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47頁)
問: 《佛說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往生有怎樣的對應關...
在極樂世界,所有的資生用具應有盡有。不僅衣服應念而至,飲食房屋、臥具也是應念即...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菩薩。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說起感應來,我還親眼看到幾件觀音菩薩顯靈的事,這裡不妨給大家說一說。 一九二九...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說: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 優波尼沙陀過去的修...
欣樂作意 又諸菩薩,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攝六種到彼岸修,亦願自身與此六種...
所有的煩惱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自我意識。我們在剛開始是調伏煩惱,但是慢慢地,在深...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
原文: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從來硬弩弦先斷: 縱觀憨山大師的一生,經歷坎坷,人生曲折,這是他的心路歷程因緣...
有的知道求皈依,卻誤信邪師外道。有些人知道皈依,但是為什麼會誤入邪師外道呢?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十章: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乃蓮宗八祖是也,受鄰人影響,...
普發威光主藥神,得方便令念佛,滅一切眾生病解脫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歡迎大家來道場白華庵聽法,結這個殊勝的法緣。今天給大...
我們中國佛教弘揚中,最能夠落實到行處的,就是禪宗和淨土。但是禪宗和淨土的誤會也...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為說話遭到過別人的白眼或讚歎的體驗。 同樣...
煩惱濁有五種: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捨不得,那也放不...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
我們無緣無故地傷害眾生,殺眾生,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說,我們早晨出來走路,你知...
1、皈依三寶的意義:學佛必從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
原夫本覺妙明,真如法界,智理無能所之分,依正絕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計橫生,背...
我們學佛以後,有三個重點可以修學:第一個是因緣,第二個是空性,第三個就是真如,...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淨土法門,生信尤難。而...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
關於咒的發音,無論你念得多麼准,都是漢字發音,都不是梵文的元音發音,所以,不要...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師修淨土。有些人修淨土以後,...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心。如果大磬一響,因為正在追...
問: 當前佛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請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這也要注意...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間阿修羅等,今此法門,付囑於汝。應當愛樂修習,乃至經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稱性所起緣,了、二因,...
我們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開悟,《法華經》是成佛。 《...
這個事情是這樣:我們在無量劫的生命的流轉當中,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經驗。有些...
我們先談一談念佛的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如果不修習會有什麼過失。 先看緣由。請...
第二十 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
阿祈達王臨終,為驅蠅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墮為毒蛇。一婦人渡河失手,其子墮水...
我是求過地藏水的,有沒有效果呢?效果是有,怎麼樣開大智能倒是沒有,因為我曾經中...
十大願,是總說的。我們昨天跟大家講的是總相;十願裡頭,每願是不同的,這叫別相;...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如果缺少這一步,所供養的佛像...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都需要誦持的內容,法力非常殊...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
[壞諸欲塹],這也是一個比喻。塹就是護城河啊,它很深也很廣。這就表明我們眾生的...
普賢大士之德集中就體現在他的十大願王。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先是讚歎如...
在台灣的佛教中,專弘律學的比丘,除了濟濤律師外,再有一位就是南普陀佛學院院長廣...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降誕清季,童真入道,廣參叢林宗匠,融通宗門教下,先挑臨濟法...
在你的生活當中要這樣鍛煉,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人處事不要嚴格要求別人,應該...
在佛教的教法中,淨土法門是貌似簡單、容易,幾乎沒什麼道理,支撐的也就是淨土的三...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今天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講一個修道者,...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 不可能說...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
有人問蕅益大師說:大師!你老人家開悟了(蕅益大師二十五歲開悟,他自己承認了)。...
我們諸位道友,我們現在要是幫助別人,勸化別人也信,你自己沒有得到力量,人家不信...
第十八願 十念皆生我國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釋迦親口宣,遠公為初祖...
1942年的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師弘一大師取...
第二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
眾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習氣,隨著自己的習性去造業,那就是放縱擴大自己的錯誤;如因...
【一日稱地藏,功德大名閣,勝俱胝劫中,稱餘智者德。能解諸眾生,一切煩惱縛,至健...
【原文】 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憶佛,念佛,觀佛,禮佛,畫佛,皆名作佛...
我有個弟子,銀行虧空九千多萬,沒辦法償還,判刑二十年。她在監獄裡頭就念《地藏經...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布在一切眾生身上,這樣出家無家才能以大家為家,以眾生的心...
今天我們介紹給大家,淨土宗的一位祖師,是特別的奇和險。甚至大家有可能會接受不了...
一念而飛一光,這是善導大師他所示現的,無論是中土還是這個天竺都認為善導大師是阿...
往生者頓然跟佛的境界相同。這個淨土法門它很強調一念,你這個信願持名一念契入到彌...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我們同情一個人,就能讓他一下...
問: 現代的社會科技發達,高科技跟計算機代替了人力,所以很多公司行號不得不大量...
生值佛世難。只有生在佛世,才有機會見到佛。而法是從恭敬中求的,如果我們見到佛像...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佛開示救度,從龍趣裡面出來之...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
【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①。龍天...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而照看病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樣去立呢?就是持戒。你...
講到話頭禪,事實上話頭禪並不是一個發明,而是很多唐朝的大祖師們,在非常靈活、隨...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第五首偈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
在《高僧傳》講到唐朝有一個叫僧藏法師的。這個僧藏法師出家以後,白天修福,晚上念...
在《高僧傳》上說:南北朝有一個道秀法師。這個道秀法師,在《高僧傳》上說他是博學...
我們不是利根人,怎麼辦呢?先從不動下手,不要動。一般修《楞嚴經》的人有一個特點...
如是菩薩所有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意樂,猶無厭足。 是名菩薩廣大意樂。 這個...
今天我們講的這位祖師叫道綽大師。道綽大師呢,跟曇鸞法師屬於一脈相承。那麼他對於...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的。我們眾生造的...
一者為彼守護一切財位令無損乏 若有人讀誦這部經,思惟這部經的道理,你應當守護,...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說大菩薩有十種行持,可以遠離...
我們學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間人所迷了的、顛倒了的事給顛倒過來。本來我們這個心從本體...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
問: 佛說,一切眾生畢竟成佛,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那你們遲早要成佛,為什麼要...
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吉祥。 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說木魚的故事。以前有個歌...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則仍不能將佛性發揮出來。 佛之教法約有二: 甲、即為一...
問: 師父您好!弟子在打佛七期間,念佛號時如果心裡不起念頭,很快就打瞌睡,腳都...
小時侯讀《一千零一夜》,記得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塵世間就像為旅客開的一個客棧,投...
我們睡覺做夢,如果你念佛,念菩薩聖號念得靈了,在做夢中你碰到危險事,只要一念,...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貪傲為罪:傲,就是傲慢,自己總很驕傲...

三輩往生與九品往生有對應關係嗎

在極樂世界,所有資生用具應念即至

文殊菩薩之微妙三德

倓虛法師講述觀音菩薩顯靈的故事

心能與佛合,則娑婆轉為極樂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要有跟別人分享功德的胸量

在生命輪迴中,你的心是變來變去的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阿彌陀佛的光明為何獨攝念佛人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禁不住誘惑,就會誤入邪師外道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欲求好相貌或轉女身,供養地藏菩薩即可滿願

能聽聞到地藏菩薩的這個因緣有多難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七天報恩的故事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師

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念阿彌陀佛求生到極樂世界的法門,真的是太簡便了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五欲的事兒少迴向,應多迴向得智慧

誤傷踩死蟲子怎麼辦?早晨起來先念這個偈

學佛入門以受三皈依為根本

蕅益大師:參究念佛論

學佛以後,修行的三個重點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不要執著咒語的發音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當前教界興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門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差別

帶業往生是有條件的

念佛人為什麼要修習出離心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繫念必得往生願

臨終這一念,不是僥倖就能達到的

求「地藏水」有沒有效果呢

禮佛的一剎那間,十大願王都具足了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楞嚴咒護身符,可以隨時都佩戴嗎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這些病都來自於身見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簡析

律宗大德廣化法師

完美逆襲病苦的徹悟大師

八萬四千法門怎麼來的

唐代高僧懷感大師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沙彌轉龍身的故事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我們的人生,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心性本來具足,但要靠因緣來成就

聽聞了佛法,你必須去修才有用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弘一大師禪修的故事

念佛也是開發智慧的勝妙方法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修正自己的習氣,不再被業所轉

念一天地藏菩薩的聖號,功德有多大呢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精進念《地藏經》,現世轉化惡業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北周高僧靜藹大師

一念至誠,必有所感

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當知此人唯得大利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高科技代替了人力,未來人類該何去何從

一句佛號作大舟,載運往生極樂國

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學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看護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戒能長養一切諸功德

「無」為入禪的方便法門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臨終的往生,取決於心中的愛取

道秀法師嗔心墮為蟒蛇

妄想最怕時間的考驗

你是要面對太陽還是面對黑暗

隋代高僧道綽大師

為什麼要提倡念《地藏經》

不孝子孫來討債敗家,該如何化解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我們為什麼會有憂愁恐懼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遲早都要成佛,為何還要去極樂世界呢

木魚的故事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則佛性不能發揮出來

念佛號時很快就打瞌睡,這是業障嗎

這裡不是我們的久留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