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39頁)

一日,臨濟禪師跟隨老師黃檗禪師一同下田工作。臨濟禪師走在黃檗禪師的後面,黃檗禪...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的素質不夠,你是創造不好堅定的佛號的...問: 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變命運。可是有些人有些神通及神婆之類,他們真是可以將人的命運改變,...問: 說到財佈施,我們到路邊給乞丐佈施,朋友說到那些乞丐是騙子,指出明知是騙子而財佈施行為不合適。我...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以神異著稱...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五願】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
【如人夢中所見山川人物,皆依夢心所現。若無夢心,必無夢境。設無夢境,亦無夢心。...
死亡,對一般人來說,是一恐懼而痛苦的事情;而對淨業行人來說,卻是法身慧命誕生的...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隨隨便便說人家的短處.或揭發別人的隱私,不僅有礙別人的聲...
我給大家講一講這個三障。三障:第一就是報障,第二就是業障,第三就是煩惱障。 一...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倘不能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聰明人,均屬矜誇,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絕無涵蓄。其人非坎...
經過一整個夏日高溫煎熬,終於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他眾生實有存在,身體清淨,即...
關於清政府任命劉銘傳為台灣總督,有一段小故事: 當時李鴻章並沒有直接把劉銘傳推...
韓國代表佛寶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過的袈裟),擁地兩千餘甲,另一代表法寶的海印...
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學生:「有一種東西,跑得比光...
無德禪師收了不少青年學僧,大家慕名而來跟他學禪,禪師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准帶進...
日本的禪寺,往往都在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注意足下。意思是要來人把脫下的...問: 我的母親接觸佛法後,大事小事忙不停,把自己搞得像個苦行僧一樣,嚴重影響了個人的健康。母親一直比...問: 現在弘揚《弟子規》的朋友們也經常宣揚《二十四孝》。可是我聽說裡面有個郭巨為了孝養母親,卻要活埋...問: 我總想管教我父親的不良習慣:打麻將、飲酒。我覺得父母在精神上對我不關懷,不對我以正確的指導。我...問: 在家佛弟子如何盡善盡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師答: 孝道是淨業行人的一個綱宗要領,孝乃天之經、地之...問: 末法時期白衣上坐,講僧團過失,講法出光盤,這樣如法嗎?現在有許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嗎? 大安...問: 請問師父,家裡愛人愛釣魚,應該怎樣對待此事?我應該怎樣做?我是初學佛人,姐姐是一個智障人,有低...問: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大安法師答: 二者的稱謂有本質的差別。男子女人是對人性別上的...問: 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請問這句話如何理解?...大乘菩薩行的安樂行,不但要自己求安樂,還要所有的眾生也得到安樂。有人問,佛教徒真的知道快樂的秘訣?是...
簡單來說,佛法分為人天乘、解脫乘、菩薩乘。人天乘就是走人天的道路;解脫乘呢,解...
佛教把貪、嗔、癡名為三毒,三毒於人乃致命的三害。此中,嗔,就是指動不動生氣、憤...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緣才能成就這一粒米呢?農...
夫妻之間經常有些小衝突和矛盾,這再正常不過了,關鍵是如何能巧妙將這些衝突和矛盾...問: 佛家強調因果報應,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看到的都是惡因善果,善因惡果。對於這樣一個社會,佛教應該...問: 現在有人說《弟子規》就是佛的戒律,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這種說法正確嗎? 大安法師...問: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懷孕五個月了,胎兒都能動了,卻被北京婦產醫生診斷為腦部發育不良,自己修復的...問: 如果由於醫院檢查出了胎兒有畸形,因而犯了墮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會有惡報嗎?念《地藏經》能化解重...問: 弟子這裡有法師來,可是有師兄卻說是奔他而來的,就請到自己家裡去,自己去供養,不給其他師兄機會,...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大安法師答: 首先得釐清概念,什麼叫能行?行什麼...問: 有人說念佛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能往生呢? 大安法師答: 往生...問: 最近全國各地流行的《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一書(以下簡稱《筆記本》),許多居士奉若至寶,不知此...問: 何為懺悔。 答: 於三寶前發露已罪,痛責悔改,哀求證明,決不復作也。 問: 或云悔過能消滅從前...問: 有人說彌陀法門是送死的法門,如果修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能往生東方淨土,不是更好嗎? 大安...問: 近來有一助念團很有影響,據說很多生前不信佛或者橫死的人經過其助念,也能額頭發熱。請問,這能不能...問: 信得及五逆十惡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煙、戒酒及至殺盜淫妄等,所做惡業,障礙往生否? 大安法師答...問: 有一位女居士,因為婚姻失敗,十分痛苦,不想活下去,決心要厭離娑婆,一心求往生,要求法師和居士們...問: 專修淨土的人靜坐時,吸阿彌,呼陀佛,還是不管呼吸,只專注在阿彌陀佛聖號上? 大安法師答: 專修...問: 平時念《阿彌陀經》及佛號,有時幫蓮友臨終助念結緣《地藏經》,這是否與一門深入的原則相牴觸? 大...問: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迴向給一切眾生是否功德最大?如果有與自己相關的人遇到困難或者災病,我可...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淨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以往生...問: 為什麼念佛時頭很憋很漲,越精進越難受,而且近來出現各種很不好的念頭,是不是有附體,怎麼解決? ...問: 上品上生應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受持讀誦經典與一心稱名的關係...
過去,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摩訶迦旃延尊者住在跋蘭那聚落的烏泥池旁邊。 當...
每百年才能從海中探出頭來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上頭有一個孔洞;它浮在海上,...
昔日,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時,有四十位比丘住在波梨耶聚落,他們精勤修持苦...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遇到善信力勸她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並為她請來寺...問: 誠與敬在念佛法門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大安法師答: 誠敬二字在淨土修持中所佔的位置非常重要,可...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起惡念,我想過去世中常常在造五逆十惡這樣極重罪業,...問: 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自警,佛號不斷,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樣才可以入定呢? 大...問: 平時念佛都是散亂心在念,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大安法師答: 攝心念佛的方法,即是大勢至菩薩所云...問: 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十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點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懶,有時候一覺睡...問: 東林寺為何確立淨土五經一論的聖言量和中國淨土宗祖師的著作為兩大參照系? 大安法師答: 東林寺作...問: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大安法師答: 《阿彌陀經》的這句經文宜從淨土法...問: 我較深入地接觸佛法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別的師兄們好像都有一些問題,我好像沒什麼問題可問,我為什麼...問: 請開示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大安法師答: 這是天衣義懷禪師所說。義懷禪師於宗門開悟後...問: 請解說《觀經》中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的涵義。 大安法師答: 這是《...問: 怎樣理解感應道交? 大安法師答: 感應道交是淨土法門的重要特質。感,是從凡夫眾生的層面來看,淨...
夏季天氣炎熱,有時還有蚊子作亂,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質量下降,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易牙疼,而且口腔容易潰瘍...
台灣的有些患者認為吃素對健康有幫助,但也有人認為吃素容易營養不足,生病的人不宜...問: 有關臨終往生有兩種說法,一直困擾著淨業行人。其一說,臨終必須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說,只要平時具...問: 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經義。 大安法師答: 這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問: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祖師,他在《觀經四帖疏》...問: 《壇經》中說: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如何理解? 大安法師答: 《壇經》是六祖慧能的開示,由...問: 請開示念阿彌陀佛名號與菩提心的相互關係。 大安法師答: 能深信切願執持彌陀名號即無上菩提。何以...
夫妻倆在樓下賣粉已有時日。簡易的攤檔,熱情的笑臉,吸引了不少顧客。我去得多了,...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於仗佛...
居士: 我現在還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觀心的法門。後來我學心理學的時候,發現它跟沙...問: 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且讓不信佛的家長不誤解為對其孩子進行宗教意識灌輸?...問: 佛作為眾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大安法師答: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像,可...問: 皈依佛教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大安法師答: 皈依了佛教,就意味著確定了精神歸宿與人生價值目標。...問: 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師答: 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誠心,而凡夫眾生大多是彎曲的心,...問: 我現在誦經與打坐同修,自打坐後我的膽結石病不疼了,請問打坐能治膽結石嗎? 大安法師答: 你打坐...問: 請問如果沒有進佛門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大安法師答: 雖然沒有進行形...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唯舉其少分之義耳。今言佛者,且約佛像而言,如...
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 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欲。欲事一...問: 持名念佛一個最大的好處是至穩當,修其它的念佛法門,象觀想和觀像,都不如持名念佛那樣穩當保險。持...
佛經上講,孝養眾生,孝親是為自己培植福報最快的方法。經說,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問: 請介紹一下印祖往生後淨宗的傳承與發展。 大安法師答: 印光大師是近代中興淨土宗的一位了不起的祖...
戒律是佛教徒的行為規範。戒是防非,也就是禁止作惡的意思,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捨,尊貴來自謙恭一樣...
朝山活動的功德 《華嚴經》云: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聞佛名功德尚且不可思議,...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詩人,虔誠的佛教信徒。...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有點沾沾自喜。閑暇之餘,也會...
人死後到底有沒有生命的延續呢?如果有,是怎樣延續的呢?如果沒有,能否給出令人信...
如何面對傳統 作為今天的出家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首先,我們需要面對佛教兩千多年...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過海到了法國,他要報考著名的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

搶不走

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如何讓佛號更加堅定呢
八字是注定的,為什麼又可以改命
如何佈施給乞丐才能更完滿

布袋和尚詩偈中為人處世的哲理

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夢裡的境界是怎麼出現的

淨土法門的臨終助念

說話的禁忌

三障的由來

了生脫死,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為什麼有的聰明人坎坷終身

立秋後應常吃的食物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淡然面對一切

心如虛空,量周沙界

三種人生比喻

這裡本來就是地獄

注意足下 細微處見精神
這樣的學佛思路對不對,能真的幸福嗎?
孝道是什麼,該如何弘揚孝道
管教父母對嗎,如何讓家庭關係和諧
在家佛弟子如何盡善盡美完成孝道
現在許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嗎
家里人愛釣魚,應怎樣對待此事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別
皈依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
佛教徒快樂的秘訣

學佛的三個階段

誰願作阿修羅呢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化解夫妻衝突和矛盾的技巧
為什麼惡人不得惡報
不學弟子規,往生淨土就會落空嗎
懷孕的胎兒有缺陷該怎麼辦
如何迴向給被墮胎的胎兒
請法師到自己家供養,這樣是犯戒嗎
「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念佛是否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
《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是否能流通修學
懺悔常識問答
修藥師法門是否比彌陀法門好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五逆十惡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殺盜淫妄
絕食求往生這樣可以嗎
修淨土的人如何靜坐
這是否與一門深入的原則相牴觸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念佛時頭很憋很漲,該怎麼解決
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被貪慾的念頭所繫縛

盲龜值浮木

不樂於五蘊則解脫

佛教對地理風水的看法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誠敬二字在念佛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念佛怎樣才可以入定呢
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
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
東林寺為何確立兩大參照系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接觸佛法半年多,為什麼對佛法沒有什麼疑問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的涵義
怎樣理解感應道交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

21種口業與形成的災禍對應因果

想健康吃素的人應把握四個原則
臨終往生有兩種說法該如何抉擇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含義
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如何理解
佛號與菩提心之間有何關係

遞出善良與真誠

上智不如下愚,老實方獲利益

修淨土法門的感覺---法師談話實錄
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
信仰是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皈依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打坐能治膽結石嗎
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人生欲得無病健康之法
持名念佛穩當在什麼地方呢

孝養父母的果報是怎樣的
印祖往生後淨宗的傳承與發展

學佛必須以戒律為基礎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靈美
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無我淺談

白居易的知足常樂思想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不知生,焉知死

當代佛教的健康發展要靠什麼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