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72頁)

略記一代高僧明學長老的慈悲與智慧

明學長老德高望重,慈悲為懷,平易近人,心胸寬大,大家都習慣地稱呼他明大和尚,他...

佛源老和尚在南華寺養病的故事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癆病到韶關防疫站去治療,騎自行車去看病時,在醫院門口跌...

真正的禮拜

在寺院裡,經常看到這種場景:一些香客,手裡抓著大把冒著濃煙的香,迷迷茫茫地向各...

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高端手機的發展,由手機帶來的隱患也漸浮於水面,成為社會的憂患,如手機帶給兒...

為什麼要向競爭者祝福

一個苦惱的雜貨商來找禪師,向禪師訴苦道,最近他的店的對面開了一家很大的連鎖店,...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

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如郁頭藍弗,習非非想定於水邊林下,每定...

過年殺生聽高僧怎麼說

春節將至,民間有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隻雞等民謠諺語,更有民眾為慶祝春節,祭祀...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學佛法中淺淺的小乘都覺得...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見到廣欽老和尚,當時老人家沒別的開示,只教我們好好念佛。同去...

善導大師: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

貪執睡眠以待來日墮落

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全不能體會佛陀苦心的教導。他...

率真俠腸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諱真可,字達觀,晚號紫柏,俗...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用,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畏懼...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修行方法,於是阿育王用善巧方...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僧與三位大德的經驗作出的。 ...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

【推薦】開發內心快樂的源泉

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樂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時候,皇宮裡面的生活很多人...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便會使人產生一種清韻悠靜的...

若當時不隨喜,何有今日之事

萬法一體,人我同源,經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隨喜行十善者,讚歎十善法,共成...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

有一天,有學僧問慧日法安禪師:如何是和尚為人一句?法安禪師說:狗走抖擻口。 學...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海玉佛禪寺: 此事古德曾有主張:一、可重裝之;二...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此語彼所自證,真實不虛,...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誘惑。我們常常說境不...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有人問:你們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嗎?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使鬼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薩道圓成佛果。成佛的種子...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代表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這位菩...

勸人往生西方也等於成就自己

勸進行者,念佛消災。一個淨業行人,當自己走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道路後,就會了解...

念佛可以懺除我們的三障

宿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三障,障礙著我們讓我們非常的痛苦。所以當我們念佛,...

誦《金剛經》要把握三個「觀」

用虛幻觀來看待問題 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是一場夢,如夢幻泡影,每個人都是夢中...

人生的四點箴言

朋友的可貴,在於能夠相互勸善規過,所謂以苦口為良藥,救自救他;以良言為針砭,利...

虛雲老和尚禪語三十句

1、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錐拶,何由頓革? 須猛...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

是否不能妄生度眾生之心

問: 弟子冒昧請法師開示,在聽法師講的《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在十一集裡面講要捨今生,不要妄生度眾生...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時候工作任務是並行處理的能力,綜合性部門更是如此,...

因緣果報如影隨形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若是造作善業,自然就會受到好的業報,即便得到國王...

近賢遠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時,經常帶領弟子們游化人間,教化眾生。有一天,世尊與弟子們走在路上,看...

廣植善因獲福無量

有兩個女子都得到庵羅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實內的種子,另一位則把庵羅果...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與此同時。由於文化與信仰的...

如何擺脫不幸的人生

問: 工作處處受挫,感情上也不順利,全世界都不理解我,生活總是在欺騙我,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 弘恩法...

臉皮薄的人要如何擺脫這種煩惱

問: 我是個臉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當眾講話,害怕出丑,內心非常苦悶,要如何才能擺脫這種煩惱?...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問: 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應該只有功德沒有業障啊!通常是法體安康,...

把每一句經文消歸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讀《楞嚴經》的時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讀得很辛苦。 海公說,你再讀《楞嚴...

順逆在於一念間

絕大部分人感覺自己很不順,尤其是工作比較緊張的人。在向自己詢問問題的各種各樣的...

化繁為簡把握有限人生

聰明的人做事,將事情單純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做事,卻把事情複雜化,只有事...

窮畫師的佈施

《大智度論》裡講到一位貧窮的畫家,很有意思。他是在另外一個國家做畫師,做了十二...

往生西方就一定能開悟

一個念佛行人,信願持名,要以求往生作為目的,不能以求開悟作為目的。如果能成就往...

迷之則生死始,悟之則輪迴息

從上古人出家,本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為開示此事而已。非於生死外別有佛法...

初習禪應如何調身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詳審...

略說天台宗的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師總結的十種觀行法門,總結非常圓滿。 修圓頓止觀之前,即...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並不高明,心裡罵他豬頭,對他的意見卻還點頭稱是,那...

一句彌陀三業皆攝,此生成就利益一切

淨業持名四十八法之第三法端身持名,就是用持名念佛來攝護好我們的身業,就是練習在...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嗎

問: 社會目前的中堅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五年級,近來也已步入中年。有人不免有中年危機感,往回看,覺...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不要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極...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師父總有師兄背後偷偷說我。 嘴是別人的,心是自己的。 恩。 這樣的事情我們在生...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修行若不能忍辱,面對批評、惡罵、挫折...

打坐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非常的慶幸我們各位都非常的有福報,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現在的社會非常的忙碌,簡...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大安法師答: 你可千萬不要抱這個僥倖的...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受菩薩戒,我們看到上輩三品往生者,就是受菩薩戒的資...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即前往四祖優波笈多尊者駐錫處...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個世間所有執著的東西學會放下...

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欺心膽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種法,名為直心,亦名信心;增長生死有二種法,膽大者欺心,膽小者偷心。...

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古人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這個就是無常嘛。一天...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

免除死刑的契機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葉尊者未跟隨佛陀出家前...

如何防治禪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難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擾著。特別是病,不分男女...

既然佛法能治病,為何法師還要求醫問藥

最近腳部做了個小手術,做完隨手發了個朋友圈,一是告知大家我沒事,讓關心我的父母...

我們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

阿彌陀佛,雖然僅四個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釋迦牟尼佛所說每一部經典,都是有人請...

學佛之人對於成功應有的觀念

成功應有的觀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業能成功,事業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麼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

這種大聰明與內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聰明的人在世間學識淵博,才思敏捷,發議論能夠出口成章,寫文章下筆千言,像這樣...

觀音菩薩能不能讓彩票中獎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是孤獨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 出家人是不容易的...

修學淨土難相應的原因何在

我們想求生極樂世界,前行也是數數聞思淨土經論。比如,對西方淨土的因、果、事、理...

邪淫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

根據百科全書對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彼此相愛,並願意在法律的約束和保障下,長相...

【推薦】把握機會此生務必往生淨土

比如販東西的人,花一錢成本,賺得兩錢,就定會自生歡喜,認為賺了很多。在外行路的...

偷盜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報極重

偷盜戒以盜常住物及僧眾物之罪極重,應墮地獄。《方等經》華聚菩薩說:五逆四重,我...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來

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觀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這四種是根本。行的時候應常念:人終...

見到了文殊菩薩,卻當面錯過

在《雜譬喻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以前有位大居士,是文殊菩薩的超級粉絲,...

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們對這個死,時時刻刻都要放在頭上,放在腦海里。有些人怕看到死人,他沒有想過我...

常見的禪病及其調治

所謂禪病,是指由禪修方法不當直接引發的身心疾病或顯著障礙。禪病主要表現在身心兩...

一邊想發財,一邊卻揮霍浪費

問: 如何發財? 夢參老和尚答: 很簡單,做佈施。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貧女很窮,討...

沒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當我們眼裡看到這個是垃圾人、那個是垃圾人時,我們應該努力地反省:不是別人垃圾,...

在生氣時,自己照照鏡子

當憤怒生氣時,拿出鏡子看看自己,這時的你一點都不可愛,臉上的肌肉緊繃,看起來就...

【推薦】飭終津梁(臨終助念須知)

飭終津梁提要 臨命終時,四大分張,眾苦畢集。若非三昧久證,誠恐不易得力。況眷屬...

臨事對人時,應抱持怎樣的態度

我們每天張開眼睛後,生活的二六時中,總會面臨許多不圓滿的境界,歡喜或不歡喜,高...

為了念佛求生而示現在世間上的祖師們

歸去來,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畢此生平後...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土出過三界,具縛凡夫云何得生...

此乃往生之要關,誠念佛之妙訣

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極樂,誰不願生?而罕得往生。 蓋念佛之人...

「剛柔進退」的處世智慧

中國有許多很好的處世格言,如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熱血青年,我們在一起經常討論...

不要拿「吝嗇」當「惜福」

吝嗇是個貶義詞,惜福是個褒義詞。 很多人生性吝嗇,日常生活中處處遭人嫌棄,自己...

十三歲長齋念佛,二十歲成就肉身不腐

民國蔣妙靜居士,江蘇常熟人,蔣炳坤的小女兒。生來聰明穎異,內心恬淡,寡言少語,...

喝臘八粥的因緣

今日諸位啜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意思。但是應該昨天啜,何以故...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這裡面還是從計數念佛開始,因為你這兩個問題不能擺在...

如何對治出離心時有時無

學佛要有智慧的觀照。首先對於我們心理的狀態,凡夫眾生心散亂是正常的,凡夫眾生是...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問: 如何能達到妄念減輕的境界? 大安法師答: 你首先要了解妄念的虛幻性,沒有體性。既然沒有體性的話...

咱就信阿彌陀佛

汪居士是我們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實、勤奮,沒讀過書,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在科學時代如何生起對佛法的信心

凡夫眾生根基陋劣,慧淺信薄,通常對佛法難以生起決定的信心。因為我們凡夫對世界的...

枉受輪迴之苦,難道不悲哀嗎

文鈔原文: 迨至眾生機盡,如來應息,而大悲利生,終無有盡。由是諸大弟子,分佈捨...

念了一輩子,也沒念出往生的善根

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法,是成就不了善根的,他只...

養豬場參觀記

有一種回憶,住在都市已漸淡忘;有一種體驗,住在都市恐不知道。 某假日下午閑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