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81頁)

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人常問如何修行,要用哪個法門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紅塵中歷練。 有一戶賣...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佛經,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點,...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這個地方環境要你出去做生意...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為釋迦世尊時代的惡王阿闍世,...

出家的要求:十三重難與十六輕遮

有些人以為出家做和尚,乃是最容易的事,只要頭髮一剃,衣服一換,便是和尚了。但是...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知道自己當下,從...

一個不會休息的人,心是無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會都在通過鼓動慾望而刺激消費。廠家在不斷升級產品,商家則全方位地激發購...

肉體不過是幻化的因緣,為什麼要貪著

以前也和大家一起學習過龍舒居士的淨土文。再讀一遍,它的感受又不同的,就覺得真正...

拜佛禮懺之要訣

無論那一宗都講拜佛,禪教律密淨都講拜佛,拜佛是最基本的功夫,要至誠恭敬拜,懺悔...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沒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躍的...

死盡偷心 寶此一行 當生往生

如果我們不能深知五濁惡世很難出離,就會在心裡打妄想:是否還有其他的奇妙之法可以...

如法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

假設我們能如法地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看經文: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邪復成非: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有這樣一...

把這四顆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顆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會發現生活的美好。...

化緣並非募捐那麼簡單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因緣,即為化緣...

【推薦】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

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有一個特點:雖然這個世間很苦,但還是很難生起出離心。尤其是...

「心」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應如何認識這個心,有沒有這個心?在《楞嚴經》的開卷,實際上阿難尊者就是為我...

往生時都是阿彌陀佛親自接引嗎

問: 請問法師,往生的人都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引嗎? 大安法師答: 一般來說是這樣的。但是如果你是專念...

凡夫心的幾個特點

我們凡夫眾生的心是生滅心,它有幾個特點: 第一是攀緣。 我們的心是沒有一刻寧靜...

念佛見到阿彌陀佛要走嗎

問: 如果念佛念到見佛,是不是就馬上跟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 大安法師答: 如果念佛念到見佛,這種如果...

略述禪者悟後是何光景

悟前與悟後,從事相看並無甚區別。人人鼻直眼橫,個個吃飯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與...

生命就在這樣的重複中不斷輪迴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貪著。有的人偏向財富,有的人偏向事業,有的人偏向權力。...

省庵大師論發願的重要性

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有言: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可...

學佛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實相般若所流現出來的智慧靈文,被稱為佛的法身捨...

「帶新業」可以往生嗎

問: 請問法師,帶新業可以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關於這個問題,原來在八十年代有些人曾有個觀點,認為...

就算有神通也要求生極樂世界

摩訶目犍連屬於神通第一,在佛的弟子當中他示現的神通很多了。 比如佛升忉利天的時...

只看到揮杖鞭策的外相,見不著無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頭迷路的鹿跑進高山寺境內,明惠上人看了連忙說道: 哪裡來了一頭鹿,快...

聲聲木魚的力量

大約二十一年前,本人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在蘇州近郊登山漫遊,借住在山頂一所寺廟裡。...

老母親學佛康復的故事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雖然五年前的一場劫難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但一心向佛...

為何寺院大門叫「山門」或「三門」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面的樓門,為禪剎七堂伽藍之一...

淨業行人如何修死觀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說無常經》言: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經常對別...

佛家怎麼看待占卜與推步盈虛

問: 佛家對於陰陽、占卜、推步盈虛、看天像這些怎麼看? 惟賢法師答: 佛家是反對的。《佛遺教經》都說...

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云岩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師坐禪之後,看兩名弟子仍...

東林聖賢往生畫傳

一、東林蓮社,高賢雲集 在廬山東林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高賢中,除了慧...

一念因果一念覺

因果理論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學佛人對此都不陌生。可是,說到是否真正理解...

若能成就此法,於其中獲益良多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

五欲猶如大賊,急當遠離

在佛法中主張人們要在生活中對名利、物質上的追求要時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

業力的累積,讓我們看不到真相

我給大家講一個記錄在經典裡面的真實故事,主角是佛教裡面唯識派非常重要的一位導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啟示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作為淨宗根本經典之一,是釋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國應國太夫人韋提...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慧,比如:病從口中入,寒從腳...

佛經中出現的童男與童女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沒有鬍鬚,幾乎沒有皺紋,是象...

百萬佛號閉關體會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諸法門中,唯淨土為最。生而為人,有幸聽聞佛法,特別是仰仗...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力?至心念佛時,是否還要再想著...

略述在家戒律的現代意義

在這個科技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現代社會,人類的物慾也在急劇膨脹,導致環境污染、道德...

幾位親人的善惡現世報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彷彿一切都在變,但無論時空如何變化,賞善罰惡的因果規律總是...

我與妙智老和尚的奇妙佛緣

釋妙智法師(俗名蔡松蒼)於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於福州,圓寂於二〇〇三年...

小孩患有自閉症,該怎麼辦

問: 我的小孩五歲,患有自閉症,智力低下,不與人溝通,上不了學。我念佛、念《地藏經》、念《大悲咒》、...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好的念頭經常不自覺地浮現,自己控制不了,該如何去對...

人生不幸中的萬幸

最近幾年來,身邊發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學深深地感到,人到中年,生命如同達到頂點的...

釣魚,殘忍的雅致

佛子們,盡量勸別人不要釣魚。曾幾何時,釣魚,一直被當成修心養性有益健康的活動。...

學佛從受戒開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淨土,也莫說了生死的話。但只是持...

忘失眼前生死大事的設想

【原文】 庚午四月,先太夫人病革時,語子孫曰:舊聞地下眷屬,臨終時一一相見,今...

關於《六祖壇經》的真偽之辯

在《壇經》流傳過程中,因為輾轉抄錄,數人編訂,多次刻印,出現了不少版本。因為這...

心態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人生的苦樂

從通達空、無住入手,煩惱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學習佛法,首先應該知道佛法能...

你要德行夠了,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因為不會做事,我就從十二歲發願,向一切眾生來認錯、懺悔。我想我從無量劫以來,生...

要有擇法眼,才能明是非辨善惡

若無《楞嚴經》,就沒有正法。 魔王和佛鬥法,佛用定力勝過魔王的神通力。魔王對佛...

學佛人不必不食油鹽

不必不食油鹽 不食油鹽,固不必也。佛制無此一說,外道則或有之。但隨緣即已,咸淡...

星雲大師對「懺悔」如是說

1 向佛祖懺悔,可以滅罪 一個人身口意所造的罪業,並不是向佛祖懺悔,佛祖就能為...

從醫學的角度看墮胎對身體的危害

上天有好生之德,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醫學報告指出墮胎不僅傷害嬰兒,對母親的傷害...

現生永受安樂,報終即登九品蓮

『現生即永受安樂,報終即登九品蓮』 這個是歷來無數聰明智慧之人所祈求的結果。我...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輪轉的一種狀態

敬愛的親人們!人生在世,相聚總是匆匆,繁忙之中偶爾有機會相聚時,我們卻沒有就人...

你有善因好緣,怎麼會沒有感應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體驗。宗教的體驗不一定從外來的靈感,主要的是來...

沈家楨居士的學佛經過

我現在的心態,是衷心感激這一生中,所有遇到過的法師、長者、大德、善知識、父母妻...

四種人的苦與樂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人可歸納成四種,是哪四種人呢...

捨身護戒之旃陀羅

佛陀開示大眾:修行寧願捨身命終,也要勤修四不壞淨,即所謂的深信佛、法、僧三寶,...

太子出城遊歷,照見世間老病死

釋迦牟尼佛出家前為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為悉達多。太子日漸成長,阿私陀仙人曾...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敵我執、我所執依然會改頭換面地發展。或者希望自己成...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古代刑法中的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包...

曾國藩的觀人四法:信、氣、理、言

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完美的成功人士並不多,曾國藩應該算一個。選賢任能,是曾國藩事...

如何知道過世的親友已往生極樂世界

問: 請問法師,怎麼樣能知道,過世的親友已往生極樂世界? 大安法師答: 過世親友是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

心能轉業賣齋立斃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

淨土法門的至簡至易

淨土法門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勝異方便,速疾解脫。 這跟之前講的念佛往生,逕中徑又徑...

金剛經的功德利益作用與十大威力

一、金剛經中佛於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導我們對一切眾生要平等慈悲,不管貧富貴賤...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慾。遇...

《黃帝內經》養生精華50句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此皆為苦無有歡樂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城裡有一位長者,剛剛喪失愛子以致日夜思念...

能修此十一種法,道業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為比丘眾開示:比丘們!如果能成就十一種...

在聲色貨利的前面,我們要能自制

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 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 ...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優曇花 梵文優曇波羅(Udumbara),亦作優曇婆羅、烏曇跋羅、優曇缽華、烏...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意思。這樣...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要認識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好像愈來愈不容易,有個女孩子與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訂婚那...

千僧齋時發生的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印光大師在作《淨土決疑論》時,引用了永明延壽大師所作的《禪淨四料簡》。 為了他...

生死業力凡夫如何才能發大願

問: 阿彌陀佛在因地裡廣發四十八大願時,已是大菩薩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業力凡夫,身心所感諸事不順,苦...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聽聞《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

十供養的含義

一、香供養 香能通氣養神,傳達境界。燃香時,香自滅而留香與人,這就是佛教中捨己...

隨遇而安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凡事都要隨緣,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一意孤行,不論怎樣都很難達...

惡口一言,角長頭上;傷人一語,尾生臀際

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講到了菩薩的四攝,非常令人感動。 什麼是四攝呢?就是佈施、...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淫偷盜

《永明延壽禪師全書》: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

為何世俗的快樂會帶動生死輪迴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在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天生的本能,那就是離苦得樂。為什麼我們...

這些行為根本稱不上是「精進」

每天念佛多少萬聲是不是精進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多少枝香是不是呢?每天修多少...

想讓自己不斷成長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

一個人要想進步,就是要學習佛的三藏十二部講的戒定慧的內容,就是要通過聞思修來獲...

學佛最重要是親近善知識

佛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就是針對八萬四千類眾生,對治八萬四千類煩惱。要多聞多思,...

如此才不負出家一場

在佛陀的眾多弟子中,難陀尊者容貌端嚴,儀表堂堂,具備三十種相好。此外,難陀尊者...

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我們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別和執著。我們都有分別心,這個《金剛經》裡說了...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等的業已...

修學普賢十大願王的功德利益

(1)菩薩現身冥中加被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自行化他,得三昧自在,掌諸佛行德...

崔婆往生記

宋代山東東平府梁家僱了一位保姆,叫崔婆,是淄州人。 崔婆一生吃素,稟賦很愚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