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7頁)

梵網經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通、別、圓四種教。 藏是三...

梵網經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一、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文說得很清楚,看一段經文:...

真誠懺悔 消除惡業(圖)

一、貧家之子,勤勞孝親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隆春居士小時候家境貧寒,從小...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 成男作女經...

你從什麼地方來

無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別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這生死是從哪來的?今生是從前世來...

切莫隨便呵毀僧伽

僧眾這麼多,當然龍蛇混雜,有聖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淨的,也有毀戒不淨的。我們僧...

【推薦】為什麼一個人會有造業的傾向

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最後造業,就構成了遍計...

至誠禮敬佛陀的頻婆娑羅王

從前,佛陀在誐耶山頂,度化迦葉兄弟三人及其弟子千人出家,且都證得阿羅漢果。當時...

吾今此身,父母遺體也

【原文】 夢中忽憶二尊人病且亟,悲甚。既而曰:猶可為也。則稍自慰。正擬極力療治...

明明是苦事,他卻認為是樂

身一定要受,一天飲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得舒服了,享受了,那個受,你...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文言句義之能述乎。然眾聖歌詠。往哲詮量。非不洞明...

永遠佈施歡喜心

現在我講施心,能捨,捨什麼呢?屬於我自己擁有的、屬於我自己的、讓他人得快樂的都...

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對,一對就是合而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極樂世界就是你的心,阿彌陀佛...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像《法華經》《楞嚴經》《...

犯戒後在佛前懺悔可以嗎?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問: 動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懺悔可以嗎? 天因法師答: 動念,意業的,責心懺,...

天台智者大師略傳

第一章:大師家系 止觀明靜,前所未聞。故智者大師把它作為定慧兼弘,發心修行之綱...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如,的確是有困難。當然,佛陀...

聞此極難信法能生信解,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於此雜染堪忍界中,五濁惡時,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聞...

《藥師懺》裡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嫉妬之病 2. 憍慢自傲之...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層妄想

今天,第二個七又下來兩天了。打七期間就是在用功辦道,看這個念佛是誰的話頭。可是...

先把這兩根攝住,其他四根就不攝自攝

六根中,最難攝的有二根,即意根與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亂想,耳根常欲聽外面的聲塵,...

明禪法師憶佛源長老:光看書,那是沒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著佛源老和尚。對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在北京中國佛...

再搬最後一次家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華嚴經淨行品》 又要搬家了,算起來,...

百丈禪師示大乘頓悟法要

問:如何是大乘頓悟法要? 師曰:汝等先歇諸緣,休息萬事。善與不善,世出世間,一...

居士應如何正確學佛與用功

首先,應聽聞僧寶所說之正法(而不是網絡上論壇、博客之類的道聽途說,或白衣上座的...

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

【原文】 汪舟次曰。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常即萬惡淫為首一語...

高旻寺的禪門家風

記者: 高旻寺素有冬參夏學的家風。廟裡每年組織十二個精進禪七,每個禪七,您都親...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就

戒律,是萬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夠決定我們的成就。 《大智度論》云:破戒...

越是你困難的時候、越要這樣去發心

無災無害地過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這個誰都得不到。你怎麼樣無災無害地過一...

這樣才叫真正的佈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佈施。】 佛...

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這個不是福德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試逃離痛苦;第三,它忽視追求...

受菩薩戒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

受菩薩戒是一件非常殊勝的事情。要發起三種決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種呢? 第一種你...

念佛是以淨想轉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轉為念佛,則念念斷煩惱。若念念能斷煩惱,則是念念出生死...

黃龍三關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事。事雖然多,眼睛已經打開...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規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講一個題目,就是出家人與在家人的關係僧和俗的關係。 昨天有介紹,...

盡形壽皈依三寶

佛在《佛說大名經》中說: 受皈依者,先要懇切懺悔,生恭敬心、清淨心,長跪合掌,...

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

【原文】 問曰:想即無想,謹聞之矣!然《方等經》中,修無上深妙禪定,令繼想白毫...

文殊菩薩——諸佛之母菩薩之師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覺母智難量 左持利劍煩惱斷 右執青蓮德相彰 孔雀神獅供乘馭...

鳥類眾生好像沒有信願念佛,為何也能往生

問: 得生與否,全在信願有無。弟子在《念佛感應錄》裡面看過有好多鳥類,特別是八...

禁火莫燒山林

禁火莫燒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燒燬山林。那麼從下面這些文句看,主要是談止惡的...

真為生死來學佛

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他面對的,就像沙門者,學死...

欲利人,先須克己

【原文】 堂名大義,已為宣示。然欲利人,先須克己。倘言行或有不符,則尚難化及妻...

常行少欲的大迦葉尊者

大迦葉尊者勤修苦行,常樂閑居寂靜,諸根淳熟,降伏諸欲,有大慈悲心;其少欲寂靜的...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淨土法門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

何為用功法,辦道不污染

道心是在磨練中磨練出來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家還沒有幾年,認為自己總是不...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聞甚深法,恰似清風屆耳,瞥然而...

【推薦】念佛能否往生,但問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現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所現。一心可現十法界。心有善念,則入三善道;心...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遇到這種情況,心裡是否感覺很風光

某某師!要是有人,你在那講經說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結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都給...

勿登山而網禽鳥

勿登山而網禽鳥, 就是不要登到山上去捕獵那些禽鳥,這禽鳥就是羽族了。那羽族雖然...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宗高僧,我國叢林清規的製定者。他曾寫有一首《一任清風...

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現前見佛,就是你當生能見佛。這就是你信心懇切,用功得力,勇猛精進,得念佛三昧,...

三條會「直立」的魚

屈指算來,我學佛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平時我也會和一些朋友聊到念佛的事,說起念佛...

罪福相追 終無遠離

過去有一個國王,身邊有五位大臣,其中一位大臣前去請佛應供,但佛未接受,於是大臣...

甘果供佛得授記

從前有一位貧苦的少年,在國外得到一枚特別的水果,果實飽滿,果香四溢,世間希有。...

要以法相見,不能以情相牽

聞具足,就是聽聞正法。就是以你們那種好樂心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這個聽聞正法...

所有顯現皆是識神所變現,切不可認以為真

古人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總的來說,不論什麼好壞境界,一落分別,就是識神。...

你有多大的福報?竟奢望此一高位

【原文】 寧國府涇縣水東鄉民,忘其姓名。居常修善,齋僧佈施無虛日。偶因病暴卒,...

魚籃觀音的故事

《舊唐書》上面記載,在唐朝末年,陝西有個金沙河。河裡四週都是沙子,河水很清,裡...

愛惜每一分的光陰

【原文】 古謂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而佛言人命在於呼吸。夫分...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種狹隘的自私心去憶佛、念...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果地上的莊嚴。 我講一個...

心力和佛力的結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過程當中,有兩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第一個、是我們內在心靈的力量...

極樂國虛空舍宅之因

【原文】 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

彼佛國中有二菩薩最尊第一

【原文】 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①,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

以水譬喻七種人

昔日,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佛告訴比丘們:我將以水為喻,為你們說明...

學佛證道之人必須具備這三點

【原文】 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見識。無真實為生死心,饒你有志...

心煩時如何調伏心態

每天事務的雜亂有時令人心煩,常會想下一步怎麼辦?一切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光陰的...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煮這個大鍋菜,用大火去煮,阿...

聞信這部經的功德,比捨身命的功德還要大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

世間人都愛黃金,但真正修道人愛剎那靜

打禪七的殊勝因緣,確實是難分難離。馬祖門下龐蘊居士講: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

知行合一最實際

有幾位學生,見了我說道:師父,我們急切地希望學得快些、多學一些。隨後又調皮地說...

男女之事忘不了,這就是生死

我們這人吶,都是從母親這個陰門鑽出來的,鑽出來什麼也不知道了,還有什麼沒忘啊?...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那一個妄想,一剎那又一個妄想...

有嚴大師示「淨土易生」之理

有嚴。俗姓胡,台州臨海人(今浙江臨海鎮),六歲時,皈依靈鷲寺的從法師。十四歲受...

有一種力,超出諸力之上

一日,拘尸那竭國五百多位力士聚集在一處,彼此討論著:我們一起來創造一件豐功偉業...

柰女從花化生的因緣

一日,佛與大眾比丘游化至毗耶離國柰女林樹精舍(即柰苑)。柰女聽聞佛陀及諸聖眾到...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禪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個關鍵,無論修哪一個法門,調好呼吸是基礎。在整個修行的...

高僧「馬喝奈」的故事

太白頂西邊有個虎山,那是白馬寺海德老和尚出家的地方。清朝咸豐年,到那廟裡去了一...

《阿彌陀經》的三大註疏

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

發菩提心與求生淨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願行者,復有二種。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觀彼淨土莊嚴等事,欣心願求。明...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

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時,一日,取地上槁草,鋪於菩提樹下,端坐其上,...

將不堅之財轉為堅固功德法財

昔日,在天竺國有兩個窮人,生活貧困,以賣酪來維持生計。 有一天,當這兩個人正准...

佛說持八支淨戒的功德果報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上為大眾說法,一千兩百五十位常隨比丘,與眾多比丘、比...

《地藏經》最能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地藏王菩薩的法過去講的人很少,一般人以為《地藏經》是超度往生的人,有人過世了,...

福生於清儉,德生於卑退

春節是一家人團聚最為開心的時候,但我聽說有幾位女士卻高興不起來,她們不敢讓家人...

出家人用功辦道,越艱苦道心越堅固

當時,我們在雲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每天要劃定很大的面積開荒,白天...

我們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須要不可破壞

佛陀這種權實二法的操作是怎麼回事呢?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就是當我們把因...

感應道交有四種差別

感應道交跟我們眾生的修學機感的情況,智者大師分成十類,我們簡單說明一下。有四種...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中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

徹悟祖師一生的行業

徹悟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他生活的年代離我們也比較近,公元17411810...

入海采寶喻

昔日,有一位精通水陸之道的海導師將入海采寶,有五百人想跟隨同行,海導師乃告訴眾...

有八種危害,能使財物損耗而無所增益

有一次,佛陀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及千位優婆塞弟子,離開維耶離國,到那難陀國、波...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之極名著。羿①著射,僚②著...

幸毋相忘眾生恩

了知六道眾生都對我們有恩德,這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所以我們就得要尊重一切眾生,要...

凡夫念佛十疑

《彌陀疏鈔》中,蓮池大師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波逐流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古...

十住位的「住」是什麼含義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階位,善根堅固,觀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