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7頁)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園寺,平常修習極樂淨...
我們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時心要在道上,要防心離過,所以金山活佛說,修行就...
問: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沉溺...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經淨行品》 這首偈的大意...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看到有些僧眾身心懈怠,不精勤於道業,因此告訴阿難:懈...
昨天有位同學對我訴苦說,在做事當中很煩惱,想出去一段時間。我對她說:你為什麼會...
我們學佛以後,有三個重點可以修學:第一個是因緣,第二個是空性,第三個就是真如,...
先看總說,師修淨土,久而彌篤。這是一個總說,印光大師修淨土。有些人修淨土以後,...
大磬響起,開悟在即。看我們當下能不能息滅妄想分別之心。如果大磬一響,因為正在追...
十大願,是總說的。我們昨天跟大家講的是總相;十願裡頭,每願是不同的,這叫別相;...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依信願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說大菩薩有十種行持,可以遠離...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則仍不能將佛性發揮出來。 佛之教法約有二: 甲、即為一...
【普眼現見主山神,得令一切眾生,乃至夢中,增長善根解脫門。】 這位普眼現見主山...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說道,在極樂世...
第一個,愛重。 這是對六度的功德特別的愛樂珍重。這個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離苦得...
同參道友們來問話,不要客氣,直道些好。本來諸方叢林問話的規矩,要恭恭敬敬,搭衣...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問題吧。那麼很多時候微信上呀...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就是不斷地在心裡提起:有僧問...
參禪要有絕對、不動搖的信心,這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當然,決定的信...
凡位菩薩的觀照,第一個階位是勝解行地。這個勝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資糧位、也包括內...
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在《四分比...
一、煞有介事型 張口閉口,便是頂禮某大德;對人言必稱菩薩。就連放生回來嘴裡也說...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唯念佛...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你的生命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自己想要改變,沒有其...
勸君一:專心常念波羅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濁三塗自然出。 勸君二:夫人出世莫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續考驗我們。隨著氣溫下降,在...
導讀: 釋體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項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歲在河南省桐...
在打七當中,有不少的人問怎麼做功夫,問自己究竟應該修什麼法門。在我印象中,有幾...
在法供養裡面,如說修行這是根本,也可以說七種法供的總說,後面的六種是別說。在論...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說: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煩惱反而更重...
問: 東林寺是淨土祖庭,很想了解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師答: 廬山東...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注意三點:無斷,無慮,無住。也即是...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
當我們發了菩提心,所要處理的,就是內心的問題。發菩提心只是設定一個目標,在過程...
外面的天氣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風中為生計奮鬥我們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國道上,總能看到...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 生老病死苦,這四種是根本。我們這幾天盡講行...
慈悲偉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經》說了一則一夜賢者經,可作為我們的指導。不要追悔過...
正精進 處事不僅要精進,更要正精進,若只是精進而方向不正確,則會與道相違,導致...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者說:佛啊,您是天尊之體,為...
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使我們的修行停滯不前。以佛法...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不是不斷地提起。當然徹底...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於平常處見禪境。 3、為人要真,真人成佛。 4、常行...
在佛教裡,什麼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是障礙、惱害的意思。一件事情...
《大佛頂首楞嚴經》這樣說,念六十二億菩薩的聖號,乃至於供養六十二億的菩薩,衣、...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麼法門,...
我希望各位學佛的人,都要老老實實地學佛,不要學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平常心是道,...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家講一個《九界同歸》的故事...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務虛名,不修實行。口雖念佛,心與佛違。譬如藥忌並服,何能...
我學佛20多年了,從1993年的下半年開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學習佛法,之前也有...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我今衰殘,奚啻惜分。一彈指頃,...
念觀音聖號要知道怎樣名為觀音?應顧名思義,因義知名。又者名實相稱,因果相稱。觀...
參禪用功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這個道理呢,就是路頭。如果你道理不明白,路頭就...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一個修行人!...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內外。如虛空的不動而遍一切處...
諸位善友,我們分別大概有三年了吧!還記得從上回講,受了三皈依之後要怎麼修行,至...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紅塵二字並不是佛學的名詞,實出...
第一講 學三皈依 諸位道友!時間過得很快,我離開這裡已經整整兩年了,我是一九九...
參禪人,第一要守清規,方能參禪。 清規者,公正清嚴為模範。公,能除私曲猥弊;正...
修止觀者,質言之,即調五事也。 一、調食 食之時義大矣!昔有一人遇佛,問曰:世...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麼是受益呢? 他人發...
當今學佛群眾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學習深淺不同,以是個人的認識知見也各存不同。...
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用詩體敘述在現實中修菩薩...
印祖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一個死字,告誡我們淨業行人修道並無奇特奧妙,但將一個死字...
第一要看破世間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問: 法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想修淨土的人請您給一些建議。 宏海法師答: 學佛講解行並進。解的過程,就是我...
在末法時代,大勢至菩薩教授的念佛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契機殊勝。上至文殊普賢,...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
為何而來 作為凡夫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普遍都向下沉淪的娑婆世界裡,實在是舉步維艱...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要注意的是,佛門中的觀...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實,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
《釋門自鏡錄》裡記載,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心出家,羨慕於道來修行的。但...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
五花箭者、皆煩惱所攝,謂諸魔王,有神通力,由見修行人內心有煩惱故,即投之以相當...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選擇信佛?很多人是一種盲從。 有的人看著別人信佛挺好,...
然人之過, 有從事上改者, 有從理上改者, 有從心上改者, 工夫不同, 效驗亦...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但中者,接入別教。 二者...
懶惰放逸是人與生俱來的煩惱。誰都想偷懶,冬天早上賴床就是這樣,就不想起來,睡累...
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這個六根都用佛號來攝住。六根當中最...問: 念佛大部分時間還是不得力,因為工作原因,平時很忙,有時間時也趕緊念佛,可是還是不得力,心裡慚愧,請問...問: 我修行精進一段時間後,就會退步,功課也不想做,佛號也不想念,請慈悲開示如何度過懈怠期? 大安法師答:...
雖然同樣是學佛,但是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種種宗派,那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法門呢?這...
(上)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對比丘們開示:猶如屋舍有...
我和先生結婚三年了,基本上都是挨著先生的媽媽住,媽媽是菩薩,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要管理好我們的心,具體操作就要講到調心,我把心比喻成牛。當過農民的人都知道,一...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了得生死,卻不是每個人做...
一、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
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
大乘法教導我們的事很多,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涅槃經》上說,離四法得涅槃者無...
佛教中講修行,就是不斷修正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把錯誤的身口意調整為正確的身口...
原文: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
寫這個故事之前,躊躇了一下,因為這種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歡看。也罷,這個故事,就獻...
母親具備了十種德行 一名為大地於母胎中,為子女所依托孕育。 二名能生經歷各種痛...

最近聽了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老居士半夜家裡突然有人敲門,進來幾個人說自己有神通,...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找到業障的根,才能夠真正懺悔

天人福報極大,為什麼不能修行

你能夠這樣做,你就是菩薩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貧人菩薩因精進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會修行的人走到哪裡都能修

學佛以後,修行的三個重點

「息諸緣務,一心行道」這個非常重要

珍惜這一生,讓善根在這裡增

禮佛的一剎那間,十大願王都具足了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這八個字很重要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則佛性不能發揮出來

做了恐怖的夢,就是不吉祥嗎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到極樂世界能得壽命無量,修行永不退轉

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修六度

如何處理修行中生起的種種妄想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禪前要注意的三個先決條件

修行要經多長時間才能圓滿

不觀他人過,但觀自身行

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你自己不想改變,誰也救不了你

傅大士:勸君常修十法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修行有沒有竅門和捷徑

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

為什麼有些人越用功煩惱越重

東林寺是怎樣持戒念佛的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依生滅法而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在修行的路上,要學會自我激勵

你得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如此審慎觀察,一夜就可成為賢者

修行人的三大精進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魔障出現的原因及對治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妙湛老和尚法語開示集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幾種?

地藏菩薩修行的時間,比這些大菩薩都久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老實地學佛,不學奇奇怪怪的東西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怎樣念佛才算真正修淨土之人

明影法師的的學修經歷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出家修行自警七條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參禪如何起疑情看話頭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夢參老和尚:向佛陀學習

必須看破紅塵才能學佛嗎

夢參老和尚講《修行》

誠哉在我,不關業障事

修止觀者應調五事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

學佛弟子應依四依法為標準

文殊菩薩的141願,教我們在生活中善用其心

念死無常應該如何修

憨山大師開示學道十要
初學淨土法門從哪兒入手

修行法門中沒有超過念佛、供養三寶這兩門了

學佛的三大綱目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風險太大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只要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

每日的課誦對居士修學尤為重要

培養修行習慣的重要性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久修之人當警惕此「五花箭」

身口意不離佛法,這才是真信

有哪些可行的改過方法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對治懶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來做功夫
念佛不得力的標準是什麼
如何度過修行懈怠期

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最適合我

地獄苦果深重,當精勤修行善業

把家庭作為修行的道場

《十牛圖頌》略說

每個人的生和死,別人都替代不了

虛雲老和尚:參禪要旨

平時就要訓練,信願才能堅如金剛

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修行要找到正確的方法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道香應自苦修來,法遠禪師的修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