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大安法師文章(第4頁)
張福泉嬸母劉氏,生性淳篤,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淨等所說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
1928年,那時候戰亂,整個社會非常紊亂,有很多土匪、強盜。當時,寧波有一個商...
序文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故;二、特於無量法門,...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印光法師《示華權師病...
問: 在多年前我受過菩薩戒,可戒場對戒條隻字不提,從開始到結束都不知道戒條是什...
問: 弟子學佛多年,已受菩薩戒,吃長素。但家中老伴不吃素,平時相處是分鍋弄飯。...
關於助念問題,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我母親...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報人之德,不報...
佛經裡面常常講中陰身,這是表達什麼意思?中陰身是表達眾生臨死的時候,神識出來,...
問:《普門品》中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何為其然...
問:淫慾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斷。但出世之法,乃身後事耳,晚年修習,未為遲也。周...
男中陰入胎,於母生愛,於父生瞋。女中陰入胎,於父生愛,於母生瞋。理則然矣,所據...
男女未會以前,從無產乳之事。一經配合,便有子女。試問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瞋癡。了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心...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迴向有三種。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給其他的眾生;第二是 回因向果,...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首先來看 依苦諦發心 。這是要用圓教的智慧來觀照三界六道一切眾生為生老病死之所...
障就是障礙我們修行的東西。這個障有外面的障礙,有裡面的障礙。外面的障礙有兩種。...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 先看這...
貧窮佈施難,這裡特別談到貧窮的人對於僧人的佈施,我們更要念他們的恩。彼則竭力躬...
首先看劫濁。劫濁是一個時間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濁法都聚集在這個時代裡面。那這個時...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須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為魔業。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
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早成正覺?這個理念是出自《法華經》。無量劫來早成正覺...
六度當中有精進波羅蜜,先佈施、持戒、忍辱,這三種還屬於積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談...
蕅益大師是一個發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後徑山參禪就開悟,以後他給自己寫的自傳就...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
這些未來和現在眾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潔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薩常...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在這個分段生死的過程當中,往...
一個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麼去修?從哪裡下手?這不得不加以討論。菩薩的六度前五度...
這個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的神通,憶念佛對我...
《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想像,但我們可以依稀...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陀訶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
人天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
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所引發的我們的欲...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這樣的一個高...
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皆是化現。非如此土,由人力...
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者,此間眾生,何以不蒙光照?...
現在有的子女也比較孝,然而他有時候就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我都曾經聽幾個居士說...
盡虛空界元同體,極一微塵總是真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只要有眾生的地方,...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
問曰:如維摩方丈,包容有餘,何必國界無貲(zī),乃稱廣大? 答曰:所言廣大,...
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期。雖曰教啟多門,凡惑無由遍攬。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後的救度,就能夠知道這部《無...
若其未生淨土之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
菩薩知道貧窮之人就心懷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財佈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佈施給貧窮的...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
疏文:而於其中,復出念佛一門。不論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
須知真妄原同體。 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真和妄是同體的。真就類似於那個水,妄就類...
疏文 舉名者,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眾德...
省庵大師就告訴我們:捨就是去去掉邪的發心。邪的發心,前面就講,不要去向外面去求...
為什麼只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歷代祖師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這樁事情,其根本...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又稱為極樂?我們一般談樂,都馬上會跟一個苦來對待,透過痛苦我...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首先是讚歎這...
疏文: 心、佛、眾生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蓋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諸...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 佛...
離相是談空,離一切相,當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門下的人常常講即心即佛。什麼叫即心...
在理和事的圓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達心佛雙忘的時候,才會會得那個真實義,...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外的極樂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
善導大師在註解上品下生的條件時只有一個但發無上道心。由於發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
先了解何為大佛頂,古人都說這部《楞嚴經》是開悟的《楞嚴》,開顯我們本具的大佛頂...
在淨土法門如何發菩提心?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讓我們覺得發...
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自己見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見不及者,亦必也如是...
從一種道德文化的層面來看,這個輪迴和三世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塊...
次觀眾生世間清淨。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觀察阿彌陀如來莊嚴功德,二者觀察彼諸菩薩...
這個三福給大家念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佛說: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
問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樂國既無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須復言無此三名...
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教以念佛,彼...
問: 弟子修學淨土法門有一段時間了,剛開始很相信,可是隨著所學的淨土知識越來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來哪得心無苦。談這個過量境...
那麼在信願執持名號當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們就是散亂的心稱念佛名,這樣的福...
什麼樣的人才能往生呢?在淨土法門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福德呢?好,蕅益大師在這裡非...
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即助緣。聲聞、緣覺菩提善根...
為什麼淨土法門,往生一法是這樣的圓頓超越,勝異方便?他的價值就在於這個念不退。...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
盡說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應 盡說,也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持這個觀點,說念佛求生...
阿彌陀佛名號在前面這個依正二報裡面,談正報就介紹阿彌陀佛的內在的功德光明無量,...
法身壽命無始無終,報身壽命有始無終,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無量壽。應身隨願隨機,...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 這是解釋阿彌陀佛光...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莊嚴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
都言淨土唯心是,十萬餘程是外求。 這是撥正一種觀點,而且在省庵大師那個時代還是...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此二句,名莊嚴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興此莊嚴。見有國土...
歸命,如波羅蜜例,倒語法也。歸義有二:一者歸投義,言世人至重者身命,舉身命而歸...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 這裡就...
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
八功德者:一、澄清,異此方渾濁;二、清冷,異寒熱;三、甘美,異咸淡劣味;四、輕...
當我們的始覺跟本覺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原來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全體的就是我...
重重結示,令深信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佛...

以此不可思議殊勝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況享福之時,必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

印祖舉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驗

綁票倖免,皈依三寶

蓮池大師以十重法義別釋淨土教法興起所因

在任何急難恐懼的時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受戒沒學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嗎

受了菩薩戒,能否為生病的家人殺生做葷食

大安法師慈母往生記

【推薦】如何修陰德

「中陰身」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念觀音菩薩聖號為何便能離欲

出世法是身後事,何不等晚年再修習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據是什麼

生命入胎疑

靠自力了生死之難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怎麼理解這三種迴向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依四聖諦來發心

末法眾生的障深慧淺

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而出家

感念施主恩德

五濁惡世的煎熬

不持戒修行是為魔業

相信佛的壽命無量

修行就是一人和萬人戰

蕅益大師的心路歷程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

供養地藏菩薩,所住的地方就能得這十種利益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慳貪的煩惱對治下去,內在心性的寶藏就打開了

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

窮微極妙的蓮華座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何可怕死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為規範

五欲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

上求下化皆不離的妙法

平心靜氣閱讀思惟淨土經論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

【推薦】念佛行人病重時不能有的念想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止惡揚善——由孝產生的人生態度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

駛離娑婆生死苦海,安穩抵達涅槃彼岸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菩薩佈施,等念怨親

不生退怯厭倦,如是發心才名之為真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須知真妄原同體,迷悟由來總在人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門之總持陀羅尼

發心的去取標準

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

苦樂雙忘名極樂,死生俱盡說無生

菩提心的發起需要因緣

心佛眾生一體之圓頓法義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到達心佛雙忘時,才會會得真實義

捨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無量壽經》開顯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何謂「大佛頂」

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

如何才能稱得上對淨土法門的真信

相信因果輪迴,不怨天尤人

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義

淨業三福的施設不是目的

極樂世界為何沒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五逆十惡之人,臨終亦得往生

為何開始信淨土,知識學多了,反而起疑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淨土法門特點是不經過中陰身的,往生在即時

如何去認知多善根多福德

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釋

往生的正行,就是執持名號

在念不退當中,頓然超越四十一個因位

死苦現前,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盡說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應

名號就是無盡藏,要如何去開採呢

從阿彌陀佛因地發願來解釋無量壽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

雨華衣莊嚴,無量香普熏

都言淨土唯心是,十萬餘程是外求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暗冥

蓮池大師對「歸命」的詳明詮釋

無所障礙,是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說的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為什麼說名號即實相

極樂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種功德

念佛就是佛法界現九法界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