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學佛修行文章(第3頁)

定慧難等持,是娑婆世界修行的常態

常有一句話,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這個理大家都明白,但實際操作起來,這是極其...

修行有三個次第

修行有三個次第。我們看經文。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

修行的功德來自於「我願意」,自然而然引發歡喜踴躍心

我們在長時間地修,無量劫來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疲厭心,望不到頭,佛道長遠。...

以專修念佛來對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彌遠者,厭生為患,亟欲滅生以歸於無。而滅非真滅,祇益劬勞,終成輪轉。如牛...

日常生活中要怎麼用功

倓虛老和尚在講《楞嚴經》的時候,他在期中考時出了一個題目。他說我這個期中考一道...

事懺的三個種類

一、責心懺自責己心,令生厭離。 二、作法懺向清淨大小乘僧,發露懺悔。 三、取相...

修四念處來破這四種顛倒

這個非量主要的就是我們對身心世界的這四種顛倒。我們對我們的生命體會產生四種錯誤...

吾人要一門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轉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位位都是經過久遠劫來,長期修習才成功的。我們生死心不切,...

培植福德的十種方法

一、孝親 百善孝為先,所以孝親為修福第一要務,人間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

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因為要改造你的想像力。其實佈施的本身重點不在幫助別人,叫...

是不是要等待因緣到了再來修行呢

問: 法師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裡來學《文鈔》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離之心,可是...

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問: 法師,修行的過程中如何讓自己一心不亂? 宏海法師答: 修行中,能夠達到一...

太虛大師:菩薩學處講要

一 菩薩學處釋名 佛教經律,說二學處:一曰比丘學處,是指比丘應學習的律儀言,規...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總有一些事情要做,這個時候或...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新加坡芽籠這條街,各種宗教...

發心應學二事

發心應學二事, 一智慧,二慈悲方便。 欲學智慧,莫若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深解義趣...

心不受任何善惡的干擾,這才叫真修

我們修行有三個步驟:第一個一定要先進入寂靜的觀念,寂靜就是你一定要先擺脫這些不...

妙境法師:四護法門

經論中有法門名為四護:一、命護 二、力護 三、心護 四、正方便護。 何謂命護?...

修行是轉變第六意識,而不是消滅第六意識

我們這一科是把遍計執--所謂能遍計的第六意識,它計度分別的差別相貌,作一個品類...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這樣算雜修嗎

問: 學淨土可以讀其他經典嗎?譬如儒家經典、道家經典,還有《楞嚴經》等佛教經典...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間做馬駒

把眼睛收起來!眼睛像老鼠一樣骨碌骨碌轉地,只管跑到外面去玩好好的禪堂不好好坐香...

六妙法門要怎麼修

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氣,出息就是呼氣,一呼一吸,這叫正觀察。出...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華嚴經》裡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這個信字非常要緊!但信了以...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第八識又稱為根本識,根本識就是來作為七轉識一切的依歸,換句話說,眼耳鼻舌身意末...

發了菩提心後,要趕緊積集這兩種資糧

什麼是「資糧位」菩薩的相貌?就是這個「資糧位」的菩薩發菩提心以後,他是怎麼修行...

只有堅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禪林寶訓》中記載著這樣一則動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徽)浮山法遠圓鑒禪師,是宋...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一回事。所以當我們參學時要認...

如何觀心呢

剛開始觀心時,我們要在佛堂裡把心靜下來,你不能在開車的時候,或者跟人家講話的時...

出家眾以修慧為主,在家眾以培福為先

【原文 道俗二眾,福智別修。理須識其分齊,別知其通局。非謂福智兩異、道俗別行。...

誦《無量壽經》不念佛號,屬於念佛法門嗎

問: 一個朋友每天誦三遍《無量壽經》,不念佛號,這樣修行也屬於念佛法門嗎? 宏...

經常這樣修行,就能解脫生死業力

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來的,離開我這一念虛妄的妄想,就...

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原文】 《淨住子》 說出家有十八法,難行能行: 父母是孝戀難遣,而能辭親; ...

六念法

【記】 六念,且制清晨,實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著著,不忘心觀。一心為能除,五...

打坐時九個調身步驟

正式打坐的時候,關於調身有九個步驟: 1、對座位的要求 我們走到座位上來,首先...

越用功為何煩惱越重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佛陀說:阿難!你觀世間上『...

若不觀心,略有十過

若不觀心內證,法、律、禪師等,各有十種過患。如《像法決疑經》云:三師(法、律、...

淨界法師:菩薩戒修學法要

當我們發心要行菩薩道,開始在生命當中來積集福德、智慧兩種資糧的時候,都會面對兩...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法要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生命的根本...

淨界法師:靈峰宗論

《靈峰宗論》是蕅益大師一生當中在佛法的修學心得。在蕅祖滅度以後,由他的弟子把它...

如何用心力改變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論》說我們今天所對治的是無明、是妄想,而每一個人形成妄想的因緣是不一...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

不要以為修行就是閉眼打坐。若你那麼想,改變它!穩定地修行是行、住、坐、臥時,都...

淨業修持的八大要領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十二祖,大師早年參禪得悟,歸心淨土後,便專志開示念佛宗旨。《徹...

【佛學漫畫】內觀

吡缽舍那者:謂揀擇諸法,最極揀擇普遍尋思,周審觀察,為欲對治粗重相結故,為欲制...

當念佛間斷之時,有三種痛加鞭策的方法

問:修念佛法門,貴在念念相續不間斷,我也很想能達到這種工夫。奈何自己定力尚未成...

如何修不淨觀與無常無我觀

大乘起信論它對因緣所生法的觀,主要是提出兩點:一個是不淨觀,來對治貪愛的煩惱;...

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

問: 頂禮法師,也有一種說法,單持佛號力量小,兼持咒語力量大,這是怎麼回事兒?...

十念念佛以及迴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較常用的有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觀像念佛的方法,即注目專緣阿彌陀佛...

別人修行有困難時,應適當拉他一把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佛說是妙莊嚴...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薩就會給你七分的感應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法華經行閻浮提,有受持者,應...

《信心銘》中的用功訣竅

三祖僧璨大師的《信心銘》,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照自心的一個最好的修行口訣。按照...

僅僅了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

下面這一段庚二,誡勸,作一個告誡跟勸修。這當中有兩段:第一個,誡徒聞無功;第二...

迴光返照,不隨妄轉

是故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遠離世間憎愛二苦。 既然...

把心帶回到心性時,應該怎麼修

當我們把心帶回到心性的時候,應該怎麼修呢?全修在性。你這個時候在心性當中要修習...

修行最怕的兩件事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所誤,袈裟下失卻人身。此予所...

這一生啊,就這樣下去,完了

出於叢林,入於古剎,從這個禪堂出來到那個禪堂去,一進禪堂就是三冬四夏,古人到其...

【佛學漫畫】念安般

念安般是諸佛的入道初門,其中不光有簡單的觀呼吸,如果你在念安般這條路上一直走下...

如何斷食

斷食,就是我們平常一天吃兩餐或三餐,你身體經常為了消化飲食輸送飲食而忙碌,本來...

你是怎樣懷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諸根暗鈍,罪垢深重,非其人乎!自作此疑,定法終不得發。若...

在夢境裡判斷你修行的功力

又見龍神 , 阿修羅等 , 數如恆沙 , 恭敬合掌 , 自見其身 , 而為說法...

如何辨別邪偽的禪相

二分別真偽者有二: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

越修為何覺得自己越差勁越慚愧

問: 尊敬的宏海法師,想請教一個問題,就是越修覺得自己越差勁,越來越慚愧,越往...

十二時中,障礙修行人所對應的十二種動物

這個精魅是怎麼回事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個動物,但是一般的動物明瞭性都是很暗鈍的...

求道要以德行為本

【原文】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為本?曰:德行為本。 僧云:甚矣!...

四念處觀

四念處觀就是一種般若智慧。有的人講小乘沒有般若;小乘的四念處就是般若,怎麼說沒...

【佛學漫畫】修行還有職業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來就是每一個生命的本分事,它並不需要搞得多麼奇特...

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當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當下之時,為了使我們的意念真正和呼吸保持一致,...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眾多比丘弟子說法。 當時有位梵志,名叫孫...

從任勞任怨當中修忍辱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上課第一天的時候就說,我們在佛學...

一坐坐定,不執著一切境界

問: 我學坐禪的時候,我用的是數息法,但是我沒有按照那個規矩來 淨慧法師答: ...

對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亂

作為我們用功夫的人,在這種環境中,應該怎麼樣來對治修行過程中的昏散兩種障礙呢?...

往生的重點——法華與淨土的修學

(1)往生關鍵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實信心。 厭離娑婆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

死的時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佛法的希望在你們身上,我現在急死了,佛教裡沒有人。雖有幾個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喜貪美色美味,當修如是觀法

如經中說,修定的人要離欲及惡法。離欲即指離開五欲。智者大師在《次第禪門》中說言...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修行用功辦道的人,你不論修持哪一個法門,首先就要講求發心。發什麼的心呢?就是發...

修行的目的並不是不睡覺不吃飯

眠為大暗無所見,日日欺誑奪人明,以眠覆心無所見,如是大失安可眠。 這個地方做一...

九心住(欲界定)

我們先說明九心住,這個九心住又有一個名稱叫欲界定。為什麼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說他...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會障住你,你就是邁不過去

比如說有些人,他在修法的過程當中,他非常的愚癡,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一邊念...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學

從究竟意義來說,四無量心是我們每個人提升精神層面的四個科目,要達到究竟圓滿,可...

觀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個根本法門

在大乘佛法當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偏重心力的修學。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課

問: 弟子在醫院工作,很忙。請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大安法師答: 作為佛弟子,...

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老老實實,不要去惑眾騙人

『方便妄語』:就是種種顯異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在的力量,現在人他會製造一些...

咬定青山不放鬆

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詩中寫道: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

初學者不要與男女美色相接觸

大智慧的佛陀告訴我們,修行的重點有兩個: (一)慎勿信汝意 這是對內心的調伏。...

不經一番寒徹骨的磨練,一碰到困難就抵不住了

修行辦道這件事,首先在發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話,就在初出家的幾年,一定要把基礎打...

修行跟上班不一樣

假設一個人,不發廣大心,也不立堅固願,整天人家共修,他也來共修;打佛七,他也來...

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修行

我們修行,行住坐臥都不影響你修行,吃飯不影響你修行,迎賓待客也不影響你修行。只...

修止觀是對治你的習氣

我們住在這個山上,看到很多眾生的相貌,有時候把佛法的道理看一看,發現佛法講的真...

淨土法門具體怎麼修法

淨土本可無修,修是因為眾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種種法門的施設。法門平等本無高下,...

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須知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為平常無奇,遂以...

決定一個法門盡未來際行去

得有個信心,有個長遠心,有個堅固心,自己選擇一個法門,一生在這修行,不能今天在...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夠有悲心去度眾生

佛陀建立僧團的目的,也就是續佛慧命,領眾修行,傳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團...

慧靜老和尚晝夜如一的參禪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別特別重要,一定要把住話頭行。如果你行的時候,甚至...

六波羅蜜成就了菩薩十種自在

諸佛菩薩,他一方面想辦法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一方面在廣大的人事當中積功累德,這...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場專心辦道

問: 末學感覺在家人有負累,不能專心辦道,希望等孩子長到十八歲成年之後,能夠放...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我們從學校畢業了,到社會上謀...

對道心的改變要有警覺力

要蓋成一棟房子不容易;要摧毀則很簡單!修行也一樣,要往上走,確實很難;要往下則...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就是開悟、解脫生死。我們根器...

四種修道的方便門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現前離念靈知耳。諸佛以隨悟淨因緣,悟之又悟,淨之又淨...

遇到美色要念這三個口訣

一般我們愛一個人,我們不敢看,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不可以這麼殘忍,我們是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