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11頁)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眾生界盡...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德相,但因妄相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有四種修行人,可敬、可貴,為世間...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今春其母亡過,伊哀思篤切,數日不進飲食。後經弟子囑其為...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體孱弱, 當息心正念, 俾神不外馳,...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逼迫,卻也無法放手。不知如何...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覺到佛的真理是世間上沒有能比...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
慮宜遠,思宜近。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遠大的目標,但是我們在...
一、龍樹菩薩開示修不淨觀: 《中觀寶幔論頌》雜說品第二(節選) 禪的基礎白骨觀...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
居士到寺院是為了學習佛法而來,為了修行而來。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心念,因為我...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來驗證這個心,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方法,我拉拉雜雜的說了這...
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們特別聰...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停止、息滅心中煩惱魔障所...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淨土行者,每天務必要有一定的功課,...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生命何時結束,不知道死後往哪...
曾經有位修行者,去參學一個很有名的道場。那裡住著很有名的大德。但是過了幾天,人...
我們眾生的煩惱,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貪煩惱重,有些人嗔煩惱重。嗔煩惱重是這樣...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這一條同樣是告訴我們:面對環境、面對自己,不順心...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身體出家心也出家,這是最好的...問: 禪宗在佛教歷史上,有其激進的一面,不喜歡一級級階梯,而追求頓悟成佛,是否就能擺脫戒律的束縛?像濟公一...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我們希望這一念心不貪求世...
前面我們談到了禪宗的歷代祖師,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那麼,行解相應就可...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因為有欲故,想盡辦法來保護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對它不利...
做為一個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就是佛教講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第一。 清心是保持內心恬靜,...
魔分四種: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第一種魔稱為煩惱魔,令修行人趨向於邪途,...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是佈施、持戒、禪定、智慧,這...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師、唐代的圓澤禪師,還有真如喆這些大修行人,有禪定,能開...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門可以來修學,古德把整個大乘佛教的修學,把它分成兩個重...
我們可以把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回憶我們剛開...
我書房牆壁上掛著一副勤儉寬和,是一位出家法師的墨寶,這副字一直我非常喜歡。若從...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 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師那兒一講,完了以後,我肯定...問: 《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句話怎麼理解?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
大家天天念《金剛經》,你體會到佛怎麼樣來善護念、善付囑啊?你必須得淨心。你淨了...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去而來。 佛教說因緣觀─諸...問: 師父,通過什麼表現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還請師父慈悲開示。 慧廣法師答: 如果我們修行後,心變...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趕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個,你不得自在,因為你沒辦法操之在我...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只和少數眾生有所關係。無論居...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知身是苦啊,壯時都與他人忙。...
作為一位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淨,必須作到隨犯、隨懺...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離世間證菩提,怎見如來金色身? 這是說明:佛法...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現現在很少有人聽二磬。我想是...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游化至跋只國,淨住鞞捨離的庵羅園中。 當時,庵羅女聽說世尊於庵...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絕群離俗,一個修道人一定...
今天講的題目是「鍛煉心」,也就是討論怎麼來鍛煉我們的心。 一、鍛煉 首先解釋「...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佈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也不是修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只是指導我們怎樣改善生命,...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常住沒有好供養,請諸位多吃杯...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人已向塵埃走。 或城隍,或村...
詐跟誑的共同點─都是創造一個假相來欺騙別人。我們一般的修學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
當今時代,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時地接觸到佛法。但為什麼在我們的生...
《大學》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裡頭夾著毒素。所謂毒素,就是...
修行最重要是四個字:信、解、行、證。為什麼會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為我們理...
(一)【楞嚴經】所要對治的就是攀緣心:這個攀緣心怎麼要消滅它呢?因為:第一個它...
識是心識,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識是有分別的,佛的智慧是無分別的。凡夫與聖人的分界...
若欲化人,必須自己實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實行,尚不專指能念佛而已。凡發心學佛之...
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視妄心為根本道障。但對於剛學...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但是這些諸天魔王跟鬼神,他...
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雖多如牛毛,...
拜佛燒香 不斷惡因 求佛改命毫無意義 賺錢積蓄 不行善事 辛勞奔波毫無意義 活...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
道人重輕 古所稱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輕之,世所輕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貴也...
若菩薩,懶惰懈怠,耽樂睡眠,若非時,不知量,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
佛教的大綱,不外乎五宗。這五宗是:律,教,禪,密,淨。律是佛法的根本,嚴持淨戒...蕅益大師開示曰: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無真實為生死心,饒你有志氣力量,只作世間豪傑...問: 在修學佛法過程中,有專修與雜修,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衍慈法師答: 佛法無邊,菩提之道,無非是要令眾...
東林寺每逢法會繁忙時,會有許多開車的師傅在寺門外候著,接送來往的信眾朝禮大佛、...
睡時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齊,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潔之處,心中...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應用什麼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來修學佛法,請法師開示?...
《陰騭文》,印光大師非常重視這篇文章,它講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轉的狀況。 文昌帝君...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一位叫妙音菩薩。一天,兩位小...
修行人的相有多種。現在講一個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國時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時...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時,坐了三年的監獄,在監獄裡每天受持地藏菩薩聖號懺悔業障。三...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發上的土豆,因為電視觀眾就是...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則為幫助生長的機緣。 一如...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要如何自處呢?明末蓮池...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境的不同認識。《地藏菩薩本...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長老安詳示寂,世壽86歲。長老以弘揚淨土法門為己任,...
如果我們的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為未來著想,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現世八法...問: 末學學佛知識淺薄,以六波羅蜜佈施、忍辱開始,聽從了某位師父的話。身在惡世,我感到任一波羅蜜都很難修。...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為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答: 在家的居士,隨分隨力,一般...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於伽伽...
今年正月間,一位老朋友蕭先生來看我,臨走時問了一句話: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家,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 《...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樣...問: 我非常相信極樂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可我是個非常內向,容易走極端的人,我已經皈依十多年了,過去...
佛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佛法。 何等為十? 所謂: 不離善知識,成...
法愛,簡單的定義就是:自己認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貪著心,法愛就是自己認為自己...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去用這個智慧來觀察人生呢?我...
問: 如何快速地對阿彌陀佛產生堅固的信心,內心深處潛意識對阿彌陀佛不再有一絲一毫的懷疑?在凡夫位,能夠完全...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如何判斷發心的大與小

印光大師論對治煩惱習氣

世間四種可貴之人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實多半是魔境

寧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時著魔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

修行人應斷除淫慾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戒定慧在一念間

一門深入,不要貪大貪多

「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心要與法相應

用慈悲觀來對治嗔恨心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一切業障皆由妄想而生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修行就要斷欲去愛嗎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二十四種入魔之因

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得到臨終正念的三個重點

菩薩的修學分成三個階段

佛法中的「勤儉寬和」

修行是為了找到自己

修行人要遠離六種顛倒

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要想修行,必須先清淨你的心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通過什麼表現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對路了

修行要先問自己安住了沒有

修行的根本法寶--信願持名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修行人有五樣助緣必須要注意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六根門頭無人用

正智正念隨緣住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如何鍛煉我們的心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

修行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

虛雲老和尚除夕普茶開示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佛法的修學要先修心再修相

降伏自心的秘決

佛教的治心法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把吵嘴的勁頭拿來學佛

攀緣心要如何消滅它呢

轉識成智的次第與方法

學佛之人所作所為,必須高出平人之上

漫談日常修行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戒為無上菩提本,修行應一門深入

如此修行毫無意義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古代與現代修行人的不同

修行人不可耽樂睡眠

略釋《四料簡》要義
學佛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何謂專修?何謂雜修?

要做老實人,勿學口頭三昧

睡時念佛修行要訣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緣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有障礙才能考驗道心和信心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智者除心不除境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海山長老談淨土法門的修行

八因三緣,修一個圓滿的福德身
怎樣修六波羅蜜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誦哪些經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釋迦佛抬頭悟道悟的是什麼

衣食之中無道心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念佛總是進進退退怎麼辦

十種成就佛法,十種退失佛法

法愛法執是修行的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