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30頁)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還是聰明之人

一個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還是聰明之人呢! 我的母親告訴我,在我幼小的...

夫妻間的禮儀與義務

一、夫對妻的禮節和義務 佛陀在很多經典談及夫妻倫理,稱家庭的和睦與幸福依靠夫妻...

人生原來是一場夢

人都會做夢。有人在夢中發了財,有人在夢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夢中娶了嬌妻、生...

古代高僧淨土感應事蹟

淨土宗對佛教其它宗派影響很深,一直受到歷代高僧的推崇,無論修習哪一宗派,最終皆...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要的空氣是免費的,人一刻皆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宿生惡習作拉鋸戰,自覺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

佛教徒能否養寵物

對於佛教徒能否養寵物這個話題,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過!結果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

印光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

一、持戒與念佛的關係 1、三學為學佛修淨之根本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

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修學佛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

豈能一日不拜佛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從禮敬二字起步。禮敬既是我們...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

憶念彌陀慈父

在很小的時候,我喜歡觀看電視上播放的《濟公傳奇》,當時那個穿著破爛的瘋顛和尚給...

莫讓地球母親再流淚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著萬物,以豐富的物產滋養著人類。作為地球之子的人類,對於母親的...

身有生死,法性不滅

3月12日,日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9.0級大地震,地震、海嘯、核輻射一系列災難席...

學佛人的一天--從供養開始

供養是佛弟子一天當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行止,舉凡早課前以香、燈、花、果供養三寶,或...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無論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須孝養其父母。尤其出家眾,發心長養父母之慧命,是為...

六個維繫愛情的妙訣

女人問男人:有朵花長在懸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險,你肯不肯去摘給我?男人想了...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絕對不可以悠悠泛泛、敷衍...

賣酒開賭場有沒有罪業

問: 師父慈悲,剛才說到罪業這兩個字,我跟幾個同事都是學佛的人,在一起討論過一件事情就是,好像那些人...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經和誦經是不同的。所以當你進...

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叫《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

念佛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宜於夜課畢,及日中念佛誦經畢...

法顯大師西行記

法顯,俗姓龔,平陽郡武陽(山西臨汾)人。幼年時,三個兄弟先後夭折,父母惟恐法顯...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

負債的人可以出家嗎

問: 負債的人可以出家嗎? 道堅法師答: 負債的人是不可以出家的,這在經文裡有明確的規定。據《五分律...

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佛世時代,舍衛國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樓閣上,波斯匿王問夫人:「世界上什麼...

美丑一念間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間,有人卻丑化了社會、丑化了自己──這都源自人的心念...

20道美容養生素食湯

1、雙蓮百合圓肉湯 安神,健身,預防心悸失眠 材料:蓮子2兩,蓮藕1斤,百合5...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我看到許多人每天都背著兩個大包袱一個是珍寶包袱,一個是垃圾包袱。 所謂珍寶的包...

佛教七七追薦的由來和規矩

我國最早為亡者做七的記錄,始於北魏。《北史外戚傳》記載外戚胡國珍去世後,北魏孝...

印光大師開示縱欲的危害

復孫藝民居士書 世間聰明子弟,於情竇開時,其父母兄師不為詳示利害,以致由手淫與...

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人們常常開玩笑說,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然而我們還是很在意。我們會對某些人恨...

好運不在於星辰

從前,在北印度的波羅奈斯住著一戶有錢人家。他們為兒子安排了和臨近村子的一個善良...

修繕寶塔的功德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聞天子一樣多的大施主,與他的...

健康身體頭腦,節欲保身是首要

印光大師在《壽康寶鑒》的序中說: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慾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慾直接而死,因貪色慾虧損,...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是中國傳統營養學理論的精髓,在膳食結構上強調平衡,提倡含不同...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無盡的輪迴 人們在世間奮鬥幾十年,雖能擁有家庭、事業、地位、財富,...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勸說我們: 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惑。...

蓮池大師的自規自警

提起蓮池大師,大概在佛門弟子中沒有幾個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之一,...

沉默的美好

已是許久沒有讀書了,只因心總被瑣碎的煩惱充溢,沒有潛下來的時候。而讀書不靜看到...

每日積陰德的方法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

別讓垃圾倒進你的腦袋

如果有人把垃圾倒在你的身上,你會怎麼樣?會生氣、會拒絕、會跟那個人抗爭,對嗎?...

知道某出家僧人是破戒(破見)之人,能不能單獨頂禮供養

問: 在寺院中,如果我們知道某些出家僧人是破戒之人(包括不正見的邪師),我們能不能單獨頂禮他,單獨供...

供養僧人用錢如法嗎

問: 請問師父,現在居士供養出家僧人,一般都直接用錢。甚至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供僧,也用錢。佛經上講四事...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這是個計較的時代,分秒必計較、絲縷必計較、顆粒必計較、毫釐必計較.......

不孝的人都很窮困

百善孝為先 我認識一位學佛醫生,在臨床幹了一輩子,剛退休,為人和藹,善與人交往...

凡事適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1元的硬幣,他總是選擇5毛...

憂波毱多尊者伏魔記

佛陀在世時曾授記:百年之後,將有憂波毱多以坐禪第一,大興弘化。由是,三祖商那和...

善男子的三種具足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摩竭陀國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當時,世尊對比丘們開示:世間有三...

感恩天地之德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樹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體共生的生命,你愛護它,它就...

「四不」原則健全我們的人生

我這一生周遊世界,雲水行腳,到過不少地方,但在今天來到這第一城,感到特別榮幸。...

念佛要有韻調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是要抓住佛號,你的心要抓住佛...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眷屬而停留,我們願意大...

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 身念處和受念處,...

祖師與你有什麼冤仇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自古相傳,凡是作為一位禪師...

淨土宗的「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是淨業行人常常見到的一個名詞。原文出處,源自於《淨土五經》之一的《佛...

歷險思佛悲願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難,爬山登陡峭石級的時候滾落了下來,蒙佛加佑只是手指脫臼,並無...

化貪婪為恬淡

貪婪是一種飢渴的心態,它的本質是不安,在心理上患了貪婪的人,永遠不知道滿足是什...

佛教移民學

一、移民佛國回老家 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之內六道循環輪轉沒有了期,...

念佛也具足止觀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須了了分明,能了了分明,即...

為什麼要隨喜別人

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功德,他現在有這種功德了;有...

聖嚴法師的三個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

佛教中的財神是誰

在佛教中,雖然沒有專門稱呼財神的說法的。但是佛和大菩薩都具有施予眾生安樂的悲願...

佛教的「八吉祥」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養;是故,此八物甚為尊貴殊勝...

佛教的二十諸天

在佛教中,有二十天神,也叫二十諸天,是佛教著名的護法天神,本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

比丘十八物

所謂比丘十八物,又稱頭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隨身攜帶的...

捨卻貪愛,戒除貪慾

有個朋友炒股,股齡也有幾年了,在市場上積累的經驗和教訓也算比較深厚了。他自己也...

傅大士《十勸頌》

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傅翕,婺州義烏縣(今...

口業清淨,自然有功德效用產生

《說文解字注》闡述話字之義,即是會合善言。所以,真正會說話之人,所說之言,必是...

向佛陀學習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位大聖...

信願行的過程與差別

心即是佛,是禪宗的根本,無論講到哪裡都離不開,因一切唯心造。信願行三字,有循序...

蓮池大師論出家與在家

蓮池大師(1535-1615),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與憨山...

星雲大師馬年談馬

數周前,當星雲大師計劃要為二0一四年寫一句新年祝賀詞的時候,很多朋友都建議星雲...

以捨為得,妙用無窮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鴉看見了魚,便聒噪著追逐蔦烏...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

誠信是做人的第一準則

公元前四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絞刑。臨死前,他因不能為母親送終感到遺...

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

【推薦】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

不要留你的惡業過夜

有一次我應邀去一位女士家裡做客,那位女士買的房子位於北京的郊區,那次做客經歷給...

春節餐桌必備的10大素食食材

南瓜 南瓜含有胡蘿蔔素 打榜理由:同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 營養速查:南瓜營養豐...

何苦一定要生氣呢

把心放空,讓心柔軟,這樣我們才能包容萬物,洞察世間 你常遇事小題大做,被情緒牽...

找迴心靈安住的地方

天色漸漸地暗下來,夜幕降臨山際,臨近夜晚,大家各自回到寮房,準備休息了。炎熱的...

佛教徒進寺廟要注意的九個問題

佛教寺院是清淨的聖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一定要注意以下九個問題: 一,衣服...

受傷未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清朝時,淄川有一個窮小子,臘月將盡,還缺吃少穿,他不知道這個年怎麼過。窮極無聊...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緊要的關節,今略說之。 金剛...

什麼叫福德

什麼叫福德?按著《書經》有一篇叫〈洪範〉;洪範有九疇,其中講福有五種: 第一種...

女人的五障十惡

這女人身,是最麻煩的,有很多的麻煩──先有個客塵來,過幾天又有個主塵來,你說這...

淨土宗要求你少造罪業

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是一種業力激發的...

你沒有突破障礙,如何能見到阿彌陀佛

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定有原因的,沒有一件事情...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

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

內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質更重要

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中,產生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看完之後討論,無關乎電影,只...

受持五戒對淨土學人的意義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從聖道門的角度,我們受持五戒...

諸經釋忍辱

《六度攝論釋》云:能滅盡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隱。故名為忍。 《優婆塞戒經》說...

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菜根譚》有這樣一段話: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

拜懺的方法

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定誓願。四、讀誦禮拜。五...

萬物皆可為師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魯即將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師是誰? 古...

檢討「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檢討自己的習慣和願是否相應 我們平常不知不覺中,都在培養一些習慣,沒注意到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