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9頁)

七種不退轉之法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揚佛法。有一天,摩竭國阿闍世...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學徒掌握佛門禮儀的理論指南,...

可以同時修多個法門嗎

問: 師父,一個修行人可否同時修幾個法門?其實,很多修行人在正式拜師之前,都很迷茫。 慧廣法師答: 剛剛看...

成就十種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假如有一位國王成就十種惡法,他所...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這一次到台灣去,見到台灣那邊的佛教事業辦得很好。好在什麼地方?從一點來說,就...

待在能讓你的修行成長的地方

有著低劣業力的眾生,將目標投注在世間的顯赫與虛榮上,行一切事時,完全不會想到業...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是我們修行的保證,持戒清淨...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類如忽犯官刑,捉去正法,犯者...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三、法座上呵叱人,及輕口斥...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佛...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證。大家學習與付出是為了...

身在鏡中勤修行,心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大師有首偈子談道:要作蓮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紅塵?心神早送歸安養,此地空餘...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與一切種...

成就三法得道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現...

把工作環境當做修行的道場

我是一名護士,對這個稱號我曾很不喜歡。你可能會說,那不是白衣天使嗎?可在我眼裡...

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善修奉行十念法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將來命...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

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

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問: 請問法師,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大安法師答: 就對淨土法門來說,確實要去聽聞經教,聽聞包...

修道只有兩個字:堅持

凡夫眾生,你要一直精進的比較困難,一段時間會很精進,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果你們能修行十想,便能盡除有...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

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

即使沒有錢,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沒有財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自己有...

攝心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世間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雜亂心多,念佛心少;既然大家是...

為什麼要福慧雙修

由於末世眾生愚癡太堅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無法從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與受用,所...

罵我們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首先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不重金銀名譽,因而無爭能靜。以清淡無爭的生活去降低自...

處理生活中煩惱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會有很多的煩惱。學習佛法就是學習如何處理這些煩惱。通過學習佛法,就會...

修行為何要遠離惡友

問: 師父,為什麼我們修行要遠離惡友呢?那些惡友,難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嗎?也需要我們去幫助啊!請師父慈悲開...

不要自以為聖,要以人為鏡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從忍(世俗忍)下手,而要從思想下手即你不要自以為聖,要以...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本能的自性發揮作用。學習佛法...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或可轉彼邪執。第一須要敦倫盡...

難道臨命終還讓你選時間嗎

接下來我們講上廣下欽老和尚的故事,好讓大家仔細體會。當年土城承天禪寺在興建的時...

一天之中如何對治貪瞋癡

我們要知道貪瞋癡它生起的這個次第。好像醫生去幫人治病一樣,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麼...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講出來的都不是禪。禪...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如何面對、看待和處理自己與俗...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志於往生的人,你必須要把握一...

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佛法

我們往往搞錯了,以為所謂修行就是說我每天抽一個小時來做早課,或者做晚課就行了,...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檢驗

說到修行,實在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去體會。我剛出家的時候,總希望天天都不要離開老...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這樣。你一旦...

不食人間煙火的風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執最深重的地方,這是你修行不可以逃避,不可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

別人的是非善惡與你何干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

把福報留在法界將來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樣樣都要。很多人念經,做功德很多,但都迴向給了自己生意興隆,...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不可能! 所以宗喀...

危難時才顯現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開悟後,每天都在溪邊搖櫓過渡,然後有一天來了夾山禪師,夾山禪師懂...

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於鼓山湧泉寺拜增西和尚為師...

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對衰老的來臨,...

能在動中修,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這段時間,上午忙的給同學上小課座談;中午該接...

不讀誦經典就一門深入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問: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是指關於耳根圓通一門呢?還是佛法一門?或是相...

修行為何要降伏憎愛二心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

劣根眾生該如何修

問: 劣根眾生應以上求佛道為要,下化眾生隨緣去做? 靜波法師答: 什麼是劣根眾生?就是不老實,不能腳踏實地...

為何達摩祖師要拆了剛建好的茅篷

達摩祖師,在印度貴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繼承王位,但達摩祖師覺得最值得追求的還...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也不避艱辛地插秧,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禪師向大...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專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

夢參老和尚略說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

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

經云: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與五百位比丘於迦毗羅國的闇婆梨果園弘法度眾。當時,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

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問: 師父您好!請您開示,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和《淨口業真言》...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

怎樣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轉

問: 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初發心的同參要向古人學習,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二六...

淨土法門修行關鍵--發願

舍利佛,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 發願,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各行業人員修行須知

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士...

如何讓身口意能夠清淨

迴光返照,就是觀照自己,找自己的缺點,《楞伽經》云: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無...

不能分心太多

一個皈依佛門不久的小沙彌,近日有些心神不寧,他不僅僅是塵心未淨,就連禪院的課業...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廣論》云: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這個部分,止的體性,請大家看附表第...

修行之人,需息心靜養

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何不顧名思義,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討厭。自...

念佛的七大誤區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師給印光大師寫信,...

富貴修行難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個弟子,名叫耆婆,醫術高明,曾救活過很多絕症病人,他曾給...

世尊示苦行非道

有一段時間,佛陀居止在毘舍離城外林中。當時世尊向比丘們開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時,...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斷惡,你看這個擐甲,這個甲是...

戰勝天魔波旬之五力

往昔,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向比丘們開示:妻子易依恃五種力量,輕慢...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是毫無意義的修行。我們列舉其...

淨土法門修行的第一關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方發...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住力量跟福報有沒有關係? 淨界法師答: 欸,不是。該工作...

為何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

現講一講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來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你,為什麼呢?...

學會挖人生的牆角

修行就是這樣過來的,就是天天這樣不停打架,在神聖和世俗之間不停地打,神聖戰勝了...

修行中遇到障礙該如何克服

問: 在修行當中遇到障礙,如何克服? 大安法師答: 一個人想修行的時候,一定會碰到障礙。碰到障礙的話,不要...

心上努力,境上隨緣

心上努力,境上隨緣。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裡面不要起迷執,對一切境界我們都要...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義

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因緣,向好向壞來自教育的重要性,還有自身素質的結合。我們...

無論離合,婚姻都是一場修行

關於如何處理家庭倫理關係,佛陀在《善生經》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處事中的責...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有四種因緣會使大眾心生貪愛...

一心專念預知時至

丁菉馨,浙江嵊縣人,從事教育學生的工作,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為人非常真誠篤實...

我們信仰的是三寶,不是信仰哪個人

如果菩提心沒有生起來就很容易退轉,這是不變的信仰。 不變的信仰,信什麼呢?信三...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功夫怎麼樣?小朋友不要去玩!...

佛教之三種簡易修持法

今天承諸位善友請我演講。我以為談玄說妙雖然極為高尚,但於現在行持終覺了不相涉,...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極高,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也...

學佛要以智慧斷煩惱,不要著相修行

修普賢行願法門,發廣大的菩提心,盡虛空、遍法界,盡未來際不間斷地教化眾生,這樣地去行持,不說斷自煩惱,而自...

開悟後才知道念佛法門是最妙的

這個持名念佛,就是執持六字洪名佛的名號,來念佛。執持名號又分出來有聲念佛,與無...

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聽課,有個比丘尼法師開示,他說他常常跟學生說,不要攀緣,你有修行...

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這幾天我沒有進堂講話,請各位原諒,我不是躲懶偷安,因為身體不好,又沒有行到究竟...

修道人應有幾點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幾點應注意: 一、忌: 自以為自己很聰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

在家弟子如何過上安樂的生活

過好生活、獲得「現法安樂」,首先須有四種具足: 第一「方便具足」, 謂努力掌握...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

學佛之人,當具擇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須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禪、教、密等各...

如果我不種菜,就寫不出那樣的詩了

大約十五年前,當我在美國時,有位美國佛教學者來訪。她對我說:親愛的上師!你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