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29頁)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
誦經他有一個規矩的,按照這個誦經的規定呢,上來一般就是唱《爐香讚》就行了,爐香...
圓教和禪宗是一致的,佛說的法是對機不同,目的都是明心見性,不管是學禪、學淨、學...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路,而這些畜生的身體為什麼是...
我今年31歲,學佛快3年了,學佛的這幾年,自己的感悟特別多,轉變也非常大。我想...
張奶奶老人家舍報了,家屬不同意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助念場所的租金也不行,說這麼...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人家。不過隨順...
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就來自於身見。佛陀慈悲,為什麼要講二十二年的般若系經典?要我...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之後,接下來應該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個法門,能使我們不斷...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眾生欲除苦,奈何...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思出離,惟逆境當前,庶...
中品下生者,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間的善法,只是修世間的...
修習淨土第一個重點,就是你要對極樂世界生起真實、而不可破壞的信心。這個信心的內...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
關於積集智慧的資糧,本經講到有二種因緣:第一個是有情的聲音,是指有明瞭性的鳥類...
宋朝,開寶寺的釋惠溫,有一位侍奉他的童子,不知姓名,十四歲那年,有個看相的人叫...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
章居士,湖州人。她有個老爺爺七八十歲了,摔倒了,把坐骨那地方摔裂了。到醫院,醫...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坐、臥、睡覺、乃至於吃飯。...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用的姿勢可概括為:對口引磬,...
《三報論》: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誰代表阿彌陀...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如果在他臨命終最後那一念能...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總怕自己死掉。我鼓勵...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我們修淨土的人,...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只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賢,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了解,你敢說臨命終時,這句佛號你能提起來?你真的能夠一心歸命、...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前面從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闡述了信心的內涵及其功能作用,具體到淨土法門,信心的法...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說出來,其他的經也說了,沒有...
溈仰宗是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溈山靈祐禪師(771-853)和仰山慧寂禪...
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帝釋天,雖居崇高顯榮之位,而恆常作苦、空、無常、無...
曹洞宗宗名之由來 曹洞宗創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要是分別自性緣起,就是我們善...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強調,宇宙萬法的...
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的四大不調就會有病,因為有...
清朝玉琳通琇國師,俗姓楊,是江蘇延陵望族。明朝萬曆四十二年(1614),通琇禪...
我們這種身體存在的現象,是由什麼來組成的呢?地、水、火、風四大組成。 每一個人...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此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
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唐石頭希遷) 進步非近遠,迷...
【原文】 有權力者,救人救世則易,害人害世亦易。若以害人害世而得權力,以期救人...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子,有了善根;或者來生的善根...
【善男子。譬如有人壓油為業。一一麻粒皆有蟲生。以輪壓之。油便流出。汝當觀此壓麻...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譯。如近譯哲學為斐羅梭斐,論...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唐代有一位惟岸法師,專修十六觀(《觀無量壽經》十六妙觀),見到觀世音和大勢至兩...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起菩提心。換句話說,我們在凡...
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我略說一下這一品的題目。前面我們分析了六道,也分析了地獄...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剛出家,還是修行...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我們過去打了一個妄想,一...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不聽。我以前放生、印經等,...
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把我們拔出惡道,提攜接手,牽...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所發出的弘誓大願。...
神明不滅,就是這個神識不會隨著身體的朽滅而朽滅,他是相似相續。他還會循著他的業...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於榻的公公病逝於長沙。最後的四天,我一直在病房守著,目睹...
造像的功德,有一個《造像功德經》,只說是一般的世間因果、得到的好處。《法華經》...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騙去;...
第二品是地藏菩薩在各個世界所有化身,前頭是說所教者,這是說能教化者。教化是教育...
也許我是那種不是閑人閑不得的人。七月是最忙的時候,最忙的一件事,就是為寺內的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一股勇氣,都能打起精神來與...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前面講到,種子是一切法的生...
水功德: 寶華千萬種,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交錯光亂轉。 阿彌陀佛因地,見...
奉施佛及僧,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 物質供應是有限的,也有斷的時候,要是護持...
這裡我舉一個公案,大家看看。把這位法師求到上品上生的這種行業跟我們自己做個對比...
《攝大乘論》把六度分成兩塊:一個叫聖人的六度,一個叫做凡夫的六度。因為我們修六...
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是夜叉?它能把你一切的功德都...
問: 我有一位師兄,學佛半年就能背《無量壽經》。看他那麼精進,幾次勸他受五戒,...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上白白的,電視熒光幕也是...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問佛陀說:世尊!您所說的正見,到底怎樣才是正見呢? 迦旃延!...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性。但是,大家並不懂得如何才能達到成佛的目的。菩提達...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因為信佛之人,為...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以下的四句話:一切都是現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我常說: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這是說,如果我們用佛法的觀念,向自己的...
問: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宏海法師答: 這是個知識性的問題,不是法義,...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
問: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對傲慢我總是無法控制,傲慢總在不知不覺中顯現出來,...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之極名著。羿著射,遼著丸,...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歲,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
巧願防非,離過成德,名為清淨。 巧願,是善巧的願。這個很重要,對於十信位的菩薩...
問: 弟子深信淨土,誓死不退,現在也很少運動了,覺得鍛煉身體就是執著自己的色身...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的事情...
你看你們讀《金剛經》,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今天我們講講名詞,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簡單地說誰都懂因果,但是我們都不認得...
問: 一念、十念可決定往生,為何要一日三萬、五萬? 大安法師答: 好,這個佛法...
釋尊一代時教,應機隨緣宣說權實漸頓種種法門,眾生隨修一法,皆可入道,法法平等,...
在古來高僧大德之中,有很多去留自在的情況,《高僧傳》中就有許多這樣的公案。我們...
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要想得很遙遠了,不要生很多妄想,這不是很難的事。你能夠行五...
問: 在靜坐時有各種境界出現,還可以繼續再坐嗎?如果可以,那應該注意些什麼? ...
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種就是遠離三毒,貪...
【原文】 人初未嘗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體上得之。何則?以神之來而托於此,其形...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十念南謨阿彌陀佛,則變地獄...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借宿人家。僧侶,更是如此...

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這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所變現! ...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如何誦《地藏經》

佛並沒有涅槃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遇佛法知前非,痛悔過獲新生

助念他人,啟示自己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捨身護法的靜藹法師

已生的惡法令斷,未生的惡法令不生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修淨土的重點,就是要對極樂生起真實的信心

如是等輩,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極樂的五塵境界,就是彌陀的三身四德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造了很多的罪,臨終聞到佛的名號能解脫嗎

打普佛念佛迴向出現的奇跡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慧遠大師《三報論》之大略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極樂世界的鳥是怎麼來的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對名號不了解,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信佛力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自力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禪宗五家七宗——溈仰宗

只隔了一世見面,就彼此不知不識

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阿賴耶識的種子有六義

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

佛門孝子通琇國師度化母親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擁有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這四種行業的罪業無量無邊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惟岸法師與小沙彌的往生故事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無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沒有銷罪方便法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出了三途的眾生為何又回來了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人化獸,獸化人,這確實是輪迴中的真實情況

【推薦】送別公公——我所親見的死亡過程及思考

造佛像的功德有多大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地藏菩薩的化身百千萬億

不喜不憂,善調自心至清涼

無念、無相、無住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極樂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懷玉禪師上品上生的故事

讀《華嚴經》為何我們只有「隨喜讚歎」的份

做點好事有點功德,但被這個吃掉了

勸人受五戒要承擔他持不了戒的惡業嗎

人生就是一場戲

到底怎樣才算是正見

淨土簡易早課

把禪的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這四句話

究竟是誰在煩惱

在淨土中還有身體的顯示嗎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善用其心,清淨行為

鍛煉身體是執著自己的色身嗎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釋迦佛因地修忍辱,捨身飼虎行菩薩道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要這樣明因果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何還要三萬五萬

淨土一法,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三位高僧的自在往生事蹟

念了好幾十年的佛,臨終動了一念懷疑就去不了

靜坐時出現境界該注意什麼

熏聞離塵,色所不劫

淨土法門不可不修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