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4頁)
問: 請師父開示,為我指點迷津。比如今天一整天的塵勞,想把它安定下來的時候,我...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如果他有執著的心,那就...
在意業當中,貪慾是最重的。貪慾,欲就是愛好。愛好,愛好什麼?就是有情的情感。我...
在《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上,佛又說了這麼一段話。佛言,若復有人於如來滅度之後,如...
為什麼要建立正見?正見當然就是菩薩的智慧。 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無止境的水流,這...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來,自然相應,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
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粗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間墮地獄中。 突吉羅的小罪,...
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夫的立場去看,一定要站在阿彌...
淨土法門中,有一種大精進,大勇猛,大行持,非一般人能夠用功的晝夜經行念佛方法,...
出塵 廣欽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從小身世坎坷,四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窮困被親生父母賣...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一般的凡夫...
這段經文,幾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兩個重點在解釋:第一個,這個五千的人他們為什麼...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哨,故受此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位尊者...
多諸障難者,行人於禪觀中,擊發陰魔,如《楞嚴》開五十種,皆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你勸勉他人修淨土,有個前提,你必須自己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你自己都沒有信心,你是...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將軍武功高強可平定賊寇之亂,宰相博學多...
修行,最主要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信心沒了,做什麼都不成。最主...
現在的人一提奉獻就怕。1993年我曾經遇見過。那時出去做佛事回來,要去另外一個...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不要因某事與個人預設的觀念或理論相符,就予以相信。個人的看...
有一些磁帶講臨終助念,當然精神很可嘉。也是有不少居士來提出問題,說那個助念團:...
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覿體全真,交羅無礙。徹悟大師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圓融的...
問曰,無量壽經言,願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觀無量壽經言,作五逆十...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
【又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等。不著內想。不著外想。不著內外想。不著過去想。不著...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
十念往生,在這樣的一個修行法門當中,它確實非常奇特,難以相信。有人就曾經質疑,...
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的這個特點是適合一切人去修行的。不需要說你非得要出家不...
靠自力修行,我們解決不了見惑思惑的問題。沒有遇到出離之緣,就是沒有遇到佛力加持...
佛說法是對緣的、對機的,不是佛想說法。大家看每一部經,除《阿彌陀經》之外,都有...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征問原由。 此空為當因土所...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並勸眷屬一心念佛。從前之事...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騖...
問: 在科技發達的傳媒時代,佛教的雜誌五花八門,身為一個佛弟子應該如何選擇才不...
原文: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雖則久已證窮法性,而復不住寂光,不證佛果。以大慈悲...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少為足,要繼續地往前走,就應...
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子時,一個體重稍輕但還健康的男孩在夏盧村降...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顛狂心亂。鬼魅所著。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
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佛經多處提到,富貴人學道難,女人...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消滅,會消滅正法,兩種力量: 一、惡性重大比丘,會讓正法毀滅。...
我在東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會人士,都是來問得了癌症怎麼辦?非常恐懼,非...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靠自力修行了生脫死得阿鞞跋致...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印光大師 印祖往生前...
陳性良,字錫周,是印光法師的在家弟子,與印光法師因緣甚深,多有書信往來。(參見...
心無罣礙,就是得到的。罣礙就是苦果,假如有罣礙了就要受苦。掛的意思,就像我們用...
二別境五者:言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謂數憶持曾所受境,而...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慢疑五鈍使為體。五即五種煩惱...
在毗奈耶雜事卷一三中,比丘分為五類:經師、律師、論師、法師、禪師。善於誦經的為...
歷史上的中國禪者,僧,我特欽佩慧能;俗,則是傅翕。這傅大士,有一偈,未出家時,...
與人相處發生問題時,可以當成是對我們智慧的一種考驗,讓我們學習運用智慧、慈悲來...
為什麼在我們這個世間要多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王菩薩,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兩位菩薩...
第一個慈心。這個慈心,先發一個減少別人的負擔,減少負擔讓他生歡喜心。你感覺你說...
一、 這一次所要講的,是這裡幾位學生的意思要我來講關於寫字的方法。 我想寫字這...
善導大師在給《觀無量壽經》著疏的時候,對一個修淨土的人應該具有怎樣的心態,做了...
阿彌陀佛是無限量、無邊際,要對治我們的心和我們凡夫的毛病,就是要用阿彌陀來對治...
問: 法師曾提到說,我們今生可能是八識田中眾多的種子中最好的種子起現行,如果沒...
有一個居士寫信給我,就是今年是庚辰年,這個辰和戌是衝突的,申酉戌亥這個戌,他的...
從過去佛到現在佛,諸佛關於佛教的教義,有一個概括,大家都很熟悉,諸惡莫作,眾善...
這個地方講五陰無我,也就是講前面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為什麼這...
佛在世的時候在舍衛國,有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兒子長出來的時候,非常可愛,福...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處處宣說淨土法門,處處勸勉大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從事...
佛法告訴我們的是:向佛陀學習,常隨佛學。現實需要提醒自己:我們是在跟誰學佛呢?...
從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誠。有一年,他要舉辦供僧法會,禮請全國的高僧前來接受...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
古往今來《佛說阿彌陀經》有諸多的註疏,這些註解裡面有三部我們要加以注意。第一是...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
一些禪修多年並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清淨的智慧,不再有對自我的執...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很痛苦,我改變一個環境。其實...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業果。業果的教授是釋迦牟尼佛...
諦閑老法師講過一個公案,在上海有個所謂的大善人死了,有個法國人會叫魂,他的家屬...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間再回到床鋪上閉目睡覺,你一...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之道,就是修行要達到的最高境...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聲聲佛號,簡單的重複,從...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業。所以見諸...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當念這句南無...
迦留陀夷,此雲黑光,其形粗黑故。《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是介紹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
《無量壽經》裡法藏菩薩忽然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路,法藏菩薩說:斯義弘深,非我境...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為利...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沒什麼意思。如果阿彌陀佛...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觀想: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來...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位菩薩也如是。因為我們對...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你念我的名號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時,若能夠有力量,有燈火,有...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 就這麼三種。這是福田品,講福田的。...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臨終者進行臨終關懷,念佛助其...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會隱瞞病情。醫德的隱患更讓...
這個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空觀。幾乎所有的調伏煩惱都要修空觀,但小乘的空觀跟...
《楞嚴經》就是從今開始改變我們的心態,這個時候你來生的生命才能夠徹底地改變。 ...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菩薩:第一個,我們 ...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別:...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普賢行願品》...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聽從徐...
真正的布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布施,但你這個布施的等級不高...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會為生活所困,會整天陶醉在娛...
舉世之人大概都喜歡大,大文豪經典傳世;大丈夫氣概沖天;大英雄武功蓋世;大學者博...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件一件去承受,那是多麼恐怖的...

把「空性」當成休息站

菩薩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這兩種若離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就這麼一個功德,百千萬劫不墮三途

我們為什麼要建立正見

這個生死的怨賊你認識到嗎

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推薦】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

妙蓮老和尚傳奇

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

【推薦】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心態決定你的狀態

法華會上為何會有五千人退席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養第一

【推薦】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險象環生

勸進行者的四種功德利益

居士恭敬護持三寶,定獲無上福田

「上根人」看電視,「下根人」進禪堂

奉獻的方式有很多,不是只拿錢

不因預設成見而輕信

【推薦】往生這樁事情,不要等死後再請人來助念

一句佛號圓融四法界

造了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還能往生嗎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你東想西想,定不下心來,最後毫無所得

生孩子難產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

何故臨終十念可滅一輩子罪業

【推薦】用力少而收效大,淨土法門適合一切修行人

一切眾生皆得度脫之道

不論哪部經,你都不要去執著

【推薦】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佛弟子應如何選擇才不會被誤導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獄眾生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禪宗六祖惠能生平壁畫欣賞

遇到鬼魅擾害,應至心念誦供養地藏菩薩

女人學佛須知

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毀滅

如何擺脫死亡的恐懼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推薦】全家人往生西方,成為真正的淨土眷屬

為什麼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令心明記不忘為性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比丘的五類

人生的自在,就在於去留自便

如何處理爭執不下的狀況

為什麼要多念觀音地藏兩位菩薩的聖號

慈悲喜捨,我們平時可以這樣做

弘一大師開示寫字的方法

兩土世尊一個遣一個接,為我們保駕護航

想要接觸到這個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念到一心不亂,還會遇到惡因緣現行嗎

算命說流年不利該怎麼辦

行善如果求回報,心就有了罣礙

五陰無我,虛偽無主

有些人遇到障礙時,為何三寶沒有出現

淨土法門是一切法門歸根結頂之法

拔苗助長急功近利,都是有副作用的行為

不論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對待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阿彌陀經》的三部重要註疏

《無量壽經》之衣食自然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不該你得的財,拿了就是災禍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如何是念佛止觀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淨土法門的特點從法藏菩薩的時候就開始了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

24小時念持地藏聖號的方法

世間人都要想修福,應該怎麼修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大乘的空觀與小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難改變它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推薦】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真正的布施,要達到無私奉獻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