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22頁)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卻因為父母去世留下的財產...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整心態,養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弟子某,發願求生西方淨土...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邪命。我願意相信,肯定很多人...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別愛、非愛種種自體為緣性...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源,或者說是一個總倉庫,...
【原文】 梁寵法師,年三十八,遇道人法願謂曰:君年滿四十當死,無可避處,惟有祈...
學佛、修法很難,比如我們常說的四種難: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
惟我六祖大師說法曹溪。天下衲子歸之。祖設安居。以容廣眾。此禪堂之設最初之始也。...
淨土宗祖師在信願行方面的理論積累和實踐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楷模。...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正如一位大善知識所言:今後我...
問: 請問師父,弟子每天的課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務的時候,可否同時來完成...
有位居士見到我抱怨說: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呀! 我講了一段虛雲老和尚的開示來...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彌陀等於是一種無量...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
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很多嗎?到了很多地方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香炷就能夠一時酬畢呢? 蕅益...
無論我們做做任何事,都要這樣發心不論你織布,還是做衣服,隨便你做哪一個工作,你...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就是甚深...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總相: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論上,人生...
四恩是哪四種恩呢?對在家居士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原來傳統社會每家都有一...
問: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為一些動物做一些簡單的皈依,但這樣的皈依方式是...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傑,無不成於真也。然偽亦...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宿作為因,或有分別自在變...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個叫蓮華色比丘尼,她是一個阿...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使令一切萬法生長廣大;第...
信佛的人在修行過程中會有種種障礙,心生憂慮、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礙,是煩...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叫蕪耶樓,因此大家稱呼這位婦...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註》)。這也是談怎麼幫助人。就是免一個人死亡,他得到了解元...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 蓋因不得直捷...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這是華亭有個讀書人華亭是今江...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願?如果具足,是否...
不捨心: 時時處處不捨一切眾生,不捨菩薩行,菩薩的一切言論、行為、生活、學習,...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國的祖師何其多,哪一個祖...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是講到無相的真理,它不在...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失智慧種;食眾生肉,斷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有這麼一個冷峻的拷問。我們這...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今河南上蔡縣...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金陵全椒縣人,生於明世...
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就是從阿彌陀佛無漏、清淨、真實的願心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即實相...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菩薩的智慧很重要。其實...
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了無纖塵,清淨無物。此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語戒,也是有止、作兩...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續三年都鬧饑荒,以後也都...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個事業,乃至於說你想發財...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 要是有人能...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但是在唯識學整個修學的內涵...
我們大乘的菩薩,如何把淨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裡面觀照的心,做一個圓滿的結合。...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一講) 我們有這個殊勝...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往生,...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那麼,我們要怎麼樣創造...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現在有大德,某大德...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言六根清...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夫,雖然有聖人,我們沒有特殊...
【又問曰。若諸佛有自然業。能現一切處。利益眾生。一切眾生。若見其身。若睹神變。...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大家...
像我們一般的布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的雖然也布施了,一般;有...
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報是...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陀用兩段來說明,一個是長...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琳的故事。這位凱瑟琳她內...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實,四大假合所成。有病方知五...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雜阿含經》為漢傳佛教...
印祖有一筆名常慚,一生自稱常慚愧僧。 常思己過,對不起自己叫慚,對不起別人叫愧...
古來是有十行並下看書,他一看光翻。咱們看一行,字還沒看清楚,他那眼睛一看都是十...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區打轉,一輩子就在市區打...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三車一車,還有一個...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一次的主題...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結合。為什麼念佛的人要把...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它操作的方法。 佛法對生...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師父的告別式,在回程的車上,...
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修學重要的觀念。在佛教的...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四堂課的時間,要...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講主題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說明...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起跟大家學習淨土學的最...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關係。佛法的重點:行門宜專、...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大乘的修學當中,是一個很...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十二點之前要吃飯,尊重佛...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念佛止觀修學法要》諸位法師慈悲...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重點是念佛法要。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主題,以一種比較深入...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法門》。在講這個主題之前...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離苦得樂。要達到這個目的...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9講 第10...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淨土十疑論》和...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諸位法師慈悲,陳...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學人受會長的...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佛學院第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我們這次的主題,...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9講 第10...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跟法華經有一定因緣的...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這個是偏重自受用。 那麼佛...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梁寵法師禮懺延壽

修道的第五難

曹溪寶林禪堂十方常住清規

慧遠大師三十年跡不入俗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走路或做家務時,可否同時來完成每日的功課

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死亡猶如搬家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起心動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在家出家都要報答四恩

在家居士可以為動物做皈依嗎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救了婦女一命,相貌命運也都改變了

修悟的下手處

蠲租得第的故事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學佛者應具足這五種心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流光如雲相映成輝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什麼是禪,參禪又是什麼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界詮法師的出家因緣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一念淨心成正覺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眾生心若有垢,法身則不現故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這樣去布施功德很大

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推薦】佛教療養之法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推薦】《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抱著慚愧二字,可作入聖階梯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絕不信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淨界法師:淨土宗修學法要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淨界法師:念佛止觀修學法要

淨界法師:念佛法要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淨界法師:淨土十疑論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