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全部文章(第124頁)

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

師父說:你們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嗎? 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發現自己沒...

金錢是手段不是目的

金錢這個東西,所具有的是工具性的價值,手段的價值,而不是目的性的價值。當然,窮...

淺議如何集中精神

現代人在生活中,時常感覺無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學習都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為之懊...

念佛與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持...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道安法師答: 這乃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力...

為什麼十方世界難與極樂世界相媲美

問: 為什麼說十方世界的莊嚴都無法與極樂世界的莊嚴相媲美? 道安法師答: 諸佛在因地發的願有總有別,...

念佛人見思煩惱沒斷,能否往生

問: 我們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忘掉,但是見思煩惱沒有斷,能不能了生死出輪迴呢? 道安...

念佛打妄想是什麼原因

問: 我阿彌陀佛念到今天,還是打妄想,這是什麼原因呢? 道安法師答: 這裡面有一個竅門,大家要知道,...

念佛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問: 念佛的目標是專注而少好,還是快念好? 道安法師答: 還是慢念好。念佛的原則是什麼?就是要做到一...

淺談天台宗與淨土的關係

靈岩山辦學宗旨的來由 教學天台,修歸淨土,這是我們靈岩山寺辦學的宗旨。從前,就...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在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觀念要正確,能夠如此,道路就不會有...

不安分的牛兒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多煩!其實,這都是因為「想不通」人生的道理,才會帶給自己煩...

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易稍縱即逝。 苦修悟真理 莊...

我們將如何保持平靜的心態

問: 很高興來到東林寺,感受不一樣的叢林生活。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明白,可是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做不...

遮止無意義的話語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嗎?難道我不能盡情地...

印光大師嘉言錄--標應讀典籍

● 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如上二經,法門廣大,...

印光大師嘉言錄--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盡性學佛,方能盡倫學孔。盡倫學孔,方能盡性學佛。試觀古今之大忠大孝,與夫發揮儒教...

印光大師嘉言錄--釋普通疑惑

● 以下論理事: 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

印光大師嘉言錄--分禪淨界限

●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圖。【書...

印光大師嘉言錄--勉居心誠敬

●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

印光大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

印光大師嘉言錄--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

印光大師嘉言錄--勸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

印光大師嘉言錄--讚淨土超勝

●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

念佛的現世感應

極樂世界雖去此百萬世界,論其跡則不勝其遠,然佛之慧性,含虛空世界,故無所不在。...

佛示現涅槃,只為救度一切眾生

昔日佛陀開示:諸佛為度眾生故,方便示現涅槃,實而不滅度,常住此說法。為使弟子們...

誰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裡的老住持和7個...

比比誰更有「道」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

天人的壽命

佛教中的天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神仙、天仙,他們是長生不死的嗎?如果不是,壽命又是...

「索命」的甲魚

我只有一個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於他父母死得早,迫於生計,從小自立。在我們一...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樹木花草嗎?同樣,沒有十善業...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

菩提,是覺、佛果的意思,即無上正等正覺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謂。心是能發之願心...

普勸修持淨土法門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

千萬不要在家裡殺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裡殺,買現成的。你在家裡,總希望家裡吉祥,如果天天在家裡殺羊...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活動,深感師父們乃至身邊師兄...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金融、經濟危機的時代...

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大勢至菩薩的力量很大的,他只要坐下來整個七寶地面都會動搖。你看《觀經》講觀大勢...

自殺真的能「一了百了」嗎

自殺是人世間最大的不幸!走到了這個地步,是相當可悲的,所以對於有這類傾向者需特...

打佛七的由來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理解劫運的概念

劫是梵文劫波的簡略。劫波,翻譯成中文叫時分,是一種時間的概念。這種時間的概念用...

求生淨土的靈芝元照律師

靠持戒很難解決生死問題的,這個時代靠戒律很難斷見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個律宗的...

業障障礙我們修淨土法門

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卻不去修。這到底是什麼原...

臨產可念觀音聖號

印光大師這種菩薩的心腸。作為一個比丘,有些事情沒有必要他去談論,談論了可能還會...

眾生輪迴的習慣與體制化

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一上來就跟你們介紹木魚和佛號。可能你們對此並不感興...

念佛人的為人處世

一個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為上,最要緊的是敦倫盡分。敦,是行持,倫,是五倫關係...

跟眾生結淨土緣

佛在世的時候有這麼一樁事情,有一個國家的眾生很難教化,像富樓那、舍利弗這些弘法...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上來說,就是信我們所處的娑婆...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

為什麼佛陀要制戒?為什麼這個戒是十方三世諸佛都要去製定的?而且大小乘經典都讚歎...

不同淨宗祖師的教義和歷史地位

一、淨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請教印光大師:歷代祖師,如蓮宗諸祖等,身後須經...

兩家人的興衰

前幾天聽一位同事講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在老家公路邊買了一塊宅基...

正確的助念心態

凡人即將死亡,乃生命中最為微弱時刻,許多臨終者面對死亡不知所措,此時助其正念,...

淨業行人的遺囑樣本

XXX、XXX、XXX,我的親人們、孩子們: 今天我趁著身體康健、頭腦清晰時立遺囑,你們不要覺得驚詫...

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若以念佛一門、攝生...

欣求極樂勤念佛 厭離娑婆修忍辱

有時候,我可能只是比別人多忍了十分鐘,結果就不一樣了。這十分鐘裡,我會想到此生...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我誤以為個性不錯。但個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從沒...

「成功學」背後的社會焦慮

一、問世間成功為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貧困的西海固地區採訪。所謂...

要想彩票中獎應念哪尊佛號

問: 請教您,彩票中五百萬以上大獎,念哪尊佛或菩薩名號好?我不是想佔他人便宜,我只是想過去累劫修的福...

為父親擔心,該咋辦

問: 頂禮法師。我心裡很痛苦,小時父母離異,我被判給了父親。父親對我比較冷淡,我前面的二十幾年不快樂...

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

問: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候適合通讀大藏經?通讀大藏經有什麼方法?依循什麼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是這條街的商業中心。路口對面的幾棟樓,原來全是一個老太太的...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假如我去問一百個人,你有沒有煩惱?我相信,這一百個答案都會是...

略談禪的理論與實踐

一、禪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離不開禪定的實踐。禪定的...

我為什麼要選擇淨土法門

末學學佛已有幾年,先是學禪宗,近來才開始修淨土。 末學所在的地方,一南一北有兩...

如何為去世的親人祈福超拔——《地藏經》的啟示

我們所處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罪業深重的時代,正是應了《地藏經》中末法眾生無不是業...

念佛人的悟處

淨土法門的困惑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一直就有許多疑點困擾著學佛行人,念佛能...

學會對自己說「夠」

漢文帝登基伊始,為考察大臣,明辨賢愚,說:賜你們到國庫裡去搬絹,能搬多少就賞多...

不為外界所干擾的沉靜

很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沉靜,外面的世界豐富多彩,她卻能夜以繼日安靜地呆在單調的實驗室裡埋頭工作,縱...

塵埃裡開出鮮花

低到塵埃裡,並且在那裡開出花來。這是張愛玲說的話,很受一些年輕人喜歡,也算是名言了吧。的確,這句話寫...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起很多麻煩。佛教有所謂的妄語,不論是一般人喜歡聽的...

不說最後一句話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 但這位富...

哥哥搜狐當老總,弟弟出家當和尚

哥哥張朝陽在美國讀到博士,創建搜狐,在名利成功中迷失了,得了嚴重的抑鬱症,非常...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兒要畫畫,問我畫什麼。其時正在看書的我抬頭看見廳台上的觀世音菩薩像,為了給自己多一點清靜的時...

楞嚴經導讀

凡大部頭的佛經,若欲深入地去學習和研究,必先要選擇一份理想的科判,藉以梳理全經的脈絡結構,然後再剖析...

怎樣保護學佛人的信心

佛教講信解行證,如果沒有信,其他的全部談不上,解行都是談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們今天的時代,學佛人...

從小我到無我

一、禪是什麼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並不離開禪;禪不即是宗教,宗教的功效,可以從禪而獲...

但願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講究平等心,要求我們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們不應因此而奢求別人都要以平等心對待自己。因為,各人...

對壞習慣不能沽息

有一男的,立志要找一個十全十美的女人做妻子,他找呀找,中年了,還未找著。一天,他找到了一個十全十美的...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一樣,選定了法門,就要鍥而不捨地進行努力的修練,不...

不相信機遇,哪來的機遇

不少人,你提醒他說什麼什麼事不能這樣,否則,有不良後果,他會說:不會那麼巧吧,而現實中,偏偏就有這麼...

要謙虛、勿驕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 我們人,在這宇宙中,是非常脆弱、渺小、低智慧的動物,你看:...

外在體現內在

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

被心中的鎖鎖住了

中國古語說:蒼蠅不釘沒有縫的蛋。也就是說,蛋是自己壞了,然後才發臭的。 佛教中也說:獅子是被自己身上...

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對沒有親眼看見的事物,常常給予否認。你說:世上有佛,他就說:我怎麼沒看見。你說:極樂世界很莊...

要懂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中國古詩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佛教中,有個盲人摸...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

古人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今社會,雖不說物慾橫流,但可說是人被物牽著鼻子走。有人為財,貪污受賂,...

要看淡權位

權位,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塔,海浪一來,就垮了,連沙也找不到。 不說古代,就說現在,各國的總統、總理、...

要為兒女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佛陀,他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今天,這麼多人還在朝拜他倣傚他學習他。 許多時候,身...

不應以職業論貴賤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這平等指: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2.人與動物之間的平等 為什麼平等,因為,眾生皆有...

報恩不在於物質,而在於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難報經》,縷述了父母猶其是母親對兒女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父母對兒女的感情表達方...

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南傳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超越老,不能超越病苦,不能超越死亡,我們所擁有的一...

為人處事要講究方法

佛陀說法,講究應機,提倡隨機施教。 比如,對小孩,佛陀教他們要不妄語等,而不講高深的業、輪迴理論;對...

尋找禪心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禪師依學僧的需要,而不定時舉行的一種座談會或開示),...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徹...

佛經中的「吉祥」含義

吉祥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不鮮見:如書信裡、賀年片上,饋贈的禮物上、賀辭裡等。...

活在過去或擔心未來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去或未來中。 一部分的人他們...

歡喜與憂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憂;得則喜,失則憂。然而,得,不一定就是喜;失,不一定就是...

戒定慧三學,學佛修行的基礎

作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必須知道戒、定、慧三學,這是學佛修行的基礎。 (1)戒:...