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教法師居士文章(第36頁)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本尊相應法。既然...

積蓄的終會散失,享受的就此沒有

我們布施給別人:別人正是需要的,我們來幫助他;我們所恭敬的對像,供養他,那當然...

宿緣所追,今復來矣

智者大師在天台教裡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師,他的經歷都很神奇,善根極為深厚。...

菩薩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是《涅槃》義。如佛告父...

【推薦】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遇到了任何外境的時候,你都...

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

言惡作者,惡所作業,追悔為性。障止為業。此即於果假立因名。先惡所作業,後方追悔...

以吃菜為殺生,是不按道理之邪說

原文: 戒律之不傷一草,則不許吃菜,以吃菜為殺生,此種話,皆是阻人吃素,勸人吃...

若現生竭誠盡敬,則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

殊不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處

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參老人於黃梅紫雲山。自云心中生滅,念念不停,猶如野馬,特求...

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原文: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

【推薦】聽你「自己」的佛號,心才能專注寂靜

一句佛號的操作包括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我們定義你的心已經對佛號產生了...

只要話頭得力,不拘動靜,自然不被他轉

問:古人云:參究,在搬柴運水行腳處參。今之學者,要在靜坐,參功有力。若在四威儀...

煩惱熾盛時專心念地藏菩薩聖號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貪慾瞋恚。愚癡忿恨。慳嫉憍慢。惡見睡眠。放逸疑等。皆悉熾...

這是我們修行的第一個心態

信的四種內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娑婆世界,南閻浮提,就是我...

【推薦】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而整個本尊的功德,主要的是寄託在一句...

為什麼喝地藏水沒效果呢

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完全相應,這個種...

智者大師辨析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眾生從無始以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而今生一期果報之身形,如果不曾遭逢善知...

在家誦經而不護持寺院,已經在謗僧了

有人說,身布施的功德大,有的居士每天在寺院幹活,但是念經的時間相對少了,這樣做...

我可以永遠不去淨土嗎

【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滿。所作成辦之樂】 佛道太難成了,太遙遠...

分別與不分別,兩者應如何平衡

問: 師父!您說對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後的生死業力一定比別人重,因為分別的...

在世間,唯一有意義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來臨,乾燥而寒冷,人們紛紛口鼻上火,這是身體對外境的適應措施,在泄...

識心不斷,六道輪迴就不斷

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緣六境,然後識於中而生,根緣境,識於中而生...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 佛陀在三轉...

米面生了蟲,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米面生了蟲,怎麼辦?扔了浪費,吃了算不算殺生?不得已的情況下殺...

來去自由的良介禪師

良介禪師,唐時會稽諸暨人,二十一歲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歡喜遊方參訪諸山長老,曾...

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

隨煩惱二十:言失念者,於諸所緣,不能明記為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失念就...

睡眠者,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暗劣...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是...

如何做臨終開導

臨終開導很重要,而臨終開導,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是照本宣科地念一段,剛才講,...

唯有一念話頭,是當人命根

古德教人參禪做工夫,先要內脫身心,外遺世界,一切放下,絲毫不存,單提一則公案話...

為何要用別人的福報優點,來虐待自己

我們為什麼會不肯隨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裡有嫉妒的煩惱。 嫉妒就是看別人好、看...

菩提心是建立在責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們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為這個事情做了以後對我...

資生資具,地藏菩薩可以滿足你的願

【解脫寶所依。福海具精進。悲意樂聰敏。救苦諸有情。】 把解脫形容得像寶一樣,地...

一個開悟的人,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當我們修習我空觀、法空觀,來破除內心的相似影像,...

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

徹悟大師曾經寫過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前面兩句是: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處實堪悲。...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誤的概念,只有一個方法:把你...

執著時再來對治,已經太晚了

這個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取相。 當我們的心跟...

研讀經教時,需要注意什麼

原文: 看經須是週遍廣博,方得融貫,不致偏執。蓋經有此處建立,彼處掃蕩,此處掃...

華開花落水流無聲|紀念妙湛老法師往生一週年

恩師上妙下湛老和尚,生於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葉,名玉有,浙江麗水富嶺人。師...

由於這個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沒有病苦

捨藥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個科目,要布施藥材來幫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 我們為了衣食飽足,為...

萬修萬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於往劫,發大誓願,攝受眾生,如母憶子。眾生果能如子憶母,志誠念佛,則感應道交...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兌現這個願

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終時來接引,不是說你想什麼時...

元代高僧天如惟則禪師

今天我們要說到中國的名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都知道蘇州有一個江南園林甲天下,...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

隨煩惱二十:言放逸者,於染淨品,不能防修,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有些人並沒有馬上...

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嗎

問: 弟子聽說打坐可以治好近視眼,怎樣打坐才能治好呢? 夢參老和尚答: 你聽說...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礙

我們凡夫修道,業上沒障礙是辦不到的,從我們多生以來,先世所造的那些惡業重罪,跟...

修行應發三種心

從上諸祖教人參禪,雖有超佛越祖之談,其實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

《阿彌陀經》與《文殊》《般若經》的會通

等者,略舉餘經。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畢苦...

《阿彌陀經》跟《圓覺經》的會通之處

如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是《圓覺》義。《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好,再就是《...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個時候還有顛倒妄想嗎? 淨...

心理素質不好,順境也會產生障礙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三輩往生中上輩者要捨家棄欲而做沙門,但弟子緣分不好,身不...

【推薦】地藏菩薩講因果報應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

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

人人都知道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明天會死吧?不會這樣想的,沒有...

念地藏菩薩聖號,為何能讓病好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無憂神通明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皆離一切愁憂...

如來子孫,為眾所尊

原文: 曼佛世時,其有信受佛經語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弟子也;其有甫欲學佛經戒者...

能把娑婆空掉了,才有資格談極樂是空

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去參學,跟我交流的時候也問一...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的罪人都能救...

本願念佛,不是信了隨緣念念就能往生

傳統大德們怎麼弘揚,我們怎麼去做。所以說寧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說他是一個...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言惡慧所依者,謂散亂...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自...

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 第一講) 好,各位有緣,南無阿彌陀佛。 斷疑生信,印祖的開示講給大家聽。 ...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被稱作樂行惠施...

參禪與修淨土的人,還需要研讀經教嗎

原文: 有自負參禪者,輒雲達摩不立文字,見性則休。有自負念佛者,輒雲止貴直下有...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有何不同

【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不同,眾生有苦惱的、有困難...

臨終時,聽到佛號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

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

我們現前隨事緣而起的種種分別之心即是識心。此識心無體,不能孤立而起,依攀緣而為...

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

吾人多在學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馳求,當知自性為主,於此著力,不能頓見自性,...

五戒之戒相釋

1、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絕有情生命。殺戒以殺人為...

盤中血肉,皆是歷劫父母

這裡引用《梵網經》的一句話。我們受菩薩戒的人為什麼要行放生業,是以慈悲心故,行...

業力要得果報,有兩個條件

在整個藏教的《阿含經》,它在處理我們的生死業力這一塊,跟淨土宗非常類似,都是一...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耳根,然後通過耳根最終攝住我...

見自身微塵與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

菩薩遇到怨家該怎麼做

現前難行,怨有情所現作一切饒益事故。 什麼叫現前難行?就是說,菩薩遇到了怨家,...

如何契入佛經和祖師的著作

問: 由於弟子根機陋劣,且語文程度也不好,對於義理深奧的經典與祖師們的著作也很...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是淨名義。《...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往內歸就是不生滅,往外就是...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經生死,進少退多。以道不勝...

至誠念佛可以轉業

原文: 又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逆來順受,則縱遇危險等事,...

憨山大師與母親的故事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縣(今屬安徽)人。父親...

一旦父母不在,哪有兒女歸途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中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

至誠念名號,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觀有一個二媳婦,年紀已經是五十多歲了,很有學問,她生了兩個兒子...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禪師

各位吉祥,阿彌陀佛。 我們中國的佛教行門就是修持的方法,可以說是禪宗和淨土最為...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聖言量的這些名字。...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

以恭敬心供養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給造出來。有些人他來到寺廟的時候,這個佛像已經有人造好了。他怎麼樣...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集合在一...

地藏菩薩的第一大願

地藏經的第一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品就是第一大願。誰的神通?佛的神通,也是...

您做菜時有沒有發過這種願呢

我們怎麼樣來訓練這個心、怎樣相結合呢?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例子很多。我們好多女道友...

身上帶這個咒,一切災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書寫此咒。...

極樂世界的空間解脫境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此則如《大本》云,於寶樹中,見十方佛...

兩位大師持名念佛求生淨土

智者大師雖然他是在教下(天台)專攻專修,但對於西方淨土是一往情深。他日常生活都...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你就命終了,壽命...

【推薦】人生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我們一定要視之為身世無常,幻緣虛假,這是一種無常敗壞。這個是無常觀,其實這個地...

戒律衰敗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幾。比丘本為七眾之首,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