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9頁)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看《阿彌陀經》前半段,用快樂...

【推薦】人為什麼會發脾氣,原因在哪裡?

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發脾氣,但是我們還是發脾氣,控制不了。問題在哪裡呢?我們應該...

四依法之「依法不依人」

大家來東林寺,大部分是有向道之心的,不是求五欲享受,而是來求佛法的。 傳印長老...

我們不僅是極樂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們來看信...

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

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土。對這個淨土的類別的這種判別呀,也是自古以來淨土理論家所討...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我們來舉一個,宋代有位比丘叫...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寶是...

【推薦】外道相善,亂菩薩法

我們這一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想要出離輪迴,這是對的。可有的人...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問: 何謂念佛至一心不亂? 聖嚴法師答: 一心不亂這句話,出於《阿彌陀經》,在...

參禪前要注意的三個先決條件

參禪要有絕對、不動搖的信心,這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當然,決定的信...

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

問: 師父,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念什麼經,或者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恐懼心? ...

大小便時應觀想身體毫無可戀

廁室銘:大小便時,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厭。何當棄捨?蓮胎轉變。念念彌陀,...

別讓這三種煩惱障礙​你

所謂意三者:嫉、恚、癡:十善業中身業我們說是:不殺、不盜、不淫;口業就是:不兩...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之願

原文: 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及生生世世之願,有此願,便...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還是假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拜見中峰禪師 ,提出一個問題說:佛教有善惡報應,如影隨形的說...

道生大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道生法師(355-434),中國東晉、南朝宋時高僧。亦名竺道生,俗姓魏,巨鹿(...

清代高僧省庵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講淨土宗的祖師,已經講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師。在佛門...

極樂的五塵境界,都由彌陀願心所現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極為殊勝...

眾生惡業感召地獄境界

燒炙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何故名為燒炙大地獄,爾時獄卒將諸罪人置鐵城中,...

百煉成鋼我往西方

宋朝時,有一位姓黃的鐵匠,大家都叫他黃打鐵。他通過打鐵感覺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其體無二...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

「好人」與「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說慈善家,他們也做很多慈善事業;你學了佛法以...

拜佛時除了念佛外,可以觀想阿彌陀佛光明嗎

問: 拜佛的時候,除了聽自己念佛的的聲音之外,可不可以觀想阿彌陀佛的光明在攝受...

修行要經多長時間才能圓滿

凡位菩薩的觀照,第一個階位是勝解行地。這個勝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資糧位、也包括內...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的果地覺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

【推薦】如何看待夏蓮居的《無量壽經》會集本

問: 印祖是否見到了夏會本?有無文字記載?許多大德都讚夏會本是善本,請問法師怎...

修淨業者應當具有這十種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在《四分比...

【推薦】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有什麼淵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歲、謝太歲的法事在中國民間十分盛行。 在寺院裡,也會隨順眾生的願望,...

隨時觀想地藏菩薩就在你的頂上

不論在大寮做飯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隨便你做哪一種工作,你的心裡思念地藏菩薩或...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酷烈

原文: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數十年而已,其故何哉。良由...

患難中應持聖號,自然有不思議的轉移

原文: 接手書,不勝傷時之感,十餘年來,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總由不知三世因果,...

善人楊自懲的故事

鄞人楊自懲,初為縣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時縣宰嚴肅,偶撻一囚,血流滿前,而怒...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修密宗,總把念佛看得沒用。 ...

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

一、煞有介事型 張口閉口,便是頂禮某大德;對人言必稱菩薩。就連放生回來嘴裡也說...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定之詞。或禮過去佛、或禮現...

人身難得,存在著尊貴與痛苦

在我們這個肉體,現在當前的肉體是隨緣的,大家知道它的尊貴性嗎?知道你的肉體尊貴...

【推薦】為什麼這個社會這麼不平等

我們有些個道友財富很大,無憂無慮,什麼煩惱看著都沒有。那我們有些個道友打工,有...

念阿彌陀佛能得到十方諸佛護念加持

念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比如橫超三界,不需要斷煩惱就能去,再...

清初高僧截流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先講一點玄妙的,難以置信的。 在康熙年間有一個叫孫...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你現在不要看它是地上爬的螞...

【推薦】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兩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後僅相差兩年,卻因有無三寶的加持及阿彌...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不滅。所謂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心淨則國土淨,為何還要跑到極樂世界

多少人自以為是,說心淨則國土淨,當下就是淨土啊,何必去十萬億之遙的另外一個淨土...

天台宗的判教為何受到歷代修學者的重視

在中國佛教一千五百年曆史當中,影響佛教最深也最受歡迎的,就是天台宗的判教。為什...

感應道交的先決條件

在大乘佛法的內涵當中,講到宇宙間有兩種力量是特別的殊勝廣大: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

何曾生過,又何曾死過

眾生的心是很複雜的,實際慢慢地就能體會到,不管我們來上課學習,或者到念佛堂去念...

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

福建省永春縣,山川秀麗,民風淳樸,自古被稱為世外桃源。永春縣東十里,有個地方叫...

黃豆替佛珠,念佛供養兩不誤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念佛一聲,過豆一粒,一人作之,餘人效之,號為豆兒...

關於開悟的三個誤區

今天我們簡單地說一說開悟與不開悟的問題。到禪堂裡打坐參禪,毫無疑問,都是發了願...

閑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間輿論

閑居之地, 指視昭然, 吾雖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肺肝早露, 終難自欺, ...

今聞地獄心驚毛豎,發露懺悔願罪消滅

敬白道場說眾等,今為施主某甲及諸眾生,歸命十方諸佛,龍宮法藏,舍利真形,菩薩大...

明末高僧蕅益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我們一直在講淨土宗的祖師簡介,其實我要告訴大家,高僧呀,為...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仍可悔改

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

在道場裡要懂禮儀守規矩

在道場裡要尊重三寶,要懂禮儀,要守規矩。站有個站的樣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亂...

你自己不想改變,誰也救不了你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的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自己想要改變,沒有其...

佛陀跟我們的差別

佛陀的生命是萬德莊嚴的,我們的生命是充滿著痛苦。當然這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佛陀的...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自古以來是非常興旺發達的,很...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宗通教的,對儒家學說很懂的,...

對業力生死凡夫,不能談玄說妙

若據平等法門,非垢非淨,則欣厭無地,折攝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備歷輪迴...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時候乞到了,有時候甚至沒有。...

倓虛法師開示煩惱的由來

六種根本煩惱 這煩惱有多少種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說個名詞吧,大家不用細講就...

弘一大師:淨宗問辨

古德撰述,每設問答,遣除惑疑,翼讚淨土,厥功偉矣。宋代而後,迄於清初,禪宗最盛...

寺院敲幽冥鐘的由來

辛棄疾曾經在他的《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鐘》中寫道: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

西行天竺歷艱辛,譯經傳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陝西省西安市和平門外雁塔村,始建於隋開皇九年(5...

如實知自心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始頭緒、想法總是很多,慢慢地...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會大環境下,要採取...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續考驗我們。隨著氣溫下降,在...

念佛法門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師對信心的詮釋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種解釋非常...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起貪計身見願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皆得神足飛行願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

明末高僧蓮池大師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給大家說說眾所周知的蓮池大師,淨土宗的第八代祖師。...

助念對往生西方起什麼作用

問: 助念對於往生西方到底起什麼作用? 本源法師答: 助念顧名思義即幫助臨終者...

彌勒淨土的莊嚴和往生彌勒淨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說,因為玄奘大師和虛雲老和尚等大德都發願往生彌勒淨土,所以他對彌勒...

早晚功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

學佛從來都看不見自己的過失,怎麼去改過呢?不改過怎麼進步呢?既然無過可改、無步...

水泡花蔓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諸位大家吉祥。我們又在道場白華庵,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水泡花蔓的佛...

水牛王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佛經的故事。 在生活中我也常會...

三進三退的故事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道場白華庵。今天要說的法叫三進三退法。 如果大家有關注...

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

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法句經》 人常有一種凡事...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嘆

願為智所罵,不為愚所嘆;愚者嘆於惡,明者嘆於善。──《佛說須賴經》 人通常喜歡...

禪宗怎樣參無門關

講到參無這個法門,當年有人問趙州和尚:狗子還有佛性嗎?趙州和尚說:無。這個無字...

相信了彌陀的功德,才能把名號執持住

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執受;持就是不讓它失去,就是...

落空還不如先執著有

有人問我,佛來佛斬是初學者,還是有禪修經驗的人才能去做去修的?佛來佛斬、魔來魔...

在十月懷胎中,為胎兒增福改業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視。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十月懷胎中,如果常常能夠給他...

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個期許,就是將來在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所以極樂...

食肉有什麼過失

汝等當知,食肉之人,縱得心開,有多聞的智慧、少分的禪定,皆大羅剎。---《楞嚴...

「帶業往生」是否應該說為「伏業往生」

問: 請法師慈悲為弟子們詮釋帶業往生的義理,是否應該說伏業往生? 淨界法師答:...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國

上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導讀: 釋體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項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歲在河南省桐...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彌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歲孩童也能也會;若論究竟有沒有功夫,就大有問題了。 若照顧不到法身,自...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孔夫子生在春秋時代,這個時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後期,王室衰弱,名家諸侯對週天子大...

錯失西方的「高僧」

悟開法師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勝心切,志在參禪,藐視淨土。後來參加念佛法會,對淨...

你找到適合改過行善的方法沒

趙閱道居士 趙閱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宋仁宗時候他做御史,為人公...

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費

此路很直,只要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拿出信心、願心、行心,這就夠了。所以信、願、...

修行有沒有竅門和捷徑

在打七當中,有不少的人問怎麼做功夫,問自己究竟應該修什麼法門。在我印象中,有幾...

地藏菩薩的聖號應該如何念

問: 應當念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還是念地藏菩薩摩訶薩? 夢參老和...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總說,後面的六種是別說。在論...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蕅益大師的時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們蓮宗的九祖,也是整個中國佛教史上非常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