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55頁)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業果。業果的教授是釋迦牟尼佛...

不該你得的財,拿了就是災禍

諦閑老法師講過一個公案,在上海有個所謂的大善人死了,有個法國人會叫魂,他的家屬...

人類普遍的一種的悲哀

我們一般人的生活情態,從早上睜開眼睛離開床鋪,到晚間再回到床鋪上閉目睡覺,你一...

張掄的奏摺

宋代官員張掄。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總管。平日虔誠修習淨土法門,曾經請...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三祖大師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所謂至道,一是至極之道,就是修行要達到的最高境...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聲聲佛號,簡單的重複,從...

容易發怒,乃福氣淺薄之人

韓忠獻公曾經說:無論遇到君子或小人,都應當誠懇對待他們。當我們確知對方是小人,...

兩座寺廟山泉乾枯,念觀音菩薩泉水突然湧出

福建莆田廣化寺有一個附屬的小寺,名叫元龜寺,地址在湄州灣附近一個小島上。島上有...

臨終助念家屬須知

一、病者靜聽佛號,實為至善之事,大命未盡,可以卻病延年,世壽已盡,即得往生極樂...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

正因為向外貪求,才把本來佛遺失掉

我們眾生向外貪著、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在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業。所以見諸...

參禪之四易四難

《佛印了元禪師痛諭文》,其略曰:一念靜心,終成正覺;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

如何是念佛止觀

念佛止觀就是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何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當念這句南無...

教化第一的迦留陀夷尊者

迦留陀夷,此雲黑光,其形粗黑故。《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是介紹第十三位尊者迦留陀...

【推薦】《無量壽經》會集本的重要錯誤

某人曾經說過:「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

淨土法門的特點從法藏菩薩的時候就開始了

《無量壽經》裡法藏菩薩忽然提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思路,法藏菩薩說:斯義弘深,非我境...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為利...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在東邊

有人問,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在西邊?這樣的問題回答起來沒什麼意思。如果阿彌陀佛...

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觀想: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來...

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位菩薩也如是。因為我們對...

24小時念持地藏聖號的方法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你念我的名號念到夜分了。次至夜分時,若能夠有力量,有燈火,有...

世間人都要想修福,應該怎麼修

一者施福業事,二者戒福業事,三者修福業事。 就這麼三種。這是福田品,講福田的。...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姨父與鴿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只有一個愛好,就是...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臨終者進行臨終關懷,念佛助其...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會隱瞞病情。醫德的隱患更讓...

大乘的空觀與小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這個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空觀。幾乎所有的調伏煩惱都要修空觀,但小乘的空觀跟...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自殺的家庭裡長大,我的生活始...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難改變它

《楞嚴經》就是從今開始改變我們的心態,這個時候你來生的生命才能夠徹底地改變。 ...

古代帝王護生放生的故事

《列子說符篇》記載趙國邯鄲城民眾在正月初一貢獻斑鳩給趙簡子,趙簡子每每都會厚賞...

善導大師兩種的深信

善導大師兩種深信是對於觀經,這種圓發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

【推薦】肺癌晚期的父親念佛往生

我的父親,一位慈愛祥和、意志堅強、博學多才、倍受家人尊重的長者,一直是我兒子心...

【推薦】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菩薩:第一個,我們 ...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真跟妄作一個很詳細的分別:...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普賢行願品》...

阿彌陀佛是在自心之內,還是在自心之外

問: 《阿彌陀經》有言: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聽從徐...

真正的佈施,要達到無私奉獻

真正的佈施是無私的奉獻,你如果沒有達到這個,你也是佈施,但你這個佈施的等級不高...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會為生活所困,會整天陶醉在娛...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大」

舉世之人大概都喜歡大,大文豪經典傳世;大丈夫氣概沖天;大英雄武功蓋世;大學者博...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

百喻經·認人為兄喻

經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嘆。時有愚人,...

弘一大師勸念佛

在弘一法師諸多開示、論述中,提及淨土法門的很多,無論是勸發願往生淨土還是勸念佛...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倒單,日中一食,每天七萬聲佛...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薩曰:心行處滅,是諸佛常住真心。心行處有,是眾生生死業心。其間不容絲發。若汝...

【推薦】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有問:念佛不能一心,當作何方便? 菩薩曰:汝但息想定慮,徐徐念去。要使聲合乎心...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於衷並會尋求出離之道。出...

念念貪瞋癡,還有功德和護法神嗎

問: 阿彌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達國師的故事,有個疑問。都說我們普通修行人要多積...

把一切事物看成假的,你就得到真實了

我們若學菩薩,想離苦得樂,在你供養三寶的時候,下施給眾生的時候,都要具足大慈悲...

野鴨子飛過去了,你的心在哪裡

理觀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這是根本。 安住一念心性,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

原文: 殺生一事,過患至為深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生可殺乎?造重業,縱殺心,結...

三界無安,以苦為樂

【原文】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知苦,方以為樂也。犬羊之在...

祖師在生死關頭,尚且要示現懇切念佛

佛示現在這個世間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饒益眾生,在給眾生的種種利益當中,一個核心的大...

聞信彌陀名號的人,當下就得十方諸佛護念

得到佛的護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護念的水平很高,一定要破無明才能得...

《古杭雲棲蓮池大師塔銘》略釋

一、發出離心,斷愛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過隙耳,浮生幾何。吾三十不售,定超然長...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二是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的圓寂日。 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

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問: 什麼是加持?什麼是氣場?加持是怎麼發生效用的?在家人可以為他人加持嗎? ...

墮落到畜牲道,都在償還宿債

我們修學佛法這個心不能間斷,不要朝三暮四,放逸懈怠,不能修一切善法就叫放逸懈怠...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人生。你看看這個世間上,虛空的相越來越少了,因為高樓越來越多了...

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夢,幻質非堅;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們在這如夢如幻的生活中,顛...

不離穢土而生淨土

原文: 又以願門廣大,貴在知先;觀法深玄,尤應守約。知先則務生彼國,守約則惟事...

不要向鬼神外仙請教

因為我們本師已經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間,作為我們修學佛法,乃至成佛...

禪坐時身體應該如何放鬆

在所有的禪修姿勢裡面,坐是一個最理想的姿勢,因為在坐的時候,我們身體的狀態是處...

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故事,來說明偷盜產生的後遺症。 過去,在明朝的揚州,有一個做南...

蓮池大師《三難淨土》略解

第一難:娑婆未變淨土難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

佛陀說愚癡有六苦,唯有念佛得大解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說到,愚癡的苦,有六種之多: 一、不信因果 為什麼會不信因果...

馬祖道一禪師廣錄

江西道一禪師。漢州什方縣人也。姓馬氏。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

當妄心雜亂之頃,念佛自然隨念寂靜

淨土之為教,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

六種會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

佛陀告訴善生,有六種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第一是沉迷於飲酒;第二是賭博;第三是生...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 為什麼《印光法師文鈔》當中有這麼一段,這一段呢就是答覆周博...

看病的時候,應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門、居士,見疾病人,須時看護之。 就是說有了生病的人啊,作為我們佛弟子來講...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不善用心者,固...

三國吳主孫皓玷污佛像的因果故事

吳主孫皓,性格暴虐,做事不近人情;有一天,他與婇女一起觀看修治園地,從土下挖出...

有些行為不能讓它輾轉相續

那麼你後面發心一正以後,你還要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影響思想,當然有些行為不...

努力工作為何就是賺不到錢

偷盜的情況,嚴重的話來生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從三惡道出來會產生兩種餘報:...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說是舌識我們舌頭能...

對治煩惱的好方法——信願念佛

煩惱濁,稱為五鈍使,就是它比知見上要遲鈍一點,但也是驅使我們到六道輪迴的要素。...

轉五濁為五清

蕅益大師曾經有個感慨,就是這五濁正好要把它轉換成五清,那這個轉換就來自於這一聲...

蓮池大師《七筆勾》淺析

一、五色封章一筆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辦喪事不要用葷,否則會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兩江總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兒子周緝之與印光大師素有交往,寄...

剛出家時最好不要獨住

問: 法師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場,那麼弟子有另外一個道友是獨住的,請...

放棄就會喪失積功累德的機會

這個不迷不取不動,我們一再強調,關鍵在不迷。其實,這不迷不取不動也不是佛教專有...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個很奇妙的格式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

你要修福修慧,這句名號就完全具足了

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來比喻智慧的深廣,就是得一切種智者。我們也具有...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號,是我由心造作的佛號,是以...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但多生多劫為什麼沒有解脫,...

金色王施飯獲福

過去,佛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常隨在旁,有眾多比丘、...

千萬莫回憶過去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忘掉,千萬莫回憶過去。我...

你的心跟三寶有很遠的距離

持誦地藏菩薩、恭敬地藏菩薩,這位菩薩能夠讓你持戒堅固,就像妙高山那樣子,精進難...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巨匠,因一生化業非凡,與紫柏...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時,由維那以棓(木製之棒)...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

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們積極地去面對它。 苦並不能...

參夢老和尚為朝五台山的弟子開示

你是相信文殊菩薩有?你是相信文殊菩薩沒有? 那我們朝山,求菩薩拜菩薩求什麼呢?...

如何得到地藏菩薩夢中加持

學法的時候應當經常地對照,像《地藏經》上說,要我們每天念一萬聲地藏王菩薩聖號,...

苦難到來時,這時候該怎麼辦

無論什麼人,只要造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報就是除了在人間的時候,最後說不出...

為何要先修佈施才能夠持戒

佛陀是什麼因緣,一定要我們先佈施、然後再持戒、然後再忍辱、然後再智慧等等?就是...

受持《金剛經》,前世重罪變輕賤報

讀誦、抄寫、宣揚《金剛經》的人,在別人輕慢你的時候,或者說話也好、做事也好,證...

當你不高興的時候,查一查原因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魚朝恩。有一次,國王接見一個老和尚,是國師,國王封的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