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07頁)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聖眾體系中的一位印度菩薩。關於觀音菩薩的身世,在佛經中多有記述...

持名念佛簡易殊勝普攝三根

念佛法門裡有四種念佛。有觀像念佛,觀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還有觀想念佛...

魔化比丘死後投生何處

《佛說法滅盡經》: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

出家者要遠離愛慾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著種種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子一律要求他們都具備聖賢的條...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天有一些不順心的人與事,比...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們還是很難捨的。對這個世界,...

勤轉念,證菩提 -- 善於修這顆心

當我們不好的念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煩惱了。貪慾煩惱時,你壓制這個貪慾的念,到現...

我們可以不接納傷害

我們要歡歡喜喜地去面對一切,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像一條長河,媽媽沒生我之前有我,今...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對一切。每個人你不得不做,為...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我們怎麼樣來長養我們的四無量心呢?《華嚴經》告訴我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其實我們都不要做什麼,為啥?...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礙很多。...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還是不分別,這是一個非常嚴...

【推薦】妄談自己證果及神通感應的嚴重過失

妄語戒有大妄語跟小妄語,我們先看大妄語,第一個。 【向人說證果乃至羅剎來到我所...

妄念是病,佛號是藥

我們是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每天就是在妄想雜念堆裡面過日子,這是我們一個眾生相的...

為何欣願往生還會對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問: 弟子是一名公務員。從二〇一三年開始在家念佛、讀經、抄經。弟子一心皈依佛陀,雖未受戒,但一心一意...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錯了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是談你無禪,你宗門下沒有開...

佛預言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

用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下

禪堂的禪字,又名靜慮,又名思維修,總的一句話,就是要找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大家在...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問: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體恆法師答: 出家就是脫離世俗的身份,進入僧團的組織。僧團是一個以出離生活...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眾生無量劫來...

平時「不要」,最後「要」回來得更多

目前在一群買菜的大爺大媽眼裡,我是一道不一樣的風景,深受小販的喜歡,因為我從不...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批註上說:一個菩薩深深地了解到一切業障海,皆由...

如何正確修習大乘的空觀

大乘止觀的智慧,我們在這個地方作一個總結。大乘止觀的智慧,簡單地說就是二句話:...

人最大的障礙從哪裡來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你知道障礙是哪裡來的?所有的障礙只有從一個地方...

至誠念佛,則雜念妄想悉漸消滅

原文: 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亦參本來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時紛亂,若...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天真父子兩相投。徹悟祖師 我們...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後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領四種兵隊,乘坐寶羽裝飾的馬車...

心量要大而自我要小

做更大的事業、追求更大的榮譽、賺更多的錢,每個人都想讓全世界知道自己。 人生的...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煩惱也沒用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菩薩,我們內心要面對很多的境緣,你要斷惡、修善、度眾生,而這三...

臨命終惡業起現行的情況

「若行不善業者,當於爾時,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得不愛果之前相,猶如夢中,見無量...

少吃肉的10個益處

美國《健康》雜誌刊文,總結了少吃肉的10個益處。 1.減輕體重。2013年發表...

《佛說法滅盡經》的預言

《佛說法滅盡經》: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

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瞋癡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

同樣的心裡,你為何要充滿煩惱呢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 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如果把...

【推薦】千百年來你所誤解的開光

開光就是開智慧 一直以來,人們對開光有著頑固的、強烈的誤解,以為開光就靈,是不...

【推薦】富人和窮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許多社會矛盾。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

因夢出家--夢參長老的傳奇故事

觀夢自在,你相信夢嗎?你會按照夢中的意境真實去做嗎? 一九三一年,對於一個十六...

莫被邪見和狂慧所誤

有一種人,雖然他有一點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從書本上了解了一些東西,或...

信為道源功德母

我們凡夫比較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想要抓到一個實有的東西,即使在學佛過程中,...

禪觀了解過去,淨土規劃未來

當我們談現在,其實是離不開過去,也離不開未來;如果你把過去跟未來都拿掉,現在就...

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點狀的,它是一條線的,而且是...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創造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變現的,你過去的心態,變成了現在的...

看虛雲老和尚如何演繹輕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腳步很輕,說話聲音很柔軟、很低,與人交談滿臉笑容、滿臉慈...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面對被人欺負時...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我於一九三五年到惠安淨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來...

絕症富翁的三帖藥

有一個富翁得了絕症,他覺得自己將不久人世,心中很難過。後來,他請教一位隱居的名...

如何找到出世與入世的平衡點

問: 末學如何來找到解行並重,世界法物質的累加與出世界法中物質遞減的平衡點? 大安法師答: 你這個術...

莫作愚癡的老實人

我們說一把刀,你要割東西,一定要磨。我們記得,我們在五台山的時候,每年秋季,要...

出家出的是什麼家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沙門即通常所說...

心清淨了,任何地方都能清淨

現在很多都市人,因為由於生活緊張的關係,非常的煩躁,總想找個清靜的地方。有人喜...

【推薦】為什麼富貴不能持久呢

現下總在分類什麼富二代,窮二代,吊絲,高富帥之間的不公平,實際上命運並沒有不公...

居士如何護持正法

佛教是一個團體 佛教講四眾弟子,也講七眾弟子,範圍是一樣的,只是說法不一樣,分...

佛教十惡與十善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境顛倒,縱此感情於身口意,...

用智慧水去灌溉這個願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有一天他以神通力到...

沒有跟三寶結緣,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機會

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修學皈依。 在菩薩戒,佛陀提醒所有的菩薩,你不管怎麼忙,你至...

經常起負面的想法,其實是傷害你自己

相隨心轉 重點是在這裡,這個可以改變,會影響我們未來的!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了。...

無為里面有真諦,平淡裡面有道味

我們該有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價值觀及生活方式?要少欲無為。 少欲,這裡並沒有講斷欲...

吃素後身體消瘦,是否能吃點葷的

問: 弟子吃全素已經好幾年了,但還是喜歡肉的味道,有時還流口水,如何才能突破這層障礙?又弟子身體很差...

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釋迦牟尼佛有一段時間住在摩揭陀國首府王舍城中。當時,摩揭陀國的國王是韋提希夫人...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這幅著名的楹聯,...

【推薦】原諒別人時,也為自己開了一扇門

人,總是生活在原諒與被原諒之中。原諒一個人是自己的意識,而被原諒的人作為被動的...

人和人相處,需要多一點幽默

人和人相處,需要多一點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默是風趣、機智。其實,古來的...

經常出現妄覺該怎麼辦?

問: 尊敬的法師,末學從六、七歲起,一直到現在,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片段,就是正在說話、做事、獨處、群居...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匾曰...

別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黃帝內經》,你就會更加謙卑,知道自己業障有幾分。業障重不重,從這...

修行很簡單,大道至簡

人修道,壞在一個要自己好上。什麼都想要最好。比如問求子求婚姻,就問那裡菩薩最靈...

到了極樂世界後,絕不可能再墮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這個地方是講到你離...

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

我們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執,使自己的心軟化,來適應外邊的這種氣氛。你的心...

臨終助念的方式

人在世間,如自己平時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

【推薦】方海權《日行一善》

一、行善積德篇 問: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麼方法使我們心中所求很快...

從小裁縫到大作家

這次,我們一行到浙江大學學習,我結識了一位學友,她是一位戲曲編劇。這位編劇跟我...

曾國藩的日課四條

原文: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

曾國藩的教子之道

曾國藩(1811-1872)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37歲任禮部...

遇到逆境時,應存三種觀想

我們看第三段的歷事練心,轉逆緣成菩提道。我們先念一遍。【因緣觀:一、當隨緣消舊...

因為吃飯而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起恭敬心來。你今天對佛有個恭...

老人不要倚老賣老、老氣橫秋

佛經裡有一則老人國的記載。有一個國家認為老人沒有用,就把全國的老人丟棄在荒野山...

佛教報恩孝親談

雖然社會上也還不斷上演佛教故事目連救母等有關佛教報恩孝親的片子;可是一些無知之...

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去懺悔業障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業生死凡夫。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中染心易熾,淨...

菩提心中的佛號

心為修持之主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

【推薦】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

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問:臨終的時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淨土不攝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這個非人行沒有人的道德行為! 說我們身為人,是要有人格的...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

【原文】 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

捨報往生法是否可取?

問: 是否存在捨報往生法,即捨去當生快速求生淨土,在家人可以操作嗎? 大安法師答: 在淨土宗的歷史上...

三類疾病的對治方法

疾病有三類:一是業障病,宿世的惡業;二是內傷,五臟六腑受到傷害,叫內傷;三是外...

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

最近在武漢的月湖畔看到了這個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對面地體會到了古人所享受到的生...

五種佛教的蓮花

《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記載,蓮華有香、淨、柔軟、可愛等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

為社會加溫加暖

親人要出遠門,家人總會叮嚀: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飯時,也總是說:趁飯菜還熱,你...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國王名叫優達,在迦葉佛的時候,他便出家修道,現在適逢釋迦佛出世,聽法者都獲...

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 善化人者,心...

股市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這一段時間,不管是在微博還是微信,真可謂被這個股市的話題刷了屏,簡直刷到人眼暈...

迴向和不迴向有什麼差別

問: 迴向和不迴向有什麼差別? 大安法師答: 迴向和不迴向,差別很大呀。一個人能夠迴向,就是修一點很...

【推薦】別讓想像破壞美好的一切

太虛大師說我們所有的步驟,都是為了人生改善,後世增勝,了生脫死,法界圓明。一切...

【推薦】吃苦了苦,苦盡甘來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世事生生息息,福禍相生。老子早就有過...

「圓通」的解脫境界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什麼叫做圓通?圓通它是一種解脫境界,...

【推薦】遠離舌尖上的地獄

學佛的人都知道《地獄變相圖》,對於地獄的存在,有人信,有人不信。其實地獄並不遙...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盜淫耳。然盜淫二業,上智以義...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間

呂新吾云: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君子、小人,是中國...

請把開心當成一種習慣吧

已看慣了太陽的東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習慣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間萬物的改變;...

改變現實人生的三步驟

生命很寶貴,在寶貴的生命裡卻有很多痛苦,而這些痛苦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