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20頁)

出家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一個姑娘失戀以後到廟裡來要出家,師父和她說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苦,是...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如果有人說:我有一個念佛的秘...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表和功課表,旁邊寫著:自...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能承受很小的挫折

問: 以前的人遇到困難逆境都能面對、克服,但現在的人遇到很小的挫折,便感到壓力...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

佛教放焰口的由來

餓鬼又稱焰口、面燃等,屬於三惡道眾生之一, 其體枯瘦,咽細如針,口吐火焰,以生...

學佛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嗎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是什麼呢?業障重了我們不會聞...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在...

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動。這六個...

把地藏聖號念好了,這些法就都會了

我們中國漢地修的禪定,都是修的祖師禪,問念佛是誰,直接消滅我執,找真我。這就是...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聽聞此經後,再如理思...

為佛駕車得生天緣

昔日,舍衛國的波斯匿王與須達長者,有一段時日未見佛,心裡非常思念,於是在僧眾結...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必更見阿彌。此言似是而非...

修楞嚴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覺也,修持首楞嚴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會慢慢地...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恆憶此事...

從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師的出家經歷

從初次接觸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從高高在上的自傲和兩指不沾陽春水的清閑到...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當中,就是修學不迷、不取...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當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把他...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靠你自己覺悟

二,真、妄。 當你把心拉回來的時候,就要處理真妄的問題。你不是心拉回來就沒有事...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紙,原來什麼都沒有,你想...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冰想。見冰映徹...

凡夫的六根就是輪迴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這是我們身心的一種組合。六根就是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

業感緣起——業​果

業果 業力萬殊,招感果報亦各別。此果報不外有漏果和無漏果二種。有漏果是有漏業因...

佛陀是如何來統理大眾的

處眾能伏說,遠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眾歸禮。 這講到佛陀調御眾生的方法。 ...

兩兄弟前生今世的因果循環

《清涼山誌》裡有一個故事,能說明因果的真實不虛。 隋朝代州有一位大富人叫趙良相...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唐朝百丈禪師在《叢林要則》裡提出過二十條簡明扼要的修行開示,被四眾弟子奉為修行...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

生命的十個階段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時,就是把人的一生分為十個階段。唐代的道世法師作過《法...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法華經...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即定。我人由一念不覺,才...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總而言之,大白牛車的啟動,我們講過有三個次第:安住、觀照、發願。先安住一念清淨...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竟。《華嚴經》云:發菩提心者...

何謂「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正邪之別,皆以法印印定其說...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

佛學之宇宙論——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壞為成住壞空四期,或稱四劫。劫者,譯雲時分、大時、長時,此大時不...

佛學之宇宙論——欲界

欲者貪慾,淫食二欲強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為欲界。此界有地獄、餓鬼、畜生、人四洲...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香菜這一詞有些忌諱?尤其是在佛教徒之間,大家往往都不敢...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修居士佛友中,女性人數佔大...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一、業果色。 比如說...

國土有哪三種

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這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所變現! ...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眾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

如何誦《地藏經》

誦經他有一個規矩的,按照這個誦經的規定呢,上來一般就是唱《爐香讚》就行了,爐香...

佛並沒有涅槃

圓教和禪宗是一致的,佛說的法是對機不同,目的都是明心見性,不管是學禪、學淨、學...

存什麼心太重要了,這是保持人身的條件

有人曾經問過一位僧人:人的身體為什麼是直的,站著走路,而這些畜生的身體為什麼是...

遇佛法知前非,痛悔過獲新生

我今年31歲,學佛快3年了,學佛的這幾年,自己的感悟特別多,轉變也非常大。我想...

助念他人,啟示自己

張奶奶老人家舍報了,家屬不同意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助念場所的租金也不行,說這麼...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

一個人的個性、脾氣很重要,個性好的,到哪裡都會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人家。不過隨順...

捨身護法的靜藹法師

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就來自於身見。佛陀慈悲,為什麼要講二十二年的般若系經典?要我...

已生的惡法令斷,未生的惡法令不生

當我們修習四念處之後,接下來應該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個法門,能使我們不斷...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眾生欲除苦,奈何...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

三界之中,無非牢獄。暫時快樂,終歸無常。眾生燕雀處堂,罕思出離,惟逆境當前,庶...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間的善法,只是修世間的...

修淨土的重點,就是要對極樂生起真實的信心

修習淨土第一個重點,就是你要對極樂世界生起真實、而不可破壞的信心。這個信心的內...

如是等輩,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華供養...

我今懇切念佛,佛必轉更念我矣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於念念中憶念攝化於我,則我今者深感佛恩,故應念佛...

極樂的五塵境界,就是彌陀的三身四德

關於積集智慧的資糧,本經講到有二種因緣:第一個是有情的聲音,是指有明瞭性的鳥類...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宋朝,開寶寺的釋惠溫,有一位侍奉他的童子,不知姓名,十四歲那年,有個看相的人叫...

造了很多的罪,臨終聞到佛的名號能解脫嗎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

打普佛念佛迴向出現的奇跡

章居士,湖州人。她有個老爺爺七八十歲了,摔倒了,把坐骨那地方摔裂了。到醫院,醫...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坐、臥、睡覺、乃至於吃飯。...

【圖】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勢

在早晚功課和日常佛事當中,有幾樣法器比較常用,其持用的姿勢可概括為:對口引磬,...

慧遠大師《三報論》之大略

《三報論》: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現報者,善惡始於此身,...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誰代表阿彌陀...

在醫院往生沒有道友助念怎麼辦

前面那品,我們講過,人臨命終的時候,不問他有罪無罪,如果在他臨命終最後那一念能...

83歲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幫她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焦慮,總怕自己死掉。我鼓勵...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我們修淨土的人,...

淨土修行為何也需要明師、看經教

【原文】 或曰:參禪須近明師,若無明師,須看經教。念佛只貴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

極樂世界的鳥是怎麼來的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賢,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

對名號不了解,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了解,你敢說臨命終時,這句佛號你能提起來?你真的能夠一心歸命、...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信佛力的同時,也要注重信自力

前面從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闡述了信心的內涵及其功能作用,具體到淨土法門,信心的法...

佛知見與眾生知見

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華會上才把他實際的事情說出來,其他的經也說了,沒有...

禪宗五家七宗——溈仰宗

溈仰宗是中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唐代溈山靈祐禪師(771-853)和仰山慧寂禪...

只隔了一世見面,就彼此不知不識

佛在過去生行菩薩道時,曾經是帝釋天,雖居崇高顯榮之位,而恆常作苦、空、無常、無...

禪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曹洞宗宗名之由來 曹洞宗創始人良价(807-869)及其弟子本寂(840-90...

阿賴耶識把種子轉成果報時,有哪三種差異

前面的一科是講到阿賴耶識的因相。阿賴耶識的因地,主要是分別自性緣起,就是我們善...

阿賴耶識的種子有六義

剎那滅俱有,恆隨轉應知,決定待眾緣,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強調,宇宙萬法的...

病苦是對治我們貪慾的良藥

對於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是希望永遠沒有病苦。 身體的四大不調就會有病,因為有...

佛門孝子通琇國師度化母親

清朝玉琳通琇國師,俗姓楊,是江蘇延陵望族。明朝萬曆四十二年(1614),通琇禪...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擁有

我們這種身體存在的現象,是由什麼來組成的呢?地、水、火、風四大組成。 每一個人...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此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

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唐石頭希遷) 進步非近遠,迷...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原文】 有權力者,救人救世則易,害人害世亦易。若以害人害世而得權力,以期救人...

白衣居士可以說法嗎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子,有了善根;或者來生的善根...

這四種行業的罪業無量無邊

【善男子。譬如有人壓油為業。一一麻粒皆有蟲生。以輪壓之。油便流出。汝當觀此壓麻...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譯。如近譯哲學為斐羅梭斐,論...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

惟岸法師與小沙彌的往生故事

唐代有一位惟岸法師,專修十六觀(《觀無量壽經》十六妙觀),見到觀世音和大勢至兩...

常在燃燒中,何喜何可笑

我們在修學菩薩道的過程當中,我們第一個工作就是要發起菩提心。換句話說,我們在凡...

無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沒有銷罪方便法

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我略說一下這一品的題目。前面我們分析了六道,也分析了地獄...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剛出家,還是修行...

你所選擇的環境,對你善根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我們過去打了一個妄想,一...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不聽。我以前放生、印經等,...

出了三途的眾生為何又回來了

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導我們。地藏王菩薩就護導我們,他把我們拔出惡道,提攜接手,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