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9頁)

專一念佛之章程

手書備悉。喪中如此辦法,不但於亡人有益,實令闔家均種莫大善根。此後縱不能長素,...

修行親力親為,才能解脫生死

靈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於山西省大同市山陰縣。19歲於大同南寺禮上...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關修法

接下來主要是講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應該記清楚它。我...

不遇淨土法門,一億菩薩退轉

阿逸多①!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安樂道,...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

無我空性的教理如何運用於實修中

魔障 就像《大寶積經》所說: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魔、蘊魔、天魔所不能損。縱...

不淨如空,身心空寂,能所雙亡

不淨觀確實是去除對色身、塵勞貪著的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脫道上的修行中佔據了非...

行四事能令菩薩速得陀羅尼法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修行最快捷,誦哪一部經最有功德,持哪一個咒最靈驗其實無論誦經、...

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 「世尊啊!像我們這樣嚮往出家的...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出禪宗的宗旨:惟論見性。不論...

九想觀的具體觀法

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貪慾若除斷,痛苦自消亡。為...

印光大師提出的做人16字綱領

一、敦倫盡份 敦是敬重,相應,符合的意思。倫是倫理道德。盡是恪守義務,盡職盡責...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要做無常的準備。本來,佛法再...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大家現在都是出家的,要珍惜自...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地方有一層意思:為了要簡別...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來,百姓將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稱作開門七件事。那麼修行者日常生活中...

淨業行人的專修與雜修

善導大師談到,一個淨業行人,要有五種專修。專修裡面有五種,依《往生論》來修行的...

平生所務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信息,透過名號的通道能夠通到我們這邊來。那麼所有的感應景...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去勉強的隨順,完全就耽誤了自...

有文化知識的人特別要做鈍功夫

印祖教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一個方法,就是一門深入。 有很多人,特別是有文化知識的...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命的本質就是把我們過去的業力...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當中主要有兩個:第一個,...

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滿,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說,...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對人生的問題要有一個基本的理...

有十種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個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貪常捨。不貪求不義...

佛陀的三十二相從何而來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的身體有種種美妙的地方。那麼...

年輕時用來建功立業,有空再來修行,這樣可以嗎

問: 師父,我覺得現在還年輕,應該把時間用在建功立業上,等空餘的時間我再去修行,這樣算是福慧雙修嗎? 慧廣...

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問: 法師,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慧廣法師答: 以前聖嚴法師講過這樣一個公案:在日本的大本願寺,...

不可將心待悟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功的時候不能停留在某個境界,...

世間的四種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為比丘們開示法要: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世間...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要過河,河的彼岸是我們的目標...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證得道果。說起來容易,真能那...

身在公門好修行,走進寶山不空回

吳興縣(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撫),他的先父曾經當過郡府的刑杖手。工作雖屬卑賤...

少欲知足,誨眾清約

少欲知足 宋宏覺禪師戒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廣法師答: 首先要告訴你,兩者對修行都重要。但更...

修行要抓住這三個要點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為我們修行的理路,這一點要切...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

念佛一法對在家人最為親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家人身在...

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是欲速則不達,開始很猛的人,...

修行要「遠離粗言,修習善語」

修行要遠離粗言,粗言就是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惡口、兩舌四種口業。要遠離...

身心安樂之行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

修定者必須過好「三關」

初習定者必須過好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

修行有了目標有什麼好處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來到人世間,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財富,也不是...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愛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萬別,所立功課不應強求一致。佛法的修持,不外乎...

佛教徒的五條準則你做到了嗎

第一種,我們要感恩。感恩就必須要明白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因緣幫助...

這兩個念頭,讓你最快速增長福慧

佛法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雙修。福主要指我們外在所依存的環...

在生活中修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麼?解脫為重心。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們在家居士為了生活,還得有個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職業,維持家...

每一次的付出,都為心中砌一條大道

有三個工人在工地上砌牆磚,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人非常喪氣沒好氣地說:沒...

修行還是以念佛為穩當

大家只要看看《楞嚴經》中講的修禪定,色受想行識五陰魔,就知道修行的道路是險象環...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問: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大安法師答: 我們這個世間修行,進道很難。然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於煩惱中證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問: 淨土法門的修行強調斷惡修善,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

淨土法門實修之要徑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行持易而收效宏,為未法眾生之解脫寶筏...

一切時一切處,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拜了一個老師。老師先給他一個...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剛法師答: 過午不食,就是所說的持齋,齋就是和佛法相應...

從龍樹菩薩的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在佛教的歷史上,從印度到中國,對弘揚大乘佛教貢獻最大的當屬龍樹菩薩和無著菩薩,...

四個次第引導你離苦得樂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是安樂的,但是如何能夠安樂而住呢?可能會有兩種態度: 一...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後悔」

某天,有一位學僧前去請教雲居道膺禪師,他問道: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後,總是不勝懊悔...

修行之秘訣--一向專志

一向專志是有成就的菩薩之修行秘訣。大乘經典講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他有個特點就是...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要很正確地走在菩薩道上,當然...

修行人不與俗人混

佛在法句經裡面說,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出家無慾者,實為修行人。如果約發心來...

隨時隨地防護心念

怎麼樣防護呢?佛告訴我們防護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們受三皈的時候,受五戒的時候,...

《一函遍復》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不管是利根、鈍...

如何與佛願相應

佛,梵語具雲佛陀,譯為覺者。覺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實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

修行人不要有諍訟勝負之心

有一天,目犍連的弟子和阿難的學僧在一起談話,二人相約同聲讚頌經唄,看誰唱誦最好...

「十不求行」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寶王三昧論》的十不求行能夠很好的幫助我們修養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礙很多。...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還是不分別,這是一個非常嚴...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眾生無量劫來...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深深地了解到一切業障海,皆由...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四種兵隊,乘坐寶羽裝飾的馬車...

修行很簡單,大道至簡

人修道,壞在一個要自己好上。什麼都想要最好。比如問求子求婚姻,就問那裡菩薩最靈...

如何快速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

問: 如何快速地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固的信心,內心深處潛意識對阿彌陀佛不再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在凡夫位,能夠完全...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

如何判斷發心的大與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眾生界盡...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

世間四種可貴之人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有四種修行人,可敬、可貴,為世間...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實多半是魔境

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今春其母亡過,伊哀思篤切,數日不進飲食。後經弟子囑其為...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息心正念, 俾神不外馳,...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逼迫,卻也無法放手。不知如何...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覺到佛的真理是世間上沒有能比...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遠大的目標,但是我們在...

修行人應斷除淫慾

一、龍樹菩薩開示修不淨觀: 《中觀寶幔論頌》雜說品第二(節選) 禪的基礎白骨觀...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

戒定慧在一念間

居士到寺院是為了學習佛法而來,為了修行而來。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心念,因為我...

一門深入,不要貪大貪多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方法,我拉拉雜雜的說了這...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們特別聰...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停止、息滅心中煩惱魔障所...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者,每天務必要有一定的功課,...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生命何時結束,不知道死後往哪...

心要與法相應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有名的大德。但是過了幾天,人...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我們眾生的煩惱,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貪煩惱重,有些人嗔煩惱重。嗔煩惱重是這樣...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這一條同樣是告訴我們:面對環境、面對自己,不順心...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身體出家心也出家,這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