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5頁)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參禪人行履。無始劫來,攀...

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十劫

【經文】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隻螞蟻或者一隻鳥類...

修學佛法的人,解要圓,行要方

何謂圓呢?就是圓融無礙。因為佛法豎窮三界,橫遍十方,放之則彌六合,收之則退藏於...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過眼便是空花。...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這個人世間都有業障,你也...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才能聞到佛法。什麼叫大善根...

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障礙

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宗教活動、...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勝義。世界勝義主要是一種...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思和他講。古人是以心印心...

《金剛經》的宗旨

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了生死的要道。那麼《金剛經》以什麼為它的宗旨?《金剛經》...

《金剛經》讓你悟理見性

《金剛經》主要是教授我們,讓我們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見性,見性成佛,跟...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淨土

了相,四川西蜀吳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於安徽,於是在安徽安居下來。後來,...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林禪寺。唐朝末年,有一位...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說長道短,正所謂有人...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生死涅槃,離此心外,無片...

妙吉祥菩薩為諸菩薩之母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諦聽!我將為你說妙吉祥菩薩教化諸佛菩薩發菩提心的...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望我們要不殺生;從尊重他人...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上說的一回事,跟你心裡想...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譯的情形,我們就看到這部...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大徹大悟,在事上你還得漸修。我們六祖大師,他講經不...

真修實幹的青萱老和尚

現在要真正找到一個像徹悟大師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重要性

阿彌陀佛保任一件事,這個事很重要,就是臨終接引。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這...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號的,一定是精進辦道的,一定...

三界與安樂的對比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觀之,莫非有漏,倚...

真心利益臨終父母,莫為虛榮而賣孝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導者。 至於自己所應盡孝...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啟示

禮敬諸佛 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指身業禮敬。通過禮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障礙,...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是冤家,親是親友。債主,就是給予別人或拖欠別人的人。冤...

勿使「菩薩」的真意義埋沒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廟宇的偶像為菩薩,從事燒香、禮拜、點燭、供養的,是非常的多,尤...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這一塊的因緣,我們叫做承...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廟宇如林,巍峨壯觀;寺內飛簷...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誠的信仰。信仰...

是「山門」還是「三門」

當我們進入到佛教寺院時,通常會先經過山門,有時也會遇到寺院並沒有單獨建山門的情...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彼岸的那個地方,...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於定慧,令不得生。然此睡眠,...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也就是說二寶居士,皈依佛,...

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及圓寂事

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然般若部大,京師多務,又人命無常...

以法寶為對境修恭敬

所謂的法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記錄佛菩薩、祖師大德法教的經書典籍;一部分是法師...

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團隊,不局限於某一個人。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僧眾,對於各...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又如何了脫呢...

眼前萬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計,實無所生

佛說一切法從因緣生者,緣生無性,正示生無所生也。 人為萬物之靈,萬物為人之所知...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界,又有補處菩薩於中說法,...

彌陀名號聲聲喚醒夢中人

《觀經》告訴我們: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

為什麼出家人不能禮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為僧,除了個人的修證解脫、播種解脫種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揚...

不可輕視外貌苦惱的修行人

雲居山近代也有這種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寬定的師父來到雲居山,他是浙江省...

修行要發三種心

今天是第一個七的第一天,我們注意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我們為什麼要打七?為什麼...

人生無常,抓緊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突然暈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虧姐姐在家及時...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即為說般若。故云:從初得道,...

必須要在墮落三惡道前就趕快跳脫三界

在三界的修習叫做分秒必爭,你必須想辦法在墮落三惡道之前出來。這樣講就簡單了。如...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

拜懺不同打七,禮懺須五體投地,三業清淨,不能加以雜言亂語,故懺壇上不說開示。 ...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這時代能夠好好修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為殊勝的。他是末法時代眾生的大慈舟航。修這個...

「如狼守齋」的故事

佛陀一開始用中道的實相,對我們一個煩惱粗重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就是我們沒辦法做...

親身經歷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加持之力

《地藏經》裡面,告訴我們種種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榮跟居士講《地藏經》的時候...

三聚淨戒功德難量,自持獲益轉授眾生

如明日月瓔珞珠者,日消罪霧,月照夜幽,珠療貧窮,律儀義也。日長善法,月得清涼,...

如來十力能無礙摧毀無明等障

如來的十力能無礙摧毀無明等障而不為餘者所摧故,如同金剛能摧一切而不為一切所摧。...

一天到晚起嗔心,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

有時候,人的嗔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要,連妻子兒女也不要,就是要...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識」: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 八...

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得生安養

第九,業重可否往生疑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

末法最後住世一百年的佛經

佛教的法運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所以這種懸記也就是符合著佛...

出家人必須能節儉,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竇寺寺訓:儉勤誠公 今夜召集諸位職事茶話,特拈四字勉各位身體力行。學校有校訓...

善人則親近,惡人則遠避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殃於眉睫。 這就談到:對善人你要...

念佛人為何還會遭遇車禍

近日,有位初學佛的賈居士講述了一件事。最初帶領賈居士學佛的是一位穆居士,此人虔...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們經常會遇到買的香...

真實功德和不真實功德

真實功德相者,有二種功德: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

梅子熟了!——法常禪師的故事

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時,聽到馬祖說即心是佛,就領會這一道理,知道原來自己的心就是...

修行必須要清淨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苦難嗎?沒有不高興的事嗎?你事事都能如意嗎?絕對不可能。...

菩薩戒從天竺傳入中土的故事

梵網菩薩戒號稱千佛大戒,我們再珍視都不為過。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薩戒最早是怎樣傳入...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我等凡夫自性也是具足...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流轉門?它的生命的內心世...

訃告|禪門巨匠紹雲長老莊嚴示寂

人天眼滅,法海舟沉!當代禪門巨匠紹雲長老,於壬寅年六月初六申時示寂。世壽85載...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看不見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節儉惜福,念恩報恩

修行的機緣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會共同修行,所謂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像這樣...

成人之美,勿壞人之名利

勿壞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壞他人的名利。名名譽,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依據。每個人都...

慎勿於此十種對境犯淫

【原文】 閨秀豈容玷辱。一生名節攸關。六親體面沒遮欄。結定怨家不散。縱使臨婚瞞...

菩薩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亂菩薩法。曇鸞大師《往生論註》 外道相善,亂菩薩法。外道就是心外求法...

第七意識在心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我們今天了解這個所知依,當然,它主要的內容是阿賴耶識,恆轉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有三種不同的結果,我簡單說明...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當知頓等所用,總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說,頓等就是頓、漸、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

歷境驗心,二六時中都要檢驗

要把功夫用熟啊!歷境驗心,二六時中檢驗檢驗,用功有多少時間?不用功有多少時間?...

不可忘失自己清淨之心,這就是道

從前的人沒有禪堂,坐什麼香呢?沒有。六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

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皆得解脫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

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沒有空正見。第二個他沒...

觀一切法即空,清淨本然,週遍法界

如來之藏,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法界。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

在觀想的過程中,生命產生了兩道力量

我們要知道,在觀想過程當中,當你起觀,不管是觀極樂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淨相、...

戒之在色賦

【原文】 蕩蕩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癡呆難賣。亦念夫夫婦婦。正家道以無乖。...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來,古來的賢聖告訴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對我們的父母、祖先要孝順,...

心外無法,全佛即心,彌陀即我心,我心即極樂

初明性。 序文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

真正的寶藏

從前有一位國王,敕令使者召請一位眾人敬重的長者前來皇宮。長者托使者婉謝國王的邀...

萬境本閑,唯心自鬧

【原文】 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則煩惱便消滅矣。(心本是佛...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輪迴真相;二、對治方法。...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種願力。因為你善念是不決定的...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第一個從自身的角度,有「因...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歡喜煩惱兩處中取證

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就者...

如何對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問: 眾生習性難改,我下決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體有針對性地對治自己的心量小、...

三世因果錯綜複雜 唯佛與佛方能究竟

請試論之:夫善惡之興,由其有漸。漸以之極,則有九品之論。慧遠大師《三報論》 三...

他依止慧遠大師修行,一生三次見佛

劉遺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年少喪父,事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