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53頁)
一、願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
不害諸有情,修慈悲喜捨,證無量梵住,圓滿不為難。──《本事經》 這首偈語告訴我...
(曾琦雲 譯註) 《印光大師說淨土》譯註的印光大師的文字,皆選自李淨通居士所編...問: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師答: 阿彌陀佛!作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異常狀況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說不出究...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封一題詞] 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這是儒家、佛...
性仁法師致感恩辭: 在沒有請法師回答問題之前,我先講幾句話。這次特別感恩上宏下...問: 弟子已受過五戒,但在年終的年會上不得已喝了酒,請問法師是否需要重新受,還是怎樣?感恩法師。 容通法師...
佛經上說諸經滅盡後,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住世,如果有人發心念一句,即得往生。大家...
各位同修,請跟我一起合掌,跟著我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
她們就像一尊靜靜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陰,靜靜地走過,是那樣安寧;這尊尊雕塑都有著...
張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鎮人,是一位虔誠的菩薩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時整...
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問: 師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上哪種會好一點? 宏海法師答: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剛剛進入佛門...
(第一講) 好,各位蓮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連續昨天第二次的這...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太陽的能量非常足,但是我們也很法喜充滿的。未必鏡頭...
關於地藏菩薩的種種殊勝功德,我們從《大方廣十輪經》中可以略略得知一二。那麼關於...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學...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
印祖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一個死字,告誡我們淨業行人修道並無奇特奧妙,但將一個死字...
性空法師 大約是九五年前後,性空法師到中佛協,要求收回被文管所與風景區佔據的寺...
原文: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
近幾個世紀以來,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嶄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發達國家,物質文明達...
【 復次,普廣! 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就是害...
【原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攝受,不令漏失。阿彌陀佛陰...
善惡行千差萬別,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惡行。先說十惡行: 一、殺生:以恶心...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並不敢隨便講經或講律,更不敢赴什麼傳戒的道場,其緣故是因...
有一部經《禪秘要法經》,有一位叫禪難提比丘,他問佛說:無量劫以來的罪很多,世尊...
這依法界觀,觀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淨的。你這個觀念的心,契合到佛所說的經的道理...
隆蓮法師雖身居廟宇,但對如今社會上物慾橫流的種種現象還是非常明瞭的。作為一個一...
入門便悉彌勒笑,出寺難求俗慮拋;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清....
這個戲論層次很廣,凡夫對修行人,凡夫是戲論;修行人對初果,開始修行人是戲論;乃...
第一要看破世間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
導讀:《佛說孝子經》,這一部經只有一卷,收錄於《大正藏》(16冊。p687)之...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謂觀想佛像,憶念佛德,...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如...問: 法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想修淨土的人請您給一些建議。 宏海法師答: 學佛講解行並進。解的過程,就是我...
各位有緣,阿彌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後來到這個地方,剛才拜了一下,也借花獻佛把...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契機殊勝。上至文殊普賢,...
原文: 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此顯示極樂時間耳。至雲一日一夜,七日一劫,十二...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
昨天有同學說到學和修,善導大師曾經說過,三藏十二部歸納一下,無非說了解、行這兩...
出家眾和在家眾,從禪宗的角度來看,在修行開悟這一點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有一些煩惱,總是想不開? 寬見法師答: 為什麼總是有病,...
為何而來 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普遍都向下沉淪的娑婆世界裡,實在是舉步維艱...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既然來學佛法,入...
原文: 汝之性情,每好作無謂之話說。汝家不充裕,兼有老親①,何得雲欲覓清淨處所...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入心。我見熾盛,貪瞋癡具足...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門中的觀...
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驕傲,也是根本煩惱的重要組成部分。 慢心會使我們妄自尊大...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千佛大戒等,是修大乘菩薩道者...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大家,念哪一尊菩薩,功德都是...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都是帶著一種有求的心態。就好像覺得往這個功德箱裡塞...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因為好多時候...
好,阿彌陀佛,各位大家吉祥。今天呢,想跟大家說說,又一個佛門常見的概念,叫做十...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想跟大家講講,這個眾所周知的布...
昨天公眾號後台收到居士的留言,問能不能說說衣服的事。 那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出家人...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為堪忍,意思是這個世界充滿了諸種苦和...
古人最初發心,真正為生死大事,決志出離,故割愛辭親,參師訪友,歷盡艱辛,心心念...
前面我們講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斷除見思煩惱,證得...
阿彌陀佛,諸位吉祥。 今天呢給大家說一個《佛靈僧不靈》的故事。因為在我們南海普...
原文: 予昔在煉磨場中。時方丈謂眾云: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予以為設供也。俄而無...
原文: 汝繼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記。汝果真發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墮於惡道,汝能...
我等眾生憍慢、剛愎自用、愚癡顛倒還自以為是。佛陀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來調伏(調柔降...
社會是由一個個的家庭組成的,而夫妻關係可以說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關係,但是由於...
念佛珠,念佛咒計數,變裝飾; 佛像是恭敬供養,卻變藝術品; 寺院是修行辦道處所...
原文: 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善根。何以故...問: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該怎樣做才能引導他們都能走入佛門呢? 宏海法師答: 因為每個人宿世的...
我們做善事沒有根,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後悔。有這種事嗎?有,還...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阿難,是修行人,...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
若當來世佛諸弟子,已佔善惡果報得相應者,於五欲眾具得稱意時,勿當自縱以起放逸,...
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就是這念心能時時放得下、提得...
行時正好念彌陀,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游淨土,心頭念念絕娑婆。 傍華隨柳須...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泉多見黑頭人。 獻珠龍女疾...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來,才有證得一心不亂的希望。如已證得一心不亂,則了...
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聖,豈...問: 仙是做什麼樣的業才得到這種果報呢? 成剛法師答: 這個附在人體的,《楞嚴經》說,天魔就是指欲界第六天...
普陀山有三大寺,我們現在第二大寺法雨寺的山門口,前面的就是普濟寺,山上的就是慧...
這個娑婆閻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麼呢?忍苦,就是苦難的世界。這個世界眾生能忍...
我們再看什麼是天眼。天眼是修學五戒十善所感招的果報,天眼是天人所具足的眼界。這...
為什麼信佛好多年了,還沒有什麼成就,什麼原因呢?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造太多了,你...
謙卑比山高比海深,無所不容。傲慢比麥芒尖比針孔細,無所不入。 出生五十多載以來...
晉穆帝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曇摩竭多在洛陽依《僧祇尼羯磨》及戒本,為竹林寺淨...
某人曾經說過:「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
【原文】 今念佛求生淨土,正返迷歸悟,至圓至頓,概以夢幻掃之,可乎哉? 今人於...
財色與酒,名為三惑,臣耽喪家,君重亡國。《法苑珠林》 這段偈子出自《法苑珠林》...
【原文】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於此,五物在傍,一如乾草,才觸...
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時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麼情況呢?魔勝法弱,邪說橫行。明明是正...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順利?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說明我們沒有準備好,機...
如果學佛了,大家都互稱師兄,也稱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標,是...
我們這個發心的,學華嚴的每一位道友,如果沒有利益眾生的大悲心,在華嚴教義講,你...
一、生於亂世,七歲出家 省常大師,生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字造微...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

沒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墮惡道的時候,或者到了地獄門口,他能善根發現,念...

宏海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

人生怎麼樣才能圓滿

【推薦】《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文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業障和魔障有何區別

【推薦】《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

宏海法師:學佛答疑(洛杉磯)
受五戒後飲酒需要重新受戒嗎

別讓福氣迷了眼

容通法師:妙法蓮華經玄義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遠遠看著就是一種力量

悟苦修淨業,緣熟徑生西--張老居士往生紀實

居士信佛不能破壞了家庭的和樂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哪種好

宏海法師:淨土三資糧

從普陀洛迦談觀音菩薩的感應

地藏菩薩救護眾生的故事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妄想之心週遍天地,卻不知專心念佛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死無常應該如何修

妙華法師追憶「佛門三鐵」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富足生活極具誘惑力,但財富等同於幸福嗎

如何為病人臨終之人造福迴向

阿彌陀佛憐念眾生,生生世世不相捨離

遮止身口意的十種惡行

弘一大師開示律學要略

《禪秘要法經》中的念佛方法

觀一切法都是清淨無染的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

俗慮惱人無止境,不如時與世尊交

什麼是戲論

憨山大師開示學道十要

《佛說孝子經》讓你成為真正的孝子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初學淨土法門從哪兒入手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怎樣理解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

學佛的三大綱目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持名念佛是徑中之徑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風險太大

一切法門中,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若修念佛,則實為穩當之極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慢心的幾種不同表現形式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何謂十二因緣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見的布施

說說出家人衣服上補丁的事兒

眾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古人最初發心,真為生死大事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佛靈僧不靈

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這樣去念佛,即使墮於惡道也能往生

佛陀讓眾生知苦樂法,走解脫之路

從佛教的角度來處理婆媳關係

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知有彌陀聖號,亦為不可思議之善根
如何引導家人都能走入佛門

供養的時候,天上的宮殿也給你修好了

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麼重要

二六時中該怎麼念佛

甘心忍受消業障,業障就會消失

出家人的捨戒與還俗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行時正好念彌陀,心頭念念絕娑婆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念佛必須認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為何有的念佛人臨終前先感恩釋迦佛
造了什麼業才會墮落成附體的大仙

普陀山的和尚說普陀山的事兒--誰是高僧

娑婆世界是苦難的世界

天眼看到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同樣的布施,為何受福不同

我為消業,抓了三副禪藥

中國首位比丘尼淨檢法師

【推薦】《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重要錯誤

念佛如同醒夢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的不同反應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為什麼有人越學佛越苦惱

我們為什麼總會遇到各種不順

把佛友當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華嚴的大悲心

淨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師畫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