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大安法師文章(第5頁)

臨終關頭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動哭泣最貽害

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

多善根福德因緣來自於阿彌陀佛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

一切依正莊嚴都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處、生處種種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 這是總結開示阿...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修行當中,主要是兩個大流派...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

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莊嚴虛空功德成就。佛...

人死形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問:福善禍淫,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周安...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麼感應?就是深信切願,...

臨終助念宜懇切念佛,切不可屢屢探之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

臨終關頭念佛最要緊,切莫搬動哭泣誤大事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發...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間俗情貽害病人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八點鐘,然後歇氣,以便料理...

助念時應三班相續佛聲不斷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念,則攝耳諦聽,心無二念,自...

為人助念,即是成就他人作佛,功德難思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已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

凡夫能去極樂全靠這句萬德洪名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

如何善巧開導安慰臨終之病人

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勸病...

成就臨終往生,要注意哪三大要事

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願念佛來了斷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性。一般表述,是以實相為體...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無念之念,謂之真念;又念...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故;非苦非樂是行苦,性遷...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然復妙覲大儀,啟心貞照。識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雲衣...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以往返西方極樂世界,並可以...

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

無朽問:云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上?曰:能敬養,能為善,以無...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在老病的時候,不能迴光返照...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省庵大師《...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

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慾海回狂》 這是好色每墮女身疑,這是跟...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這樁事情就用了兩個比喻進一步加深理解。因為在大...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淨土法門的施設,就是因為它面對的...

去去莫愁途路遠,不勞彈指見空王

省庵大師悲心切切,勸勉我們去去莫愁途路遠。去去,就是趕緊去啊,趕緊離開這個地方...

念佛法門之奇妙殊特

【疏文】 諸聖者,佛及菩薩也。自凡望聖,隔之又隔。而今不出片言,直登不退。片言...

想要明心,這句名號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瞭自心,這些都是作為上品往生的開示,這種要求是比較高的。覺明妙行菩薩...

要把這件事當做日常穿衣吃飯來對待

持志久遠。 這也是針對我們有些修行人:開始發心大,中途可能就會懈怠一曝十寒。修...

即名顯體方稱妙,托境觀心易入真

阿彌陀佛的名號跟世間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名字是能顯法性之體的。天親菩薩在...

淨土教法何機得受

疏文 問曰 :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虛,何機得受?答曰 :解有二義...

梁武帝所禮敬的肉身菩薩

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

如何供養才如法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淨土的佛和穢土的佛,雖然是種種的...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阿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出廣長...

法滅之時,獨留此經住世百年

《無量壽經》中,釋尊懸記: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將當生往生淨土作為吾人...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了。修行最終是修我們當下這個...

常有吉神擁護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這兩句是承上面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話而來。...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該如何解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把持戒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善凡夫人,他所接受的行法...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義工所從事的各項慈善活動...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不好的東西。非就是非禮的東西...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引眾生大導師。 我今發願...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

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當中有諸多的淨土,為什麼就唯獨指示西方呢?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

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十劫

【經文】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說的一回事,跟你心裡想...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譯的情形,我們就看到這部...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重要性

阿彌陀佛保任一件事,這個事很重要,就是臨終接引。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這...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號的,一定是精進辦道的,一定...

三界與安樂的對比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

真心利益臨終父母,莫為虛榮而賣孝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 至於自己所應盡孝...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啟示

禮敬諸佛 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指身業禮敬。通過禮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障礙,...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彼岸的那個地方,...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界,又有補處菩薩於中說法,...

彌陀名號聲聲喚醒夢中人

《觀經》告訴我們: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

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得生安養

第九,業重可否往生疑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

末法最後住世一百年的佛經

佛教的法運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所以這種懸記也就是符合著佛...

善人則親近,惡人則遠避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 這就談到:對善人你要...

真實功德和不真實功德

真實功德相者,有二種功德: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我等凡夫自性也是具足...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

成人之美,勿壞人之名利

勿壞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壞他人的名利。名名譽,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依據。每個人都...

菩薩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亂菩薩法。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外道相善,亂菩薩法。外道就是心外求法...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來,古來的賢聖告訴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對我們的父母、祖先要孝順,...

心外無法,全佛即心,彌陀即我心,我心即極樂

初明性。 序文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

如何對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問: 眾生習性難改,我下決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體有針對性地對治自己的心量小、...

三世因果錯綜複雜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請試論之:夫善惡之興,由其有漸。漸以之極,則有九品之論。慧遠大師《三報論》 三...

人者,仁也

人者,仁也,仁義道德的仁。仁字是一個會意字,許慎《說文解字》裡面講親也,二人為...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內少閑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們這個世間地球,又稱為南閻浮提。四大部...

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應勸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

不能離開事相來談事外之理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句經文當下令我們要深信這種事事無礙的境界...

造河船以濟人渡

造河船以濟人渡,就是建造船來渡人。我們面臨著江河湖泊就會愁嘆:隔河相望,怎麼過...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師在《淨土詩》裡面常常點示我們:我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不是我們真正的故鄉,...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

怕死之心與阿彌陀佛大願相悖

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極快意之事,...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這個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從忍從心。心是很敏感的,很柔的,結果在上...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像《法華經》《楞嚴經》《...

先把這兩根攝住,其他四根就不攝自攝

六根中,最難攝的有二根,即意根與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亂想,耳根常欲聽外面的聲塵,...

鳥類眾生好像沒有信願念佛,為何也能往生

問: 得生與否,全在信願有無。弟子在《念佛感應錄》裡面看過有好多鳥類,特別是八...

禁火莫燒山林

禁火莫燒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燒燬山林。那麼從下面這些文句看,主要是談止惡的...

真為生死來學佛

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他面對的,就像沙門者,學死...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登山而網禽鳥,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獵那些禽鳥,這禽鳥就是羽族了。那羽族雖然...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現前見佛,就是你當生能見佛。這就是你信心懇切,用功得力,勇猛精進,得念佛三昧,...

《阿彌陀經》的三大註疏

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

徹悟祖師一生的行業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17411810...

幸毋相忘眾生恩

了知六道眾生都對我們有恩德,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所以我們就得要尊重一切眾生,要...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裡面說,無量的諸菩薩眾,在修菩薩道的過程當中,動經恆河沙...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問的解答,能夠生起相當的信...

修行的十想觀

十種想首先是 無常想, 我們眾生有種種的顛倒執著,無常計常,而這個佛經常常告訴...

要生起厭離心,須作七種不淨觀

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居士都有妻子,那是不是非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