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8頁)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
法師省己之訓 《法炬陀羅尼法師品》云:夫法師者,常應慈愍,愛語謙下。若懷嫉妒,...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隨意,即當思及六道眾生苦惱...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在彼微妙安樂國,無量佛子眾圍繞。願共諸眾生,往...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兩方面介紹的:一般情況下,我...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
虛妄的東西是變化的。你看到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莊嚴,但明天就產生變化了。凡是會...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無不捨諸財物。 第二段他又說...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跟前面的無明是一樣的,就是...
我們凡夫的虛妄分別心,當我們沒有遇到佛法的時候,我們內心是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內...
澍葊法師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豐(公元18511861年 )...
蕅益大師是一個發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後徑山參禪就開悟,以後他給自己寫的自傳就...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
這些未來和現在眾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潔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薩常...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在這個分段生死的過程當中,往...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說到禪這個問題,有些人來禪堂裡,叫我們道念...
在我們的修學當中,拜懺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我們在修行當中,除了我們念佛以外,為...
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頂禮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合到念佛的話是不是會讓我們...
一個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麼去修?從哪裡下手?這不得不加以討論。菩薩的六度前五度...
這個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的神通,憶念佛對我...
《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想像,但我們可以依稀...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陀訶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 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第一段是說明,既然心外的境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方,你沒有修行也就罷了,...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處有...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
人天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
五欲就是前面講的財、色、名、食、睡,或者是色、聲、香、味、觸,所引發的我們的欲...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鷲峰山,在大眾前,為諸天魔王、梵王、沙門、婆羅門、天、人、阿...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
一個人從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二十多年出來後...
在宋朝有一個越國夫人,這個《淨土聖賢錄》有講到。這個夫人福報很大,她領著一群婢...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須陀洹者不入色聲香味觸,是名...
一九五六年,我從江西回來辦戶口,辦好了以後,回歸九華山,那時候九華山全山加起來...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飲食是有關係的。你吃什麼東西...
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這樣的一個高...
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皆是化現。非如此土,由人力...
昔日,佛在迦毗羅衛國的尼拘陀樹下教化眾生。當時城中有一位長者擁有無量財寶,不可...
參禪人,不信參禪之人開悟,不信自有佛心,更不信心是誰個。自疑曰:若我有心,究在...
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我們不淨觀,第一個觀,觀我們身體的內相。就是把這個皮...
這一大科叫作約因標名。這個因指的是眾生的五陰,叫作因。因為眾生的內心,他的這個...
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繼續地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雪的冬天,路上滿目霜雪,唯獨...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在整個尼僧團當中,是第...
阿羅漢修無常觀,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個字來形容:我空法有!阿羅漢沒有本事把外...
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答曰:說眾...
問曰:若言無礙光如來光明無量,照十方國土,無所障礙者,此間眾生,何以不蒙光照?...
現在有的子女也比較孝,然而他有時候就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我都曾經聽幾個居士說...
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這當中的差別,蕅益大師有一段的開示,說:世間學問,義理淺,...
大家進到學院來修學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驟,還要檢視實踐的成效,這與所...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就是要把這一念擺在念佛是誰...
心空如太空,豁然無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這個是天台的禪師,他開悟以後...
問: 請法師開示,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
打坐要學會調理,調理什麼呢?調理行動,調理出入息,調理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關鍵...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間刮起了大風,刮倒了一棵老樹,裡面現一個大洞出...
盡虛空界元同體,極一微塵總是真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只要有眾生的地方,...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
問曰:如維摩方丈,包容有餘,何必國界無貲(zī),乃稱廣大? 答曰:所言廣大,...
然眾生障重,取悟之者難期。雖曰教啟多門,凡惑無由遍攬。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開示。他說:什麼開示不開示,...
由因世界愚鈍輪迴,癡顛倒故,和合頑成八萬四千枯槁亂想,如是故有無想羯南流轉國土...
由因世界罔象輪迴,影顛倒故,和合憶成八萬四千潛結亂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轉國土...
但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從一個無相的心性當中,重新出發,可以說是從空出假。所...
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聖,所弗窺測。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後的救度,就能夠知道這部《無...
問: 修行要長期熏修,可是為什麼古代禪師往往只是一句話就能讓行者開悟? 惠空法...
【開 題】 八識規矩頌,將八識分成四類說明:第一類是前五識,第二類是第六識,第...
若其未生淨土之前,縱令授以人天王位,亦當視作墮落因緣,了無一念冀慕之想。即來生...
菩薩知道貧窮之人就心懷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財佈施,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佈施給貧窮的...
大家出入佛門,要懂得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淨收攝我們的三業。 很多人走路的...
【於是地藏菩薩摩訶薩。以頌問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苦行。為一切有情。除三災五濁...
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因此你對社會上一般沒信三寶,...
我給你們說幾個聖境,像延恩老和尚,過去是高旻寺的老首座,到了我們臥龍寺,也是首...
小時候,我常常纏著父親講故事,一次他便給我講了一個關於木魚的故事。 因餅結怨 ...
修行要靠見聞覺知,你要靠見去緣佛像,要靠聞的功能去聽音聲,聽梵唄,聽佛說法,乃...
持戒也是一樣,你經常憶念你的戒體。因此當你受完戒之後,你不是就放著不管,要經常...
我們的五根、六塵種種的色法,其實是一念的心所相續變現、相續轉生的,不是離心別有...
淨土宗初學者,你如果能夠拜佛是最好,我覺得拜佛對初學者比念佛好,因為你有身業的...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
疏文:而於其中,復出念佛一門。不論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體相。以...
功夫不得力,有妄想在,生死就在。因此上,這個心地法,我們要明白,參念佛是誰是參...
疏文: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意蓋如是。是則禪宗、淨土,殊途同歸,以不離自心,即是...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學乘,字枚叔(為紀念西漢文學家枚乘),後改名為...
大家要時時反觀內心: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對佛法的信念是為什麼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念頭未起,靈然清淨,本無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豈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做為一個有情眾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絕對不可少的,比方說:吃飯、睡覺,但只要...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屬,當以勤心照顧店舖為事。所言修持,隨人身份。若身無有暇,則...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學習《復盛機師書》這篇文章時,印祖從空間上來講事事無礙的...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一個,由邪師惡友的誤導而退...
臨命終的人往生,他必須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這個很重要!諸位你們知道鏡子的特點是...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龕,供奉在別室中。侍者知公有異,銀屏往報方丈及三寮職...

禪詩三百首

蓮池大師:僧訓日紀

蓮池大師警策

龍樹菩薩:往生十二禮偈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如何分辨虛妄與真實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內心有正念跟妄念二個念頭

從頑劣凡夫驟然搖身成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師

蕅益大師的心路歷程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

供養地藏菩薩,所住的地方就能得這十種利益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用意識心想出來的,這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

八十八佛的懺悔意義與方法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慳貪的煩惱對治下去,內在心性的寶藏就打開了

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

窮微極妙的蓮華座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凡修淨土之人,當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

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以展轉力故,彼彼分別生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何可怕死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為規範

五欲不能給人真正的快樂

信敬如來 功德不失

【推薦】一念虔誠皈依的心啟動了彌陀本願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過別人,這一念魔障就來了

如何把極樂世界的蓮花念出來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九華山百歲宮後面有個老虎洞,洞裡住著一位宏開老和尚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上求下化皆不離的妙法

平心靜氣閱讀思惟淨土經論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

比丘頂上的寶珠緣

覓心了不可得

要先「離一切相」,才有資格談「即一切法」

為什麼會有十二類眾生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這地方就有問題了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持戒的金剛種子,不會因為造了罪業而破壞

阿羅漢內心的境界

【推薦】念佛行人病重時不能有的念想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為何我們感知不到

止惡揚善——由孝產生的人生態度

無心的阿賴耶識「猶隔一重關」

修行應從心性的觀照下手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間的距離障礙

念佛時可否觀想無量光是蓮花,妄念是黑暗

打坐要學會調理,不然就會出毛病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心念不清淨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阿彌陀佛為什麼能夠隨機應現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何必國界無貲,乃稱廣大

駛離娑婆生死苦海,安穩抵達涅槃彼岸

為什麼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第一呢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為什麼會有望夫石這類「精神化為土木金石」的無想相眾生

為什麼會有「神鬼精靈」這類眾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兩個相狀

釋迦彌陀此遣彼喚,豈容不去

《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為什麼古代禪師一句話就能令人開悟

太虛大師:八識規矩頌講錄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菩薩佈施,等念怨親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地藏菩薩曾用十三劫來勤修苦行

這時顯現出來才叫真正業障重

功夫到了程度,啥東西他都清清楚楚

轉生復仇的黑狗

斷煩惱的時候,不能錯損菩提

有修行跟沒修行的人,差別在哪裡呢

最嚴重的顛倒就是「常見」

淨土初學者能夠拜佛是最好的

不生退怯厭倦,如是發心才名之為真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都是因為心思不正,才能引出這些事

禪與淨土殊途同歸

章太炎夢中做判官的奇異經歷

為什麼走上修行之路

在病患中發明心地

在「眷屬愛」與正見之間做出抉擇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時空為何是我們的錯覺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