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六道輪迴文章(第3頁)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是進進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點功德,但一轉世因隔陰之迷然後下...
問: 慚愧弟子學佛好幾年了,一直持誦《無量壽經》,可出離心不切,佛號提不起來,...
善導大師舉出了一個水火二河白道喻,這個白道喻非常重要。請看疏文: 又白一切往生...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業一定要受有漏的果報,無漏...
淨土法門就是這一生是最後一生,不能談轉世,否則風險很大。一些禪宗開悟了的人不求...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一個總結,總共有五段。 第一...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隨福所資。果報不等。勝福資...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諸行無常 行者,造作遷流...
問: 如果一個師父能轉世的話那麼這個師父轉世後小的時候對於他前世的事情是不是都...
身為大患之本,眾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識此生死苦因。所謂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樂來比較,來警策我們要精進辦道。修行是逆煩惱而動,它當然在一般...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難悟入一心...
《法苑珠林》裡面記載。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這家兄弟有四人。老二有點不務正業,...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安樂得一日,便是千萬日樣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馳求、不妄想、...
首先看第一願 國中無三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
昔日,有一個小孩,名叫沙彌羅,年七歲,喜好修學解脫道,於是跟隨一位沙門出家修行...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普門品》 這是說,若能恭敬持誦觀世音菩薩名...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羅門,以耕田為業,娶了門當戶對...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 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顧十方同...
死歿無常就是告訴你,要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沒意義的。 就是說得到人身不容...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眾生界盡,...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麼叫生死疲勞呢?就是說生了又...
第一個,人道的暇滿。 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當中流轉,大部份的時間都在三惡...
淨土法門下手的方法又極為容易,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名一定...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從去,是分段生死苦。念念遷流...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聲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離。而芸芸眾生,迷真逐...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人裡面、在修淨業者裡面,是我...
入胎相: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經云:處兜率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降神母胎。 ...
以今生的修行,總有點戒定的功夫,也信點因果,也努力地修行,但是對念佛法門不能產...
無量劫以來我們在五欲六塵打滾,你說對五欲六塵能夠通體放下,這是大丈夫氣概,不是...
常有人說既然輪迴的現像是不爭的事實,那麼祖先親朋去世了,我們為他誦經超薦有功效...
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 在每一次這樣遷徙的生命過程當中,都要經歷愛別離的苦,...
這是生命當中的一樁大事因緣,我們今生能成辦這樁事情,無論我們付出多少的代價,都...
憑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萬四千法門判為難行道。念佛法門是仰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
我們往昔的業力,由於一念阿賴耶識都有貪愛的種子,所以一定會尋找那個父母,作為托...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淨土,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就是蘇東坡。蘇東坡在做杭州太...
佛應我們的根機,施設八萬四千法門。通途佛法,一個重要的特點,都是要靠自力修行。...
佛陀在解釋人生,他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觀,所謂的諸法因緣生,諸...
這裡特別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這種差異。通途法門的特點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禪定...
在輪迴之中,有天人、人、阿修羅、旁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生活在我們人群周圍的,...
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緣六境,然後識於中而生,根緣境,識於中而生...
良介禪師,唐時會稽諸暨人,二十一歲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歡喜遊方參訪諸山長老,曾...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甘梨園時,比丘們觀察到此地平正莊嚴,人民生活富饒,物產豐沛,五...
這裡引用《梵網經》的一句話。我們受菩薩戒的人為什麼要行放生業,是以慈悲心故,行...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你就命終了,壽命...
佛言:見性學道難,盡世修行如毛,見性如角;今之學道者雖多,而發心出世者實少,不...
問: 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
印祖在《文鈔》中說,在蘇州有一位吳引之先生,是晚清科舉第三名(榜眼),這個人長...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
檢驗出離心 佛說死無常,死來無定期。若已經得到人身,而不聽聞修習佛法、精進斷惡...
原文: 問曰,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彌陀願力,誠乎不可思議...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無意義的。幾歲懵懵懂懂什麼都不了解,前三年...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住持,就是攝受的意思。他這一念心能夠把心中清淨的戒、定、慧攝持不失。因為攝持戒...
菩薩地上有變易之苦,羅漢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羅有嗔斗之苦,...
印祖在講到永明延壽大師《四料簡》中的有禪無淨土時,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共業、惡業同分所感的情況,知...
從前,佛有一世為鴿王,領眾五百,常飛到國王的宮苑裡翱翔取食。國王看到了,命令獵...
我們業力凡夫無始劫以來,都有一個特點:被這個五欲所纏縛。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在...
問: 請開示,文昌帝君因慈悲、憐惜婦人,而墮落人道,請問與佛教導眾生髮慈悲心有...
(第一講) 好,各位同修,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
但凡在三界圈裡面打滾,所有的家人呀,親人呀,好友呀,夫妻呀,情人眷屬等等這些,...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 這裡我等也就印祖說把自己跟融明大師放在同水平上...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個特點:雖然這個世間很苦,但是我們還很難生起出離心,厭離...
現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很差,當官的有幾個安穩不出問題的?他們就是私心太深,貪心太...
眾生在迷,貪著、攀緣、妄想執著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在這一切虛妄之相上起紛爭...
原文: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修之及極,皆可以了生脫死。而於現生決定可以了生死者,...
原文: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
佛陀涅槃後的五百年,有位阿羅漢從迦濕彌羅國,來到犍陀羅國婆羅城,看見一位梵志正...
首先殺業,你有殺業的話,直接就是多病、短命,這是殺業所感得的。那麼它還有一些等...
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 這是必然的...
我們要知道,死了之後到哪兒去。 佛法提供了一個我們驗證的方法,你就觀察他臨終時...
緣觸這是談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個接觸,但是六塵在三歲四歲的時候,他對於六塵...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 那麼醫學者他...
不誠實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貴,由於你不誠實你沒有戒律精神,大家都會小...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不殺、不盜、不淫,斷除這三種...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內六道眾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內(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的...
今天我們《莫到老來方修道》,要講到關於第二個大的部分,叫緣起門。為什麼要說有極...
看四生成就。先看詳示胎生。 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
垂慈接引,這個接引對我們很重要啊,這個願發得是太及時太重要了。因為我們臨命終時...
原文: 蓮之為物,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人能一切不著,樂我天真,富貴貧賤夷狄患難...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則可決定了生脫死。...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師,唐朝魏郡人。法師風神清沏,對佛法的慧解有如天生。在靈裕法...
念佛求生淨土,乃一門圓攝百千法門,非舉一廢百也。但必一門深入,念佛為正行,餘一...
要想成佛,一切求心都得歇下來,自然相應,求是苦追求,越追求越苦。 心在不停的向...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騖...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慢疑五鈍使為體。五即五種煩惱...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間再回到床鋪上閉目睡覺,你一...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聽從徐...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知苦,方以為樂也。犬羊之在...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信因果 為什麼會不信因果...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但多生多劫為什麼沒有解脫,...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猛利的出離心啊!歸去來,魔鄉...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應辰,幼業儒,一日思生死事大,發心出家,遂自剪髮走匡廬,禮...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一個概念,從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哪怕往生邊地疑城,也從此與輪迴絕緣

出離心不切,佛號提不起來怎麼辦

大安法師:水火二河白道喻詳解

這就是了脫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再回來就很自在了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變化的

出家人轉世後能否記得前世的事情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偷安一世,累劫難出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

火宅塵勞,何時是了

只要念佛仰憑佛力,這塊業障大石頭就解決了

五母同悲一子

脫離滔滔苦海愛河,免除輪迴之苦

月光兒生天的因緣

回觀此土修行者,齷齪生涯太苦人

你要檢查一下,哪些帶得走哪些帶不走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自我激勵,思惟暇滿難得

短時間的修行就能把無量劫的輪迴解決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離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佛陀為什麼要示現「入胎相」

今生錯失淨土,六道劫數長遠

讓我們輪轉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誦經超薦有功效嗎?能幫助脫離輪迴嗎?

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

這一輩子若不能往生,後果將會非常悲慘

念佛法門,他力易行,橫超生死

坐胎的過程宛如地獄非常痛苦

偏重於持戒修福的危險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上根人尚會從迷入迷,更何況中下根人

熏習,決定你輪迴的力量

彌陀名號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臨終現這五種相,命終決定墮入畜生道

識心不斷,六道輪迴就不斷

來去自由的良介禪師

生命危脆不能長久

盤中血肉,皆是歷劫父母

錯過淨土,出離無期

妄想起滅不停,正是輪迴生死根本

不記得前生並不意味著前生不存在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復出家人的事業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怎樣檢驗出離心及出離三界火宅

黃泉路上無老少,能有幾人活到老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無奈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從念頭來判斷你的來生

輪迴中誰能與其出苦者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除貪離厄的鴿王

厭離五欲,方能出離輪迴

文昌帝君輪迴的啟示

宏海法師:安士全書

凡在三界裡打滾的,這些都是障

凡夫的障怎麼就這麼重呢

沒有出離心,修一切善法也跟生死不相應

盡量寬闊,悠悠生死

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是怎麼來的

現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淨土一門

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輪迴相續

波爾尼仙人的故事

殺盜淫三惡果在人道裡的體現

不能往生西方,則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間福報

如何驗證死後往生到哪一道

人之一生——六入緣觸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肆意口業,墮畜難言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墮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為了這一大事因緣——往生西方

胎生是什麼因緣而投胎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阿彌陀佛這個願發得太及時太重要了

這個榮耀,又有什麼能再超過呢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師

欲速脫輪迴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這個生死的怨賊你認識到嗎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真學佛者視一切眾生為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