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206頁)

聖嚴法師《小時候的疑惑》

我想先談一下小時候發生的三件事情,它們在我的學佛之路上影響很大。每一件事都讓我對生命的本質產生了疑惑...

聖嚴法師《念觀音,學觀音,做觀音》

2006年11月9日,這一天正是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聖嚴師父在紐約東初禪寺向信眾講述與法鼓山關係密...

聖嚴法師《大與小》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輛車,遇到紅燈,車停下來,一個賣玉蘭花的先生馬上將花送進窗口,看到我說:師...

聖嚴法師《如何改掉壞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從知道什麼是好習慣、什麼是壞習慣開始。所謂好習慣,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

聖嚴法師《無我無相,功德無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前面已經做了一些說明,進一步談有相這個相是什麼?《金剛經》中提到四種相:我相、人...

聖嚴法師《省思自我,消融自我》

首先,我們要發現自私的我並認清自私的我。如果我們能經常自我反省,就會逐漸發現及認清自私的我。而在自我...

聖嚴法師《勤修三學,可免劫數》

佛教不相信定命論,但是相信因果論。 因果是可以改變的,過去已造的因加上現在的因,可以改變它的結果。眾...

聖嚴法師《業障病》

業障病又分為外病、內病兩種。 外病是由於福報不夠,所以修行時會發生障礙。譬如平時不肯放人家一馬的人,...

聖嚴法師《怎麼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徒?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相聚,見面時,他們常會主動表明說:我不是佛教徒,而且...

聖嚴法師《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散漫可以分為頭腦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頭腦的散漫就是沒有組織力、沒有計劃,說得好聽叫做隨緣,說得不好...

聖嚴法師《否極泰來》

一般人只知道無常是損壞、消失、死亡等消極面的現象,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 正確的無常思想,可以產生努力...

聖嚴法師《三寶萬世明燈》

三寶,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寶住世,人類就有光明,人類就能得到救濟,就有未來的希望,所以三寶是萬世的...

聖嚴法師《不捨眾生》

一般人誤解佛教,甚至佛教徒們也誤解佛法,認為佛教是出世的。世間太苦,離開世間之後即解脫,所以信仰佛教...

聖嚴法師《處處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為尚是未見佛性的凡夫,所以既不相信自已也不相信他人。如能相信佛法...

聖嚴法師《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佛教有一句古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若以我的解釋是這樣的:將相是豪傑的型範,大丈夫是聖賢...

聖嚴法師《地觀》

在平常的意識形態中,每個人都幻想著以為自己是很巨大,很少有人覺得自己很渺小。特別是趾高氣揚的年輕人,...

聖嚴法師《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問:唐朝牛頭法融禪師說:一心有滯,諸法不通。一旦這個心有牽纏糾葛,要談自在解脫就難了。是這個意思嗎?...

聖嚴法師《自我的肯定、成長、消融》

我在法鼓山的禪修營中,經常強調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但自我成長之後則要自我消融,人格的昇華,便為清淨心...

聖嚴法師《智者多聞》

多聞令志明,己明智慧增; 智則博解義,見義行法安。(法句經卷上.多聞品) 多聞是博聞強記、博學勤學的...

聖嚴法師《本來無一物》

問:六祖惠能大師有一個偈子,本來無一物是其中的一句,時常被人引用,請師父為我們說明它的精義。 師:凡...

聖嚴法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問: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似乎用在禪修居多,只要一發現自己在打妄想,就立刻回到方法上;如果一任自...

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的性別》

很多人想知道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 中國人說他是中國人,印度人說他是印度人;也...

聖嚴法師《溝通的方法》

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想成為與世界隔絕的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獨立的空間裡,不想和任何人...

聖嚴法師《懂得因果,更積極》

很多人以為佛教的因果觀念是消極的,其實不然,學佛的人如果懂得因果的觀念,一定會更積極努力。因為即使努...

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而冷漠消極,應該提起智慧心、慈悲心、菩提心? 師:...

聖嚴法師《思善、思惡》

我們先要善惡分明,才能開始修行。善惡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惡不分的人是糊塗蟲或是爛好人。孔子...

聖嚴法師《永不疲倦》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卷三) 失眠時覺得長夜漫漫,疲倦時覺得路途遙遠,而...

聖嚴法師《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種方法,是從制心、守一而產生的。五祖弘忍講到守心時,提到《遺教經》中的兩句話:制心一處...

聖嚴法師《四念處》

四念處是一種很複雜、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與五停心:即數息、不淨、慈心、界方便、因緣等五門有密切的關...

聖嚴法師《腳跟下》

問:禪語中常提到腳跟下或看腳下,它是否叫人要步步踏實,注重當下眼前,不要耽於過去或幻想未來? 師:的...

聖嚴法師《演好人生大戲》

問:許多人努力了大半輩子,迴首看,難免有這輩子似乎白活了的感嘆。可是人生不能重來,難道就只能如過河卒...

聖嚴法師《眾生成佛》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六十華嚴淨行品) 此偈是說,當自己認識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

聖嚴法師《解鈴繫鈴》

問:法眼文益禪師有一次問弟子:虎頭金鈴,是誰解得?大家都答不出來。泰欽禪師正好路過,答了一句:系者解...

聖嚴法師《學習觀音菩薩》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災厄時,會祈求...

聖嚴法師《做好人際關係》

問:有些人說做人比做事難。如果在職場受人冤枉,是要據理力爭,或是以和為貴? 答:在社會上做事,有時並...

聖嚴法師《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幸福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漏失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又有多少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聖嚴法師《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以及五蘊熾盛等,總稱為八...

聖嚴法師《謠言止於智者》

佛教的五大基本戒律中有一項不妄語戒,意思是指不說任何害人害己的言語。可是,懂得發自內心、恰到好處地讚...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如果有人家裡生了小寶寶,一般我們都會說恭喜恭喜、可喜可賀。但是佛教認為人生苦多樂少,即使是生,也是一...

聖嚴法師《什麼都有,獨缺快樂》

有位女士說她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快樂,感覺缺少一些自由,好像一輩子都在為他人而活,希望我能給她指點。 ...

聖嚴法師《內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為幾層次:個人世界,眾生世界,佛世界。個人世界又可分為內在的自心世界,及身體所屬的業報世界...

聖嚴法師《人間淨土是可以實現的》

人間淨土這個名詞,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觀念。究竟什麼是人間淨土?它在那裡呢?是不是真的實現了呢? ...

聖嚴法師《佛法與教育》

佛的意思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立場及態度,來推動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麼?慈...

聖嚴法師《人人都有社會地位》

社會是人與人共同生活的環境裡,因彼此關係集合而成的組織,舉凡家庭、學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會,而個人...

聖嚴法師《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正的對像。因此,每一個人無論在待人處事、行住坐臥,...

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別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這些基...

聖嚴法師《發願》

每一個人都會貪生怕死,只可惜當我們正在呱呱落地之時,便已開始一步一步邁向死亡的旅程。很多人自以為還很...

聖嚴法師《如何管理好情緒》

問:從醫學和心理學來看情緒,它是自然反應,那麼佛法是怎麼看待的呢? 答:情緒可分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情...

聖嚴法師《翻出如來佛的掌心》

有一個《西遊記》裡的故事:說一隻猴子,神通很大,一個觔斗就可翻出十萬八千里遠。有一次他翻到很遠的地方...

聖嚴法師《緣的種類》

緣又可分為四種: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是主緣;次第緣又名等無間緣,是前後兩個相連接的主緣之...

慧律法師《修自宗,且莫譭謗他宗》

我修淨土宗,專心念佛,一門深入,只有這個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經典不能看!不惜誹謗、攻擊其他不同的...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起大我慢,別人稍微看法跟他不一樣的,就說別人是魔...

聖嚴法師《祈福法會有用嗎》

佛教團體經常舉辦各種法會,包括祈福平安法會、消災祈福法會等,可是有人會疑惑為何還是發生了這樣的大災難...

聖嚴法師《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執著、抗拒誘惑。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上,雖然自己對別人處處慈悲,...

聖嚴法師《以四種環保提升人的質量》

要提升人的質量,首先要從心理的環保、心理的建設,以及精神生活上來提升和養成,只有心理先健全了,人格才...

聖嚴法師《什麼是淨土》

(一)淨土的定義: 淨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薩等聖人所住的國土。是佛的功德所成的世界,也可能是佛的願力所...

達照法師《淨宗修行路上的八種歧途》

佛法是讓我們在修行道路上解除煩惱、痛苦,了脫生死輪迴,最終往生極樂世界,圓成佛道。但是我們也看到身邊...

聖嚴法師《好事多磨》

俗話說:好事多磨,成就一樁世間好事,尚且要費盡心力,突破重重困 難,何況是修行?修行路上,從凡夫到成...

聖嚴法師《心胸開朗,就不受環境局限》

有不少人常常覺得,自己的工作順利,甚至事業做得也還平順,生活範圍相當廣闊,但是內心世界或行為模式卻總...

聖嚴法師《忙人最適合做義工》

一般人常以為沒事做的人,才有空閑做義工。我卻說忙人時間最多,正是因為忙,所以才能夠來做義工。 就如同...

聖嚴法師《柔順的扁擔才能負重》

我曾經看過鄉下人家做竹扁擔,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來的扁擔愈是細巧,很能負重。有時候扁擔看起來似乎就...

聖嚴法師《`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種因緣觀,能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破除執著,做出正確的決定,避免被七情六慾所困。...

聖嚴法師《結了惡緣怎麼辦》

我們要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因為一旦與人結了惡緣,冤冤相報無盡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萬一與人結了惡...

聖嚴法師《有條件的虛榮心》

虛榮心的氾濫,在現代社會中可說是越來越明顯了。原因無他,人的慾望無止境,同儕間會互相比較,看到人家要...

聖嚴法師《海面無風不起浪-心與事合一》

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外無心,這種情況才是真正修行得力的開始。通常,人們...

聖嚴法師《每天忙不完?》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非常快速,時間也顯得不夠用。事實上,時間是夠用的,端賴我們有沒有使用時間、享用時間的...

聖嚴法師《情緒的本質》

問:佛經裡稱眾生為有情,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真的是因為人有情緒,所以才被稱為有情嗎? ...

聖嚴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經有一位居士問我: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在日常生活裡很難攝心,該怎麼安心呢? 我說:還是可以安,...

聖嚴法師《佛門?無門!》

佛教徒可分為三等:第一等人,精進修行而心無所求;第二等人修行求加持加被;第三等的佛教徒沒有修行的依準...

聖嚴法師《兩個瞎子,兩種境界》

在我小時候出家的狼山,有兩個瞎子。一個是山上的法師,一個是山下的乞丐。 我曾經問山上的法師:你的眼睛...

聖嚴法師《對事不對人》

不論我們在公司擔當何種職務,都要顧及整體,而且要對事不對人;如果老是不喜歡這個人、不喜歡那個人,將會...

聖嚴法師《何謂解脫》

何謂解脫?一般可分為身的解脫及心的解脫。例如我們因為犯了法而坐牢,身體便受拘束;如果從牢裡出來,便得...

聖嚴法師《你會吃飯嗎》

吃飯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這要由我們吃飯的心態與動作來改善。 一般人吃飯時都是心不在焉。一邊吃飯...

聖嚴法師《平安符》

我有一次坐出租車,看見駕駛座上方掛著十八王公、行天宮等三、四個祈求行車平安的平安符。結果司機老是超車...

聖嚴法師《生一棵樹的氣》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人在掃院子,一邊掃,一邊抬頭看看樹上的葉子,最後將掃把一丟,坐在地上嘆氣。 我問他...

聖嚴法師《禪宗的頓漸法門》

我今天來講什麼是禪宗的法門?禪宗有所謂頓和漸兩種法門,而且永遠爭論不休。什麼叫頓?什麼叫漸?頓是不立...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問題在於:如何成為主人翁? 首先要問...

聖嚴法師《無常就是永恆》

一般人對人生的追求,大多從物質、精神、永恆三個方向著手。物質是人類生活的先決條件,包括自己的身體以及...

聖嚴法師《請客不小氣也不浪費》

中國人很怕被別人批評為小氣,總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很慷慨,例如請客的時候,明明準備五道菜就可以吃飽了,...

聖嚴法師《安住於現在》

我常說心要向內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會有安全感,因為心外沒有安全的空間,也沒有安全的時間...

聖嚴法師《為磨練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職場,年紀輕沒有經過磨練,比較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想要逃避,有這...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

每一個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剛剛懂事的兒童也不例外,許多有教養觀念的父母都會訓練兒童工作,這種精神很...

聖嚴法師《回家的感覺真好》

我們要用愛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溫馨的意涵是指溫暖,令人有舒服、愉快、芬芳的感覺,所以很多人說:回家的感...

聖嚴法師《如何用禪解決問題》

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過去更頻繁,接觸面也更廣,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或所屬團...

聖嚴法師《調整職場EQ的好方法》

現代很流行講EQ,身為宗教師,我並不太懂什麼叫做EQ ,只知道用佛法來調心,可以平衡我們的情緒。好的...

聖嚴法師《找不到太太》

我認識一個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可是他的眼睛長在頭頂上,他說:我要的老婆,絕對不...

聖嚴法師《辦公室哲學》

通常,一個辦公室裡總是有不同部門的人在一起工作,每個人各領其職,以分工的方式運作。分工並不等於互不往...

聖嚴法師《以勉勵代替責罵》

問: 有些父母對子女說話都是疾言厲色,連關愛也是責罵表達。比如:天這麼冷,為什麼不穿衣服?為何公司這...

聖嚴法師《感謝抱怨的人》

無論是在家庭裡或是在工作場合中,我們常常都會聽到抱怨的聲音,有的是抱怨配偶不體貼、孩子不聽話,有的則...

聖嚴法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問:台灣人小孩越生越少,父母的期望也越高,許多年輕學生因壓力得了憂鬱症 ,還有不少人習慣性自殘。曾有...

聖嚴法師《時時懷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鏈的過程中,當我們達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長之後,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則...

聖嚴法師《工作與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時候,心還可以比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作場所,心就開始不安了。在工作環境裡之所以心不安,...

聖嚴法師《父母是家裡的佛》

問:當家裡有老人需要照顧時,常會在兄弟姐妹間造成緊張,到底誰該照顧年老的父母呢?是讓老人家周由子女家...

聖嚴法師《逢凶化吉》

在發生911恐怖事件後,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國了。 我說:哪裡有危險,我就要跟那個地方覺得不安全的人...

聖嚴法師《別自己綁住自己》

如果凡事依賴算命,會讓人的生命失去彈性,很可能每天出門前都要先算一下:幾點鐘出門比較好? 如果是相信...

聖嚴法師《運用所緣 精進奉獻》

很多人見了面都會說:因為我們有緣,所以在一起工作;因為我們有緣,所以能夠見面。如果一見面就吵架,算不...

聖嚴法師《不放棄自己》

問:導演李安近年非常風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時光是失業在家的。您當年也曾無處可去。在情勢看來黯淡...

聖嚴法師《還債平安,還願快樂》

問:現在我想學的東西很多,對於生命的存在和天地萬物的法則都很感興趣。我想首先請問:做人的意義在哪裡?...

聖嚴法師《禪--人類意識》

一、佛教對人類意識的分析 佛教把意識分為心、意、識,三個彼此相關的名詞。 心,有真、妄。妄心是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