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一剎那

梵語 ksana。指極短之時間。即現今二十四小時中之六百四十八萬分之一,相當於七十五分之一秒。據仁王護國般...

一品

指一章或一篇佛經。品,梵語 varga 之意譯,音譯為跋渠,乃「別」之義,用以劃分文章之單位。(參閱「品」...

一品經

日本佛教用語。乃將法華經二十八品一一分別書寫之謂。此風盛行於日本平安末期。日人以法華經二十八品為歌題而作短...

一城

乃譬喻小乘之涅槃。佛為志樂小法之眾生,說小乘之涅槃。猶如為逢險道之眾生,化一城以供眾人止息。法華經化城喻品...

一客煩兩主

禪林用語。指善於活用禪機之人。一個客人同時須要兩位主人接待,就主人立場而言,表示該客人頗令人疲於應付。從容...

一恆河沙

指以一恆河沙之數,譬喻物之極多。略稱一恆。諸經中每以恆河為福德吉祥之河,由於此河沙多,又為佛生處、遊行處,...

一指

手之一指。楞嚴經卷六載,若如來滅後,有一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提,於如來形像前身燃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熱一香...

一指禪

禪宗公案名。又作俱胝一指、俱胝豎指、一指頭禪。宋代婺州金華山俱胝和尚以豎立一指作為化導學人之機法,世稱之一...

一星事

禪林用語。星,乃秤器上之刻度。譬喻如秤星般之些微小事。碧岩錄第九則(大四八·一四九中):「有般底人道:『本...

一柱塔

越南河內之佛寺。又稱延友塔。李朝太宗皇帝建於崇興元年(1049)。其建築風格甚為特殊,係建於湖中圓石柱上,...

一段事

喻指本體之相,此相自天地未成以前,至崩壞以後,猶然存續,無始無終,無得無失。於禪林中,轉指眼前之事、重要之...

一流

同一派別之意。各宗派自立教以來,師徒相傳不斷,猶如河水,其流不絕,故稱一流。 p57...

一界

(一)指眾生居住之處。又作一世界。楞嚴經卷一(大一九·一○八中):「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參閱「...

一相

梵語 eka-laksana 。(一)指平等無差別之真如相。天台宗解釋為「一乘無二,同一解脫」之義,故法華...

一相一味

乃指實相一味之法。謂佛之說法雖隨眾生根機之差異而有二乘、三乘與五乘之分,然實質上為同一相、同一味,故稱一相...

一相一寂

乃指一事一理。相,指事相;寂,指寂滅之理體。[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上] p57...

一相法門

乃謂諸法入於一相,不作種種分別,不可盡,無所思,不可得,離相對,不執著之法門。文殊功德莊嚴經卷下,載有十餘...

一相智

即證悟諸法實相之智。大智度論卷六(大二五·一○七中):「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

一相無相

真如實相之法乃寂滅平等,故稱一相;又一相亦不可得,故稱無相。諸法一一遍攝一切,法法互遍無際,其當體寂滅平等...

一致

謂佛乘宗極之趣唯一無二。如來設化,始隨機宜不同,故有三乘之說;終歸顯實,是即佛乘一致之理。[華嚴經隨疏演義...

一面

(一)指一張。禪苑清規卷三維那篇(卍續一一一·四四六上):「各造入寮牌、臘次牌各一面。」 (二)表示場所之...

一面器

指密教置於大壇正面之供養器。密教於其護摩壇四方所設之供養器,稱為四面器,此等供養器皆以金、銀、寶、鐵、銅、...

一音

謂佛之音聲。蓋眾生緣有深淺,根有利鈍,故於一音之中同聽異聞。若是人天根器,則聞佛說五戒十善之法;若是聲聞根...

一音寺

位於湖北當陽縣玉泉山側,又稱為玉泉寺。開皇十三年(593)頃,天台宗智者大師為報答生地恩所建造者。敕給寺額...

一音教

佛陀以一種語言演說一切法之意。又作一圓音教、一音說法。謂佛唯以一音說法,然眾生隨其根性之別,而有大小、空有...

一食

謂世間分段之食。若能於此一食了達三諦,即成法食。然後運平等心上供十方諸佛,中奉諸聖賢,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

一食頃

梵語 eka-purobhakta。指短促之時間。又作一食之頃。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下):「彼國菩...

一拶拶倒了

禪林用語。一拶,指禪師勘驗弟子之推逼談話。整句義為推逼談話已結束。碧岩錄第三十五則(大四八·一七三下):「...

一炷

炷,為燒香之意。燒香一次即稱為一炷。敕修百丈清規卷七(大四八·一一五四上):「聖僧前,燒香一炷,大展三拜,...

一乘

即指佛乘。乘,載運之義。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喻以七寶大車而導之以大...

一乘三乘

一乘,梵語 eka-yāna。乘為「交通工具」之意,此處指成佛之教法。佛教教義乃唯一之真理,以其能教化眾生...

一乘三寶

六種三寶之一。乃不定種性所修。依勝鬘經、法華經之說,謂一乘指根本一乘所有之三寶,佛、法、僧皆攝於此一乘三寶...

一乘分教

新羅元曉所立四教之一。元曉將如來之一代時教判為四教,分別為三乘別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滿教。一乘分教...

一乘法界圖

全一卷。詳稱華嚴一乘法界圖。新羅僧義湘(625~702)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系以三十句之七言詩,列出...

一乘要決

凡三卷。日僧源信撰。現收於大正藏第七十四冊。本書就一乘三乘之諍論判決其要旨,並成立一乘真實、三乘方便之義。...

一乘海

譬喻一乘之教法如海。善導之觀經疏玄義分,判觀無量壽經時,亦有「菩薩藏頓教一乘海」之說。(參閱「誓願一乘」5...

一乘真實三乘方便

乃天台、華嚴二宗所立。謂一乘教為真實教,三乘教為方便教。一乘教主張一切眾生悉成佛果之法,然對根性未熟之眾生...

一乘菩提

真實菩提之意,乃相對於二乘、三乘之方便菩提而言。 p61...

一乘圓宗

乃指天台宗。該宗以弘宣一乘圓頓之妙義為宗旨,故有此稱。 p61...

一乘極唱

謂一乘教為大乘教之極理。蓋一乘之法,無二無三,為了義之說,故謂極唱。又指持名念佛,求生極樂之彌陀教法,如佛...

一乘經

指法華經。此經以闡明一乘教法為旨,故稱為一乘經。 p62...

一乘滿教

乃新羅元曉所立四教之一。元曉將如來之一代時教判為四教,即三乘別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滿教。一乘滿教之...

一乘機

指能接受一乘法之根機者。華嚴、天台、淨土皆說一乘法,故能受持此等諸法之根機者,即稱一乘機。 p62...

一乘顯性教

為華嚴宗圭峰宗密所立五教中之最上教。宗密以華嚴經為一佛乘究竟之教,其教法不藉方便隱密之法,直指自心即本覺之...

一個半個

禪林用語。指極稀少之人,即極優秀之人。如南泉禪師所謂「會取佛未出世時,尚不得一個半個」之類即是。出典於道安...

一修一切修

謂上根大智之人全性起修,了修即性,性修不二,事理互融;燒香散花,無非中道,修禪誦經,盡是真如,是故一行修,...

一夏九旬

略稱一夏。即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此為印度佛教徒結夏安居之日期。景德傳燈錄卷十七(大五一·三...

一家

指一宗、一派,或一門。維摩經義疏卷上(大五六·二○下):「如是者,解有多種,而今但據一家所習。」 p62...

一家宴

禪林用語。又作一家筵、一家宴。本指不招請他人,只為自家人舉行之宴。在禪門中,則指新任住持入山時,不招請其他...

一師印證

意指繼承法統,接受印證之師,以一師為限,不可復受他師之法。此為日本曹洞宗古訓之一。 p63...

一息半步

一息,一呼吸之意;半步,指一足向前跨步。此乃修行者在禪堂坐禪時之一種緩步方法(經行法)。即在一呼吸間,舉右...

一挨一拶

禪林用語。叢林中,學人與師家互以言語、動作,或輕或強,推擠問答,作為勘驗對方悟道之深淺。與挨拶同義。後轉為...

一時

梵語 ekasmij samaye,巴利語 ekaj samayaj。指佛於某時說法之時期。諸經之首,皆有...

一時一切時

謂一時之間即為無量劫。蓋如來智境圓融,延促無礙,故能促多劫為一時,延一時為多劫。 p63...

一根

(一)又作一機。指耳根。閻浮提眾生雖六根具足,然以耳根最銳利,聞法易入,能圓通無上道,故有「一根」之稱。 ...

一氣

為道之所宗,陰陽天地之根本,以喻自性清淨之心。未起染淨以前,諸佛眾生平等不二,一切諸法莫不皆由此心而生,故...

一浮漚

以大海中之一浮漚譬喻人身。浮漚,水泡之意。楞嚴經卷三(大一九·一一九中):「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

一真地

指證悟一真法界妙理之階位。四十二章經中即有「視平等如一真地」之語。 p64...

一真法界

一,即無二;真,即不妄。交徹融攝,故稱法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

一真無為

謂一真法界之體乃自然無為而成,其體無二無妄,清淨無漏;其性不生不滅,故妙用無窮。[楞嚴經卷八] p64...

一神教

乃信仰唯一絕對之神的宗教。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皆為唯一神教之典型。三者皆認為各該教所信奉之神為創...

一般擔板得人憎

禪林用語。擔板漢,指執著於自我主義思想者。謂一些執著於自我之人,固守自己本分而不隨順世間人情,以其不隨緣故...

一回飲水一回著噎

禪林用語。每次飲水時皆噎在喉嚨,叢林中轉指事物之變化非自己所能預料。從容錄第二則(大四八·二二八下):「廓...

一隻眼

禪林用語。指於佛法上,具有真實正見之慧眼。非凡夫之肉眼。義同頂門眼、正眼、活眼、明眼。碧岩錄第八則(大四八...

一衲

又作一納。指一襲衲衣。衲衣即僧衣,故一衲又轉指一僧。(參閱「衲衣」3952) p58...

一假一切假

於天台宗所說「空、假、中」三觀中,「假」並不僅作「假觀」一義解,亦表示即空觀、即中觀之假,故稱一假一切假。...

一問訊

禪林用語。全稱接入一問訊。住持於引見大眾時,不各自為禮,而由大眾一同行問訊禮,稱為一問訊,為禪林禮則之一。...

一宿覺

為唐代永嘉禪師求法得悟之故事。一宿,即一夜之意。永嘉玄覺參訪六祖慧能,一宿之間,論說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因...

一彩兩賽

禪林用語。(一)指兩個骰子之面,同時出現相同數字。叢林中,每用以比喻兩者間無優劣之分。 (二)指兩次比賽中...

一得一失

禪林用語。謂有得(利益)必有失(損失)。即肯定一方時,則相對地否定他方。義同「拈得鼻孔失卻口」。景德傳燈錄...

一捷夫

指作事迅速之男子。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六(大二七·七○一中):「有一捷夫來語之曰:『汝等今可一時放箭,我能遍接...

一斬一切斬

乃「一染一切染」之對稱。謂切斷根本無明之迷,則能斷除一切煩惱與妄見。碧岩錄第十九則(大四八·一五九上):「...

一旋一咒

於繞佛一次(一旋)之間,誦畢一陀羅尼(一咒)。摩訶止觀卷二上(大四六·一三中):「供養訖,禮前所請三寶(中...

一旋陀羅尼

法華經勸發品所說三陀羅尼中之第一旋陀羅尼。即旋轉凡夫執著於諸法有相之心,使達於空理之智力。相當於天台宗「空...

一條拄杖兩人扶

禪林用語。師家所持之一根拄杖,可作二位學人之依憑;引申為佛弟子同證同悟之意。「扶」有支撐、依憑之義。就學人...

一殺多生

殺一人而救多人,乃菩薩為利益眾生所作之善權方便。據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一載,菩薩雖守淨戒律儀,但如見一盜賊為貪...

一理

謂諸法皆同於一理。宇宙一切諸理,無始無終,不增不減,同一平等,故稱一理。又理性融攝,其大無外;諸法雖殊,理...

一異

二者相同為一,二者相異為異,不論偏於任何一方皆有所失,佛教遂主張中道,以矯此等偏失,故說「不一不異」。 p...

一異四句

外道所計,不出斷常二見,或執為有,即是常見;或執為無,即是斷見。於有見中及計一異,遂有四句,即(一)執有法...

一眼之龜

以一龜之腹眼巧值浮木孔之難,喻指受身為人、值佛在世、遇聞佛法等稀有難逢之際遇。謂大海有一龜,其腹部具一眼,...

一莖草

形容微細之物。又作一枝草。一莖草與梵剎或丈六金身併舉表心佛不二、物我一如之意。從容錄第四則(大四八·二三○...

一莊嚴三昧

乃百八三昧之一。三昧,禪定之異稱。系觀諸法均為一相,而非二相之禪定。大智度論卷四十七釋摩訶衍品(大二五·四...

一蛇首尾

乃譬喻眾生愚癡,常為人我之爭,而墮於三途惡道。據雜譬喻經載,昔時有一蛇,其頭尾自諍不已,皆以己為大。頭言:...

一貫道

我國民間宗教之一,屬齋教先天派之一支,並非佛教,自稱天道教,俗稱鴨蛋教。以無生老母為信仰主神,在教義上,揉...

一通

指鳴鼓,打板,或擊磬之時,以緩打為始,而後次第調整,使之漸有間隔,後再急速敲打一回,如此稱為一通。禪苑清規...

一麥

乃古代印度之長度單位。相當於一麥之大,即一丁點兒長度之意。俱舍論卷十二(大二九·六二中):「七虱為穬麥,七...

一麻一米

世尊出家求道之初,以苦行自修,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大智度論卷三十四(大二五·三一一上):「釋迦文佛於漚樓頻螺...

一喝

喝為張口叱吒之聲。禪林中,師家為令參學者開悟所發出之叱吒聲,稱為一喝。於此,盡有其大機大用,自不同於普通之...

一喝萬機罷三朝兩耳聾

禪林用語。謂師家一喝時,則學人之所有分別意識皆停止,於三日間,兩耳不能聽聞一切音聲。此乃百丈懷海在馬祖道一...

一唾消世界火

乃佛藏經中所列之譬喻,係譬喻佛陀說無生無滅法以令人信解,其事甚為希有。諸經論列舉之譬喻有若干事例,「一唾消...

九界

乃指十法界中之九界。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聲聞、緣覺、菩薩。 p142...

一尋

乃古代之長度單位。伸張兩臂為一尋,約等於八尺或六尺。亦有稱七尺者。 p69...

一揣食

又作一摶食、節量食。乃圓狀之食物。佛教行者一次僅能接受一揣食之供養。為十二頭陀行之一。(參閱「頭陀」636...

一期

(一)謂製定一修行期限。例如常行三昧之修行,其期限為七日至九十日。中國禪宗叢林,以元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

一期縱橫

天台宗之判教語。天台宗將佛陀一代之說法判為五時四教。一期,指佛說法度生之時間;縱橫,指五時四教。五時乃華嚴...

一棒

禪林用語。乃師家接引弟子所用之機法。以拄杖棒打,是為警策之用,與「一喝」同義,乃為師者提撕學人所用之法。趙...

一棒打殺

禪林用語。乃揮拳棒喝,表現禪機之禪語。系禪師接引弟子所用之嚴格機鋒,以之驅除學人之惡見妄想。雲門錄卷中(大...

一款便招自領出頭

禪林用語。謂自己招認自己之缺點。一款,即一紙召喚狀。「自領出頭」,本為我國法庭所用之語,指自己出席法庭招認...

一無礙道

體得「生死即涅槃」後,能融和此兩者而無礙之悟道。[往生論註卷下) p70...

一發意頃

指發起一個意念之間,形容時間之短暫。與「一念之頃」同義。 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