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6頁)
嚴格地說,中國人是雜修的佛教。例如:為了求現生的健康、長壽、消災、免難而持誦《...
【原文】: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覺受念出來。我們每天用這...
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日逐現行,交錯於前。如沸湯滾滾,安能得一念清涼?...
今之參禪不靈驗者,第一無古人真實志氣,第二不把生死無常當作一件大事,第三拌捨積...
若能了達法身乃解脫自在,離一切二法之過,而以正智觀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現量,是...
修行地藏法門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為了消除業障。然而何謂業障?所謂業障是指:舉凡...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功德力,前面兩段講到因地的修...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決心及長遠心,便能得到好處,不需要你聰明伶俐。有些人認...
在這個修行波羅蜜的過程當中,常恆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這個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
從人之常情來講,兒子做裁縫,一定要做幾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兒子做醫生,一定會...
我們現在有的人,你不要認為你家裡的條件有多好,又有車子,又有這個那個。不行吶,...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問題,我們算不算精進呢? 比...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是《涅槃》義。如佛告父...
信的四種內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就是我...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體對外境的適應措施,在泄...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
阿難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後來佛問阿難:當初你為何出家?阿難說:我見如來三十二相,...
我們凡夫修道,業上沒障礙是辦不到的,從我們多生以來,先世所造的那些惡業重罪,跟...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起跟佛陀結緣,當然造佛像、...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如從心下手,又怎麼下手?每...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
怎樣增強信願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課? 關於念佛、關於教理、關於修行等等,大...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蘇,後同黃某結婚,因為生活作...
這個息滅貪瞋癡,它很重要的,諸位要有一個很正確的觀念。 譬如說:我右手邊這個念...
佛還同時告訴我們,修十齋日,這是對沒有時間修行的人,說你抽這十天做點好事,做一...
一 出家要真參禪,參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軀脫落,靈光普應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
問: 我聽元音老人講,修淨土法門行者念南無阿彌陀佛結束後,在迴向前,最好加念阿...
問: 年輕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號,是否應該多閱讀經典?弟子學佛不久,能否推薦一...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
問: 感恩師父遠道而來為我們講經開示。我的問題是:善導大師關於正行與雜行,正行...
我們身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養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來山出家為什麼要...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不是問這個道,我問的是大道。...
問: 有法師說,淨密雙修的功德最大,單修淨土念佛法門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一個法...
用功人,以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來身、心輕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淨行品》的大致內容是,在華嚴法會上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如何得...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後,就要斷惡...
在學佛的人中,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一種是每天忙於世俗應酬而沒時間學佛,另一種幹...
如果我們能在內心真切地生起對三寶的淨信,當這個淨信的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修禪定的方法有很多種。按照佛教的禪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種禪定,都要進入初禪、二禪...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以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這位長者子很會講述航海及開船...
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緣就是因緣),第二個是見道位...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講調伏,要調伏到相應。你要坐...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課,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西方合論》第九門的修持門第十個版塊,也是最後一...
大家學完《地藏經》,我們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說不做,得不到什麼好處。一天二...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使我們長劫輪迴生死,不得出...
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蕅益大師《彌陀要解...
善導大師講的這個專修和雜修的情況,確實善導大師講專修的五種:你要讀誦經典,讀誦...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留觀聽? 佛陀就勸勉阿難尊者...
佛說二十難中云:得人身難,生中國難,得遇佛法難,親近善知識難,生正信難,此五乃...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題都要處理,無一遺漏。你...
有的眾生他從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銀銅鐵所鑄的這些佛像,他去行禮拜,得到只是加持...
我們大家對於我們的修行,念佛,或你專持一行,或是誦經,誦《金剛經》,天天不斷,...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兩手拿著鮮花來見佛,...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
問: 請問法師,專修淨土的人在做早晚課的時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語嗎? 淨界法師答...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就是說你的心到處亂跑。而修行...
建立信心之後,再看第二種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立信心。 當我們選擇了淨土一...
出家人,先須要知,出家割愛辭親,本為求出生死。若為生死大事,要知世間一切諸法,...
會得了,一切處都是道,會不了的,就被時光境界轉,這裡不如法,那裡不適意。只見境...
問: 請問一下:師父提到第七意識對過去沒有興趣,對未來沒有興趣,只對現在發生的...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話,應該有些消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大家在用功...
問: 請問師父如何將男女的小愛、貪愛與成佛路上修行的大愛圓融?要放棄這男女間的...
問: 經常有人講,念佛或誦經,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請問一下,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
念佛法門與四念處 淨土法門,於後漢靈帝年間已來中國!至東晉慧遠大師讚揚於盧山,...
如果以前有過殺業的話,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萬八千遍,然後念《往生咒》...
禪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禪褂上都有止觀兩個字,在我們修行方面,止觀很重要,念佛也好,...
修習禪定的法門,古德歸納為三門,就是息門、色門、心門。所有修行的法門不出這三種...
問: 法師,修學佛法不是應該有次第嗎,淨土法門怎麼扔給一句佛號就不管了?淨土法...
我們在修行,從《楞嚴經》的啟示,我想我們要建立一個重要觀念,就是無住跟生心的觀...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他用這兩句話來表達他的心...
出家路漫漫,從無知到信仰,從捨俗到出家,從淨人到沙彌,從沙彌到比丘。 出家落髮...
我們在末法的時候,哪有善知識呢?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你就依著你所學的教義,依著...
在過往的經驗中,你肯定會遇到相當多不容易、讓你很傷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許就是因...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一心為根本。他這個觀法跟《大...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的難易。 初用功的難偷心不死...
經云:不為時自恣,能制漏得盡,自恣魔得便,如師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
原文: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 這個咱多次...
慧日法師,俗姓辛,東萊人(今山東掖縣)。唐中宗時(公元七0五~七0九年)得度出...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個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騖...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少為足,要繼續地往前走,就應...
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佛經多處提到,富貴人學道難,女人...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從空性的角度來講,生活...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當念這句南無...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業心。其間不容絲發。若汝...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於衷並會尋求出離之道。出...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有另外一個道友是獨住的,請...
志公禪師即寶誌禪師(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僧,又稱寶誌、保志、...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以把念佛分成三個層次: 初學...

淨土法門下手的方法又極為容易,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名一定...

「專修」與「雜修」如何區分

作福不如惜福,悔過不如寡過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在家修行之要

參禪無秘訣,只要生死切

修學佛道卻變成外道,自己還不知道

修行的各種障礙都有哪些

這樣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薩現無邊身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只要有長遠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處

發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條件

佛陀教父親修行什麼法門來報父恩

沒有功夫的人,在緣上要注意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這是我們修行的第一個心態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

如來有無量三昧,可這與我們何干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礙

修行應發三種心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有修行問題應該怎麼辦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這一句佛號是方便,也是究竟

每個月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祖師訓誨出家三十要則

淨土法門的修行一定要依照聖言量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還需要閱讀經典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念阿彌陀佛後,還念八十八佛,這是雜修嗎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補相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修淨土的人是專修好,還是圓修好

靜中有工夫,動中亦要有工夫

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

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

光有慈悲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引導

怎樣修習發菩提心

沒有遠離這「五蓋」,休想得定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虛雲老和尚的修行經驗與學經的主張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煩惱這麼重應該怎麼修

通過念經來調伏心性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你要是做了,這才是真正保險

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至簡至穩,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專修」和「雜修」的劃分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是否以見相見光,來論定修行

數十年只念大悲咒,臨終得觀音菩薩接引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淨土宗的雜修與圓修有什麼區別呢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為何要強調專修

現前見聞知覺,全是妄想用事,總非真心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你不發願的話,修行就會進進退退

禪坐時需克服兩種情緒,防止兩個偏差

如何讓愛情不成為修行的障礙

怎樣做才能夠功夫成片

修行四念處的重要

如何超度過去所造的殺業

做到這二十五法,就能開發禪定和智慧

修禪定的基本要求

淨土法門的沒有修學次第嗎

應先無所住,而後生其心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出家落髮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如果這個離不開,你修什麼都危險

接受「還不圓滿」的自己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應時時精進,切勿懈怠放逸

在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高僧得觀音菩薩勸導,精勤修行淨土法門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女人學佛須知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如何是念佛止觀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剛出家時最好不要獨住

志公禪師:十二時辰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