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10頁)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這極熟啊!晝夜六時功夫都...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所以修行人不要去打廣告,做宣傳。如果有一點功德,還要藏...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說學了這麼多年佛,沒找到一個正法,現在...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要說動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雲...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掛慮衣...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門深入。 解和行怎麼深...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啟發我們...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注意結果,...
佛陀說有三種方式可以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第一種,就是我們剛開始透過佈施、持戒、...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迴向...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的根本,一個是涅槃的根...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適合修行的話,佛陀就不會叫我們出家了。我們的身和心就好像一群小...
像學習無常、苦空等這類的教法時,我們常常容易有幾個偏差,即是: 第一,簡單的記...問: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現實生活和修行的意義?修行者應該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 靜波法師答: 福德,福就是...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諱的首...問: 請問師父,何謂一心歸命,我們修行淨土的行者,要怎樣將一心歸命巧妙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淨界法師答: ...問: 常聽一些學佛的居士說:某某人的臉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臉色發黑,所以她業障現前,修的不好...
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先談談在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一、很多人誤會了佛經上所說的功...
從此大文第二,便顯餘義。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諸天初生,三、明欲生樂生也。此即...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教的修持應不離生活,生活亦不...
要如何修行?有幾個重要的觀點是我們應當要先認識的。一般來說,我們所謂的修行都是...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等五百人共會一處。 那時,舍衛城中...
手書備悉。喪中如此辦法,不但於亡人有益,實令闔家均種莫大善根。此後縱不能長素,...
靈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於山西省大同市山陰縣。19歲於大同南寺禮上...
接下來主要是講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應該記清楚它。我...
阿逸多①!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安樂道,...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
魔障 就像《大寶積經》所說: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魔、蘊魔、天魔所不能損。縱...
不淨觀確實是去除對色身、塵勞貪著的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脫道上的修行中佔據了非...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修行最快捷,誦哪一部經最有功德,持哪一個咒最靈驗其實無論誦經、...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 「世尊啊!像我們這樣嚮往出家的...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出禪宗的宗旨:惟論見性。不論...
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貪慾若除斷,痛苦自消亡。為...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德。盡是恪守義務,盡職盡責...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要做無常的準備。本來,佛法再...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大家現在都是出家的,要珍惜自...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地方有一層意思:為了要簡別...
自古以來,百姓將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稱作開門七件事。那麼修行者日常生活中...
善導大師談到,一個淨業行人,要有五種專修。專修裡面有五種,依《往生論》來修行的...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信息,透過名號的通道能夠通到我們這邊來。那麼所有的感應景...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去勉強的隨順,完全就耽誤了自...
印祖教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方法,就是一門深入。 有很多人,特別是有文化知識的...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命的本質就是把我們過去的業力...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第一個,...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滿,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說,...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對人生的問題要有一個基本的理...
每人個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貪常捨。不貪求不義...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的身體有種種美妙的地方。那麼...問: 師父,我覺得現在還年輕,應該把時間用在建功立業上,等空餘的時間我再去修行,這樣算是福慧雙修嗎? 慧廣...問: 法師,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慧廣法師答: 以前聖嚴法師講過這樣一個公案:在日本的大本願寺,...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功的時候不能停留在某個境界,...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為比丘們開示法要: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世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要過河,河的彼岸是我們的目標...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證得道果。說起來容易,真能那...
吳興縣(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撫),他的先父曾經當過郡府的刑杖手。工作雖屬卑賤...
少欲知足 宋宏覺禪師戒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廣法師答: 首先要告訴你,兩者對修行都重要。但更...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我們修行的理路,這一點要切...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是欲速則不達,開始很猛的人,...
修行要遠離粗言,粗言就是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惡口、兩舌四種口業。要遠離...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來到人世間,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財富,也不是...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
人的愛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萬別,所立功課不應強求一致。佛法的修持,不外乎...
第一種,我們要感恩。感恩就必須要明白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因緣幫助...
佛法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雙修。福主要指我們外在所依存的環...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麼?解脫為重心。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我們在家居士為了生活,還得有個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職業,維持家...
有三個工人在工地上砌牆磚,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人非常喪氣沒好氣地說:沒...
大家只要看看《楞嚴經》中講的修禪定,色受想行識五陰魔,就知道修行的道路是險象環...問: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大安法師答: 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進道很難。然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問: 淨土法門的修行強調斷惡修善,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行持易而收效宏,為未法眾生之解脫寶筏...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拜了一個老師。老師先給他一個...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剛法師答: 過午不食,就是所說的持齋,齋就是和佛法相應...
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印度到中國,對弘揚大乘佛教貢獻最大的當屬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是安樂的,但是如何能夠安樂而住呢?可能會有兩種態度: 一...
某天,有一位學僧前去請教雲居道膺禪師,他問道: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後,總是不勝懊悔...
一向專志是有成就的菩薩之修行秘訣。大乘經典講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他有個特點就是...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要很正確地走在菩薩道上,當然...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
怎麼樣防護呢?佛告訴我們防護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們受三皈的時候,受五戒的時候,...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不管是利根、鈍...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約同聲讚頌經唄,看誰唱誦最好...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求行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礙很多。...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還是不分別,這是一個非常嚴...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眾生無量劫來...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深深地了解到一切業障海,皆由...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四種兵隊,乘坐寶羽裝飾的馬車...
人修道,壞在一個要自己好上。什麼都想要最好。比如問求子求婚姻,就問那裡菩薩最靈...

四大無我,五蘊皆空。人死了只剩下骨灰,這骨灰是不是他,你不能騙他,因為有鬼的靈...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修行不必罣礙衣食 真修自有龍天護持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三種方式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佛陀會做這7件你我都難做到的小事

發心的重要性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以死亡和衰敗做為禪修對像

修行中我們常犯的四個錯誤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生活和修行的意義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一心歸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臉白就是修的好,臉黑就是修的不好嗎

修法中常見的幾種錯誤

修行者為什麼必須節制淫慾

佛教的十九種修持法門

修行起來為何很困難不容易成就

佛示比丘四法要

專一念佛之章程

修行親力親為,才能解脫生死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關修法

不遇淨土法門,一億菩薩退轉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有五根,何等為五

無我空性的教理如何運用於實修中

不淨如空,身心空寂,能所雙亡

行四事能令菩薩速得陀羅尼法

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九想觀的具體觀法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日常修行的七法

淨業行人的專修與雜修

平生所務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有文化知識的人特別要做鈍功夫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

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有十種方法能快速得福

佛陀的三十二相從何而來
年輕時用來建功立業,有空再來修行,這樣可以嗎
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不可將心待悟

世間的四種修行人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身在公門好修行,走進寶山不空回

少欲知足,誨眾清約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念佛一法對在家人最為親切

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要「遠離粗言,修習善語」

身心安樂之行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修行有了目標有什麼好處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佛教徒的五條準則你做到了嗎

這兩個念頭,讓你最快速增長福慧

在生活中修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每一次的付出,都為心中砌一條大道

修行還是以念佛為穩當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於煩惱中證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淨土法門實修之要徑

一切時一切處,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從龍樹菩薩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四個次第引導你離苦得樂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後悔」

修行之秘訣--一向專志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隨時隨地防護心念

《一函遍復》白話譯

如何與佛願相應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