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3頁)
佛在《沙彌律儀》中告訴我們,初出家五年學戒,然後學經,最後學論。因為戒是行為規...
垂慈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很重要啊,這個願發得是太及時太重要了。因為我們臨命終時...
【一】花報: 《了凡四訓》: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佛性顯現不出來?就是因為有纏縛。所以我...
佛陀提出了四種譬喻來解答富樓那尊者心中的疑惑。兩種譬喻是說明達妄本空,另外兩種...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自誓受戒的時候,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見到瑞相。如《梵網經》中...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至少內心要有一...
念佛號的種種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為阿彌陀佛大願之王滿足一切眾生各各層次的願望...
原文: 蓮之為物,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人能一切不著,樂我天真,富貴貧賤夷狄患難...
原文: 教子女當於根本上著手。所謂根本者,即孝親濟眾,忍辱篤行。以身為教,以德...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釋愛情,我們就要了解其中...
我們在末法的時候,哪有善知識呢?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你就依著你所學的教義,依著...
要富貴得先修供養,不布施怎麼感果呢?為什麼今生有窮的,有富的? 從前有位施主,...
你只要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會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一得往生,就能改變我們身心...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不要受其他觀點的疑惑,覺得不...
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對現在的生存狀況更要有種敏銳的覺知。無論是像今年的雪災呀、...
原文: 接手書,知居士有向上志。然未知法門所以,及與時機。縱曾讀光文鈔,亦未究...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無為法亦不應執著,金屑雖貴,...
問: 佛經開篇常常說一時佛在什麼什麼地方,與多少多少與會者講法。為什麼所有的經...
所謂欺罔共財,就是欺騙蒙蔽共同的財產。比如兩人合夥做買賣,本來掙了十元錢,其中...
現在講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識五蘊,這是佛教基本名相。佛法的名相,能把我們眾生心裡...
在過往的經驗中,你肯定會遇到相當多不容易、讓你很傷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許就是因...
若眾心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
在通途教理當中,你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
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 那個意思對方可能打算年內或年前...
此則與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
夢想,這個好懂,大家可能都理解。如果要拿它來形容我們一天的具體事實,或者我們夜...
我們經常問:怎麼修行? 看你遇到什麼事就修什麼法,一切經典都是這樣教授我們的。...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勸修精進。】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精進不起來,給他講精進...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就會牽腸掛肚,想要找人來解夢吉凶。《善見律》云:夢有四...
問: 請來的經書該如何擺放?暫時不用的話又該怎麼處理? 本源法師答: 《金剛經...
一、《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鎧 譯 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唐三藏法師...
信自信他。這裡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導大師說的決定深信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這個自是...
這句名號是要用信願來莊嚴的,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單,而是要講信願持名。這個方...
問: 病人於臨終時,若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比如:看到什麼人、胡言亂語、大喊大叫...
你的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第一個,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業全部會歸到娑婆世界...
【原文】 或問:燒煉①之誆騙,莫不知之,而恆中之者,何也?先聖有言:智者不惑。...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俗姓蔣。父名全昌...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一心為根本。他這個觀法跟《大...
原文: 人之臨終,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聽,彼雖不能念,聽見佛聲,心即...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有居士在拜佛時身體震動,又見到黑暗中有光晃動。大師提醒他,這是過度提神所導致,...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人臨命終的時候,所應該面...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
你知道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嗎?有兩件事,人生只有做兩件事:第一個來還債,把過去...
邪魔外道有一種非常蠱惑人的方法,就是他給你消災,給你免難,給你積累福報,明白吧...
我們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無量劫以來乃至今生我們從業力的對比來看,我們的...
原文: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一切都是生疏的。不過你要學...
咱們現在是末法時期,感這十善業道的眾生要生,他都生在正法,不生在末法時期。例如...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這樣的一個原理,說來說去不是佛救我們,是我們自己救自己!正信...
《楞嚴經》到了後面二十五圓通的時候,它偏重在空觀,從假入空觀。也就是說,其實《...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會文化環...
菩薩利益眾生的時候有種方法,叫四攝法。 四攝呢,同事,我要利益他,我跟他一塊做...
《地藏經》多數都講事,沒有講理,沒有講性空,不是空,在事上講。因此地藏菩薩在教...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我們修淨土的人,想要往生、...
此前六講給大家介紹了一共有九種的淨土視野,種類。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正好今天到了...
我要告訴大家,《莫到老來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連續看的。我們現在正在講的是諸佛...
信願這兩個字,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來說,也不是很容易的。 首先至心,至心就是至誠...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
《地藏經》的當機眾全是大菩薩示現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薩,唉啊!地藏王菩薩是菩薩,...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①,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謂反有罪愆...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無有...
我們現在怎麼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決往生的問題,阿彌陀佛就是讓十方惡...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修學藥師法門 我曾給我的《藥師經》講座起了一個題目,叫幸福健...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淨土見解,是叫做一心四種淨土。所有的國土,從這個角度來講,...
今天繼續介紹淨土部類。第一個要說的叫做寄報淨土,就是寄居的寄,果報的報。大概是...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沏,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他是答覆的葉沚芬居士的一封...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 這個咱多次...
有人認為:既然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錄的犯戒的影像洗掉,這樣我就放心犯戒也沒...
首先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學者,我們都是業障深重的。業障深重的凡夫怎麼辦呢?那麼千...
無著菩薩在印度的時候,修彌勒菩薩慈心觀。他在山裡坐了十年,專心修慈心觀,對一切...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必一門深入,念佛為正行,餘一...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 修淨土法門念佛求往生的人,絕不以是不是看到什麼東...
我們大家念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彌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彌陀佛,所...
明色陰相 首先看色陰─就是一切的物質世界,包括內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草木...
假設我們用攀緣、迷惑的心,來面對五陰魔境,這個過失是非常嚴重: 迷則成失 【若...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劣為相。大家都是因為父、...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以諸種子植於荒田或熟田中。若勤營務。或不營務。有能至心稱...
【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欲邪行。即是施與欲流所漂一切眾生無驚...
有病,你怎麼樣對待病?當然我們要看、要治、要吃藥。為什麼你害病?為什麼你常害病...
今天我們講的淨土的第三個概念,叫恆真淨土。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所囑的淨...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容易把心的格...
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本的人生觀,就是認識淨土。我...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宿因厚而現善濃,則多劫之重報,轉而現生輕受...
問: 一位法師說本師釋迦牟尼佛沒有在任何一部經典上說念佛能夠往生。又說信願行三...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
在佛教的歷史上,大成就者數不勝數。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可以說是大成就者中...
今天要講的這位祖師是西元一世紀時期的中天竺國人,人們稱他為馬鳴菩薩,這位菩薩的...
我們所說當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緣,也不知道為什麼,基本上都示現在長江以南,...
佛號雖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卻不肯念,不僅是今生有罪惡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
當我們在念想極樂世界的功德的時候,我們可以分成三塊:一個是安樂道,一個是解脫道...

在清朝光緒年間天津河東有一個地藏庵,庵前有一戶人家。這是一座四進四出的進士宅邸...

出家以後應該學些什麼

阿彌陀佛這個願發得太及時太重要了

十不善業的果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紅塵中你被什麼緾住了

斷煩惱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佛教徒如何對待所謂的「瑞相」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大安法師列舉念佛六大利益

這個榮耀,又有什麼能再超過呢

教育子女應當從根本上著手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這個離不開,你修什麼都危險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盡享福

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能生彌陀淨土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厭離」為我們的心加了保護層

末世眾生仗自力斷惑證真,甚難甚難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佛經開頭的「一時」到底是哪一時

佛教徒不可欺騙蒙蔽共同財產

五蘊--色受想行識

接受「還不圓滿」的自己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這是自力法門沒有的

淨土行人勿定往生時間

為什麼只靠佛號,就能把彌陀功德轉到我的功德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醒的時候能做主,在夢中你能不能做主

【推薦】求人不行,求自己還做不到,這叫業障

吃素跟忍辱關係很大

佛教如何解釋各種夢境

閑置的佛經該如何處理

《無量壽經》的五種原譯本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導致往生邊地疑城

念佛不僅僅是「持名」這麼簡單

病人臨終神志錯亂惡境現前,應如何開導

【推薦】生命面臨著兩個抉擇

這是一種騙術,為何仍有人受騙上當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臨終俱宜念佛以助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現的種種境界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推薦】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患難不必求鬼神

【推薦】臨命終時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

在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清福難享,感到不安就是業障發現

堅持堅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脫的結果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平時念佛與臨終念佛的利益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菩薩能開娛樂場嗎?如何認識他是菩薩

寧可坐著聊天,為何不去念聖號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思議淨土

依他淨土與諸方淨土

真信切願並不容易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地藏經》是什麼樣的境界

居士披僧衣,不但沒功德反而有罪過

如果不犯這個戒,財寶則永遠沒有短缺

成佛的三個步驟

藥師法門的意義及修持儀軌

一心四種淨土

寄報淨土與分身淨土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師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念佛能洗掉犯戒過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消業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佛菩薩天天都在跟前,是我們不能夠理解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修淨業人,不以種種境界為事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諸佛

我們的色身從何而來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希望莊稼長得好,可以念地藏菩薩聖號

邪淫邪欲,會障你家室的平安

為什麼這麼用功還會生病

恆真淨土變現淨土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淨土

【推薦】只要能至心念佛,病沒有不痊癒的

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推薦】天竺十四祖龍樹菩薩

天竺十二祖馬鳴菩薩

高僧倓虛法師的故事

這六個符號,承載了一切諸佛的功德

什麼是「普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