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28頁)

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至心

這口稱佛號,告訴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這個佛聲不間斷,就是十念念佛不間...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樂既謝...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心,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使...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前謂諸佛憐...

念佛是除業障最好的方法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大乘佛法,所以這個往生善知識,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習,自然地就...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蓮華里做什麼呢

下品中生者乘著那個蓮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之內,他在蓮華里面待了...

發起菩提心的兩個因緣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就是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

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我們看第一個空無邊處定。 一、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色如牢籠,不得自在,心欲出...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慾,欲中無禪。只要你心中還有慾望,你...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福...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初出生,隨處滅盡,但...

歸心淨土的楊傑居士

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官職太常(掌管禮樂郊廟...

果報有四種,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優婆塞戒經》這部持五戒的經說報有四種報: 第一種是現報, 也就是你今生做的業...

「善念」和「善根」的差別

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別,就是這個善根它多了一份...

對治內心有所得的執著

歡喜特異功能,但是你內心裡的不安還在,就算你成功了,有特異功能,你心裡面的不安...

修行人怎可把這個色殼子看得這麼重

在雲門寺方丈室後之假石山上,種了不少奇花異草。假石山本是靠後山牆而築,地下還挖...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們就跟諸佛菩薩溝通不了

學法時,學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於念住,念住不是我們坐這兒不...

舍利弗五百世墮為毒蛇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佛陀的弟子有一個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哪怕是餓著,也別去做屠宰的行業

要把你所學的佛法運用到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讓佛法跟生活脫節了,成了兩條並行線。...

求地藏菩薩滿願快,是什麼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緣起法的層面去談的。如果在體...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覓之了不可得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謂無。應用...

往生極樂世界,有五因緣不退

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 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 二...

佛教宗派是怎麼形成的

釋迦牟尼佛每一次講法,都是總持法。後來阿難結集經典,從如是我聞到歡喜信受,一部...

臨產助念可護佑產婦母子平安

女人難產是有原因的。要麼是跟這個所生的兒女有怨,所以一個女人想要生一些好的子女...

佛經與道教的經典可以同時誦嗎

問: 道教與佛教我都很歡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誦經時,時常兩...

不要再去問因果,再問就很傻

記得在北京的時候,五台山流傳下一本書《現代因果實錄》。據說,五台山有一位妙法大...

從厭離心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下手的方便,就從...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

對娑婆的愛取調伏到最低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種招感,就是一種感應,或者說一種磁場的吸...

不能起顛倒,這是淨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

蕅益大師:大病中啟建淨社願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薩戒弟子智旭,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心的問題;第二個處理外在眾生...

念佛的利益超過拜懺水陸太多了

【原文】 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

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為本

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為本,意思是:佛法雖然有無量無邊的意思,但是一定要以清淨心為...

真能這樣做,決定可生西方極樂

印光大師對葉福備居士說:你父親既然已經同意你出家,你就應當至誠懇切,一心念佛,...

往生兜率淨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

居士對待僧人的「十六字訣」

原文: 來書發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實為至當。然教兒輩,又須反覆為論。若止一往...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屬不易,理應權衡,不可於某...

天乘四種禪定之三禪

我們看三禪。 三禪,亦名離喜妙樂地,謂行者復厭二禪之喜心湧動,定不堅固,以種種...

舍利弗為什麼能成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意三者。比如天親菩薩把阿彌陀...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大安法師答: 首先要界定清楚人間佛教...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佛一門。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這個意業就不共於五戒了。我...

有些人念《地藏經》為什麼有這種感覺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恶心起,百萬障門都開了。定業...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應該怎麼來修這個逼迫性呢?首...

只要證得了空的義理,看一切就無罣礙

當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都叫法,佛給法下了個定義就是:軌生...

佛法四種層次的「信」

信,有四種層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證信。 一、初信 一般人由於...

一門深入專修,不要夾雜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稱為雜行。雜就叫疏雜,就比較疏一點,不那...

隨順佛的教敕、隨順佛的心,隨順佛的願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語。就是雖然在我們凡夫層面對這個淨土法門事理、因果、性相,我...

把三界的苦「觀」出來

我們對於痛苦應該持什麼態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斷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對於...

極樂世界可以活著去嗎

一般來說普通大眾對佛門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為是跟影視劇裡邊說的送你上西...

嗔恨心重,控制不住該怎麼辦

問: 末學瞋恨心很重,每次對境都不能把持自己,傷害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請問我該如...

《阿彌陀經》所被根機之信願

四所被階品,分二:初料簡,二總收。初料簡。已知此經文略義豐,言近旨遠,未委被何...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要注意: 第一個先檢查自己的行蘊,你活了這麼多年,到底你的等...

四空定的過失

四空定,佛陀對它是訶責的,因為它是暗鈍。所以智者大師給四空定一句話,說是為三昧...

修行必須下苦功夫

若人發願往生他國淨土,應當隨著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專心一意地繫念,無有其...

往生沒捷徑,只有靠熏習

提到往生的問題,有很多居士問:臨命終時,是不是最後一念在阿彌陀佛上才能往生?如...

只有一切頓捨,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對這個世間的捨,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捨得掉,真的觀照這個世間苦空無常,都在做...

如何通過身口意三業修淨土

從積極地行善來看,我們要修五戒十善,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也要從真實心裡面出來...

打坐念佛氣一直在頭上鼓,應該如何解決

問: 我打坐念佛好幾年了,近三年打坐氣一直在頭上鼓,就是不往下走。而且氣越聚越...

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親因緣,就是種子,就是你對未...

眾經之王《華嚴經》的不思議功德

如果我們跟全圓的華嚴經比較就會發現無量壽經也全體具足著華嚴的境界,華嚴在事法界...

罪惡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嗎

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我常想,自己真的就是罪惡...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行交織。中國蓮宗祖師中,多有...

角度不一樣,看問題也不同

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淨土經論擷要

彌陀因地 《無量壽經》云:過去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錠光。次名光遠。次名龍音...

現階段你還無法度仙界冥界的眾生

問: 我是一個虔誠信佛已皈依沒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裡經常來很多的仙界眾生,還...

天人果報的缺點和優點

天人的身心果報,我們從經典上跟祖師的傳記,得到兩個消息,它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

閻老子鐵棒未放汝在

原文: 經言:萬法唯心。錯會者,謂無心則無因無果,故不患有業,唯患有心。有業無...

上則盡形壽念佛,下則臨終十念,都能往生

當時淨影慧遠為代表的諸師,對於九品往生的身份都判得很高。上品三人都認為是登地以...

念佛經常頭疼,是過於用力的原因嗎

問: 弟子幾年來一直用十念計數法念佛。最近把計數放下了,念佛很用力聽佛號,感覺...

破地獄的偈

原來有這樣一個公案,就在宋代的時候,蘇州有一個姓朱的進士。蘇州那個地方也是文化...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

夫慾念誦,滅罪障,助菩提,應鬚發願。先淨三業,十指合掌,面向諸佛,口陳辭句,作...

邪淫為什麼會障道

什麼叫破壞善根呢?以殺生來說。你殺生,殺完了以後,你趕緊懺悔,就算你沒有懺乾淨...

如何生起真實不退的信心

問: 弟子對念佛法門起初特別有信心,但是隨著個人閱歷的增長,慢慢地好像沒有信心...

遇到的處境常讓我對念佛感到灰心

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這是逆增上緣,可是我的...

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

問: 請法師開示,我們修學佛法以什麼為基礎和根本?是依三皈五戒十善呢,還是孔子...

判斷眾生是否往生,唯一標準是頭頂熱嗎

問: 判斷眾生是否生西,唯一標準或標誌是頭頂熱對嗎?我所見聞的助念團隊在宣說他...

有兩種人念佛最老實

念佛是我們的生命,那什麼是養分呢?就是法義的學習。往生靠什麼?我們的法身慧命靠...

五戒受持不住能捨戒嗎

問: 弟子無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雞蛋。如果受持不住,能否在阿彌陀佛前捨五戒?...

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問: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樣達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師答: 如果你的工作生活很忙...

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

問: 單憑求佛速來接引的強烈願心,能否當下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大安法師答: 你...

我想學佛,但佛號念不下去怎麼辦

問: 我在電腦上聽講經,聽懂了些道理,引起了我學佛的心。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誦...

金山活佛降伏毒蛇蜈蚣的兩則故事

蜈蚣俯首 聽說皈依(故事一) 當釋迦世尊在世的時候,優樓頻樓迦葉,用毒龍燒世尊...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無非佛行。欲得道同諸佛,先須...

顛倒妄想不除,容易在臨終刺激生死業力

第二個就是調伏我們的顛倒妄想。我們第六意識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礙你...

舍利弗成佛國土的大菩薩有哪些功德相貌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一個概念,從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憨山大師徹悟心性的故事

徹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師三十歲。這年新春正月同妙峰大師從河東出發一起到五...

省庵大師的淨土情懷

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四日是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的往生日。與諸位淨土祖師相比,...

「大乘善根界」與「二乘種不生」

這個二乘種不生是出在天親菩薩《往生論》。《往生論》在講極樂世界的三類二十九種莊...

突發疾病去世,如何判斷是否往生

問: 弟子的母親三年前接觸佛法,經常聽您講經開示,早課念佛背誦《阿彌陀經》,晚...

往生到淨土還有沒有第八識

問: 師父慈悲!末學有兩個問題要問師父。第一個,往生到淨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沒...

要破執著,必須先破你的分別

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體知離心無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