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34頁)

五戒都修不好,憑什麼得出世間的聖果

十惡止了就是十善。心有三種,貪、嗔、癡,要把它斷除;口有四種,兩舌、惡口、妄語...

「黑道法師」監獄度眾,7萬罪犯皈依佛教

他1954年出生,出身貧寒之家,曾經是不良少年,在校園黑幫位居堂主。大學畢業後...

任何的殺盜淫妄,都不能給它一個正當的理由

我去年去參加大專齋戒學會的一個開示。有一個大學生,他學醫學的。他在學校要去抓小...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為宗,二、以唯佛為宗,三、以...

有六種禍患會致錢財消散通往惡道

【原文】 又,居士子!有六患,消財入惡道,當識知。何謂六?一為嗜酒游逸、二為不...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一條叫果從因生。這兩條規律是...

果報的輕重取決於心

雖然果報現前有前後時間上的差異,但是它不離開一個原則:都是我們的心隨著所遇的人...

【推薦】為什麼要做早晚課?能得到什麼利益

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得,對出家人的生活來說,早晚...

娑婆求空空愈遠,往生極樂入有得空

巧示因於往生,實悟無生者,七地僅名現相,八地乃得無生。而亟欲滅生以求無生,彌求...

憨山大師《觀音讚》

大悲觀音像讚 我聞大士本無住。但在眾生心想中。眾生既即大士心。如何顛倒若不見。...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身業、口業的行為,也包括意業...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極...

什麼樣的人不能皈依佛門

【原文】 凡皈依者,必須志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用外道煉丹運氣等工夫,則成...

怎樣才能讓心變清淨

凡夫的心總是心猿意馬,漂浮不定,好比躁動的猿猴一樣上竄下跳,流蕩散亂;又像脫韁...

一輩子造罪業,為何臨終十念就能往生

那有人也許看到這個經文就問了,他一輩子造了這麼大的罪業,為什麼臨終十聲念佛就能...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

淨宗根本經典——五經一論的格局

淨宗根本經典的選取,並非一蹴而就,經歷一千餘年的料簡,降至晚近印光大師手中才最...

調伏對色身感受的愛取

其實整個思惟苦諦、調伏愛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處,尤其是調伏色身的愛取、調伏感...

觀心無常,調伏我見的顛倒

以下的觀心無常跟觀法無我,偏重在調伏我見的顛倒。就是我們明瞭分別的心是剎那剎那...

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來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一定的過程。先看第一個,識。這個識是一個...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佛號,發清淨願往生西方極...

能夠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就是你能夠依《觀經》來無論修觀佛三昧還是念佛三昧,就...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

飲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

隨喜功德,隨喜一切眾生、隨喜一切諸佛菩薩,願一切眾生捨離嫉妒障礙,看見人家有一...

犯戒可救,破見難救

一切法都是心生的,所以對一切都不要貪戀。出家要遠離俗家,俗家事情亂如麻。但要想...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呢?首先在家居士,在不同的場合應該要有不同的對待。你要...

不必為了追求不倒單而不倒單

問: 請問在生活工作中精進修行,甚至不倒單,可以不? 宏海法師答: 當然可以。...

學佛人的五種種性

在唯識學,它把我們每一個人--學佛人,分成五種種性: 第一個定性聲聞。 有些人...

峨眉山萬年寺北宋普賢銅像

峨眉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傳為普賢菩薩應化的道場,普賢騎象銅像在今峨眉山...

不拿佛法做人情——記來果老和尚二三事

一、高旻寺革除經懺 內地有經懺的叢林,代信眾做一切的佛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

出家人為什麼堅持上早晚課

我們出家人上早晚殿、過堂這功德是一堂佛事。這堂佛事呢,消除我們的這些業障,增加...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為名為利忙...

跑因果道場搞附體,還不讓去寺院

問: 佛弟子跑因果道場,什麼附體,不讓去寺院,不讓供養等。求師父快給開示,怎樣...

五種邪命,皆為利養

【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五種邪命,皆為利養,就...

以敬信心造觀音像感應三則

修補觀世音菩薩佛像手臂,觀世音菩薩亦醫其手臂 湖州有一個村婦膀臂疼痛很久,一直...

歷代普賢菩薩感應四則

李靖箭射文殊普賢 唐朝雁門關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時候,頗知道對出家人尊敬禮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該如何理解

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此。類如參禪因者,決定感開大...

【圖】虛雲老和尚120年的傳奇人生

虛雲老和尚誕於1840年,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儀五帝,於1959年以1...

人死了不是燒點紙就能解決問題

鬼的定義是什麼呢?鬼類中的餓鬼比較多,鬼當中也有大鬼小鬼,有財鬼無財鬼,有的有...

阿彌陀佛十種力的威德

一切諸佛都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對這些佛教的常識,我們還是要了解。十種...

什麼樣的程度才能稱為至心

這口稱佛號,告訴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這個佛聲不間斷,就是十念念佛不間...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處定

看第四個,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整個三界裡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處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四禪

四禪,亦名捨念清淨地,謂行者復厭三禪之樂法擾心,復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樂既謝...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心,以種種因緣,訶責捨離,使...

寺院有哪些「職位」?「人事變動」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叢林,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寺院內部行政機構分工明確。以禪...

這個就是參禪下手的竅門

要想從這個話頭入手,以念佛是誰入手,那沒有別的巧妙,你只要生死心切,時時刻刻不...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前謂諸佛憐...

念佛是除業障最好的方法

淨土法門本來就是大乘佛法,所以這個往生善知識,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習,自然地就...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蓮華里做什麼呢

下品中生者乘著那個蓮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之內,他在蓮華里面待了...

發起菩提心的兩個因緣

菩提心有本質上的差別跟作用上的差別,在本質上的差別就是世俗菩提心跟勝義菩提心。...

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我們看第一個空無邊處定。 一、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色如牢籠,不得自在,心欲出...

天乘四空定之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

第二個,識無邊處定。 二、識無邊處定,謂行者厭虛空之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天乘四種禪定之初禪

定境的淺深,有四種差別。所以古人說:禪中無慾,欲中無禪。只要你心中還有慾望,你...

《法音》雜誌專訪界詮法師

(原載於《法音》雜誌2002年第11期) 界詮法師,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福...

末法時期,念佛以持名最為得力

眾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種方法,如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末法時期,念佛以...

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初出生,隨處滅盡,但...

歸心淨土的楊傑居士

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官職太常(掌管禮樂郊廟...

果報有四種,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優婆塞戒經》這部持五戒的經說報有四種報: 第一種是現報, 也就是你今生做的業...

一切災害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社會上災害很多,水災、風災。在我們大陸上風災很少,但我在美國那些年,幾乎年...

「善念」和「善根」的差別

菩提心它是一種善根,我們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別,就是這個善根它多了一份...

盜木材的夫妻

我熟悉的一位同修張師兄,經常會把他曾經見聞的不可思議之事和我們分享,其中有一件...

對治內心有所得的執著

歡喜特異功能,但是你內心裡的不安還在,就算你成功了,有特異功能,你心裡面的不安...

修行人怎可把這個色殼子看得這麼重

在雲門寺方丈室後之假石山上,種了不少奇花異草。假石山本是靠後山牆而築,地下還挖...

自己不加持自己,我們就跟諸佛菩薩溝通不了

學法時,學哪一法,心念就住在哪一法,要全心投入。至於念住,念住不是我們坐這兒不...

舍利弗五百世墮為毒蛇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佛陀的弟子有一個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哪怕是餓著,也別去做屠宰的行業

要把你所學的佛法運用到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讓佛法跟生活脫節了,成了兩條並行線。...

求地藏菩薩滿願快,是什麼原因呢

【善男子。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並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殑伽沙等諸...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緣起法的層面去談的。如果在體...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言。為什麼要讚歎出家呢?...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覓之了不可得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在無際,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謂無。應用...

往生極樂世界,有五因緣不退

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 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 二...

佛教宗派是怎麼形成的

釋迦牟尼佛每一次講法,都是總持法。後來阿難結集經典,從如是我聞到歡喜信受,一部...

因果故事四則

一、黑心殺牛,臨終受苦 安徽省臨泉縣的遲悟(化名),專門從事殺牛的行業。 二十...

臨產助念可護佑產婦母子平安

女人難產是有原因的。要麼是跟這個所生的兒女有怨,所以一個女人想要生一些好的子女...

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

【原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慾。塵寰擾擾,易犯唯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

佛經與道教的經典可以同時誦嗎

問: 道教與佛教我都很歡喜,知道其中的大智慧,但我一直很迷惑,在誦經時,時常兩...

不要再去問因果,再問就很傻

記得在北京的時候,五台山流傳下一本書《現代因果實錄》。據說,五台山有一位妙法大...

從厭離心啟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我們天天談,那怎麼下手去發呢?善導大師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下手的方便,就從...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度四流者為作橋樑。趣彼岸者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勝果報。是三善本所引等流。常行...

對娑婆的愛取調伏到最低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種招感,就是一種感應,或者說一種磁場的吸...

不能起顛倒,這是淨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

蕅益大師:大病中啟建淨社願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薩戒弟子智旭,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

面對很多的眾生,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身為一個菩薩,我們要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自己內心的問題;第二個處理外在眾生...

念佛的利益超過拜懺水陸太多了

【原文】 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

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為本

佛法無量義,一以淨為本,意思是:佛法雖然有無量無邊的意思,但是一定要以清淨心為...

真能這樣做,決定可生西方極樂

印光大師對葉福備居士說:你父親既然已經同意你出家,你就應當至誠懇切,一心念佛,...

往生兜率淨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優波離:是名彌勒菩薩於閻浮提沒生兜率陀...

居士對待僧人的「十六字訣」

原文: 來書發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實為至當。然教兒輩,又須反覆為論。若止一往...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屬不易,理應權衡,不可於某...

天乘四種禪定之三禪

我們看三禪。 三禪,亦名離喜妙樂地,謂行者復厭二禪之喜心湧動,定不堅固,以種種...

舍利弗為什麼能成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利弗來世 成佛普智尊, 號名曰華光 當度無...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意三者。比如天親菩薩把阿彌陀...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問: 如何看待人間佛教與淨土法門的關係? 大安法師答: 首先要界定清楚人間佛教...

念佛法門總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師倡禪教律三學一源之說,三學之結穴歸根則在念佛一門。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這個意業就不共於五戒了。我...

有些人念《地藏經》為什麼有這種感覺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恶心起,百萬障門都開了。定業...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應該怎麼來修這個逼迫性呢?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