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災免難

佛舍利是結石嗎

【推薦】應該怎樣觀察我們的色身

【推薦】往生淨土,你最好能夠抓住一些重點

八字既亡,則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

隋唐高僧善導大師

為什麼邪見的過失,比散動還嚴重

如何判斷真心與妄心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吃素放生的真義何在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機巧反招禍,因果天平最公道

臨終是超凡入聖,還是繼續輪迴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向地藏菩薩求人天福報,還怕得不到嗎

我們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嗎?

常行供養能為自己種下成佛善因

鑒真大師--為了佛法的事業,何惜生命

魔障出現的原因及對治

淨宗八要--淨土之要關

淨土祖師們一生的總結

把佛號重視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極樂世界何故名為極樂

地獄——罪苦眾生的集中營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東晉高僧慧遠大師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

念佛平時須相續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夢參老和尚十大經典開示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宏海法師:楞嚴經略講

「一心不亂」應該怎麼解釋

凡所有相,統統是實相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念佛之人不可傚彷愚人做愚癡事

出家人,其實一點也不閑

身處生死輪迴,我們該怎麼辦

當妄想逼出來時,會產生一個反彈的作用力

極樂境界不是神話

在家學佛男眾女眾的模範人物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迴首」的人生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眾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園;罪福由此心,非前境過咎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在寺院上廁所要注意哪些問題

恭敬讚歎地藏菩薩,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敢信我就來--普陀山梵音洞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如瑞法師追憶夢參老和尚:老和尚是為眾生而活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幾種?

除苦助伴濟他身,施藥瞻視有病者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出生就叫「大和尚」,老方丈預言竟成真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地藏菩薩修行的時間,比這些大菩薩都久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法滅之際特留此經,獨留一百年

真心廓徹靈通,與諸佛了無有異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在這個時節世道,只可自守本分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地藏菩薩能讓你一切煩惱皆得消滅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

通過報身佛的無量相好,能否見到法身如來

鳩摩羅什大師--七佛譯經師,凡情難測度

普陀山「觀音跳」的內涵義理

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早晚課的內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嗎

古今聰明人一大可憐可憫之事

修淨土後不讀其他經律這樣對嗎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糞掃衣」與「祖師衣」的釋義

釋迦牟尼佛管送,阿彌陀佛管接

這心在到底在哪裡

極樂世界的蓮花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