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9頁)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學佛的人,不要去好奇這個那個問題。其實修行是管好自己。整天把自己的時間跟精力放在去...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就多吃素念佛。但一般人做不到...
人常問如何修行,要用哪個法門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有一戶賣...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佛經,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點,...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這個地方環境要你出去做生意...
無論那一宗都講拜佛,禪教律密淨都講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誠恭敬拜,懺悔...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沒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躍的思維,...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有這樣一...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敵我執、我所執依然會改頭換面地發展。或者希望自己成為佛教...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遇...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為比丘眾開示:比丘們!如果能成就十一種...
《永明延壽禪師全書》: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
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聞思修來獲...
世尊!怎樣才能堪稱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請教:世尊!您在不同的場合反覆告...
如果你問什麼是修行,答:心平氣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事情,做到有事成無事,操心用...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屬安徽)。憨山...
百丈懷海禪師(720814)是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清規之製定者。福州長樂...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有一天,佛告誡比丘們:你們應當修行死想,經...
古印度時,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弘揚佛法。有一天,摩竭國阿闍世...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學徒掌握佛門禮儀的理論指南,...問: 師父,一個修行人可否同時修幾個法門?其實,很多修行人在正式拜師之前,都很迷茫。 慧廣法師答: 剛剛看...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假如有一位國王成就十種惡法,他所...
我這一次到台灣去,見到台灣那邊的佛教事業辦得很好。好在什麼地方?從一點來說,就...
有著低劣業力的眾生,將目標投注在世間的顯赫與虛榮上,行一切事時,完全不會想到業...
修學佛法的完整體系是戒定慧三學。用淺顯的話來說:戒,是我們修行的保證,持戒清淨...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類如忽犯官刑,捉去正法,犯者...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三、法座上呵叱人,及輕口斥...
喬達摩弟子,常善自醒覺, 無論晝與夜,彼常念佛陀。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佛...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證。大家學習與付出是為了...
徹悟大師有首偈子談道:要作蓮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紅塵?心神早送歸安養,此地空餘...
修行不退轉有四種: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畢竟不退。 念不退,就是念念與一切種...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如果比丘成就三法,現...
我是一名護士,對這個稱號我曾很不喜歡。你可能會說,那不是白衣天使嗎?可在我眼裡...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將來命...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
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不宜...問: 請問法師,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大安法師答: 就對淨土法門來說,確實要去聽聞經教,聽聞包...
凡夫眾生,你要一直精進的比較困難,一段時間會很精進,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果你們能修行十想,便能盡除有...
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
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沒有財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自己有...
世間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雜亂心多,念佛心少;既然大家是...
由於末世眾生愚癡太堅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無法從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與受用,所...
首先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不重金銀名譽,因而無爭能靜。以清淡無爭的生活去降低自...
生活中必然會有很多的煩惱。學習佛法就是學習如何處理這些煩惱。通過學習佛法,就會...問: 師父,為什麼我們修行要遠離惡友呢?那些惡友,難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嗎?也需要我們去幫助啊!請師父慈悲開...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從忍(世俗忍)下手,而要從思想下手即你不要自以為聖,要以...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本能的自性發揮作用。學習佛法...
汝處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當勿與彼同,則或可轉彼邪執。第一須要敦倫盡...
接下來我們講上廣下欽老和尚的故事,好讓大家仔細體會。當年土城承天禪寺在興建的時...
我們要知道貪瞋癡它生起的這個次第。好像醫生去幫人治病一樣,首先要知道人家有什麼...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來。講出來的都不是禪。禪...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如何面對、看待和處理自己與俗...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志於往生的人,你必須要把握一...
我們往往搞錯了,以為所謂修行就是說我每天抽一個小時來做早課,或者做晚課就行了,...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
說到修行,實在需要我們慢慢地用心去體會。我剛出家的時候,總希望天天都不要離開老...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這樣。你一旦...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執最深重的地方,這是你修行不可以逃避,不可以迴避的一個問題...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樣樣都要。很多人念經,做功德很多,但都迴向給了自己生意興隆,...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不可能! 所以宗喀...
唐朝的船子和尚開悟後,每天都在溪邊搖櫓過渡,然後有一天來了夾山禪師,夾山禪師懂...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於鼓山湧泉寺拜增西和尚為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對衰老的來臨,...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問我在忙什麼。我說這段時間,上午忙的給同學上小課座談;中午該接...問: 末法時代眾生,以障深慧淺為主要特徵,不知一門究竟怎樣講?是指關於耳根圓通一門呢?還是佛法一門?或是相...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問: 劣根眾生應以上求佛道為要,下化眾生隨緣去做? 靜波法師答: 什麼是劣根眾生?就是不老實,不能腳踏實地...
達摩祖師,在印度貴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繼承王位,但達摩祖師覺得最值得追求的還...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即使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也不避艱辛地插秧,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禪師向大...
示石鏡一禪人 古人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弔影單棲,專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
先修四加行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
經云: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焰,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
昔日,佛陀與五百位比丘於迦毗羅國的闇婆梨果園弘法度眾。當時,舍利弗與目犍連尊者...問: 師父您好!請您開示,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和《淨口業真言》...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問: 我最近一個朋友介紹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其中說:初發心的同參要向古人學習,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二六...
舍利佛,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 發願,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士...
迴光返照,就是觀照自己,找自己的缺點,《楞伽經》云: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無...
一個皈依佛門不久的小沙彌,近日有些心神不寧,他不僅僅是塵心未淨,就連禪院的課業...
《廣論》云: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這個部分,止的體性,請大家看附表第...
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何不顧名思義,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討厭。自...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師給印光大師寫信,...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個弟子,名叫耆婆,醫術高明,曾救活過很多絕症病人,他曾給...
有一段時間,佛陀居止在毘舍離城外林中。當時世尊向比丘們開示:往昔我尚未成佛時,...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斷惡,你看這個擐甲,這個甲是...
往昔,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向比丘們開示:妻子易依恃五種力量,輕慢...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是毫無意義的修行。我們列舉其...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方發...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住力量跟福報有沒有關係? 淨界法師答: 欸,不是。該工作...

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以潔...
若是真修人,不見世間過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拜佛禮懺之要訣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若能成就此法,於其中獲益良多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能修此十一種法,道業必有成就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淫偷盜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想讓自己不斷成長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

佛陀說做到這四個標準,你就是「大丈夫」

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於出入息中,精勤思維死想

七種不退轉之法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可以同時修多個法門嗎

成就十種正法之行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待在能讓你的修行成長的地方

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無論晝與夜,應常念佛陀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身在鏡中勤修行,心作蓮池自在人

修行有四種不退轉

成就三法得道果

把工作環境當做修行的道場

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

善修奉行十念法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
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修道只有兩個字:堅持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

即使沒有錢,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攝心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為什麼要福慧雙修

罵我們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處理生活中煩惱的方法
修行為何要遠離惡友

不要自以為聖,要以人為鏡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樣修行

難道臨命終還讓你選時間嗎

一天之中如何對治貪瞋癡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起心動念一舉一動,全部都是佛法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每天都給自己一個檢驗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不食人間煙火的風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別人的是非善惡與你何干

把福報留在法界將來好修行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危難時才顯現出修行的真假

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能在動中修,這更是功夫
不讀誦經典就一門深入的話,是非常危險的

修行為何要降伏憎愛二心
劣根眾生該如何修

為何達摩祖師要拆了剛建好的茅篷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

生死大事未明,如喪考妣

夢參老和尚略說密宗次第

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總有一天會到達目的地

成就九法得道果
修行不要搞得太複雜了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怎樣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轉

淨土法門修行關鍵--發願

各行業人員修行須知

如何讓身口意能夠清淨

不能分心太多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修行之人,需息心靜養

念佛的七大誤區

富貴修行難

世尊示苦行非道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戰勝天魔波旬之五力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