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30頁)

一、夫對妻的禮節和義務 佛陀在很多經典談及夫妻倫理,稱家庭的和睦與幸福依靠夫妻...
人都會做夢。有人在夢中發了財,有人在夢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夢中娶了嬌妻、生...
淨土宗對佛教其它宗派影響很深,一直受到歷代高僧的推崇,無論修習哪一宗派,最終皆...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要的空氣是免費的,人一刻皆不...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宿生惡習作拉鋸戰,自覺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
對於佛教徒能否養寵物這個話題,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過!結果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
一、持戒與念佛的關係 1、三學為學佛修淨之根本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
修學佛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從禮敬二字起步。禮敬既是我們...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
在很小的時候,我喜歡觀看電視上播放的《濟公傳奇》,當時那個穿著破爛的瘋顛和尚給...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著萬物,以豐富的物產滋養著人類。作為地球之子的人類,對於母親的...
3月12日,日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0級大地震,地震、海嘯、核輻射一系列災難席...
供養是佛弟子一天當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行止,舉凡早課前以香、燈、花、果供養三寶,或...
無論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須孝養其父母。尤其出家眾,發心長養父母之慧命,是為...
女人問男人:有朵花長在懸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險,你肯不肯去摘給我?男人想了...
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絕對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問: 師父慈悲,剛才說到罪業這兩個字,我跟幾個同事都是學佛的人,在一起討論過一件事情就是,好像那些人...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經和誦經是不同的。所以當你進...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叫《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
法顯,俗姓龔,平陽郡武陽(山西臨汾)人。幼年時,三個兄弟先後夭折,父母惟恐法顯...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問: 負債的人可以出家嗎? 道堅法師答: 負債的人是不可以出家的,這在經文裡有明確的規定。據《五分律...
佛世時代,舍衛國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樓閣上,波斯匿王問夫人:「世界上什麼...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間,有人卻丑化了社會、丑化了自己──這都源自人的心念...
1、雙蓮百合圓肉湯 安神,健身,預防心悸失眠 材料:蓮子2兩,蓮藕1斤,百合5...
我看到許多人每天都背著兩個大包袱一個是珍寶包袱,一個是垃圾包袱。 所謂珍寶的包...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記載外戚胡國珍去世後,北魏孝...
復孫藝民居士書 世間聰明子弟,於情竇開時,其父母兄師不為詳示利害,以致由手淫與...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而我們還是很在意。我們會對某些人恨...
從前,在北印度的波羅奈斯住著一戶有錢人家。他們為兒子安排了和臨近村子的一個善良...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聞天子一樣多的大施主,與他的...印光大師在《壽康寶鑒》的序中說: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慾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慾直接而死,因貪色慾虧損,...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是中國傳統營養學理論的精髓,在膳食結構上強調平衡,提倡含不同...
生命的真相是無盡的輪迴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有家庭、事業、地位、財富,...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勸說我們: 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惑。...
提起蓮池大師,大概在佛門弟子中沒有幾個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之一,...
已是許久沒有讀書了,只因心總被瑣碎的煩惱充溢,沒有潛下來的時候。而讀書不靜看到...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
如果有人把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樣?會生氣、會拒絕、會跟那個人抗爭,對嗎?...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包括不正見的邪師),我們能不能單獨頂禮他,單獨供...問: 請問師父,現在居士供養出家僧人,一般都直接用錢。甚至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供僧,也用錢。佛經上講四事...
似乎,這是個計較的時代,分秒必計較、絲縷必計較、顆粒必計較、毫釐必計較.......
百善孝為先 我認識一位學佛醫生,在臨床幹了一輩子,剛退休,為人和藹,善與人交往...
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1元的硬幣,他總是選擇5毛...
佛陀在世時曾授記:百年之後,將有憂波毱多以坐禪第一,大興弘化。由是,三祖商那和...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摩竭陀國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當時,世尊對比丘們開示:世間有三...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樹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體共生的生命,你愛護它,它就...
我這一生周遊世界,雲水行腳,到過不少地方,但在今天來到這第一城,感到特別榮幸。...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是要抓住佛號,你的心要抓住佛...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眷屬而停留,我們願意大...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身念處和受念處,...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自古相傳,凡是作為一位禪師...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源自於《淨土五經》之一的《佛...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難,爬山登陡峭石級的時候滾落了下來,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脫臼,並無...
貪婪是一種飢渴的心態,它的本質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貪婪的人,永遠不知道滿足是什...
一、移民佛國回老家 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之內六道循環輪轉沒有了期,...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
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功德,他現在有這種功德了;有...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
在佛教中,雖然沒有專門稱呼財神的說法的。但是佛和大菩薩都具有施予眾生安樂的悲願...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養;是故,此八物甚為尊貴殊勝...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
所謂比丘十八物,又稱頭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隨身攜帶的...
有個朋友炒股,股齡也有幾年了,在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也算比較深厚了。他自己也...
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傅翕,婺州義烏縣(今...
《說文解字注》闡述話字之義,即是會合善言。所以,真正會說話之人,所說之言,必是...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大聖...
心即是佛,是禪宗的根本,無論講到哪裡都離不開,因一切唯心造。信願行三字,有循序...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與憨山...
數周前,當星雲大師計劃要為二0一四年寫一句新年祝賀詞的時候,很多朋友都建議星雲...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鴉看見了魚,便聒噪著追逐蔦烏...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
公元前四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絞刑。臨死前,他因不能為母親送終感到遺...
一、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
有一次我應邀去一位女士家裡做客,那位女士買的房子位於北京的郊區,那次做客經歷給...
南瓜 南瓜含有胡蘿蔔素 打榜理由:同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 營養速查:南瓜營養豐...
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 你常遇事小題大做,被情緒牽...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準備休息了。炎熱的...
佛教寺院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一定要注意以下九個問題: 一,衣服...
清朝時,淄川有一個窮小子,臘月將盡,還缺吃少穿,他不知道這個年怎麼過。窮極無聊...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今略說之。 金剛...
什麼叫福德?按著《書經》有一篇叫〈洪範〉;洪範有九疇,其中講福有五種: 第一種...
這女人身,是最麻煩的,有很多的麻煩──先有個客塵來,過幾天又有個主塵來,你說這...
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是一種業力激發的...
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沒有一件事情...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
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中,產生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看完之後討論,無關乎電影,只...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從聖道門的角度,我們受持五戒...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故名為忍。 《優婆塞戒經》說...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
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魯即將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師是誰? 古...
檢討自己的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我們平常不知不覺中,都在培養一些習慣,沒注意到它與...

一個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還是聰明之人呢! 我的母親告訴我,在我幼小的...

夫妻間的禮儀與義務

人生原來是一場夢
古代高僧淨土感應事蹟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佛教徒能否養寵物

印光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

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豈能一日不拜佛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憶念彌陀慈父

莫讓地球母親再流淚

身有生死,法性不滅

學佛人的一天--從供養開始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六個維繫愛情的妙訣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賣酒開賭場有沒有罪業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

念佛如何迴向

法顯大師西行記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負債的人可以出家嗎

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美丑一念間

20道美容養生素食湯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印光大師開示縱欲的危害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好運不在於星辰
修繕寶塔的功德
健康身體頭腦,節欲保身是首要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蓮池大師的自規自警

沉默的美好

每日積陰德的方法

別讓垃圾倒進你的腦袋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供養僧人用錢如法嗎

包容二字重千斤

不孝的人都很窮困

凡事適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憂波毱多尊者伏魔記

善男子的三種具足
感恩天地之德

「四不」原則健全我們的人生

念佛要有韻調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正釋四念處

祖師與你有什麼冤仇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歷險思佛悲願深

化貪婪為恬淡

佛教移民學

念佛也具足止觀

為什麼要隨喜別人

聖嚴法師的三個安心法

佛教中的財神是誰

佛教的「八吉祥」

佛教的二十諸天

比丘十八物

捨卻貪愛,戒除貪慾

傅大士《十勸頌》

口業清淨,自然有功德效用產生

向佛陀學習
信願行的過程與差別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星雲大師馬年談馬

以捨為得,妙用無窮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準則

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

【推薦】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不要留你的惡業過夜

春節餐桌必備的10大素食食材

何苦一定要生氣呢

找迴心靈安住的地方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受傷未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什麼叫福德

女人的五障十惡

淨土宗要求你少造罪業

你沒有突破障礙,如何能見到阿彌陀佛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內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質更重要

我們都會變老

受持五戒對淨土學人的意義

諸經釋忍辱

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拜懺的方法

萬物皆可為師
檢討「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