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28頁)

遵循生活的規則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準備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海邊戲水。前一天晚上,他召集孩子們說: ...

一顆有主的心

元朝的時候,連年的戰火,局勢動盪不安,老百姓有家歸不得,為了保全性命,流竄各地...

如何分辨魔障與業障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異常狀況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說不出究...

怎樣才叫做清淨

一、清淨的內容 清淨這一句話,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單純,其實,分開來也有好幾...

淨業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攝住

六根中最難攝的是耳根與意根。眼睛能見屋裡的東西,但見不到外面的景致。所謂一葉障...

佛弟子如何看待婚外情

問: 作為佛弟子,該如何看待婚外情? 大安法師答: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因為物慾橫流,當事人...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會舉行一些超度法會,大的舉...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為他沒有因緣聽到正法、...

仙趣之因與果報

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行十善,人死後用化生往生天堂...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報;鬼道受報以後,再轉為畜生...

人趣之因與果報

一、人趣之因 (1)負債者互相追債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來討債的,兒子向父母親討...

慾望永遠都不能滿足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

因小失大的商人

從前有一個生意人,借給人家半個銅錢,那個人好久都沒有償還,於是他就到借錢人那裡...

人生必看的「四個地方」

一是去醫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方知人生在世,健...

多學習在逆境中念佛

人說世間的境緣,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緣。以這個痛來說,不論是生理痛,肚子痛,病痛,...

無盡的財富來自哪裡

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不足以為奇,遇到佛法是珍奇。 福田經云:佛告天帝,九十六種...

大悲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歎,功德威力無與倫比,是所有法會佛事中...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而且也成...

勇於對抗自己的煩惱習氣

真正的修行並不容易,多數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對抗習氣,他們不想做任何與感覺...

把握現在的因緣去創造來生

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間的道理,它只建立一個生命,你今生積善之家必...

感受是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受,你跟他之間有善業的因緣,...

只此浮生是夢中

許多時候,一些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不覺都會發出對生命深沉的慨嘆:「人生如戲,戲如...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始終是一般善信經常疑惑及...

幸福要向何處求

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有幾乎相同的願望,那就是幸福。然而什麼...

莊嚴自己,也要莊嚴世界

「莊嚴」這兩個字,我們常常都會聽到許多佛弟子在說,如「法相莊嚴」、「妙相莊嚴」...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於偶然。食素之後,曾黎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暢快。對於素食者來說,吃素需...

修行人沒有障礙

在東林寺念佛堂外,聽過一位師父和大家講他出家的感想,修行人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

話多心散亂

還記得剛學佛時,一位居士說了一句讓我印像極為深刻的話,話多心散亂! 來到寺院,...

勿作「二寶」弟子

在家信眾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寶、法寶還完全依靠僧寶來傳遞...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哭著對他說:我因為在陽間造惡...

人生相報十大恩

1、父母養育之恩。十月懷胎,冒險分娩,精心餵養,嘔心瀝血,養育成人,望子成龍,...

小老虎修成阿羅漢

優波笈多修得阿羅漢果後,仍然繼續在摩陀羅國的那哆婆哆寺,跟隨舍那婆私修習佛法,...

慈悲心是超度冤親債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親債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時,鄱陽湖鬧水怪,經常興風作浪,危害...

不怕揚名晚

相傳戰國時代的魏文侯,曾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兄弟三人都是名醫,哪一位的醫術最好呢...

有佛法就有辦法

在我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養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勞苦,但十二歲出家以後,佛教卻給予...

把吃苦當成吃補

人,大多數都喜歡嘗甜頭,不歡喜吃苦。 其實,人生本味,酸甜苦辣,百味雜陳。有人...

工作最偉大,服務最神聖

英國格拉斯哥市的一家書店門口總放著一箱舊書,有一個靠獎學金生活的窮學生在箱內看...

人不應該被壓力打倒

時下不少人因工作不順、情感糾葛、社會壓力等種種原因而苦悶煩惱,甚至出現輕生的沖...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人有一個身體,可以做好事,做壞事。拳頭,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惡;你...

萬般煩惱的根源

唐朝馬祖道一禪師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從這句話而契入悟機,徹悟後隱...

一物降一物

人有千般苦,心有畏懼,怕就是苦。因為心生畏懼,就表示沒有辦法應付壓力、災難、痛...

從禪修立場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難消融的,這是最可愛、最堅固、也是最討厭的東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

金光明沙、咒輪、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據密部,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所加持之土沙。目的即在利...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印光大師說:道德仁義,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報應,實天地化育之大權。 各人氣質稟...

佛化道德的特質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圓滿的德行,他的特質何在?佛化道德的特質在般若。 梵語般若,華語...

佈施的質與量,會影響到功德的大小嗎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認為佈施的東西要數量多、品質好,乃至於佈施珍貴的寶物,才會有...

淨土法門不僅利益身後且益生前

【淨土起信一: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

何不為自己積點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錢局街做了幾年服裝,店小乾坤大,也算是見識了許多人生百態。一...

如何避免刀兵劫——戰爭與和平的因素

我們人生,生存在這個世間,一種苦未了,一種苦又跟著再來;可以說是八苦交煎,苦不...

做個常不輕菩薩

佛經中一位常不輕菩薩,是我們生活中,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常不輕菩薩:凡一切...

時時修正我們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沒有種子,就不會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會有後來的百花競放和綠葉蔥蘢,更...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比喻一個人自己的所作所為使自...

佛的「四辯八音」

佛有四辯八音,什麼叫四辯?就是四無礙辯: (一)義無礙辯。義,是意思,例如本來沒有意思,可是佛一說法...

普賢菩薩與峨眉山

普賢菩薩是佛教傳說中四大菩薩之一,道場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斷,遊人也絡繹...

佈施的五大功德

過去佛陀與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離的獼猴林中。當時,有一位名叫師子的...

妻子甚獄

過去在耆闍掘山後面住有七十餘戶的婆羅門,由於宿世福德具足,所以得度因緣已至。 ...

香積法味供養

昔時世尊聽聞維摩詰長者臥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師利菩薩前去探望、慰問。諸菩薩、佛陀...

臨終能否捐贈器官

所謂菩薩一切悉捨,吾人臨終是否可將色身各器官,捐贈病厄之人,或留作醫界實驗?據...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類迷惑不悟的根源,是造成一切...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 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是苦),集諦(是哪些原因導...

戒邪淫的關鍵

很多師兄會有這樣的觀念:就是覺得色-情的畫面看一下也沒關係,只要不手淫就行了,...

開悟的十個標準

人人動輒談開悟,所謂的開悟,究竟如何?標準是什麼?最平實的說法,是永明壽禪師在...

靜坐的利益與方法

靜坐的利益 靜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對於身心健康,確為有益。以世法說:年老者靜坐...

末法時代魔強法弱

末法時代是魔強法弱的時候,魔王的勢力一天比一天擴大,佛的勢力一天比一天縮小。佛...

無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變人世間不好的生活環境和遭遇,永遠是人們最大的努力目標,也是人類文明、科學能...

我們如何轉苦為樂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天性都是渴望快樂的,誰都不希望與痛苦為伴。但是大部分人都認...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開學第一課竟是生命、...

想賺錢要靠努力與福報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

一代高僧一誠長老印象記

一辦心香沖天上,數聲鐘鼓落人間。祈禱和平干戈息,祝願中華國運堅。振興神州集眾議...

我為什麼會到廟裡來

芒鞋破缽隨緣化 在傳喜法師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經常討論的問題是:我們長大後應該...

念佛對治惡業障道

惡業障道發相,亦有三種:一沉昏闇蔽障、二惡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

家庭順利吉祥之因

人們都渴望過著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順利。不順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

財佈施不及法佈施功德大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這個問題《金剛經》中講得非常清楚。《金剛...

坦然還兒債

我是省城重點中學的教師,愛人是醫務工作者,夫妻可以說感情彌篤、夫唱婦隨,家庭關係十分和睦。在單位工作...

不經中陰身,頃刻做菩薩

如果我們都沒有接引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都是很昏迷的,很顛倒的,如果臨終助念念...

仰天而唾,唾還從己墮

佛法告訴我們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之因果真理。在言說中,亦代表了心念的善惡真誠虛偽,若起心是善,是清淨心...

改變你的磁場

人的磁場是看不見的,但這種力量是巨大的,就像萬有引力一樣,我們每個人身上的這種磁場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你...

出世間法的成功

世間的祝福都是吉祥、大喜、恭喜發財等。今年是馬年,確實也有這個品質馬到成功。成...

慚愧心與七聖財

一、慚愧的意義 慚愧,是慚與愧的併稱,即對已犯的錯誤生起羞恥或內疚之心。《俱舍...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就是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拜《藥師懺》可以替代別人懺悔

在《《藥師懺》法特點四》的日記中講了《藥師懺》第四個特點是六度齊修。我們拜《藥...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

幾年前,參禮九華山時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聯: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

去除無明的習氣

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

分分秒秒觀照當下一念心

過去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深山裡的道場打坐用功。他的師父常常教誡弟子們說:「你...

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

釋迦世尊,在過去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曾經當過印度波羅奈國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

常啖人間肉鮮美,誰知盤盞腸食毒

【豬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牡而去勢曰。生江南者,謂...

沉靜的力量

公元前4世紀,有一個原本十分繁榮的國家,自從新的國王繼承王位掌管大權後,勵精圖...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染沒有慢慢調伏啊,你就一開始...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讓大家能在學習大乘正見方面得...

「美麗」的危險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復去,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

以「五心」面對緣起的危機

我們用佛教的緣起法來分析危機的必然,絕不是在幸災樂禍,而是要告訴大家,既然危機...

印光法師小傳

一、簡狀 印光法師,法諱聖量,自署常慚愧僧。1861年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俗姓...

末法眾生專修淨土法門

佛說了生脫死的修持法門很多,大體分為律、教、禪、密、淨五宗,總歸為二種:一是通...

隨緣隨份盡力放生,成就淨土資糧

古往今來,有眾多高僧大德致力於放生事業,昔智者大師買臨海四百多里海灘,作放生池...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嗔心,就是瞋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便使自已的理智喪失,忘卻本性...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語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偈語,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偈語,聽聞之後,使人趣入寂靜。 一...

宣化上人答問錄節選

問:如何辨別善知識,惡知識?誰是真正的明師? 宣化上人:末法時候邪正不分,你就看他有沒有貪心,有沒有...

命可以算嗎

站在佛教的立場,並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風水的原則,這些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不肯出門的戒嗔

戒嗔還不是和尚的時候,也是生活在山裡,那還是十幾年前,戒嗔當時還算一個小孩子,...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