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首頁
  • 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
  • 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學佛中常見的八種「病態」
  • 急於見佛之念易著魔急於見佛之念易著魔
  • 妄想將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妄想將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
  • 帶業往生是帶什麼業帶業往生是帶什麼業
  •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誰說公務繁忙的人就不能念佛往生

張師誠,字心友,號蘭渚,浙江吳興縣人。有一天,他父親夢見太陽的光芒照耀在窗戶上...

過不了臨終四關,念佛人也照樣去輪迴

黃武城,江蘇泰州姜堰人。家族世代都研究儒學。一日,黃武城遇到法宗和尚,教導他念...

能否往生,看你心中杆秤傾向哪一端

妙成,湖州(今浙江吳興縣)菰城何氏人家的女兒。天生聰慧,童年時,妙成的容貌舉止...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酤酒戒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邪淫戒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況...

極樂世界為什麼能夠圓證三不退

第二個約正念的功德。能夠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你往生的話,都能夠阿鞞跋致...

高慢之人得果報是怎麼樣呢

我們看經文的第三段─慢。 所謂的慢是一個高舉相,就是這個人仗恃自己的功德,把自...

蕅益大師《學菩薩戒法》之《四十八願文》

稽首三身圓滿尊, 一切真如覺性海。 稱彼法界等虛空, 種種莊嚴大願海。 果因交...

演蓮法師《在家菩薩戒淺說》不虛說戒

第三 不虛說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我得不淨觀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

下人不深,不得其真

今天講印祖的《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關於求取世間學問的幾則故事。竭誠就是誠心誠意...

慈念令蟲害遠離

在《復章以銓居士書三》中印祖針對章居士提出的猛獸毒蛇蝗蟲之類,危害人們的生命財...

如何助老人一臂之力,以盡我們的大孝

問: 永寧寺這麼多老菩薩,常年在這裡修學,風雨無阻,確實看了讓人感動。他們明白...

供養佛陀十字繡頭像是否不恭敬,應該如何處理

問: 信女早年未學佛前喜佛,敬佛,並在集市上見一佛陀十字繡頭像,請之並精心繡製...

誦經時需要思維內容嗎

問: 弟子每天在家作早課,其中一個項目就是背誦經文《無量壽經》。這一個項目我有...

睡眠為什麼是地獄五條根之一呢

問: 地獄五條根,睡屬於五根之一。學人不解。 大安法師答: 財、色、名、食、睡...

十種受陰魔(一)過抑生悲

前面等於是一個前言,這以下就正式地進入我們破除受陰執取的正宗分了,叫別明發相,...

十六個菩薩沙彌各自所成哪些佛

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二名須彌頂;東南方二佛,一名師子音,二...

真相信有地獄,才說明真相信佛法,相信真能成佛

不可否認,地獄是最不可樂的世界,佛經中講述很多它話題,然而地獄的存在至少起到一...
更多最新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

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耶ye 2)南na 無mo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南無皈依十方...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

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
更多佛教經文  註音版經文

出家人姓「釋」的由來

佛教初來東土,到漢地傳法的多是外國僧人,人們按照中土習慣,並為方便稱呼,往往要給他們起個簡化的音譯漢姓。開始...

朝山的六種意義

修行之法門頗多,朝山也是學佛修行法門之一,其朝山真義有六: 一、朝山可培養我們人低聲下氣,消除我們的高傲之心...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相狀。 佛滅後九百年頃,彌勒...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aya-pitaka)、論藏(梵語abhi...

水陸法會為何是經懺法事中最為隆重的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中國佛教經懺法...

與師父相處時的禮儀

不少人在初學佛時,常會不知如何與法師相處,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失禮。其實,只要心存恭敬,即使不小心犯錯,法師...

何謂「轉輪聖王」

好,各位,阿彌陀佛!大家吉祥。 今天在這裡想跟大家談談,什麼叫做轉輪聖王。我們在...

【推薦】觀世音菩薩

《一》前言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日,所以向諸位介紹偉大的觀世音菩薩。這對聖嚴本人來說,尤其感到無限的親切和...

在家居士怎樣正確稱呼出家人

關於居士對出家師父的稱謂 所謂佛法於恭敬中求,身為一個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對於...

佛門中的「八大菩薩」

八大菩薩有哪些來歷? 八大菩薩是佛經中記載輔助釋迦牟尼佛教化工作,護持正法,愛護...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用的姿勢可概括為:對口引磬,合...

寺院和廟宇是一回事嗎

人們常把寺院和廟宇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兩回事。寺院雖然已中國化了,但畢竟是外來的,是專門供佛、敬佛的道場。佛...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不作。總括起來就是《增一阿含經》卷一的迦葉佛偈,也就是一般...

佛教小常識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臚寺,用以招待四方...

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常識課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麼?他原是一種覺悟學。吾人處在宇宙間,萬事萬理,好像都帶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結果他卻是白;你...
更多佛法入門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問: 業因為何會增長廣大? 大安法師答: 業因就是你舉心動念,行為造作,他有個串習,那串習如果你沒有止住,他...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問: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師答: 阿彌陀佛!作為佛弟子,不得卜問,請祟,符咒,厭怪,祠祀,解奏...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該怎麼辦

問: 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麼辦呢? 答: 他人信不信三寶,是他們的業力、因緣及個人自由,與你無關。要遇上三...

打佛七是否最能夠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問: 打佛七,剋期取證是否是最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 大安法師答: 打佛七也是依眾靠眾,一段時間放下身...

在家佛弟子如何盡善盡美完成孝道

問: 在家佛弟子如何盡善盡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師答: 孝道是淨業行人的一個綱宗要領,孝乃天之經、地之義。吾人...

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問: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師答: 如果你的工作生活很忙碌...

怎樣斷煩惱

問∶ 怎樣斷煩惱? 慧律法師答∶ 斷煩惱比較難的並不是貪著境界,而是宿世的習氣。比如∶財、色、名、食、睡,地...

家人都不信佛,並反對自己學佛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對我學佛,很多時候想參加師父講座聽課或法...

發願要發實事求是的願

問: 請問我發願,工資除了家人簡單的生活之外,全部拿出來供養三寶建立道場,幫助貧...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的增長,慢慢地好像沒有信心了...

為耳聾昏迷癡呆者助念,有功效嗎

問: 若有耳聾或重聽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癡呆症者,在他們的耳邊稱念阿彌陀佛聖號...

在家居士不想過世俗的生活,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我是一個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沒有結婚,不想過世俗的生活,想去寺院。朋友們說我是在逃避,我覺得...

學佛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嗎

問: 學佛主要就是要解決後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說在解決後生大事之前,要先解決衣食住行問題? 常敏法師答: ...

悟開法師念佛問答

問:《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故知多則得生,少則不生也。 答:按《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此...

藏頭白、海頭黑

問: 有位出家人問馬祖禪師一個佛法上的問題,馬祖說他很累,叫他去問智藏禪師,智藏說他頭痛,叫他去請教他的師兄...
更多佛學問答

【佛教詞典】頻婆娑羅王為佛最初檀越

(故事)涅槃經二十九說: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頻婆娑羅王遣使言:悉達太子若為聖王,我當...

【佛教詞典】滅諦有四種

【滅諦有四種】 p1214 顯揚二卷一頁云:滅諦者:亦有四種。如前所說。全攝者:謂全攝集諦無餘斷棄吐盡離欲滅...

【佛教詞典】不喜足

謂有一類。於已獲得色香味觸及餘資具。不生喜足。復悕復欲。復樂復求。總名不喜足。...

【佛教詞典】像經

(雜語)佛像與經典。順權方便經下曰:所在土地,逮得聽服如是像經。...

【佛教詞典】外門同行相應

復有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繫心心所。...

【佛教詞典】後世

(雜語)謂吾身之死後也。無量壽經下曰:壽終後世尤深尤劇。...

【佛教詞典】陀羅尼形

(術語)謂如來萬德輪圓具足之總持身也。大疏十八曰:陀羅尼形者,謂總束真言輪而以為身,即成智門身也。義釋十三曰...

【佛教詞典】勝身

(人名)摩揭陀國王舍城頻婆娑羅王之夫人韋提希也。有部毗奈耶雜事四十五曰:摩揭陀國,王舍城王,名曰影勝,夫人曰...

【佛教詞典】四依法糞掃衣制開

子題:根本制、開限分、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糞掃衣十種、章甫、縫掖 隨機羯磨·諸戒受法篇:「比丘依糞掃衣,...

【佛教詞典】聖多羅菩薩

(菩薩)又曰多羅觀音。...

【佛教詞典】淨惑所緣

淨惑所緣者,謂下地粗性上地靜性,真如及四聖諦,是名淨惑所緣。...

【佛教詞典】頭陀四位

子題:衣知足立二頭陀行、食知足立四頭陀行、處知足立五頭陀行 戒本疏·十三僧殘法:「頭陀,約相十二,以事束之,...
更多佛教詞典

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這樣還是持名念佛嗎

問: 如果是以念頭為一根線,貫穿佛號。那麼還是持名念佛嗎?是否可以將念佛聲音作為...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修密宗,總把念佛看得沒用。 他...

念佛往生一法,對初發心菩薩來說非常重要

塵劫聲聞者,有於大通佛世發心,皆因退大,塵點劫來,墮聲聞位。故經云:魚子庵羅華,...

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

【原文】 問曰:想即無想,謹聞之矣!然《方等經》中,修無上深妙禪定,令繼想白毫兼...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

原文: 聞有貴恙,想日見痊癒矣。世間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禱...

念佛感通清淨實相

什麼叫清淨實相呢?清淨就是斷除一切煩惱、習氣;實相就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的體相,而...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方法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貪、嗔、癡、等雜糅其中,則佛慧便成眾生知見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務於居心、...

修淨土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問: 請問法師!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見地、修證、行願是修行的整個過程嗎?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大安法...

仗佛慈力,於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嗔、癡,...

如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問: 師父慈悲!可不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如何臨終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淨界法師答: 這個助念...

彌陀大醫王 念佛能治病

念佛還能夠治病。現在我們不是醫療費很高嗎?天天生病,須知阿彌陀佛是無上大醫王啊!六字洪名是阿伽陀藥。阿伽陀藥...

太虛大師《往生安樂土法門略說》

一、信 念阿彌陀佛往生安樂世界一法門,約之不出信、願、行之三要。 信者,疑斷解成...

念佛法門一定要調伏現前煩惱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時的缺陷,譬喻我們起心動念中都有一些貪、瞋、癡、高慢的煩...

【推薦】疾病與念佛

病乃人生八苦之一,人人必然遭遇之事。既屬人之所遭,所遭均屬業障,業有輕重、深淺、...

人情世故耽誤了道業

所以這方面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你對這些人情世故過分地去勉強的隨順,完全就耽誤了自己...
更多淨土文章

聖嚴法師《如何解決情緣的問題》

1.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到底有多少情緣存在?答案每人不同。 一般人若有願早脫三界了斷情緣,...

修淨土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問: 修淨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嚴咒》與《往生咒》? 答: 《楞嚴咒》在叢林早課中...

【推薦】圓澤禪師的輪迴故事

在唐朝時,有個居士李源,他父親因為安史之亂,被殺了。他就不為官,把房子貢獻出來當...

五僧緣影:達照法師的出家因緣

五僧緣影之信仰的傳承 愛因斯坦說時空是我們的錯覺,我就在這種錯覺中長大。當我發現...

如果選擇逃避,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

位和尚問洞山良价禪師:「寒暑來的時候,要躲到那裡去?」禪師回答:「你何不躲到沒有...

觀世音菩薩的偉大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如此被我們尊敬,是有其原因的。這是因為觀世音菩薩具有無量的功德。...

狗和樹

有一隻狗,在樹下休息,一陣風吹來,把樹枝折斷了,剛巧墮在它的背脊上。它就走開,到一個露天的地方去休息,長久地...

出家人為什麼堅持上早晚課

我們出家人上早晚殿、過堂這功德是一堂佛事。這堂佛事呢,消除我們的這些業障,增加我...

平生無信願者,臨終難仗佛力往生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雲善惡俱時頓現,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不得...

念佛有何竅門

弟子:閉關時,在吃的方面是否要越吃越少呢? 老和尚說:不是的,要順其自然,也就是...

做事要選好目標

一天,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裡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就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 ...

連佛都不肯保佑的事

以前有個村子,生活著兩個信佛的兄弟,他們依靠著種植家裡的田地過生活,兄弟倆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屬於中等水平。...

哪怕往生邊地疑城,也從此與輪迴絕緣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是進進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點功德,但一轉世因隔陰之迷然後下輩...

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

一切眾生就是妄心生滅永遠不停的,妄心生滅不停幹什麼?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隨著...

離開現前一念心性,沒有一法是真實的

真正的修行,其實修行,實際上講,修,就是要把我們的煩惱修下來,我們的執著修下來。...

達照法師:人生的意義

在人生的追求中,我們往往會像猴子,看到好的東西,我們先抓到一個再說,抓到玉米覺得玉米挺好的;再看到西瓜,就把...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

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 我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麼,沒空呢?沒空就看電...

被信任是一種幸福

一艘貨輪在煙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使。一個在船尾搞勤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進了波濤滾滾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無奈風...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別人看你們吃素有什麼好吃的...

念佛後不想看書、做事的心態對嗎

問: 弟子越來越歡喜念佛,感覺念佛時心容易得定。但時間一長,就會什麼事都不想幹,...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會無限敞亮、無限豐足。靜心的時...

海濤法師《修行隨筆》

一 1.要我們著手去訓練和淨化心靈,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2.除了我們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替我們修行。每個...

平等、無求、無貪

在佛教講平等,看一切眾生平等,一切眾生也都是佛,一切眾生也都能成佛。相信自己是佛...

念佛要具足三種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願心、還要有三種心。這三種心就是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心,這...

《圓覺經》之迷識四相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善...

觀音菩薩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久成佛道,號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離寂光,垂形...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若...

極樂世界的鳥是怎麼來的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

出家人姓「釋」的由來

佛教初來東土,到漢地傳法的多是外國僧人,人們按照中土習慣,並為方便稱呼,往往要給他們起個簡化的音譯漢姓。開始...

20道美容養生素食湯

1、雙蓮百合圓肉湯 安神,健身,預防心悸失眠 材料:蓮子2兩,蓮藕1斤,百合5錢...

良醫救子喻

在《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中,有一個「醫子喻」,又稱「良醫救子喻」的公案:從前...

眾生皆有佛性

這年,我在關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來找我,說寺裡有一隻放生的雄雞,有好幾斤重,極其兇惡好鬥,群雞都被它啄傷...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緣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夫入寺者,棄捨刀仗、雜物,然...

用覺悟奉獻來提升我們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們相聚洗心禪寺,這是緣分、是佛緣,結緣三寶、結緣洗心...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個公主,其...

佛陀的四種弟子

隨著佛陀教化的弘傳,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勝數,僧團份子良莠不齊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時間都能成聖成賢...

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俗語說: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此是從小事上可反映出一個人的思維以及辦事的態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礎,無論...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歡喜煩惱兩處中取證

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就者。...

坎坷不可怕,一帆風順才是最可怕的

人在不順時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經。但是,坎坎坷坷時不可怕,一帆風順時才是可怕的。這...

不要盲信奇異的現象

佛經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出門,帶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著李子,一會兒就吃...

防止著魔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 發心真誠 現在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

憶佛念佛,自得心開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摘自《徹悟禪師語錄》) 我們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光明...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

解除煩惱的十條格言

1.工作是一陣子,家庭是一輩子;世間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 2.你佔有財富,財富佔有你的精神;你擁...

修行有沒有竅門和捷徑

在打七當中,有不少的人問怎麼做功夫,問自己究竟應該修什麼法門。在我印象中,有幾位...

斌宗法師《八苦》

諸位,講這個題目,當先從一切苦講起,迫惱身心謂之苦,賅括種種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種種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綜觀...

五欲六塵

一般將奪取生命的惡鬼神稱為魔,佛教將魔的意義延伸,凡是一切能殺害我們的慧命,不論是來自外界的障礙,或是由自己...

因煩惱而造罪時,不要這三時都有心

接著看正明事懺的下一段。 則業有輕重,定不定別。或有轉報,或有輕受。並如《佛名》...

星雲大師《夫妻之間怎樣相處》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義為原則;語言的溝通,以體諒包容為雅量;人我的相處,以不違情理為自然;金錢的運用,以量入...

祖師與你有什麼冤仇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自古相傳,凡是作為一位禪師,...

禪師們的膽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每逢讀到蘇軾《留侯論》中...

為了我們的健康請盡量素食

1976年,美國成立由參議員喬治麥高文主持的營養與人類需要小組,調查結果顯示:以肉食為主的飲食引發的癌症佔了...

如何助老人一臂之力,以盡我們的大孝

問: 永寧寺這麼多老菩薩,常年在這裡修學,風雨無阻,確實看了讓人感動。他們明白要...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第八識又稱為根本識,根本識就是來作為七轉識一切的依歸,換句話說,眼耳鼻舌身意末那...

宣化上人:四種清淨明誨是照妖鏡

一般的學者說:《楞嚴經》是假的,不是佛說的,又有什麼考證,又有什麼地方記載。這都是他怕《楞嚴經》,沒有辦法來...
更多推薦文章  佛教詞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