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13頁)

不服氣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與當時一位禪師修行的法門不同,他看到禪師得到社會大眾的敬仰,甚至在...

如法修行 如佛親教

過去,佛陀曾住在迦毗羅衛國的尼拘律園。一日,斛飯王的長子摩訶男聽說三個月的安居...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

怎麼個修行?怎麼修法?怎麼修怎麼行?首先要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學佛、要修行。現在居...

把心念進去了嗎

有朋友問,修行只要念經就可以了,另外多參加法會多去聖地朝聖拜佛念經,多念,就可...

三種修行中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力量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有三種力量是特別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 一、我們內在心...

起床到上班之間的兩小時該怎麼過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上班族,總佔人口一半以上的比例,所以上班族的人生就顯得格外要...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以往生。既然...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有點沾沾自喜。閑暇之餘,也會...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為什麼呢?因為佛所說...

修行人一念貪戀投胎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候,想求一種感應,所以在禪...

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禪定也好,隨便修行哪一法,你得產生力用,...

佛說五「不」連貫起來的修行路

大乘經論中,記載了佛陀金口親宣的五個不字! 不忘念是《遺教經》裡邊兒說的;《大...

初學佛應怎樣修行

阿彌陀佛!初入佛門者,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能打坐、念佛、誦經、持咒的功課...

彌勒忍辱真修行

那個彌勒菩薩怎麼說,你知道嗎?我們廟裡面進門,彌勒菩薩,你看胖不胖,為什麼那麼...

佛陀開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過好生活,以獲得現實、未來利...

論佛教徒的修養

佛教傳入中國將近兩千年。自東漢到唐末是由萌芽而達燦爛的時期,由四代到現時是由凋...

學道之人的五種心

憨山大師在《示馬居士》法語中,以學道之人的五種心來開示馬居士。憨山大師所講的學...

若還不修行淨土法門,可痛惜哉

我們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聞佛法,好不容易聞淨土法門,如果再不產生信願來...

有十種行人多墮在邪僻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法門,何等為十? 一、為利養...

在家居士的四法寶

昔日,佛陀於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有一位婆羅門青年名叫佛移,前來問訊頂禮後,...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麼樣?使令他改變,而這個...

「一門專修」與「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否矛盾

問: 佛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現在都講一門專修,這和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矛盾? 大安法師答:...

抄寫佛經也是殊勝的修行法門

人世間的一切身、口、意諸般行止,都可以用來作修煉的功夫,因此,古人講成佛有八萬...

每一天的觀想

一早起身,就觀想祈禱三寶加持,弟子今天可以過一個快樂無憂的、增長智慧和慈悲心的...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開

大家學佛,不可以將生活跟修行分兩部分,其實不是的。我們應該將佛法,將佛陀的智慧...

學佛者的發心誤區

普通人因為從凡夫心出發,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麼學佛者的發心是否就正確呢?其實也...

淨土法門的修學要領

一、念佛不得力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淨土法門有正行和助行。所謂正行就是淨土三資糧,...

末法眾生修行的三個重大科目

圓瑛大師是我們中國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領袖,他三十六歲時主張禪淨雙修,為一吼堂主...

「數沙」修行法語

一 問:修行人當謀何事?曰:謀道。 問:道可謀乎?曰:謀其天然。 問:既天然又...

阿姜查回答有關修行的問題

問∶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無一點消息。 答∶ 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脫或求...

修行猶如洗廁所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總有一位女居士很發心,留下來...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懈怠

問: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師答: 對治懈怠很簡單:第一,每天你要定功課。第二,盡量去團體,過團體...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為業牽,得大自在。 第...

在家學佛應當注意的五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佛法作為一種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同,學佛的...

修道人要經得起考驗

學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滅殆盡。不讓它作怪,擾亂定心。應將它變...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初步的念學准提咒子這個法門...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何修行淨土的教言。這裡簡單做...

處理雜務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就對他說道:你是大器,至今終能成就,...

既省錢又簡單易做的種福改運方法

做善事、種福因的門路固然廣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機會才能做的。如救護病危的人,成...

修持佛法的21種徒勞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放棄傷害眾生,那生起菩提心...

八個修行中「錯上加錯」的問題

人犯錯很正常,因為聖人給了我們理由,那就是:我們不是聖賢。然而犯錯之後不能悔改...

一直起煩惱又一直放下,這樣有機會突破嗎

問: 我現在在修學上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現在一直觀照自己,發現自己起了煩惱...

用功和修行

今天講一講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為很多同修都在問,到底我如何修行好?那麼表示大...

信願行的修行次第

禪宗法門,以心即是佛為究竟,所以不立語言文字,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路絕。心即是佛...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

一、學佛首先要念苦 你們今天能夠皈依三寶,走向學佛之路,這是一條解脫、覺悟的光...

五種可隨時隨地修行的方法

下面是我想得到的幾種隨時隨地可行的辦法。每個人因為環境不同,興趣不同,有人歡喜這一種辦法,有人卻以那一種較...

依「六度」來學佛

如何學佛?我們要依六度來學佛。 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是菩薩成就佛道的身體力行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心就在做什麼;手在做什麼,腳在哪裡,你的心就在哪裡--...

用功的入門方法

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

寧捨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寧捨身命,不謗正法;寧捨身命,不謗聖賢。寧捨身命,不近惡友;寧捨身命,不犯淨戒。 ──《大寶積經》 在這個...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長者之子,因好樂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負,認為佛陀的弟子中...

修行不計過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棄惡從善,即可成佛。 其實,這句話中的屠刀,也並...

信、進、念、定、慧

修行的法門很多,八正道是其總綱,擴展開來就是三十七道品。其中的五根、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是出生一切...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用之間,而未嘗離。前篇所言是也。論其跡,則見於早晨一茶之...

修行不是為了了生脫死,你還談什麼呢

現在我們修行為什麼很難成就?煩惱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還能夠睡一覺。...

以願力來引導善行

關於這淨業三福,智者大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他說這三種善業,都必須由願力來作引導,叫做有願之思。 所謂思...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

問: 修行是否應做到絕情、絕法、絕交? 濟群法師答: 說到情,佛弟子應以大慈大悲之心利益一切眾生,這本身就...

禪修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興趣於禪修的人,比較不容易有宗教層次的信仰心,因為信仰本身是屬於感性,而禪修的人,多重視自...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時時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攝受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我說當然有啊,他們就會說是見到佛菩薩了還是看到放光了,...

學佛切勿執理廢事

佛在《阿彌陀經》中告訴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所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見濁是指邪知邪見...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見,就會陷在種種的邪見裡。這...

學佛為什麼不得成就呢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所造的業因障礙住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

四念處觀

佛陀剛成道證果時,獨自在優樓頻螺聚落尼連河邊的菩提樹下,靜坐沈思,心中想著:在這世上唯有一個法門,能令眾生...

善擇住處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告訴比丘們:在大雪山裡,冰天雪地險峻之處都沒有猿猴的蹤跡,更何況是人。而...

淨土修行揀正辨異

齋天的要義 我不是說齋天不好,只是現在有的大和尚,齋天的時候,搭著祖衣,還磕頭,亂七八糟。齋天的天最多還是...

三方面檢查自己是否有進步

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以從三方面來檢查自己。 【大】:什麼叫大呢?就是絕待圓融...

佛教徒的一日行

學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裡,佛教尤其重視生活中的修行,能夠在日常生活裡實踐佛法,就是修行。因此,佛教...

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歸宿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佛教已漸消亡,到現在已...

寫給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實修行說起來很簡單,但是一旦遇到問題的時候,一旦觸及到自己心靈的時候,簡直猶如剜...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時候,其師五祖法演曾謂之曰:住持此院,...

七字經

天下要數忠孝賢,人間能有幾個賢。 只要記得賢人語,勝過桃源洞裡仙。 勸人應該把氣散,會打官司也要錢。 在家...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律法師答: 在家居士首先要懂法,多看師父的光碟,做筆記...

老實念佛的人是什麼樣的

祖師大德總是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這句看似簡單,實則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卻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

修行人的七條正思維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別人罵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搶我,是自己沒有福,前世今生不能守戒,造下罪業,現生受報...

現代人如何修行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大家成天穿梭於鋼筋水泥的叢林當中,人欲洶洶,錢欲滾滾,...

初心修悟要法

(一)如何修悟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成,不欠毫髮。爭奈無始劫來,愛根種子,妄想情慮,習染...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 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二) 身為領眾而只作自利之事,乃學佛人之過失。 (三...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問: 無法參與道場或團體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慧律法師答: 修行要解跟行並重,如果沒辦法參...

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兩不礙

許多學佛的人把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對立起來,認為一門深入就不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就不要一門深入,其時這是犯了...

修行與工作互不牴觸的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拜佛、閉關、打禪七等行門的修持,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佛法...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淨宗念佛方法簡便易行,而執持名號,持之以恆,達到感通佛力、成就往生的目標,卻又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茲擬念...

世俗的欲樂

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薩羅國中貴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時生活富裕又可以隨心所欲;...

放下修行中的虛容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放下誦讀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的修行境界;...

怎樣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們學佛是以佛的心願、佛的行為、佛的慈悲心來開發我們的心,以佛心佛願佛行來轉變我們的身,轉變我們的心,轉變...

應該一門深入還是深入經藏

問: 一門深入和深入經藏是否矛盾,我們到底應該一門深入還是應該深入經藏?請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答: 一門深...

會說不如會修的

剛才各位皈依十方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無盡佛法僧三寶。信佛的人,必須念茲在茲,時刻莫忘三寶的慈悲喜捨,要...

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問: 念佛法門,南傳佛教比較少用,想請問上人應修何種法門,來發起信仰心? 宣化上人答: 信仰好像五味似的,...

在家女眾哪方面最難突破 該如何下功夫

問: 在家修行的女眾在哪方面最難突破?該如何下功夫? 慧律法師答: 女眾最難突破的就是感情,男女的感情,再...

學佛人應警惕的十大問題

一、法不契機、擇法不當: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經典,八萬四千門門門通聖道;藥無貴賤,中症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

生命的原理:依報與正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的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佛教裡眾多的原理之一,對我們人生來說非常重要。這個道...

修行人為什麼一定要受戒

問: 為什麼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師答: 凡夫修行的過程,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廢理,不能行中道法門,...

精進就是苦修嗎

問: 佛教所說的精進就是苦修嗎 濟群法師答: 精進並不是要人苦修,我們人性中存在很多缺陷,需要通過修行進行...

准提法門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門,可以使我們常遇諸佛菩薩、豐饒財寶,不墮惡趣,親近賢聖,諸天愛敬擁護加持,儀容端正、心無憂惱,...

八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

第一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熾盛。 在此種情況下,瞋恚、貪執、愚癡、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強烈地湧現。雖然我們...

「修持法」和「供養法」的利益和妙用

問: 各個法門有修持法和供養法。請細說這二種法的利益和妙用。 方海權答: 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內心修...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問∶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慧律法師答∶ 看破,有兩個角度∶第一,觀不淨、苦、空∶你想想看,這個色身從...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

問: 在家居士修什麼法門最契機?能夠盡快了生死? 慧律法師答: 萬緣放下,還是要念佛,念佛最快了,末法時期...

修行的重點和方式有哪些

問: 您認為修行的重點是什麼?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師答: 修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見性,見到不生不滅的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