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33頁)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們透過無常,透過...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
見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對方不能和自己溝通。是別人不和自己溝通,還是自身存在問...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這個地方就把為什麼...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假、中三觀。在日常生活的操...
明眾生迷真成妄,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明妄是怎麼生起,這個地方是從諸佛的角度。他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萬緣。無量劫以來,種種...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
問: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大安法師答: 《梵網經》菩薩戒是通出...
在修波羅蜜之前,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攝波羅蜜多論》云:俱胝廋他...
我們剛開始去學習佛法的時候,是要從語言文字,離開語言文字我們不能夠跟真如理相應...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佛之人,說參禪是頓超法門...
淨土宗的重點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那麼阿彌陀佛他到底會選擇去...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的念頭仍然向外面跑。這大家會體會...
請看下面第七段:學道當明心。 我們修學佛道要注意明瞭當下這一念心。無朽,就是八...
史略 密宗又稱真言宗。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大日經》為一切如來秘密之教。大日如來所...
俱舍宗 自佛滅後百年餘,佛教產生異議而逐漸分裂,義學紛紜。直至佛滅後九百年初,...
三關:一是腿子關,二是散亂關,三是昏沉關。這裡的三關與開悟中的三關相比,是最起...
其實眾生跟世界會相續,主要的是因為有業力的相續,才有這個所謂的果報的相續。業果...
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
這個娑婆世界,我們依賴生存的物質世界,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房屋,車水馬...
苦諦 即三界六道之苦報。此苦報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苦以逼...
問: 您三年連續到秦皇島講法,我都親臨來聽,可是心中還有疑惑。當年某法師拜師學...
為了紀念本師的誕生,在四月初八這一天,佛教寺院會舉行隆重的浴佛法會,供奉太子佛...
諸佛菩薩加持力,那得你自己發心,還有你得求他。有人這樣問我,他說:若是念經、拜...
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應該想一想是否是我的想法不...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併稱。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報。十善亦為五戒...
我們要想出苦,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心上迷惑了,貪著、攀...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為眾生的共業所招感,才是苦的...
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世界兩種的果報。果報為什麼相...
問: 法師,經典裡面講,有很多都已經是大菩薩了,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求生極樂世界呢...
己五、極難勝地 分二:庚一、問;庚二、答 庚一、問 何故五地名極難勝? 庚二、...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天女飄逸而來,向聽眾散下鮮花...
《諸經要集》引用《寶性論》說:三寶有六義,故須敬也。 我們為什麼要尊敬三寶?希...
宗義及學統 華嚴宗是依《華嚴經》而成立。釋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於其自心證得而...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相狀。 佛滅後九百年頃,彌...
結集三藏 佛應世時,親聞佛說,佛示寂後,依佛遺教。佛之遺教,由諸聖弟子所聞持結...
文殊菩薩為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又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在華嚴法會上的二大肋...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會比賽,辦種種活動...
三善十一者:無癡者,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對於三寶、四諦、...
明朝有位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敬奉佛陀,但是不了解誦經。修...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我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
依天台從斷惑的程度來分,十方剎土有四種: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
執持名號跟禪是有密切關聯的。經典當中有句話: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此唯心之義,須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現量...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這些咒語,字也看不懂,也...
史略 彌陀淨土,源於晉代慧遠大師,於廬山結白蓮社,在阿彌陀佛像前立誓發願往生西...
靜坐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好處。它能促進身體的健康及心理的平衡,能使我們減少執著,也...
我們每天坐禪,每天念佛。障多眾生念佛觀:業障深重,妄心止息不下來,就一心念佛,...
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人則稱作運氣。業力是說我...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原文 爾時世尊復告勇猛甚深比丘言:如來所現三十二相金色之身...
昔日,佛在阿耨達池,對五百位阿羅漢說道:你們各自述說過去世作何善行,以致今世得...
通常我們遇到一些逆境時都會說,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怎麼會遇到這樣的倒霉事。一有...
念佛人能夠由專修淨業這種善根,感通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極...
【原文】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
【原文】 智者入滅,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由損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嶽亦自言:...
三善十一者:言無嗔者,於苦、苦具,無恚為性。對治瞋恚,作善為業。言苦苦具者,苦...
這個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僅是我們業力凡夫,...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當中,佛告訴一位菩薩說:文殊師利有無量神通,無量變現,...
覺明妙行菩薩就談自己,他在晉明帝的時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個很貧...
障礙我們見到本有佛性的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其實分別心與我們要見的心性並不是兩個東...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皆可稱宗。宗有教派、有創...
源流 佛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禪宗是以心傳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
念佛要有真實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就是在本體上我、眾生和佛沒...
農曆七月廿一日,為普庵祖師聖誕。他曾發菩薩大願,凡有安神、請佛、安宅、外出等等...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比丘們!如果有比丘、比丘尼...
靈岩山是個專修淨土的道場。因此,除了數百個出家眾以之為安身立命之處以外,並且不...
從聲聞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眾要確保人身不失,故應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雜穢語是語業當中最後的一項。虛誑語、粗誑語、離間語,這個語業的第四種是雜穢語,...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謂不可取的意思,是說佛法都...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好鳥來青嶂。閑雲掛碧巔。 ...
請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穩。這是對多年修行的人,讓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個開示。勾曲...
過去,佛在迦奈國時,此國中有一位名為耶祇的大富婆羅門,原本奉事九十六種外道,以...
問: 我們經常說要徹底斬斷娑婆想,與彌陀誓願無間隔,可是平時念《普賢行願品》,...
性靈不可以有無求,斷常取。由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所以耽著有...
問: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還是需要來生投人身後才能得到超度? 宏海...
度眾生一定要發四無量心,在度的同時要達到能、所雙亡無能度的人,也無所度的眾生,...
我們看第三段,修行佈施的差別內容。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財施、法施、無畏施。...
【原文】 然十方諸佛,淨土無量,經論偏指歸極樂者,略有三意: 一為彼佛與此土人...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
淨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禪四個要點發菩提心、樹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前面我們...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佈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我們把它念一遍。 謂舒言平視...
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
【原文】 世人以病為苦,而先德云:病者眾生之良藥。夫藥與病反,奈何以病為藥?蓋...
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
問: 經過師父的分析、解釋四十八願,弟子對彌陀的功德有更豐富的認知。但是極樂世...
昔日,佛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從迦維羅衛國出發,經過拔耆國時隨緣度眾,而後抵維...
佛教善於講故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作為生命體驗者,都有各自的精彩,當我們在經典...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土法門於理極為圓頓究竟,於事...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勝義中的真勝義性。也就是在整...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迴向往生西方,切不可...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當中,這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屬於大乘的頓教。頓教裡面也包括圓...
一個人如果正當你原來的業力,要繫縛你的心要來報的時候,你忽然發了菩提心,按照佛...
《周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是什麼分什麼社會角色、家庭...

自古高僧,無論是古佛再來,還是菩薩示現,都以凡夫自居,決沒有說我是佛、是菩薩的...

這才是究竟的快樂

如是奉事者,未來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願

尊重對方,檢討自己

主導六道輪迴的親因緣、增上緣

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這一念無明的妄動,當下就是真如本性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願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為什麼要修般若波羅蜜

初學佛,不離名言;真見道,不帶名言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

這樣的慾望,把我們的身心都繫縛住

長壽短壽不都是在做一個夢嗎

各宗要略——真言宗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實宗

【推薦】初修定者須過好「三關」

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

修懺悔應該兼具事理並行

我們這個世界人的來歷

略說四諦--苦集滅道

聽經只能聽一位法師的嗎

灌浴如來淨自心

不買點供品,佛菩薩就不加持你了嗎

要平息憤怒,必須捨去對他人的懷恨

略說三十七道品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離

不屬自己的東西絲毫不可強求

如何懺悔重大的罪業

很多大菩薩為何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呢

為什麼五地叫極難勝地

【推薦】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學佛人為什麼要恭敬三寶

各宗要略——華嚴宗

各宗要略——唯識宗

印度佛學略史

文殊菩薩與淨土法門的因緣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對治愚癡,作善為業

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將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功課必須定量定時,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念佛必須要明理,千萬不可忽視

四土圓融速成佛果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以唯心為宗

在寺院上早晚課的方法

各宗要略——淨土宗

禪並不一定要靜坐,但是要有靜坐的基礎

這不是證聖,若作聖解即受群魔

凡夫被命轉,聖人能轉命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如何修得三十二相

歡喜心掃塔禮塔之殊勝功德

【推薦】前世雖有修持,現世又放逸,空留下無盡的遺憾

極樂世界的天人

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

損己利人,雖損而不損

對一切苦不起瞋恚之心

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應該幫助的人不去幫,那你和文殊菩薩不相應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父母未生之前你是誰

各宗要略——三論宗

各宗要略——禪宗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我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是我心中之佛

普庵祖師與普庵咒

調伏我們的心,就像馴服一頭牛

預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記

佛陀為何要製定戒律

閑談中的雜穢語業不可不慎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汝能修淨土,安隱無驚疑

耶祇婆羅門受持五戒的因緣

徹底斬斷娑婆想和發願來生矛盾嗎

終日在妄之性靈,即終日恆真之性靈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

有位老和尚走幾步路,就把《華嚴經》念完了

凡事盡心盡力,時時反省自己

千經萬論偏重指歸極樂世界的原由

地藏菩薩最初是怎麼發心的

在盡責中求滿足 在義務中求心安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

在家也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出家

病是眾生之良藥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及普門的含義

怎樣選擇四十八願中與自己相應的願

供佛齋僧心堅定

佛教裡的譬喻故事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

念佛法門為何是圓頓之教

心可以轉業

順著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種福報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