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95頁)

人生的失敗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 李商隱《詠史》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長河...

生死無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她有了什麼煩事,想找我講講。...

念佛行人應當吃長素

《梵網經菩薩戒》云: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吃肉的人,斷...

「敦倫盡分」與「百不管」該如何融會貫通

問: 師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綱領中有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的要求,在清朝時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

佛教寺院是否可以供養修煉成精的動物

問: 關於信佛,現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家裡都有供仙位的,那你說信佛不讓供仙,為什麼有的寺院也有供仙位的呢...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他這極熟啊!晝夜六時功夫都...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

佛像到底可不可以戴在身上?佩戴佛像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佛教經典中有佩戴佛像的...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識所現: 這個唯識所現這...

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後又去到哪裡,在世上幾十年有...

無知和愚癡的殺生者

殺生者總以為被殺者是無知的、可欺的。誠不知,是自己的無知和愚癡。無知在生命是相...

禪機的參悟需要一顆玲瓏的禪心

修禪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對禪理一知半解,只憑嘴上空說,沒有任何意義。對於禪機的參...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為僧嗎

一位微博上的網友問了我一個問題:重病患者可以出家為僧嗎? 我記得,2007年陳...

勿追想過法,勿欣願未來

當下能令心清涼、解脫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遠求。令人此時此地能夠遠...

一切是無常的,不好的事情終究會過去

即使你的人生,現在遇到很多的狀況,有很多的挫折障礙,你也不用太難過,不用覺得你...

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事長遠旅行的客人,他經過長遠...

閉關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淨土文化夏令營。在七天的早課中,我沐浴著東林清暢...

阿彌陀佛的無條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純粹的三個條件:只要你信、願、持名。而且這裡對你持名沒有提很高的要求...

【推薦】楞嚴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它們不會再來障礙你了。 【...

賢書法師出家前寫給兒子的信

劉二子: 你好! 你媽媽帶來你的消息,說你讀書讀的很好,在山裡一邊讀書還能幫著...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意還是落魄,最後,都要死去。...

讓自己的存在,成為別人的祝福

一隻蜜蜂和一隻黃蜂正聊天,黃蜂氣惱地說:奇怪,我們倆個有很多共同點,同樣是一對...

迷戀五欲失福報

有一青年叫林鐵雙,仗著叔父為官之勢,掙了不少錢。一發大財頓忘結髮妻子之艱辛,另...

永惺長老《告弟子書》

古語道: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應以戒為師,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菩薩行為己任,以弘法利生...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就叫知見。這就是我們修習大乘止觀,或者講修習唯識止...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正念!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諸位你相信你臨終的...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所以修行人不要去打廣告,做宣傳。如果有一點功德,...

從朝至暮,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無論在家在庵,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

憶念三寶遠離怖愄

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過去,帝釋天王釋提桓...

殺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告訴諸比丘們:你們可曾見過以屠牛為業的人,因此發財而大富大貴,...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 《論語》中的君子和小人,盡管也殘留著社會地位上的區分...

丟掉的是自己的福報

買點茶葉送遠方的朋友。外面套著個極為大而精美的包裝盒,肯定需要一些價錢。裡面不過裝著兩小罐茶葉。去快...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說學了這麼多年佛,沒找到一個正法...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佛降誕之日,寺院多舉行浴佛法會。按照唐義淨三藏翻譯的《浴佛...

【推薦】佛教中開光的真正含義

開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裡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我常碰到有人拿一些佛像掛墜、...

禪修中的五種念頭

《禪宗永嘉集》奢摩他頌第四中記載: 復次初修心人。入門之後。須識五念。一故起。...

「五福臨門」從何而來

古人視五福臨門為祥瑞。所謂五福,即長壽、富足、康寧、好德和善終。 一是長壽,福...

天天都在等福報,那你永遠是苦難者

為什麼說諸菩薩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諸菩薩眾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覺悟者。他已經...

我是個好人,為何還會得癌症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陷入恐懼,接著就怨天尤...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要說動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

神通本從自性來

六種神通分開來講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

當代佛教徒要具備這3種意識

憂患意識 在佛教的經典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末法時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們不相信...

壽康寶鑒之戒淫格言

※張三豐真人說:人生在天地之間,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陽剛之氣,夫妻間的關...

佛陀降生利人天

當本師佛在兜率內院準備降臨人間時,兜率天宮的天人都哭泣不止,我們菩薩要離開啦。...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信願本來就是一種觀慧。願力是...

晚清巨商王熾的「商道」

王熾(1836~1903年),字興齋,漢族,雲南彌勒縣虹溪人,晚清滇中富商,被...

這只鵝能聽聞到佛法,是有大善根大福德的

這個世界的苦難很多,一般說是有八種,就是你遇不著佛法。這八種苦,每一種都包含很...

培養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兒童要愛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蟲,諸如螞蟻、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踐踏、...

臨終助念要避免「瞎張羅」

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三大要》及鑒定的《飭終津梁》...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雲...

修行不必罣礙衣食 真修自有龍天護持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掛慮衣...

地獄有八,名地獄異

地獄有八,名地獄異。 一、等活地獄,謂彼有情,雖遭種種斫刺磨搗,而彼暫遇涼風所...

臨欲終時,阿彌陀佛往此人所令其得見

【原文】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當為汝演說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

修學淨土法門,解行都要一門深入

淨土法門的修學,起先絕對不能看太多太雜,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門深入。 解和行怎麼深...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乞食於人的一種行儀,也是比...

永惺法師圓寂:一生積極參與社會善業

5月7日訊 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永惺法師圓寂,享年91歲。永惺法師12歲入道...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勞更要能任怨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多做點事累...

為父母者,不能過度溺愛子女

為父母者,不能過度溺愛子女,應以教育子女實踐古聖先賢所說的道理。不能只教其文字...

印祖念佛經驗之談

印祖在《一函遍復》中提出了念佛的一個總的原則:不管是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還是...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拿著劍,這個寶劍在我們世間上...

文殊菩薩是修何法門而成就的

文殊菩薩在眾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時也以善知識的形象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啟發我們...

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

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家以棄倫理、明因果報應、生死...

《阿彌陀經》與《金剛經》是否矛盾

弟子業障深重,賦質愚蒙,幸聞淨土法門,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師老實念佛之訓,...

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禱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謂擔麻棄...

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可戒。不...

文殊菩薩化身乞丐,兩次救助虛雲老和尚

虛雲禪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溈...

念佛與念觀音菩薩的關係

觀世音菩薩代表阿彌陀佛慈悲的一面,尋聲救苦,拯救眾生。印祖常常勸勉大家持念觀世...

曾玩過碟仙,心仍有餘悸該如何對治

問: 弟子初中時和同學玩過碟仙,但一直有後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無法消除恐懼。現在接觸佛教已經五年...

燒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了嗎

問:請問師父,人往生後燒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嗎? 大安法師答:能夠燒出舍利子,說明這人的...

佛教徒為什麼不吃葷腥

問: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麼? 成剛法師答: 剛才跟大家說了,因為我們發心學佛,皈依三寶,佛是我們的學處...

念佛時妄想很多該怎麼辦

問: 弟子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明安法師答: 一般人初發心修行,誦經、持咒、念佛時妄想多,這...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人世間最難以報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第一、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譬如人間有些出胎即死,有些幾歲得病夭折...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一、《圓覺經》: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

一別成永訣

一直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身邊的人是會走的,就在所有人都沒有準備的時候,那麼偶...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如果按百年計算...

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又名成蹊、廣侯,字...

對治娑婆世界的愛取,這是成敗的關鍵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點放在哪裡?是業力還是執著?(學員答:執著)對啦,所以諸...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注意結果,...

三種方式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佛陀說有三種方式可以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第一種,就是我們剛開始透過佈施、持戒、...

生為一個人,先求認命再求開創

佛法對生命的觀察,是一種無量生命的觀念。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陀對生命的描述,是說...

什麼是運氣?運氣就是福報

我們很多弟子都是在家居士,平常要從事自己的事業。即便是世間事業,我們也希望事業...

如何理解《金剛經》的「無」與《無量壽經》的「有」

問: 我修淨土宗念佛,但一日初聞《金剛經》後,雖然沒有懂,但心裡異常歡喜受用,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

五濁惡世,非念佛法門不能得度

我們要深信在這個五濁惡世,捨去念佛法門,絕對不可能得到救度,要有自知之明。 通...

同樣一個東西,每個人產生的想法不同

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念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想法、一個...

負心人終被人負

三十多年前,這個男人是一家省級三甲醫院的業務副院長,實職為副縣級。 副院長年輕...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一日,佛子羅睺羅等五十位沙彌,聽聞佛陀講述波斯匿王的皇后與五位扇提羅石女侍從之...

戒德具足,堪做世間之福田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向眾多弟子開示法要。當時在座有...

佛陀會做這7件你我都難做到的小事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

處處作主見如來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這一念心,一個是客,一個...

如何明辨善知識

善知識這三個字,聞名為知,見面為識。善是好的意思,惡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團內...

佈施就是最好的結緣

佛教非常主張廣結善緣,但是怎樣才能廣結善緣呢?其實佈施就是最好的結緣,你佈施多...

不殺生的意義何在

斷命曰殺,有情曰生,斷有情生命叫殺生。為何釋迦牟尼佛要為弟子們製定不殺生呢?其...

臨終時身不由己,鬼神引你入惡道

《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墮惡道,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鬼神使...

法佈施的功德無量無邊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

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作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須要奉行一個原則:誠敬主敬存誠。在這一點上,儒家聖賢和我...

【推薦】一念相應一念生,寶池蓮華已標名

淨土宗祖師大德常常開示一句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一個淨業行人當...

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此話該不該說

問: 常聽說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不知有何根據?此話該不該說? 大安法師答: 此話不該說。我們身處這個...

痛苦是把雙刃劍

眾生的疾病都是來自於長久的、外在的和內在的不和諧。佛陀就說過:如果你長期心裡面...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迴向...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