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84頁)

一定要讓學佛成為快樂的事

實際我個人24歲出家到現在60歲,我們師父們也可以見證,我每天雖然累,但卻很快...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誤誤人

參禪人,守住無慧,不忍受苦無福,無福不能成佛,無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應當修福...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讀經,必先靜坐片...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

善修奉行十念法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為比丘們開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將來命...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休前是一名婦產科醫生,所以...

「小年」的佛教意義

忽爾一年,小年又來了。曾經記得,年少時的故鄉風俗,跟其他地方或許大同小異。小年...

惡人死亡時會發生什麼

不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追念貪等現行不善,臨死其身受重...

學佛後有病還要不要看

一些學佛的人聽到別人有病就會勸人專心念佛,不要在意疾病,甚至於勸人不要去看病,...

居士今日要務,唯當謝絕人事一心念佛

《與茅靜遠居士書》是省庵祖師寫給茅靜遠居士的一封書信,原存於《省庵法師遺書》中...

百八首詩勝楚歌,聞者厭離娑婆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1686~1734年),活動於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間。大師...

當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華

大凡生存於斯世,每個人帶著宿世的業力或願力,在其人格傾向與個性特質上均會烙下或...

佛教徒找工作應該注意什麼

一次,文殊菩薩化現人身路過一個屠夫家門,看見有幾個人正在試圖擒住一頭豬,準備把...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

什麼樣的人才擁有好的命運

《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

王陽明的五大處世之道

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曾這樣評...

人心不正,太聰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紀曉嵐是大學士,他一輩子都在編四庫全書,所以他說,天下的學問,該說的話都...

內心安詳即大富之業

富不限於財物的富有,道德學問的修養是無形、無價的財富。雖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實是...

別在等待中留下遺憾

惠施曾做過梁惠王的宰相,博學善辯,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與桓團、公孫龍等辯者掀起...

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之氣,而這種瞋心,就是我們常...

開葷餐館冤氣重,賺的錢得不償失

老實說做葷食餐館的人,他賺的錢得不償失的。我有好多徒弟以前是開葷食店的,年紀輕...

念往生咒迴向給被殺的眾生有用嗎

問: 頂禮師父!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我父母是北方農村的,過年的時候他們要殺鴨、殺雞,我也沒有辦法阻止他...

家人抽煙又喝酒,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家里人抽煙又喝酒,您說我應該怎麼辦? 傳喜法師答: 這個不用想那麼多,我們自己應當...

對自然界心存敬畏

現在各大旅遊區風景點也被過度開發。本來去旅遊去登山,主要為了健身、領略大自然;...

誦經念佛應注意之事宜

所謂佛法,並不離世間法,其目的無非在使心淨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異。皆由淺...

福德薄厚,入胎時顯現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當生下賤種,彼於死時及入胎時聞紛亂聲,及自妄見入諸蘆荻稠林等中。 如...

為什麼你活著的時候要作惡

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中記載的故事: 北方的橋上...

自己父母都容不得,何以容天下

父母生養了我們,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長大成人,雖然每位父母都不是那麼完美,都有這...

錢員外投胎討債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明末清初年間。距北京城幾十里外有一個村子叫瓦家店。在這個村中有一個有...

敦倫盡分的人生

【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印光大師】 這裡...

正因為不斷地變化,才不斷地充滿了希望

佛教對生命實相的觀察、透視,無非是讓我們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跡是可變的,也是不可靠...

《地藏經》利益篇

眾生各有宿世因緣,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輩,深明生死事大,不願沉淪輪迴,於...

《地藏經》臨終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經之途。 大眾對於死常持避諱、畏懼的心態...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

王陽明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

清晨都控制不了,何談人生

一日之計,始於清晨。 前人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

不忘初心,成佛有餘

教界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修學上不去。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首要的就是沒有確立前...

飲酒而不加節制,德行會越來越差

【莫飲過量之酒。】 這個莫字,就是勸我們這些事不可以做。我們學習聖賢教育,要形...

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古云: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是黃檗...

莫將時光遮面目

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職業使命:交通警察是維持交通秩序、確保道路通暢的,出家...

積功累德,後代一定會有好的果報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肉身渺小得就像一粒微塵,我們在世間停留的那幾十年與宇宙相比...

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來還得快

姚庭若說:如果一個人能保持一生的節操,不造淫業,這也只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

為求子發願終身吃素,菩薩兩度滿願賜子

諸佛菩薩、上人慈悲、 各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今晚輪到近義在此結法緣。學...

好好地念佛,世間的福報也在裡面

問: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淨土,但世間緣分未盡,且為人父母。可否傚法《了凡四訓》,年輕的時候求人天福報...

認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個人。他的哥哥教他一個偈頌,他三年都...

臨終助念應以何心態來念佛

問: 在為臨終人助念過程中,應當持什麼樣的心態念佛號?是清清楚楚的念佛號就好?還是念念中,意想提醒行...

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行,住,坐,臥,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時當默念...

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問: 請問法師,如何對佛法生起勝解心而不退轉呢? 大安法師答: 就對淨土法門來說,確實要去聽聞經教,...

「從生至生」是什麼含義

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這樣一段經文: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

修道只有兩個字:堅持

凡夫眾生,你要一直精進的比較困難,一段時間會很精進,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

福祿沒有了,吃的東西也沒味道了

你看有什麼得不得呢?見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辯才,無法不知,無法不曉,見了性...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果你們能修行十想,便能盡除有...

現在不造惡業,則當來不受苦報

世間一切事皆可眾志成城,自然所作皆辦。眾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護持也...

無能所無對待,合二為一

在終南山有兩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覺一直沒有開悟,就要下山參學。他從終南...

人生的劫數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潤生公,嘗於襄陽見一僧,本惠登相之幕客也。述流寇事頗悉。相與嘆...

生命的無常,就是這樣迅速

死無定期,分三: (一) 思維南瞻部洲眾生壽命不定。 《俱舍論》云:此中壽不定...

每個人的終極歸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維死決定會到來,我決定要死的,無有能退卻者。 無論你受生為何等身,皆...

佛什麼時候說過這麼多心靈雞湯

問: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經歷風吹雨打,只願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而我乃一愚昧紅塵中人,從上次一段失敗...

世間好物其實不必佔有

我有個發小,非常有智慧,隔著二十年,我依然記得她那句話,她說:不必佔有,看看就...

經書怎樣擺放才如法

佛經是指佛像三藏(經、律、論)中的經藏。經藏通常是指佛陀所說之教法於後世結集之...

如何如法的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你這句佛號從哪裡來?從心而起,從我內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界詮法師的學佛出家因緣

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續三年都鬧饑荒,以後也都吃不...

「施主」有何含義

施主,即檀越。佛教對佈施者的敬稱。指施捨財物給佛寺的人,也泛稱一般的在家人。施...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靈環保

除了少數的人,恐怕連環保這個名詞與觀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環...

修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

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事,等調理得當,自然智慧明...

沒有掙扎就沒有進步

有一天,彈簧衝著壓力大聲叫道:人們喜歡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幹嘛老是來找我的麻煩...

為何用功卻與道不相應

太上老君《清淨經》上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

吃臘八粥選料有講究

1月5號是臘月初八,不少人還保留著喝臘八粥的習俗。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者)將坐具置於右肩上進到園中...

四法供養為最上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曾經駐錫於過去四佛弘法之處拘深瞿師園。 有一天,優填王帶著捨...

心中若存這三種念頭,將會招感三惡道的苦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人會有三種觀想,是哪三種呢?...

一日一夜的出家功德,便得命終生天的福報

過去,盧留城有一位優陀羨王,具足大智慧,聰明絕頂,通達義理。其有夫人名為有相,...

舍利弗與目犍連的出家因緣

王舍城中,住著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羅門,精通一切書論,辯才高超名聞天下。其中一位姓...

佛陀五百世母親的貧窮果報

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游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旁樹下稍作休息,適巧有一位年...

印光大師講述的三樁觀音菩薩治病救人的真實故事

『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誦這個神咒,世間八萬四千種病,就是不管什麼病,...

邪淫之事為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憤怒

非正式夫妻而行淫事者,是為邪淫。此事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憤怒。一有此心,雖未行其事,已大損陰騭。實犯者...

動靜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們要成道,就須去除這世智辨聰,時時心空如洗,內不隨念轉,外不為境牽,精勤...

看到別人的缺點,是因為自心不清淨

觀察他人的缺點幾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習慣,我們從來沒覺得這個習慣有什麼不對,而...

身體並不是真正的我

身見,即執著自己的身體,一天到晚只在意這個身體,想著給它買一點糖吃,買一點香水...

飽受災病之煎熬後,肉舖老闆夫妻終懺悔

8月6日,青島做了一件讓世界震驚的事:青島6.6米大鍋蒸兩噸海鮮宴請千人,說在...

學佛才有能力「自私」

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 過去,佛教造法寶,都要選非常稀有的金屬,並飾以七種珍寶,這...

清朝陸安人往生的案例

清朝陸岫梅,六品官吳昌濂的妻子,江蘇蘇州人。一生樂善好施,廣修供養,曾經出資三...

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

從前釋迦佛在世時,有個女子坐在釋迦佛邊上入定了。文殊菩薩走來一看,這個女子怎麼...

業重情迷是凡夫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為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

千萬不要殺生增惡緣

冬至很多地區都有祭拜祖先的傳統,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許多以殺生來祭拜的陋習。佛在...

再窮的人也能因佈施而得福

富貴是用恭敬心佈施財物得來的果報。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這四個因素: (一)佈施的...

缺德就是要發脾氣

1、缺德就是要發脾氣 你的罪障消滅,善業才能全。你罪障不消滅,善業也不能全。這...

管住六根獲大安隱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人,心無貪淫,於外六塵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

抄經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古以寫經增福延壽 抄經,古稱寫經,即書寫佛教經典。大乘佛教特別強調受持、讀...

信願的力量要敵過貪戀塵勞的愛力

只要將猛,不怕賊強。若果希求心切,繫念心專,則貪戀雖重,自然漸漸輕微,亦當往生...

讀誦《阿彌陀經》的功德

實際上這部經典卻是具足華嚴的十玄門,那些有眼光的這些注經家也都認為這部《阿彌陀...

為什麼一念佛就邪念頓生

問: 請問法師,我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邪念頓生,為什麼? 大安法師答: 沒關係,你能意識到是邪念出來了...

即使沒有錢,有智慧的人也能修到福德

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便自己沒有財富,也能作福,修到福德;一個沒有智慧的人,自己有...

厚德載福--清朝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家的故事

北東園筆錄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林則徐的好友,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梁章鉅,和張元宰友...

要想做一番事業的人千萬不要意淫

要想做一番事業的人千萬不要意淫。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更是如此,因為只有遠大的...

施恩於人不可求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重興了大叢林,包括雞足山,南華寺,湧泉寺,雲居山,雲門寺這些...

學做「平凡人」

他比我職位高、比我更有財富和資源,比我得到更多的關注,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螻...

佛告訴你為何心靜後智慧就來了

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圓覺經》...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問: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會受到鬼神的騷擾呢? 大安法師答: 念佛人和受了三...

環境惡化的根源

第四個問題談一下淨土文化與生態平衡。為什麼我們要談這個?因為這是目前整個社會面...

一心念佛,切忌三心二意

今天才正月初十,大多數人都還在享受新年的歡樂,你們卻從杭州跑到大佛寺來看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